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師范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機制研究

2021-03-21 18:18傅冰玲伍世亮鄧中原
教育教學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鄉村振興創新

傅冰玲 伍世亮 鄧中原

[摘 要]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廣東“新師范”建設雙重背景下,作為承擔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師資培養任務的地方師范院校,應主動適應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把服務鄉村教育、振興鄉村教育、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賦予的新的歷史使命,創新地方師范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有鄉村教育特色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鄉村基礎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合農村基礎教育與學前教育師資,振興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師范院校積極迎接挑戰必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關鍵詞] 新師范;鄉村振興;鄉村教育問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人文社科類)研究項目“廣東‘新師范’建設及鄉村振興背景下地方師范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機制研究”(2021WTSCX279);2020年度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核心素養視域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現狀與發展路徑研究”(2020GXJK552);2021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創新(人文社科類)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教師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以粵西定向公費師范生培養為例”(2021WTSCX280)

[作者簡介] 傅冰玲(1965—),女,廣東高州人,本科,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英語語言和教師教育研究;伍世亮(1963—),男,廣東高州人,碩士,廣東茂名幼兒師范??茖W校教育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研究;鄧中原(1993—),男,廣東高州人,本科,建設銀行茂名分行鄉村振興金融部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鄉村振興金融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51-0185-04? ? [收稿日期] 2021-09-02

一、引言

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20年11月,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鄉村振興戰略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出了總體部署。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2021年2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隨后,“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標志著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奔向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鄉村振興戰略成為社會未來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因此無論是從觀念上還是行動上,未來的工作部署都要轉向鄉村振興。

2018年,廣東省教育廳出臺了《廣東“新師范”建設實施方案》,針對教師教育鮮明地提出了多項重要舉措,要求進一步深化廣東省教師教育改革,創新發展教師教育體系新機制,建設性地提出“新師范”作為我國教師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和新階段[1]。在雙重背景下,創新地方師范院校人才培養新機制有重要意義。

二、創新地方師范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機制的重要意義

《廣東“新師范”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師范院校的辦學定位,著力建設廣東特色“新師范”,實際上就是要解決新時代教育的基本問題,即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作為主要承擔培養鄉村基礎教育師資和學前教育師資的院校,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懂農村、懂農民、懂農業特色教育的“新三農”基礎教育人才[2],主動作為,主動適應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把服務鄉村、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賦予的新的歷史使命,地方師范院校積極迎接挑戰必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三、目前鄉村基礎教育及基礎教育師資中存在的問題

(一)鄉村基礎教育及存量師資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塑造靈魂的神圣使命。作為鄉村教師,首先要熱愛家鄉,其次應該承擔鄉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同時應擔負起培育新型農民的責任。目前師范教育領域出現了重視學科知識與職業技能教育,輕視鄉村本土優秀文化傳承與發展和鄉村特色創新教育的現象,學生的人鄉情懷教育未得到重視,無論是師范院校教師的職前培養還是職后培訓,也無論是理論教學環節還是實踐環節,都沒能實現鄉土文化的有效融入,造成鄉村教師知識面較為狹窄,鄉村教育難以實現跨學科知識的融合,難以肩負起鄉土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責任,鄉村教育缺少鄉村特色,有趨于城市化的傾向[3]。因此要解決鄉村教育存在的問題,首先要了解鄉村基礎教育存量師資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地方師范院校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對策。目前鄉村教育存在的問題有:(1)鄉村教育存量師資配置不均衡,影響了教育公平,造成農村教育空心化;(2)專業發展上,鄉村小學存量教師普遍缺少專業指引;(3)缺少鄉土文化知識與鄉土文化認同,無法融入鄉村生活;(4)鄉村基礎教育缺乏鄉村教育特色,趨于城市教育同化;(5)“撤點并?!焙筮z癥凸顯,早年的撤點并校,打破了鄉村學校的合理布局和服務范圍半徑,加劇了鄉村生源的進一步流失;(6)鄉村教師發展提升空間小;(7)鄉村教師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幸福指數不高。

(二)增量師資培養缺乏鄉村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目前學前教育和小學基礎教育師資的培養,無論是課程設置、教學方法,還是實踐教學環節,都沒能與鄉村特色教育有效銜接[4]。學生的人鄉情懷沒能有效培養出來。在實踐教學方面,學校沒能有效、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到農村小學實習,以培養學生的人鄉情懷。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因近年教師來源選擇面寬,對地方師范生的培養和接納熱情不高,也擔心師范生開展實踐教學會使正常的教學秩序造成沖擊,影響教學質量,因此,農村小學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鄉村教師的聯合培養意愿不高。師范院校與農村小學、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關系逐漸疏離,沒能形成新師范建設的強大合力,師范院校對鄉村教育現狀和發展了解不完全、不充分,因此,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對農村教育師資的培養缺乏有效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四、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機制的主要內容

鄉村教育是中國教育的“神經末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在鄉村振興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的地位[5]。作為承擔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師資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人才培養的地方師范院校,在新時代的鄉村教育中如何發揮地方師范高校的積極作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機制,培養更多具有民族情懷、民族文化定力、了解鄉村民俗、傳承和發展優秀鄉村文化、愿意扎根鄉村的基礎和學前教育的師資,是地方師范院校人才培養的任務。要完成這個重要任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機制是關鍵。

