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

2021-03-14 00:10呂文麗
教育界·上旬 2021年12期
關鍵詞:教學問題教學方法核心素養

【摘要】小學是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小學語文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書已不僅是簡單地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在新時代背景下,以核心素養為主的語文教學顯得十分重要。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思維邏輯能力、溝通交際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還要從多個角度展開核心素養教育,幫助學生度過關鍵的小學階段。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方法;教學問題

作者簡介:呂文麗(1971.3—),女,安徽省銅陵市實驗小學銅都校區,小學高級教師,??茖W歷,銅陵市優秀教師,銅官山區優秀教師,市教育活動優秀指導員,市優秀班主任,所帶班級獲市先進班集體,銅陵報社小記者團十佳指導教師,執教的《走遍天下書為侶》獲“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省級優課,市教育征文比賽一等獎,指導學生作文獲國家級一等獎。

一、前言

核心素養是指在教育方面,學生通過慢慢積累掌握人生發展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小學是所有學生接觸學校素質教育的起點。此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自我意識,但由于欠缺生活經驗,思考問題還不全面,所以學生仍依賴教師對他們的指導。教師需要憑借學生這個階段對教師的信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正確的道德觀念、勇于探索敢于質疑的精神、健康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健康意識、法制意識和社會意識。語文是學好一切知識的基礎。所以,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重大,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全面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在目前的時代環境下,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還未形成統一的標準,尚處于起步探索的階段。在未來的小學語文課程中,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需要全體小學語文教師共同思考的問題。

二、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

語文課程是所有課程中的基礎,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小學語文課程是以教師和學生的語言交流為主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思維邏輯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思想觀念、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正確認識并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一)活躍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考方式和學習習慣

語文課程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就在于能夠通過思維上的思考和對語言文字的運用達到與其他人進行情感交流的目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邏輯思維的能力絕不局限在個人思考層面。思維上的發展所對應的核心素養是學習知識的一種有效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規劃,在面對問題時能有自己的理解與思考方式,面對問題時敢于質疑[1]。

(二)注重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學生語言上所對應的核心素養即理解語言文字的含義,巧妙地運用語言文字與他人溝通。這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提高了學生的交往能力,對學生形成活潑積極的個性很有幫助。文字運用能力能夠使學生在思考文字背后意義的同時,充分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有著強大的好奇心,因此,教師不要打擊學生的好奇心,而是要適當地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問題產生自己特有的看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本中各種古詩詞等優秀文章,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

(三)強調語言能力,培養學生溝通能力

語言的使用在小學語文中有著重要地位。因此,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培養應注重溝通,從溝通出發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自行解決,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別人的幫助。在日常生活中,看待問題時,學生需要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2]。此外,學生還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想法。在和別人溝通時,學生不能一味地只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要學會傾聽。這些能力和品質都需要教師的悉心培養。當看到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要適當地進行引導,讓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正確答案。

(四)正確認識中華文化,繼承發揚中華文化

一個國家的發展需要自信和實力,這與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當前背景下,小學生應從小就接觸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還要繼承發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愛國意識。

三、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歷史源遠流長,素質教育的改革也持續深入,但是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不到位

我國已開展多年的素質教育活動,強調學生要全面綜合地發展。但在部分小學中,對于素質拓展的課程,部分教師草草略過甚至不開設此類課程,不注重學生綜合方面的發展,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要教學目標。此外,不僅教師存在這種問題,家長的思想觀念也難以改變。

(二)缺乏創新性的教育方式

自古以來,教育都以語文為基礎,語文的傳統教育方式一直流傳至今。但在當今的素質教育模式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不適用。部分教師仍以傳授書本上的知識為教學目標,甚至強制學生學習教師的思維方式,這就導致學生缺乏思考的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應具備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因此,教師要積極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

(三)教師的水平不足

當前,對于年輕教師而言,其雖有很大的教學熱情,喜歡接受新鮮事物,但在語文專業教學能力上還有所欠缺,教學經驗也有待積累,存在著面對活潑的小學生耐心不足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不全面,教學方法運用不得當,只注重自己怎樣教知識,而不考慮學生如何更好地理解知識。在面對各種各樣性格的學生時,教師無法為每一名學生定制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仍舊采取課本上統一的理論教學。這雖然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有效果,但也會有個別學生感到不適應,如此,就需要教師研究特定的學習計劃。另外,年輕教師因為剛接觸教育工作,在遇到困難時情緒調整的能力較差,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而不同于年輕教師,老教師的工作經驗十分豐富,在情緒上的處理也相對成熟。但是,隨著時代觀念不斷更新換代,部分老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過時,需要緊跟時代潮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師是負責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角色。因此,要想讓學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學校首先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使其深刻地理解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內涵,領悟素質發展的重要意義,從而掌握正確的教學理念[3]。

