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分”到“合”的嬗變
——基于國家課程的學科整體育人路徑探索

2021-03-16 07:25阮瑜深圳市寶安區海港小學校長
未來教育家 2021年11期
關鍵詞:育人學科素養

阮瑜/深圳市寶安區海港小學校長

目前,國家實行的是分科課程,在校本化實施中,往往存在兩大問題,一是缺少明晰的路徑,難以最大程度發揮學科的整體育人功能;二是學科課程的綜合化程度不高,出現片面強調知識本位、學科壁壘嚴重、資源碎片化等弊端。為了有效解決這兩大問題,多年來,我們站在整體育人的高度,跳出學科看學科,集各學科之所需,融各學科之所長,既突出獨立學科的育人屬性,同時又注重多學科綜合育人的重要價值,努力做到由“分”到“合”的嬗變。

以“學科宣言”凝煉目標

學科是育人的重要載體,沒有學科,育人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學科課程目標無疑是精準落實學科育人的“定海神針”。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盡管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課程標準、課程目標,但往往很難在教師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并不能很好地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而“學科宣言”的確立可以改變這一現狀?!皩W科宣言”是學科素養的校本化表達,是學科育人目標的凝煉,是學科教學的始發地。它的確立需經歷三個階段,一是系統研讀黨的教育方針、教育部下發的各類文件、21 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國家課程及課程標準等;二是充分對接學校的培養目標;三是以國家課程、國家課程標準為核心作全面、簡潔、富有個性的表達。如語文學科根據“語言建構和運用、文化傳承和理解、思維發展和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的學科素養提煉出“悅讀、博聞、善言、抒寫”的學科宣言;數學學科根據“數學抽象、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的學科素養提煉出“研學、善思、精算、活用”的學科宣言;英語學科根據“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的學科素養提煉出“說出一口自然而流利的英語,展現一種自信而大方的儀態,擁有一個廣博而多元的視角,秉承一份尊重而包容的精神”的學科宣言;音樂學科根據“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的學科素養提煉出“有情趣、有才藝、有表現力”的學科宣言;美術學科根據“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的學科素養提煉出“會感知、會表現、會審美、會傳承”的學科宣言等。實踐證明,“學科宣言”的確立有助于教師統一教學思想,帶著“理念”去上課,讓教師從“學科本位”出發,立體地俯瞰整個學科,更好地關照到其他學科,且更利于學生在學習中明確方向,讓學科育人的價值時刻照亮內心,形成一種自覺追求。

以“學科地圖”引領行動

“學科地圖”是學科課程實施中的“導航系統”,它可以清晰地顯示出各學科、各學段、各知識點、各能力要素點、各問題點之間的聯系?!皩W科地圖”可放大縮小,可點擊搜索,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精準的導航服務和內容支撐。在實施中,我們從各學科“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出發,按“學科-學段-分冊-單元-課(節)-要素點(知識點、能力點)”的順序分別進行內容整合及描述,并特別關注同一要素點的循序漸進,使國家課程能夠準確、適切地落地。如語文學科“復述”的能力要素點相對應“學科宣言”中的“善言”,國家課程標準總要求是: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具體落實到低年級(一二年級)為: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而學校對低年級“復述”目標的精準解讀為:一年級“能借助圖片復述”;二年級“能借助圖片、提綱、關鍵詞語、關鍵句子、示意圖或者根據表格內容復述”。具體落實的文本及策略為: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小蝸?!泛鸵荒昙壪聝浴缎『镒酉律健贰豆具藖砹恕贰缎”诨⒔栉舶汀肪捎谩敖柚鷪D片復述”;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采用“借助圖片復述”;二年級下冊《大禹治水》采用“借助提綱復述”;《小馬過河》采用“借助關鍵詞語復述”;《蜘蛛開店》根據“思維導圖示意圖復述”;《羿射九日》根據“表格內容復述”……有了這樣的網格式的“學科地圖”,教師無論站在哪個教學點上,都可以由點至線、由線至面地串聯起整個教與學的系統,降低了教學的隨意性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短視教學行為。

