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洼蓄洪區郜臺鄉適應性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2021-06-21 18:28郭強
安徽農學通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對策建議發展現狀

郭強

摘 要:通過調查研究,分析了蒙洼蓄洪區郜臺鄉適應性農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發展機遇,就該地區下一步發展適應性農業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蒙洼蓄洪區;郜臺鄉;適應性農業;發展現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9-0014-02

蒙洼蓄洪區位于安徽省阜南縣,是淮河干流中游第一座蓄洪區,轄王家壩、曹集、老觀、郜臺4個鄉鎮,有莊臺131座,涉及19萬余人,耕地面積1.2萬hm2。郜臺鄉位于蒙洼蓄洪區的最下游,有莊臺44座,人口6.3萬人,耕地面積5400hm2,其中1/3為低洼地,是一個易受水患災害的地方。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近年來郜臺鄉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適應性農業,變“水患”為“水利”,探索出了一條以“水產(水禽)養殖,水生作物種植,水產(水禽)加工”為支撐的“三水”經濟發展模式。適應性農業發展已取得了明顯成效,呈現出“深水魚、淺水藕,灘涂洼地種杞柳,鴨子、白鵝水上游,牛、羊遍地走”的美好景象,使千百年來難以消除的水患成為發展經濟得天獨厚的資源。

1 發展現狀

1.1 適應性農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在宣傳引導、政策扶持、效益驅動等多種因素共同促進下,郜臺鄉適應性農業實現了較快發展。全鄉種植蓮藕等水生作物533.33hm2、稻蝦種養666.67hm2、水產品總量2012t;從事柳編生產的群眾有6923戶,從業人員2.1萬人,杞柳種植面積733.33hm2,柳編企業32家,年交易額6044萬美元;現有板鴨加工點21處,產量達20.3萬kg,產值1810萬元。

1.2 探索成功一批適應當地的生產模式 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較為成功的生產模式:以水生蔬菜為載體的綜合種養模式,有“蓮藕-魚”模式,“芡實-魚”模式;以水稻為載體的綜合種養模式,有“稻-蝦”模式、“稻-魚”模式、“稻-蟹”模式;以杞柳種植為依托的柳編加工經濟模式;以自然水域、荒坡溝坎放牧為依托的畜禽生態養殖模式,有鴨鵝生態養殖模式,牛羊生態散養模式等。

1.3 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蒙洼蓄洪區的財政投入,實施了一大批扶貧和農田水利項目,路網、水網、電網等生產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提升。沿淮快速通道建成通車,生產道路全部硬化;農田改造項目全面實施,灌排能夠有效保障;農村人居環境發生天翻地覆變化,3441戶、11513人享受居民遷建政策,“出門一線天,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已成為歷史。蒙洼地區基礎設施的改善為下一步適應性農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存在問題

2.1 產業化程度低 當前,從事適應性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規模小、實力弱,缺少“頂天立地”的龍頭企業,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鏈條不健全。產品參差不齊、美譽度不夠,規模效應尚未形成,缺少有影響力的品牌,“一村一品”特色不突出。

2.2 科技水平不高 主要種養的品種缺乏特色,產品基本都是“大路貨”,不優不特不專。生產經營方式較為粗放,機械化、信息化水平較低,勞動強度較大,勞動效率不高,產品競爭優勢不明顯。從業者的科技意識有待加強,對外技術學習交流不夠。

2.3 融合發展不夠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足,二三產短板比較突出。鄉村旅游發展不快,旅游與產業發展結合度不夠,農家樂、農耕園、垂釣園、采摘園等鄉村新業態發展滯后。農村電商發展滯后,物流成本較高,企業利用新媒體等現代營銷方式的能力比較欠缺。

2.4 人力資源欠缺 大部分青壯勞力都在外務工,留守人口只有不到1/3,而且主要以老年人為主,勞動能力較弱,知識水平和接受知識培訓的能力較差,發展適應性農業缺“勞力”,也缺“智力”。

3 發展優勢

3.1 政策扶持優勢 國家、省高度關注蒙洼地區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改善,給予了大量持續性的政策扶持。阜陽市將蒙洼地區作為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重點打造,阜南縣更是將發展適應性農業作為蒙洼地區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舉全縣之力奮力推進。

3.2 水資源優勢 郜臺鄉處于蒙洼蓄洪區最下游,地勢低洼,水多是郜臺的特色。郜臺南靠淮河,北倚濛河濕地,中間有濛馬河(老淮河),44個莊臺四周都是魚塘,水資源十分豐富。