四、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

語文是一門極具情感的教學科目,有利于彼此之間的精神情感傳導。作為母語,和其他學科語言相比,語文能夠帶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因此,學生自己內心的情感體會也更加深刻。語言在促進人類之間文化交流、加強人際溝通上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教學管理中,語文這門基礎學科更講究方式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如正確認識素質教育、重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結合傳統教育創新教育方法、注意分層教學、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等[4]。

(一)正確認識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教師切勿將成績的高低當作評判學生能力的絕對標準。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素質發展,尤其要側重對其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與發展的階段。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語文教學關鍵在于思維的拓展提升。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讓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而最后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雖然重要,但學生自己思考的過程才是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需求。

(二)吸取傳統教育精華,創新教育方式

國家若想不斷發展進步,首先必須繼承好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普及在我國小學教育中仍需進一步加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等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程度。傳統教育固然具備許多優勢,但隨著時代的變換,傳統教育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當前,社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若想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就必須創新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增加一些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在課堂預習時指導學生一起制作課件,成立學習小組,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意義,或是在考試中多設立一些邏輯思考題等。教師采取的這些方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也能為學生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三)加強學習培訓,提高教師綜合水平

對于語文這門學科,語言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如何更好地培養每個學生的常用語言表達綜合能力。切實打好常用語言的理論基礎,對每個教師有效地傳授知識十分重要。在課前,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布置語文預習課和準備課的任務,即讓學生基本認識語文常識字段,梳理文章的主要閱讀知識,熟悉語文句段主要蘊含的意義,升華人生感悟。另外,在課堂上,教師還要設立課堂互動的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式學習,得到獨立思考的機會。

(四)注意分層教學,保證適用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掌握情況均不相同。為了讓全體學生都能接受適合的教育,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制訂不同的學習方案。對于一些學習熱情不高的學生,教師應為其設計符合其發展實際情況的學習發展計劃,并根據學生完成后的情況對其進行中肯的學習評價。通過觀察的方法檢測是比較直觀明顯的學習檢測評估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完成學習的整體發展情況做出綜合評價。在學生闡述觀點的過程中,教師要多提醒學生聯系實際社會生活。小學生的邏輯理解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等都比較弱,當其接觸復雜的知識時,有一些抽象性的教學內容無法正確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種方法更加生動直觀,能直接觸動小學生真實的內心。此外,部分學生還可以選擇借助一些學習工具進行學習,如利用互聯網收集相關文章的主要歷史背景或與一篇文章內容息息相關的歷史信息及資料。教師還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借助人的大腦思維方式,讓學生學習知識導圖的制作方法,形成自己的導圖,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一起進行學習經驗的交流。這種學習方法能夠讓學生逐漸從被動接受傳統學習變為主動參與學習。由于學生各條件的差異,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檢測,力求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方法[5]。

(五)關注審美鑒賞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掌握的語文核心能力不能僅局限在語言和寫作上。提升學生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成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將教學的重心從書本上的固定知識轉移到課本之外的知識上,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語文知識。小學生會憑借強烈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對新知識形成許多新的理解。此時,教師需要與小學生積極交流,幫助小學生鑒別,提高小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讓學生敢于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學生與學生對同一個新事物的理解產生矛盾時,教師不必先告訴學生對錯,可以先讓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看學生是否能夠說服對方。在學生討論后,教師再揭曉答案。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6]。

(六)重視中華優秀文化普及,繼承發揚中華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所有中國人必須掌握的重要內容,需要小學生繼承并發揚。因此,從小學階段開始普及中華優秀文化十分有必要。所有小學生都有義務去學習中華優秀文化。中華優秀文化對培養學生素質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不能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在平日的教學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學習中華優秀文化的基礎要求,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促進傳統文化在校園里傳播。教師要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家與國的意識,并在未來對其繼承并發揚。

五、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是目前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近些年,雖然一直在大力推廣素質教育,但成效卻不太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目光和精力放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上,切勿將考試成績等硬性指標放在第一位,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出具有全面優秀素質的學生。

【參考文獻】

陳容. 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 東西南北:教育, 2021(02):64.

胡明娟.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探究[J]. 國際教育論壇, 20202(04):157.

許敏玲.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 新課程, 2017(07):23.

朱嫣.探究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新課程導學,2017(07):47.

饒安美.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 學周刊, 2019(18):64.

劉敏. 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究[J]. 中華少年, 2019(11):1.

猜你喜歡
教學問題教學方法核心素養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硬筆書法教學問題及解決對策
淺析給排水工程課程教學設計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