學生朗誦

以“學科整合”加強育人合力

長期以來,學校在學科育人及學科間育人方面缺乏整體性、連續性、協同性和一致性,學生無法在某一學科的學習中一以貫之地提升素養,更難以在多學科交融中打破學科壁壘,形成多學科育人的合力,從而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任務不能有效地加以落實,而“學科整合”恰恰解決了這一關鍵性問題?!皩W科整合”,即以國家課程為核心,運用“學科+”的理念,倡導多學科全面育人、綜合育人,注重育人路徑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實效性。

首先,學科內整合突出“縱貫”?!翱v貫”,即強調學科內課程要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對應、前后銜接”。一是以“能力訓練點”為核心,將一門學科各個學段所對應的同一能力訓練點進行縱向梳理,依據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描繪出“學科地圖”,形成大的主題式學習模塊,確立層層推進的學科課程規劃,形成最佳的學科課程解決方案。如在六年級“探密故事中‘一波三折’的情節”主題學習中,其課程目標是“通過各個學段故事類文本的閱讀,了解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學會在寫作時運用這一方法”。在教學中就可將三年級上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在牛肚子里旅行》、四年級上冊《扁鵲治病》《紀昌學射》、四年級下冊《“諾曼底號”遇難記》《巨人的花園》、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六年級上冊《橋》《窮人》等文本加以統合,形成課程群,并在主題式閱讀中完成以下三個探究性任務單:“試分析這些故事中的情節為什么會吸引讀者?”“試總結什么樣的情節能使故事變得生動感人?”“試設計一個故事,使情節做到一波三折?!倍且浴皟热荨睘楹诵?,將“同一單元的相似內容、同一冊教材中的相似單元”進行整合,實施大單元教學法,突出單元的核心目標,將課程內容進行增刪、合并、調換和填補,提升課程的實效性。

其次,學科間整合突出“橫聯”?!皺M聯”,即從課程全員育人的大目標出發,使繁雜的多學科課程變成最簡潔、最易操作、學生最熟悉、最易理解和運用的課程資源,以達到課程育人的效益最大化。在實踐中,通過整合、協調、優化,找到相關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的切合點,并運用各學科課程之間的“勾聯”,橫向重組課程內容,如二年級“可愛的大自然”課程,通過跨學科整合,讓學生從不同側面了解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提升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中可將語文學科《彩色的夢》《楓樹上的喜鵲》《青蛙賣泥塘》、英語學科《In the Sky》《In the Forest》《The Four Seasons》、數學學科《圖形的變化》、音樂學科《小花雀》、美術學科《美麗的葉子》等文本整合成跨學科的學習群,通過不同場景、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變換式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實現全學科教學的共育、共享、共贏,并最終分享靜態和動態兩種成果。如美術學科開展了“美麗的葉子”寫生展;語文學科表演了詩朗誦《彩色的夢》、舞臺劇《青蛙賣泥塘》;音樂學科表演了歌伴舞《小花雀》等。

再次,學科外整合突出“融通”?!叭谕ā?,意味著學科的融通、知識的融通、時空的融通、角色的融通、生活的融通,強調“課堂小天地,生活大課堂”,努力開發“學科+生活”課程,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思考、帶著概念走向生活。如數學學科可讓學生走進古城、古廟、書室,了解古代建筑中的“對稱美”;音樂學科可讓學生去聆聽廣東的“粵劇”“客家山歌”,了解民間音樂的魅力;美術學科可走進“美術館”,探究中外藝術的異同;科學學科可讓學生走進騰訊、華為、大疆公司,去了解高科技的飛速發展。為了更好地突出“五育并舉”,我們還重點加強了“道德與法治”的學科外整合,建構起了與之相關聯的課程群。學生在學科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一年級開展的“好習慣伴我行”,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二年級開展的“護蛋”游戲,感受母愛的偉大;三年級開展的“‘盲人’的40 分鐘”,感受盲人世界的黑暗與無助,激發起對他人的關愛與理解;四年級開展的“祖國版圖我來拼”,感受祖國的博大與壯美;五年級開展的“我與‘蠶寶寶’共成長”“聽大樹說悄悄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可愛;六年級開展的“我與歷史名人對話”“我與藝術大師對話”“我與未來世界對話”,進一步感受中華民族歷史的悠久、藝術殿堂的博大精深、未來世界的多元與變化。