3.3 生態環境優勢 郜臺周邊被堤壩包圍,縱橫交錯的堤壩、圩壩,豐富的河流、溝塘、濕地等造就了郜臺美好的生態環境。郜臺境內無工業污染,為阜陽水源保護地,空氣質量也比較優良。

3.4 產業基礎優勢 通過多年發展,郜臺鄉適應性農業已有了一定的發展,稻魚養殖、蓮藕種植、柳木加工等都有了一定規模,有模式、有經驗,這些都為下一步適應性農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5 文化人文優勢 郜臺鄉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淮河文化,莊臺文化,柳編文化,紅色文化等可挖掘發展。

4 對策建議

緊緊抓住阜陽建設蒙洼鄉村振興先行示范區的契機,把發展適應性農業作為蒙洼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推動適應性農業與生態、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推進郜臺“三水”經濟模式優化提升,打造郜臺鄉適應性農業升級版。重點打造升級六大產業板塊:

4.1 水生蔬菜板塊 重點抓好蓮藕和芡實產業發展。一是優化推廣“蓮藕-魚”“芡實-魚”等綜合高效種養模式。在現有基礎上,優布局、擴規模、引良種、提技術、增效益。二是健全水生蔬菜產業鏈。在保莊圩內規劃建設蓮藕、芡實精深加工廠。三是積極對接申報“長三角”優質生態水生蔬菜供應基地。四是在利用水生蔬菜獲取直接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挖掘其在鄉村旅游中的觀賞、體驗價值,開發集游玩、采摘、餐飲等一體的旅游休閑體驗項目,提高綜合經濟效益。

4.2 生態大米板塊 一是大力推廣“稻蝦”“稻魚”高效種養模式,統一品種、統一服務、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生產優質生態“蝦田米”“魚田米”。二是引進推廣“稻鴨”共生技術模式,生產優質生態“鴨田米”。三是因地制宜開展“旱改水”工作,推廣種植優質專用水稻品種,不斷擴大優質水稻種植面積。四是在廢棄莊臺或保莊圩內建設生態大米加工廠,積極創建生態優質大米品牌。

4.3 柳木文化板塊 柳編是郜臺傳統產業,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地群眾重要的就業渠道和收入來源,目前產品以出口外銷為主。近年來,受國際經濟下滑等因素影響,行業發展面臨一些問題,亟待轉型升級。一是依托現有柳木加工企業,在保莊圩內規劃建設柳木產業園,增強企業規模實力。二是著眼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企業產品創新,積極開發內銷產品。三是引進優良品種和技術,提高杞柳種植效益。四是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挖掘發揚柳編文化內涵,推進柳編產業與鄉村旅游業融合發展,建好柳編文化展示館和專業巷。

4.4 郜臺板鴨板塊 郜臺板鴨是安徽省著名商標,具有品牌優勢,市場前景看好。當前的重點是利用好維護好品牌形象,以銷售帶動和規范板鴨產業發展。一是成立郜臺板鴨協會,規范加工銷售行為,切實保障產品品質。二是培育加工龍頭企業,提升加工水平,開發熟食產品、方便產品。三是健全養殖環節,推廣稻鴨共生技術,開展生態健康養殖,利用柳木企業產生的鋸末資源發展發酵床養鴨技術。四是著眼長遠發展,積極選擇培育專用板鴨品種資源。

4.5 優質水產品板塊 一是加強對老淮河、濛馬河等自然水域的生態保護,打造天然休閑漁場。二是發展生態漁業養殖,對從事池塘養殖戶進行規劃引導,確立郜臺水產品主打品種,打造水產品品牌。三是提高稻魚、稻蝦的養殖技術水平。四是發展垂釣產業,打造成阜陽及周邊垂釣目的地。五是加強淮河魚類資源保護,嚴格執行“十年禁漁期”規定。

4.6 休閑農業板塊 一是利用莊臺居民遷建空閑宅基發展小菜園、小果園、小竹園、小花園等“四小園”,鼓勵有條件的群眾發展家庭柳編加工、農家樂等庭院經濟。二是利用莊臺四周斜坡發展黃花菜等多年生蔬菜或花卉。三是利用莊臺周邊、溝塘四周、河灘地等發展柳樹、無絮楊、紫薇等耐淹、可觀賞的經濟林產業,著力打造“莊臺經濟”。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對策建議發展現狀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