?

“導學互動”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1-03-11 00:37顏景華
天府數學 2021年18期
關鍵詞:導學互動應用研究高中數學

顏景華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學的各個科目都又屬于自己的改革創新。高中數學對于大多學生而言屬于比較困難的學科,為了讓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數學知識,在眾多教師的實踐和探究下,得出導學互動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時高效吸收,也為學生在復習時節省時間,為學生在高中學習中全方面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就導學互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以及其作用做出探討,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鍵詞:導學互動;高中數學;應用研究

前言:

導學互動教學法是一種啟發試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啟發學生的同時還需要做到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在這種模式之下,不僅能激發學生對高中數學的興趣,還能實現教學活動的效率最大化,幫助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鉆研數學難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師不僅需要有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理念,更應該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創新教學方法,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授知識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學和學習的目的。

一、課前合理導入,幫助學生高效預習

眾所周知,想要高效學習任何知識,都需要經過預習,學習和復習這三個環節,預習恰到好處能為學習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在上一節課傳授知識完后,便讓學生做出預習,對預習沒有提出要求,主動學習的學生會自己去找資料學習,而且也比較被動,對于部分學生甚至直接不預習,這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利。為了更高效地讓學生預習,教師可以根據下一個教學活動內容跟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生動有趣的引導,讓學生去挖掘下一個課程的難點,在下一個教學活動進行時側重聽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開展“等差數列”的教學活動時,學生需要掌握等差數列的定義和通項公式,培養學生的歸納和回歸思想。教師在上課前就可以列出數字:1,2,3,4,5,6,7;2,4,6,8,10,12,14;1,4,7,10,13,16三組數據讓學生課后找規律,提問學生:“每組數據都有各自的規律,你們能夠輕易看出來嗎,結合下節課內容利用公式表達出來?!?。對數字比較敏感的學生很容易就看得出來第一組數據后一位比前一位多1,第二組的后一位比前一位多2,第三組數的后一位比前一位多3。學生能夠輕松地得出前一個簡單的問題,然后帶著后面的問題進行預習,利用資料或者課本尋找對應的知識點,如果出現困難就會標注出來,并且能夠在下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提出來或者認真聽教師的授課,從此提升課堂的效率,幫助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課中進行互動,幫助學生吸收知識

在學生自主地進行預習后,教師在課堂的重心應該放在互動環節,增強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在此教師需要知道如何去進行互動,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往往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樣的互動模式不夠深入,但是在導學互動中,教師需要將提問方轉化給學生,讓學生把自主預習的過程中或者學生與學生一起學習時所遇到的困難提出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對知識點的推理過程進行恰當引導。

例如教師在進行“排列與組合”教學活動時,學生需要利用加法和乘法原理解決一些實際的應用問題。教師可以提問“一個密閉的箱子里有10個球,分別是3個白球、3個紅球、3個黑球和1個綠球,從箱子里面取出3個球有多少種取法?從箱子里面取出3個球種,有一個紅球有幾種取法?從箱子種取出5個球種不含綠球有多少種取法?”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可能只學會一一列舉出來,不能夠利用數學的知識快速表示,這時教師就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給學生講解組合數的性質,從一般到特殊,再從特殊到一般,培養學生歸納的思想,講解分類計數原理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種再提問,教師再講解。這樣導學互動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排列與組合知識的內容,把學生引入情境提升學習效率。

三、課后積極互動,對教學活動進行反饋

高中生在預習和課堂學習之后,還需要對知識進行升華,課后的學習依然非常重要,學生在課后的復習中能夠反饋出教師在教學種的不足,因此也是教師對自己教學進行完善的機會,教師還可以與學生進行線上或者線下的互動,幫助學生查缺補漏。教師可以在線上上傳一些重點難點的短視頻,學生在視頻下方進行評論與提問,反饋教師在教學種存在的問題,教師在線上幫助學生答疑,讓雙方達到共贏的教學成果。

例如教師在進行“空間幾何體的結構”教學活動時,學生需要認識圓柱、球、棱錐等幾個結構的特征,讓學生能夠感受生活中的幾何體,發揮空間想象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在課堂上展示各種結構體的圖片,然后平鋪直敘地傳授給學生,對于想象力強的學生而言比較容易接受,而一些幾何空間想象能力差的學生則比較難以理解。這時如果讓學生課后進行練習,自尋探究自行想象的話效果不佳,一些學生甚至到畢業還是不能對幾何結構有一種感知的認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課前引導,課程教學過后,還需要跟進學生的學習,從線上線下陪伴學生解決問題,在線上可以發布與幾何相關的一些圖片以及動畫,利用三維模擬構造幫助學生建模出近期考試的幾何結構,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培養想象能力。

此外,還可以利用課間時間拿出積木給學生展示幾何結構,學生對幾何結構的充分理解能夠為今后的“點、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打下堅實基礎。所以,教師在課后充分利用導學互動的教學方式能夠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點,及時幫助學生查缺補漏,為學生的高效復習保駕護航。

總結:

綜上所述,導學互動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知識的時候更加輕易的學習數學知識,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減輕甚至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抵觸”情緒。教師根據教學課堂的實際做出適當調整,在多樣化的教學互動中豐富導入方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為學生在今后難度更高的學習中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曹一芳.互動導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1(23):45-46.

[2]張杰.討論導學互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9(4):131-132.

3128500338296

猜你喜歡
導學互動應用研究高中數學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
淺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進駐數字課堂的新興教學媒體
AG接入技術在固網NGN的應用研究
高中數學數列教學中的策略選取研究
調查分析高中數學課程算法教學現狀及策略
分層教學,兼顧全體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