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題”亦“大做”
——提升畢業總復習實效之策略

2021-03-12 10:04馬劍妹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小格鐘面時針

馬劍妹

(浙江省嵊州市剡溪小學 浙江嵊州 312400)

數學畢業復習課承載著融合小學數學知識點,整合知識技能,內化數學思想和能力的目標任務。它在所有復習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皯脠A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簡稱“圓問題”)在六年級數學教學中占著很大的比重,也是畢業總復習的重頭戲。如何在短時間內將這部分內容梳理、內化、應用,切實提升復習實效,一直是教師研討的重點和焦點?,F筆者以“復習圓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例,來談談如何設計復習“小”例題,努力實現小題大容量的高效性,達到小題大輻射的目的性,提高復習效率。

一、模式陳舊:千篇一律無重點

臨近期末,筆者有心傾聽了同行的多節復習課后,發現了總復習課中存在的一些通病。比較明顯的有以下兩點:

(一)蜻蜓點水式復習

在上復習課時,教師一般都先宣布課題,然后提問,梳理知識點。當課堂的順暢度受阻時,教師就將所有核心知識用結構圖畫在黑板上。這樣的復習屬于蜻蜓點水式的“再現知識”而沒有起到“建構知識”的作用,沒有以教材為準繩將知識進行真正系統化的整理。

(二)漫天撒網式練題

復習課上,很多教師往往根據教材內容依次進行流水線式的復習,因此一堂復習課只能復習一丁點知識,完全將復習課上成了練習課。學生不但對內容失去新鮮感,而且整日淹沒在題海中不堪重負。

那么,如何設計一些“精、巧、活”的小例題?筆者結合“圓問題”復習這一板塊來闡述。

二、微格嘗試:小試牛刀顯成效

(一)起始題型夯基石

復習時應從基礎的“常規題”復習起,以喚醒學生的記憶思維,從而為后面的拓展和提升做一個更好的鋪墊。在“圓問題”復習時,我就設計了一道“小題”。

【題1】某鐘面時針長10厘米,分針長12厘米,經過一晝夜時針的針尖走過的距離是多少?

學生解法:3.14 ×(10×2)×2=125.6厘米

設計意圖:回顧圓周長概念,喚醒學生的知識舊知,檢查學生對圓周長公式簡單運用的熟練程度;對少數不能掌握這個基礎知識的學生重新補習,力求做到基礎一個不落。

(二)一題多法錘思維

復習課除了復習舊知以外,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應該是拓展學生的學習方法。而一題多解正是在復習課中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多種方法去思考去選擇的最好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

【題2】某鐘面時針長10厘米,分針長12厘米,當分針從整時走到鐘面數字“9”時,分針針尖走過的距離是多少?

分割法:該學生運用了常規的分數切分思想,將鐘面圓周平均分成四份,分針1小時走一圈,即一個鐘面圓周長。分針從“12”走到數字“9”,只走了整圓周長的3/4。

【題3】某鐘面時針長10厘米,分針長12厘米,當分針從1時整走到1:37時,分針針尖所劃過的距離是多少?

計時法:時鐘鐘面圓周平均分成60小格,分針每1小格走1分,從整時點“0”走到“37”,共經過37個小格,即圓周長的37/60。此題較上題,分法更細,用整分數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運用了時間法完美地解出了此題。

(三)一題多變求發散

一題多變的目的是使學生擺脫“模仿多、分析少”的“負遷移”局面。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的習題來強化學生的思維深度,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靈活性。

【題4】某個半徑為14厘米的鐘面,時針長10厘米,分針長12厘米?,F要在離鐘面邊緣4厘米處鑲一圈合金,合金面積是多少?

3.14×〔(14+4)2-142〕=401.92(平方厘米)

圓環面積問題:此題就是求圓環面積,很多條件是多余的,學生很容易會多選或錯選。

【題5】某鐘面現在是5點,兩只螞蟻分別釘在分針和時針上,什么時候兩只螞蟻第一次重合?

鐘面追及問題:鐘面圓周被均勻分成60小格,每小格稱為1分格。分針每小時走60格,而時針只走5分格,故分針每分鐘走1分格,時針每分鐘走1/12分格。5點時針和分針的路程差是25小格,即路程差÷速度差=時間。

【題6】鐘面上9點過多少分鐘時,時針與分針離“9”的距離相等,并且在“9”的兩邊?

鐘面相遇問題:分針和時針在9的等距離兩旁,說明分針與時針合行的角度是270度,分針與時針的速度分別是6度和0.5度,即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以上三種類型都是考驗學生對相似題不同的思維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反思感悟:有效出題的攻略

(一)突出梳理,鋪設“吹盡狂沙”的通達之路

復習要通過梳理,將學生平時所學的零碎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清晰化,形成完善的認知結構,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全面的、系統的認識與理解。在梳理《圓》復習內容中,教師除了整理剛學的圓周長、圓面積、扇形、圓環等常規知識外,還要復習串聯旁及到的分數問題、路程問題、度量知識、鐘面知識、間隔知識等。

梳理知識的線索:1.凸顯歷程。要凸顯知識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以便于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2.突出核心。要突出核心知識,以便于用它們統率相關的知識,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

(二)注重選題,走出“山窮水盡”的尷尬之地

策略貴在運用,運用重在選擇。習題的選擇千千萬萬,有難有易,就像散落的珍珠。這就要求教師慎重選題。

1.串成“塊狀”。教師要緊密聯系教材,將教材中的難點、重點、易錯點串聯成習題,“以題代綱”,通過串燒題將重要的知識連成線、織成網,組成塊。2.加點“佐料”。教師要給例題加點“佐料”,變出花樣,比如在鐘面追及中創造兩只螞蟻的嬉戲追逐情境,使習題形式變得生動活潑,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例題要引出新信息,練出新花樣,讓學生有常學常新之感,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促使遷移,呈現“東風夜放”的豐富之意

一道高質量的復習題應該是始終圍繞一個主題,看似簡單但能演變出很多類型的題目,涉及很多方法,輻射很多知識點,真正起到“牽一題而動全課”的作用。比如以上設計的例題,一道小小起始題作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提出了各種題目,涉及了圓周長、圓面積、植樹問題、扇形計算、圓環計算以及路程中的相遇問題和追及問題等眾多知識點,實現了知識間的系統整合和數學方法的多角度聯系。這些不同層次的知識點充分調動了各個層次的的學生,讓他們能通過“做一題,學多法;會一類,通一片”,努力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獲得新鮮見解。

(四)提升思想,達到“可摘星辰”的高遠之度

如果知識背后沒有方法,知識只能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如果方法背后沒有思想,方法只不過是一種笨拙的工具。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僅對應于某種具體的方法,其背后還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思想。在“圓”的復習課中,筆者設計的題目蘊含了各種思想方法:

◆畫鐘表圖,蘊涵的是數形結合的思想;

◆分割法,蘊涵的是分類的思想;

◆計時法,蘊涵的是運算的可逆性思想等。

數學思想的力量是無窮的。數學問題無法窮盡,但是學生只要形成數學思想,就能避免生搬硬套、機械模仿,就能策略思考、智慧運用。[1-3]

總之,一堂好的復習課就像一篇美麗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不但能感悟到數學知識的價值,還能讓數學知識與數學素養齊頭并進。

猜你喜歡
小格鐘面時針
正確的鐘面時間
接著畫
怎么做能更好地認識分針和時針運動的聯動關系
(二年級)怎么做能更好地認識分針和時針運動的聯動關系
時針和分針的爭吵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開
林小格,下一站春暖花開
鐘表上的數學問題
安小格的夏天
一年級單元同步自測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