以“全學科閱讀”消弭學科壁壘

閱讀力就是學習力?!叭珜W科閱讀”意味著要超越閱讀只從屬于某一學科的狹隘觀念,真正站在孩子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高度來重新審視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強調閱讀要從文學類文本閱讀轉向實用類文本閱讀,從單一的視角轉向更加多元、更加豐富的閱讀視域,從一個學科的閱讀活動轉向多個學科的任務群式的研究型閱讀。

首先,以問題或任務為驅動,確立閱讀目標。強調閱讀不是終極目的,而是一種學習途徑。目前,我們已確立了六個年級12 個全學科閱讀任務群。如一年級“有趣的啟蒙”、二年級“大自然,你好”、三年級“我的想象飛起來”、四年級“我的童年不是夢”、五年級“飛越地球村”、六年級“悄悄是別離的笙簫”等。

其次,通過閱讀來推動“項目式學習”“綜合性學習”“問題式學習”“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通過閱讀、寫作、繪圖、小組討論、實驗等,探究和解決真實復雜的問題,并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如五年級基于“探密未來世界”為主題的全學科閱讀,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未來世界在文學、數學、科學、藝術等方面的變化,指引學生從多個角度認識未來世界,讓他們將課本中所學的知識同現實相結合,永遠保持好奇心,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斷去擁抱未來”。而各學科的閱讀計劃為:語文學科閱讀《怪男孩: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三體》《果殼中的宇宙》,數學學科閱讀《走進奇妙的數學世界(全3 冊)》《數字博物館從零到無窮的故事》,英語學科閱讀《Art That Changed the World》,科學學科閱讀《身邊的科學》《重生吧,垃圾!》《一本稀奇古怪的科學書》,信息學科閱讀《神奇的互聯網》《機器人太空飛船》,美術學科閱讀《偉大的博物館(1-16 卷)》,音樂學科閱讀《玩轉科學的“藝術家”》。閱讀時間為一個學期。在閱讀中,通過“推介課”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推進課”來跟蹤閱讀進度,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再次,做好分享交流,讓閱讀成果可視化、最大化。從學生對世界、生活、課程的理解角度出發,用閱讀使他們自身達成對學科課程的深度融合,并利用校內“分享課”、畫展、舞臺劇表演或社區內的各種活動,促進個體素養的提升。

以“賦能型評價”描述學業表現

學科評價要發揮引導、診斷、改進、激勵功能,讓評價不斷促進學生品德發展、學業發展、身心發展、審美素養及勞動與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我們不僅告訴學生“是什么樣的人”,而且要引導他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從評價的定量、定性向評價的賦能轉變,從“趨同化”向“個性化”轉變,將學生的學習狀態從“要我學”轉向“我要學”。

首先,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PE評價?!癙E 評價”,原是企業績效考核的常用指標,我們將其引入學生學業的過程性評價中,用來全面監測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各個要素指標的達成度,進而反饋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綜合表現。主要形式有舞臺表演、識字小達人全員評比、英語進階擂臺賽、學科素養專項達標測試等。評價主體除了教師外,家長、學生、院校、第三方機構都可參與,允許學生申請多次評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其次,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KPI評價?!癒PI 評價”,即通過對關鍵數據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具體表現,形成雷達分析圖,并與過程性評價結合,立體地呈現學生的成長軌跡。

再次,建立以奮斗者為本的賦能評價。賦能評價,突出學生的能力優勢,對學生學業作出等級評價,并以寄語、書信等形式傳達教師對學生的關注,鼓勵學生以奮斗者的姿態不斷前行。

猜你喜歡
育人學科素養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學科新書導覽】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