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想象中鋪展閱讀的畫卷

2021-03-14 02:57刁振璟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感官思維

【摘要】一邊讀一邊想象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方法,對培養語感、豐富情感、發展思維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如何讓學生在閱讀時展開豐富的想象?文章從打開想象的方式,構建層層深入的教學流程,使學生能夠運用適宜的想象策略閱讀不同文體,促進學生學會閱讀,提升閱讀素養。

【關鍵詞】想象畫面;思維;過程性;感官

作者簡介:刁振璟(1972.3—),女,新疆伊犁州教育局教研室,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小學語文教學能手,全國十佳新思維作文指導專家。曾多次獲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輔導金獎,中國教育系統年度論文評選園丁獎,全國語文教師讀書競賽優秀組織獎,第十六屆華人少年作文比賽先進個人獎,新疆中學生現場作文競賽優秀組織獎,新疆中學語文錄像課評比組織獎,新疆教育學會中學語文學科研究會第九屆理事先進個人,新疆中小學教師三筆字書法作品大賽三等獎。

一、前言

在讀文學類文章時,還原畫面是常用的閱讀策略。在和言語對象接觸的過程中,成熟的讀者往往能夠不由自主地依照言語對象的描述構想出人物、事件、場景等,把文字變成一幅幅圖畫。

部編版教材在單元語文要素的安排上,充分考慮了這一學習方法,從二年級起就陸續安排這一方法的習得與練習(如表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想象是閱讀和寫作的核心能力,也是學生在語文自主性探究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是小學語文的核心要素。

如果學生能把靜態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畫面和場景,將有助于他們對文本的理解,進而感受文字之美和情意之美。

二、想象的方式:基于感官的具身認識

想象的方式要合理,內容要具體,要盡量還原作者刻畫的人物、事件、場景等。

(一)五感,提供多角度認知的方式

學生通過感覺認識外部世界。例如,學生第一次見到橘子時,首先看到的是橘子的顏色;當他觸摸橘子時,感受到的是凹凸不平的表面;剝開橘子,看到一瓣一瓣的橘瓤;吃橘子時,一邊會聞到芳香的氣味、一邊會嘗到甜中帶酸的感覺。而這時,成人會給他一個概念—橘子。學生通過看、觸摸、品嘗、嗅、聽五種感覺完成對橘子的認識。這個完整的從感覺經由心理到概念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初級的認知過程,學生認知的發展是由無數個這樣的過程組成的。

學生閱讀文章恰恰相反,是將語言文字(概念)還原成事物、畫面、場景……例如,在讀四年級(上冊)第二課《走月亮》時,學生讀著課文中的文字能自然“感”到:“阿媽牽著我的手,暖暖的。我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秋蟲的鳴叫聲,看到了月光下金燦燦的稻田,聞到輕風送來的縷縷瓜果香。靜靜的村莊寫滿了詩意?!彪S著美妙畫面的出現,一種溫馨美好的情感逐漸流入心田。當然,閱讀還原不可能是所有的感覺齊上陣,但多一種角度的想象,就能多一點清晰感和熟知感。

(二)聯想和想象,不被遮蔽的看見

聯想是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的過程;想象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過程,它是指人對頭腦中已有的印象進行藝術加工,進而創造出的新形象[1]。

學生在閱讀時能夠展開不自由的想象,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知先把言語對象轉換成為表象,并“根據言語對象的揭示推動,組織表象的活動—進行再造想象,從而引發主體的情感體驗”。學生轉換的表象越清楚,越容易將自身的經歷融入其中,與文章中蘊含的情感融合,產生同作者情感的共鳴。

例如,閱讀六年級(上冊)第一課《草原》中“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草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之后,學生會聯想到過去曾見的綠地、草坪、綠洲或草原,把對過去的回憶,同對課文的想象融合在一起。于是,一幅無邊無際的大草原的圖景開始浮現在眼前,并漸漸地清晰起來,學生能體會到一種“舒服”和“驚嘆”,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其中,“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本身就是作者的想象。作者將眼前的美景形容成了一幅中國畫,對小丘的線條和顏色進行了描摹,給人帶來無限美好的遐想。

“看”特定景物是聯想,“看”整幅圖景是想象。聯想是想象的開始,用于還原;想象是聯想的后續,用于創造。因此,在學生閱讀時,教師可以提問“讀到這一處的時候,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你想說……”“讀到這句話,你想到了哪句詩?哪首歌?你感到……”。這些提示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角度。

三、想象的深度:親歷閱讀過程的抵達

想象作為學生要掌握的讀書技能,同樣要經歷過程性學習。

(一)設計富有層次性的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即教學活動中鏈鎖式結構的組成部分,各組成部分之間前后銜接。學生想象畫面是需要引導的。起初他們想象的畫面可能比較模糊、不完整。這時,經過教師適當的教學引導,學生可逐步把畫面想清楚、想完整。例如,教學《觀潮》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邊讀文邊想象——看到了哪些畫面?聽到了哪些聲音?教學重點段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關鍵語句進行想象。

(1)課文第四小節寫了潮來時的壯觀,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的呢?(潮水之長,橫貫江面;潮水之高,白浪形成白色城墻;潮水氣勢猛,像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2)聲音響?課文哪些地方寫了聲音?(出示語句,引導朗讀)(3)如果你就站在大潮面前,你會想些什么?會怎樣做呢?(4)古人也觀潮,他是怎么說的呢?(適時出示資料袋中的古詩,引導學生再次想象)