(一)結合鄉村振興,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專業和課程建設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課程建設,在廣東“新師范”建設及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構建科學、合理,適合農村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的課程體系尤其重要。在課程建設方面:(1)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課程思政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了解鄉村教育及鄉村其他行業的發展前景,用正確的三觀去看待鄉村振興,愿意為鄉村振興服務。(2)強化勞動觀念教育并加強勞動實踐,促進產教融合,讓學生通過觀念的轉變和勞動技能的提高,變得熱愛勞動,不怕苦、不怕累。(3)增加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一旦到了廣袤的鄉村,就會被鄉村自然的美所吸引,從而愛上鄉村,成為推廣和宣傳鄉村美的使者。(4)加大鄉土優秀文化教育的力度,設置鄉土文化教育課程,讓學生熟悉鄉土文化,融入鄉村生活,從而達到扎根鄉村教育的目的。(5)開設鄉村特色課程及鄉村民間藝術課程選修課,培養學生熱愛鄉土文化藝術,做鄉村民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推動者。(6)各專業課程設置要與鄉村小學聯動,形成職前培養、職后培訓一體化建設,提高鄉村基礎教育質量,吸引農村學生回到鄉村學校就讀,穩定生源,解決教師頻繁調動的問題,增強教師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同時,由學生的回流帶動高素質的家長回到農村,參與鄉村建設,從而帶動農村其他產業的振興。

(二)完善招生計劃,加大公費定向招生指標的投放,保障優質鄉村的定向生源

踐行地方師范院校的責任與擔當,地方高校要積極和各級政府部門、教育管理部門溝通,爭取各級政府、地方教育管理部門及社會力量的支持,加大公費定向招生指標的投放,優先從農村生源中選擇優秀生源,擇優錄用、公費培養、定向從教、限期服務,從源頭上解決農村優秀師資短缺和教師的穩定問題,做到學生下得去、留得住、扎得下根。

(三)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強化師范生的實踐能力

農村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培養熱愛家鄉的優秀的新型農民,鄉村小學教師的言傳身教、思想意識都會對未來的新型農民產生極大的影響[6]。地方師范院校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嘗試“2+0.5+0.5”模式,學生有半年時間到農村小學、幼兒基礎教育機構、農村企業,參與具有鄉村特色的社會實踐或調研,了解鄉村基礎教育、幼兒教育、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實現產教融合。通過實踐,讓學生適應鄉村生活,培養學生的鄉村情懷,熱愛鄉村、扎根鄉村,投入鄉村教育或鄉村產業,愿意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去影響和教育下一代。同時加強師范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實踐指導課教師隊伍建設,聘請優秀小學教師擔任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師,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利用高校資源進行專業引領,轉變鄉村存量教師的思想觀念,提升專業水平及自豪感和獲得感

作為承擔培養鄉村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師資的地方師范院校,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首先,利用高校的豐富資源,通過開展送教下鄉、理論下鄉等活動,以及線上線下培訓、頂崗置換培訓等方式對鄉村現有的教師進行培訓;其次,加強創新教育理念,讓現有師資與時俱進,適應新時代教育,切實提高原有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專業水平,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校內人才培養方面,切實加強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完善高校與小學、幼兒園的互聘機制,讓理論和實踐達到高度融合。同時,在科研方面加大對鄉土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導每一位專業課教師主動關注鄉村,研究鄉村文化,支援鄉村、服務鄉村?!百x能”鄉村教育,讓所有教師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助力鄉村教育振興。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和課程思政,潤物無聲、鹽溶于水的方法,對在校學生進行熱愛鄉村的思想滲透,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民族文化定力,了解鄉村民俗、傳承鄉村優秀文化,培養愿意奔赴鄉村、扎根鄉村的優秀畢業生。

(五)政府和金融機構要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建設鄉鎮教師村,提升鄉村教師的幸福感

前幾年“撤點并?!贝蚱屏肃l村學校的布局和服務半徑的平衡,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這種影響在不斷加速學生的流失,學生流失又造成教師的頻繁調動,使教師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針對鄉村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政府、金融機構、高校及社會要共同發力,改善鄉村小學、鄉村幼兒園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升教師的幸福感,讓新的畢業生下得去、留得住,才能提高基礎教育和學前教育的質量。

五、結語

鄉村基礎教育與城市基礎教育相比,無論是教學設施、教學理念,還是教育師資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鄉村基礎教育正趨于城市化,造成鄉村教育既沒有鄉村教育的特色,又沒有城市教育的豐富資源和先進理念,鄉村教育迷失了方向。因此在廣東“新師范”建設及鄉村振興背景下,加快構建地方師范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機制,構建有鄉村教育特色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前及小學基礎教育人才的培養體系是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廣東出臺“新師范”建設實施方案[EB/OL].(2018-02-01)[2021-08-25].http://www.gov.cn/xinwen/2018-02/02/content_5263156.htm.

[2]王明霞.基于鄉土文化的鄉村薄弱學校建設[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1):29-37.

[3]吳云鵬.鄉村振興視野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與突圍[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21(1):81-89+195.

[4]傅冰玲.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現狀調查與研究[J].英語教師,2011(7):42-48.

[5]熊思東.鄉村教育振興:高校的思考與作為[J].群言,2021(1).

[6]張建平.論教師專業成長與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新體系[J].教育與職業,2006(36):54-56.

3001501908205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模式鄉村振興創新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