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古人對話

2021-07-01 10:12張麗娟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10期
關鍵詞:古代詩歌專題學習閱讀

張麗娟

摘? 要:古代詩歌閱讀一直以來是高考當中的重頭戲,也是很多學生的薄弱環節。隨著新課改的到來,新課標對語文課堂的要求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即不僅課堂要圍繞四個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展開而且還要聯系18個任務群。在這種背景下,筆者以統編版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為例談談基于任務群下的古代詩歌閱讀探究,試圖打開任務群下的古代詩歌閱讀的大門,進而幫助學生掌握古代詩歌閱讀的方法。

關鍵詞:古代詩歌;閱讀;專題學習;任務群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0-0185-02

Dialogue with the ancients

——Research on ancient poetry reading based on task group

ZHANG Lijuan? (No.2 Middle School of Yinchuan City,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china)

【Abstract】Ancient poetry reading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but also a weak link for many students.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the Chinese classroom have been raised to a higher position,that is,the classroom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the four core qualities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understanding",but also contact 18 task groups. In this context,the author takes the second unit of compulsory Volume I of the unified edition as an example to talk about the exploration of ancient poetry reading based on the task group,trying to open the door of ancient poetry reading under the task group,so a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methods of ancient poetry reading.

【Keywords】Ancient poetry;Reading;Subject study;Task group

當前,許多省份已經開始使用統編版教材,很多老師開始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專題學習”、“項目學習”“整本書的閱讀”“任務群”的探索教學,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課堂應該呈現出怎樣的面貌,學生以怎樣的角色進入“專題學習”、“項目學習”“整本書的閱讀”“任務群”等的學習,這些新穎時髦的教學方式又如何與語文課堂無縫連接。筆者認為,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該有一條指向明確的教學方法,無論形式怎樣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變,能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投入就是成功的課堂。筆者以統編版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為例,談談核心素養下古代詩歌閱讀專題教學。

1.古代詩歌教學應創設情境性

(1)創設情境教學的必然性

情境性教學是當下非常流行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要在授課內容的基礎上創設出一種真實情境,讓學生置身于這種情境之中,讓學生感同身受。古代詩歌無論從內容還是情感來說都離現在的學生比較遙遠,在語文課堂上要想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就必須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穿越時空,感受作者那個時代的社會風情、作者的經歷以及體會作者的情感即把自己置身于詩境之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走進詩歌,走進作者。

(2)如何創設情境性

筆者以統編版必修上冊第二單元為例,進行情境創設,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思想對話,心靈撞擊——學寫文學短評”。圍繞這一核心人物,教材選擇了曹操《短歌行》、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八首經典詩歌。這八首詩歌各具主題,風格迥異。無論是文化背景方面還是作者表達的情感方面都大相徑庭。尤其古代文人的世界與現代中學生的世界相隔遙遠,如何能讓學生在古代詩歌教學方面產生興趣,愿意融入進來,把教師教學變成學生主動學習。這也是筆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新課標設置了18個任務群,筆者認為其中“跨媒介閱讀與思考”“文學閱讀與寫作”正好與本文不謀而合。根據單元導語和新課標任務群的學習筆者大膽做如下嘗試。

現在,你作為一名報社編輯,負責“跨越時空與古代文人對話”這個專欄,需要你和工作人員一起設計這個專欄,思考這些古代文人是生活在怎樣的背景下,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在做些什么?他們又在思考什么?又是如何把自己的所想表達在作品中的。在廣泛閱讀收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甄別并完成最后的寫作任務即設計一版報紙的專欄。

2.專題教學中的深度與廣度

(1)利用網絡收集整理關于文學短評的信息。

首先學生是必須清楚什么是文學短評?讓學生通過網絡的途徑了解文學短評這種文體,知道什么是文學短評,文學短評寫作特點以及語言特色。這一點正符合18個任務群中的跨媒介閱讀,在跨媒介閱讀過程中學會篩選信息及內化信息,理解并掌握這些知識,讓學生在古代詩歌閱讀題目中做到游刃有余。其次通過網絡閱讀并收集與本單元詩歌及作者相關的文學短評。一方面這有助于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讓學生更加明確文學短評的概念和內容以及寫作方式,另一方面通過在網絡平臺篩選信息可以鍛煉學生在海量信息面前甄選出有價值且能夠為我所用的信息。

(2)小組合作與探究:走進你的世界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

在新課標的引領下,課堂教學中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學目標的設立到教學任務的設計教師都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的投入學習任務中,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思維過程。然后使思維過程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進而促進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提升。

第二,教學任務的實施。

其一,選擇8位詩人當中的一位,進行相關深度閱讀,最好找到相關人物傳記或評論性文章,了解其生平并談談在整本書閱讀中,遇到哪些困難?談談你是怎樣解決這些困難的?你的閱讀經驗是什么?