從自由想象,到情境認同,再到細致體會。在深度閱讀的推動下,學生的想象有了質的飛躍,閱讀感受也仿佛浪潮澎湃不息。

(二)單元教學的層次構造

部編版教材的語文要素經常是以一個單元為基礎的,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安排了“邊讀邊想象畫面”。這是在“借助圖畫閱讀課文;讀句子,想象畫面;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的基礎上,強化對“邊讀邊想象畫面”這一能力的培養。教科書編寫遵循“分步呈現,由扶到放,先實踐后梳理”的編排理念。本單元安排的幾篇課文中,《觀潮》一課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通過視覺、聽覺來想象畫面;《走月亮》的課后練習引導學生調動多重感官想象畫面;《現代詩(二首)》的閱讀提示要求學生將詩中所寫景物聯系起來想象畫面;《繁星》的閱讀提示指引學生通過聯系生活想象畫面,融入自己的感受,體會“物我相融”的境界。在課文教學結束后,通過“交流平臺”梳理出“我能根據文章中的描寫想象畫面,還能想象文章中描寫的聲音”以及“讀文章,我還能‘聞到味道”等不同的想象方法。

學生想象的方式、內容不斷豐富,從視覺、聽覺兩種感官到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從生活中尋常景物到詩歌特有的“意象”,從根據文章描寫到聯系生活實際。它們相互重疊,又不斷拓寬,形成了主題清晰、內容完整、結構嚴謹的單元教學序列。

四、想象的選擇:不同體裁的不同讀法

所謂“想象畫面”,是人對自己頭腦中的已有表象進行提取、加工、改造并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不同體裁“提取、加工、改造”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一)寫景之文,喚醒文字,豐富畫面

寫景就是描寫景物。在寫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托,情與景自然交融。要想讀懂寫景的文章,學生就要貼近文本,親歷觀察、品味的過程。部編版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構思嚴謹、語言凝練,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有效素材。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三課《荷花》一文時,教師在“觀賞荷花”這部分可以進行如下設計。

(1)通過讀文,你發現葉圣陶爺爺筆下的荷花是怎樣的?(美麗的)

(2)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找出文中描寫荷花美的語句,說說體會。

(3)指名交流(板書“葉、花、香、美、顏色、姿態”)(出示相關圖片欣賞)

(4)體會白荷花之美。

①“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找一找哪一個字用得最好。(冒)

②“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長、伸、露、探、鉆、沖)怎樣的“長”才是冒出來?

③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后,想干些什么?

(可提供表達范式: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 ? ? ? ? ? ? ? ?)

④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借助想象,學生看到了葉圣陶先生筆下的荷葉、荷花亭亭凈植、搖曳多姿的樣子,感受到了荷花的生機勃勃與俏皮可愛。

(二)記事之文,換位體驗,延伸畫面

記事以敘事為主,表現事情的某種意義,反映作者對這些事情的態度和看法。讀記事類文章時,學生可以充當文本中的某一角色,將自己置身于文本情境中,體驗角色的情感和態度,從而使文中的形象更加具體、更加生活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換位思考,讓學生想作者之想,感作者之所感,將畫面不斷延伸。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二課《花的學?!分械?~7自然段的教學可以設計如下。

(1)自由讀第3~7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產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較有趣?

(2)學生匯報自己感興趣的想象內容。

六月的陣雨落下的時候,濕潤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著口笛。

如果他們想在放學以前出來游戲,他們的老師是要罰他們站墻角的;

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

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響,雷云拍著大手。

……

(3)同學們,讀著這些想象內容,你們有什么樣的感受呢?你們能讀出這種感受嗎?

(4)小結:多么奇妙的想象??!想象時要大膽獨特,聯系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體會到更多、更有趣的事情。

(5)讓我們也展開想象,把自己當作這些花兒,想象一下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生1:我們從草叢里、從河岸上、從樹底下,使勁地鉆了出來,飛快地聚集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有的舞動著自己的花瓣;有的踮起腳尖拉著別人唱歌;有的歡快地笑著,不停地繞著圈子跳舞……這是我們的節日,狂歡的節日。

生2: 在大雨中,我和我的姐妹們在草地上劇烈地擺動著身體。也許,這是一場隨處可見的舞臺秀,但于我們卻是狂歡節。我們一會兒向左擺了一個弧,一會兒又向右抖動了一下。當我們重新站起來時,又猛烈地搖晃起來,時而快,時而慢。這就是我們的舞蹈。)

(6)假如你是作者,看到這些花精靈在跳舞、狂歡,你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雨中的花兒太可愛了,我也想和它們一起狂歡……)

(7)指導朗讀第3~7自然段,感受想象的奇妙。

在換位想象時,學生當了一回花兒,體驗了花兒奔放、自由的生活,這種生活也激起了學生對無拘無束生活的渴望。這樣的想象可以使學生真正融入文本,使學生走進文本深處,也走近作者。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是開發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選入教材的作品語言生動形象、感染力強。其優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深邃的思想意蘊,足以引發學生的種種聯想和想象。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養成觀察事物的習慣,發展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要在教學中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想象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礎,還要通過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知識基礎。

五、結語

情感和感受是想象的動力,記憶是想象起飛的跑道,理解則是想象的助推器。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想象可以讓閱讀的畫卷波瀾壯闊。同時,想象可以把文章內容與我們的經歷關聯起來,使閱讀行為變得更精致。文本內容也將因此長時間留在腦海中,涵養我們的精神。

【參考文獻】

王宜振.現代詩歌教育[M].陜西: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感官思維
感官自由
基于多維感官體驗的“輕養”空間設計
感官訓練紙模
思維總動員(三十)
感官訓練紙膜
巧設提問,讓思維多走一步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