其二,以“XXX,我想對你說”為開頭,寫一段話。首先本單元詩歌的作者都是詩歌史上璀璨的恒星,他們的光芒歷經時代的變遷與洗禮仍然熠熠生輝。在中學時代,對事物的認知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與其讓教師以講授的方式告知學生這些偉大作品的藝術價值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因此,筆者設計了這個環節走進你的世界。新課標18個任務群中有關于整本書閱讀的內容,筆者在這個環節中大膽的設計了第一個環節,讓學生進行相關作者的整本書閱讀。一方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重新構建了學生對相關作者的認知系統,另一方面,提升了學生的文學素養,奠定學生整本書閱讀的基礎。其次,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比如,作者有怎樣的人生經歷?作者的寫作風格是怎樣形成的?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對作者有哪些方面的影響等等,通過筆者設計的三個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在整本書閱讀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發現自己閱讀中的短板,從而提高在整本書閱讀中的能力。最后,問題2的設置目的是檢驗學生閱讀后的思維過程以及把對閱讀對象的認知情況落實成文字,這也是對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綜合運用的一種體現。

(3)思想對話、心靈撞擊

在這個部分筆者設計了三個問題:1、通過閱讀相關材料,了解作者作品的感情走向及其寫作風格。2、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完成以“我看到的你”為題3分鐘左右的演講。3、作者是如何表情達意的?你認為學習閱讀古詩詞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問題1的設置是進一步了解作者并檢測學生對整本書的深度閱讀的能力。問題2和3的設計目的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一種思考、內化、重組能力的檢測,同時也體現出學生寫作的功底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新課標四個核心素養中提到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品質,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筆者認為這個環節的設置正是對四個核心素養的踐行。最后讓學生寫一篇文學短評,這也是對專題學習效果的檢測。

(4)學習任務的區分度

在學習任務的設定上,教師要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整體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以課標為基礎,立足于教材,從語文學科的本質出發,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另外學習任務要體現出四個核心素養的要求,要注意任務的整體性以及挑戰性,既要注意大多數學生的整體水平,還要有區分度,讓學習任務具有挑戰性,這也能從一定程度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

3.評價過程

(1)評價的意義

以單元為核心的專題學習的主角雖然是學生,但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在專題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扮演好引導著和管理者。絕不能樣式多、種類雜最終落得個空架子,學生的自主學習或是專題學習教師一定要抓落實,能把學習效果落實到實處這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評價規則和評價量表是實現評價與監控的強有力的助手,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在專題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此外,學生也可以根據項目評價量表的要求去完成自己小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自我評價。

(2)評價標準

教師可以直接給出評價量表或者以間接的方式,給出幾個細目跟學生一起商議比如制作小報可以用創新、繪畫、文字、設計幾個維度進行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每個維度制定相應的分數,讓學生自己制定評價量表。演講方面同理,首先教師可以跟學生進行討論把演講細化為四個方面進行評價:主題、演講內容及結構層次、語言表達能力、演講者的臺風等。其次,每個方面劃分出四個層次:非常優秀、優秀、良好、繼續努力。以非常優秀為例,主題應該有非常明確且新穎的觀點,能吸引觀眾的興趣,闡釋非常清晰且吸引人;演講內容及結構層次方面內容引人入勝,思想成熟有深度,結構層次清晰有條理;語言表達能力方面表達方式具備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征,語言生動、形象、幽默;演講者臺風方面演講人能夠用非常流利的語言自信的表達演講內容,與觀眾有眼神交流,演講過程中有手勢動作,語調有明顯的節奏變化,感情豐富。依次類推經過討論制定出其他三個方面的評價量表。

在整個專題學習結束之后,小組成員要完成兩項任務。首先是本人撰寫學習札記,可以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此次學習過程中,我原本的任務是什么?除了既定任務之外我還完成了什么工作?我覺得哪些工作我做的比較好?還有哪些方面是我今后可以改進的?此次活動中我有什么收獲?其次,小組成員之間可以展開自評與互評,以組員各自承擔的任務為基準,進行自我評價和他評,組員可以自定評分規則。

經過這樣一組評價量表的填寫,小組成員每個人都了解自己在整個過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在活動中的收獲和缺失,查漏補缺。更主要的目的在于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參與到活動當中去,以杜絕學生覺得合作學習就可以偷懶的想法。

古代詩歌閱讀教學貫穿整個高中階段,能否在詩歌閱讀這部分做到游刃有余與學生是否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息息相關。教無定法,筆者認為只要能夠讓學生動起來,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古代詩歌閱讀的專題學習中就是好方法。

參考文獻

[1]金玉萍.古代詩歌閱讀思路指導[J].文學教育(下),2014(07):77.

[2]范鴻龍.“以讀促寫,以寫悟讀,專題學習”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0(22):75-76.

[3]王惠芳.以詩解詩,讓古代詩歌教學回到原點[J].內蒙古教育,2019(17):45-46.

猜你喜歡
古代詩歌專題學習閱讀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
關于西藏高校黨校創建專題學習網站的幾點看法
運用多元智能優化課堂教學的實踐
高中古代詩歌教學的三步曲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體會
古詩欣賞課在幼師教育中的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