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需要倍加珍惜和呵護大自然

2021-07-07 00:50涂瑞和
世界環境 2021年3期
關鍵詞:公約生物人類

■文 / 涂瑞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交給2021年2月舉行的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審議并通過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2-2025年中期戰略》報告,分析了當前全球環境面臨的三大危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污染和廢物。這三大危機相互關聯交織在一起,一個危機的惡化會帶來另外兩個危機的惡化,反之一個危機的緩解也會帶來另外兩個危機的緩解。人類應對這些危機,需要系統性、統籌協調、協同推進,不能孤立解決一個方面的問題。

生物多樣性是大自然生命系統展示在我們面前的一幅豐富多彩的畫面,為人類提供了所需的一切:水源、空氣、食物以及各種自然資源。健康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還為人類提供各種生態服務功能,包括吸收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和凈化各種污染物,幫助我們抵御災害和傳染性疾病。沒有生物多樣性,就沒有人類的未來。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9年1月發布的第六期《全球環境展望》報告給國際社會傳遞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只有地球健康,人類才能健康”。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020年12月2日在哥倫比亞大學以“地球現狀”做主題演講時表示:“人類正在對大自然發動戰爭”(Humanity is waging war on nature)、“這無異于自殺”(This is suicidal)、“大自然總會反擊,而且它已經用越來越大的力量和憤怒來反擊”(Nature always strikes back — and it is already doing so with growing force and fury)。

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干旱、洪澇、臺風或颶風等極端氣候事件頻次不斷增加,強度不斷加大,給人類造成的損失不斷加大。有的地方多年辛辛苦苦的建設和發展成果會被一次極端氣候事件毀于一旦;生態系統被破壞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下降了,人類自身顯現出脆弱性的一面。

病毒很小,看不見摸不著,但人類在大規模傳染性疾病面前顯得很脆弱。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暴發和全球流行對社會經濟方方面面帶來的影響和沖擊前所未有,是大自然向我們人類發出的一次強烈的警示性信號,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生態系統健康、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之間的緊密聯系,人類自身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命運共同體。

當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面臨的危機是嚴重的。根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2019年發布的第五版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旗艦報告,當前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危機是嚴重的:人類已經改變了地球75%的陸地表面,地球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不斷退化;人類當前面臨的是地球歷史上經歷第六次物種滅絕和種群大規模減少,近100萬物種面臨滅絕的風險,約占人類已知物種總量的1/8。一個物種種群數量的減少、喪失或滅絕,將會嚴重影響依存于這個物種或處于其競爭狀態天敵的生存狀態。

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在愛知設定的“愛知生物多樣性2020目標”的20個指標當中,其中沒有1個指標是“完全實現”的,“部分實現”了指標也僅有6個。由于生物多樣性與其他很多指標有關聯,按照目前這種不利趨勢繼續下去,預計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很多相關指標將難以實現。

當前各國都在努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希望盡快走出疫情影響,恢復經濟和社會活力。聯合國呼吁各國政府在制定經濟復蘇政策和方案時,需要選擇低碳和綠色發展路徑、“更美好重建”(Build Back Better),并且應統籌考慮治理環境污染、應對氣候危機、保護生物多樣性這三個方面。

保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扭轉我們對大自然造成的破壞為時不晚,但需要更大的雄心和更大的承諾,更有效的實施機制和手段。

對各國政府來說,應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議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優先考慮生物多樣性保護,同時制定并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建立部門之間統一協調機制,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動員并引導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和支持。

在國際層面,各國政府都應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相關國際公約規定的義務,如《生物多樣性公約》《防治荒漠化公約》《瀕危物種貿易公約》《濕地公約》《遷徙物種公約》等,并開展國際合作,相互支持,交流和分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經驗和良好實踐。

企業界和金融機構也應該履行好各自的社會和環境責任,包括遵守生態環境法律法規,積極為保護和修復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項目和活動提供資金、融資支持。

地球上的每一個人,作為一個消費者、生產者和投資者,也應該為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作出自己的貢獻。比如采取綠色、低碳、節儉的生活、消費、出行方式,參加各類環保志愿服務活動,主動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建議。關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植物,也包括不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不隨意進入自然保護區,不購買、不使用珍稀野生動植物制品,拒食珍稀和受保護野生動植物。

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恢復生態系統,需要堅持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只有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并采取實際行動,人類才有可能到2050年實現“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愿景。

2019年第73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發起“2021-2030年生態系統修復十年”行動計劃,其目的是建立一個廣泛的合作平臺,使各相關方參與到保護和修復生態系統的運動中來,恢復生態系統健康和活力,以支持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這個十年行動計劃在全球層面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牽頭,2021年是實施十年計劃的第一年,將在202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上正式啟動。

在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召開前夕,2020年2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和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安德森共同用線上方式向全球發布了《與自然和平相處》報告,該報告闡述了如何在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框架內共同解決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這三大挑戰。

2020年是聯合國確定的“生物多樣性年”,2020年9月在紐約舉辦了生物多樣性峰會,發出了重塑人類與大自然關系的號召,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原計劃2020年在中國云南省昆明舉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推遲到2021年10月舉辦。大會主題是“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既反映出中國生態文明理念,又把聯合國方面倡導的保護地球生態系統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景有機結合起來。這次大會將確定203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制定2020年后新的十年期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框架,并對未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能力建設和資金籌集有關議題作出相應決定,促進世界朝著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愿景邁進。

這次大會在公約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備受各方關注和期待。國際社會普遍期待中國作為東道主和大會主席國發揮領導力,推動國際社會凝聚更多共識,為后疫情時期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議程注入活力,以實現2050年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景。

中國是全球為數不多的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在全球和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國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持續幾十年,規模宏大,官方主導與企業參與、民間自發相結合,包括植樹造林、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草原沙化退化治理、退耕退地還林還草還濕還湖還海還沙。

近年來,中國實施以改善環境質量和建設“美麗中國”為主線的生態文明戰略,制定并完善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采取了更加嚴格的執法行動和司法保障,實施了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設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制定并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中長期計劃,統籌保護山水林田湖濕海沙等生態系統;建立各類保護區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保持生態系統穩定。

中國建立的保護區面積已經提前實現“愛知目標”提出的17%目標,大多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得到保護,大熊貓、朱鹮、東北虎、亞洲象、藏羚羊等珍稀或瀕危物種穩定或恢復性增長;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有較大幅度提高。中國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野生動物非法捕獵、交易、運輸和消費;也采取更加有效措施與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打擊野生動物國際走私和非法交易活動。

中國最近發起的生態保護和修復行動包括: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長江十年禁漁、頒布《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 《規劃》)?!兑巹潯诽岢隽酥袊匾鷳B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布局,部署了幾十項重大工程和重點任務,涵蓋了中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重點治理區域,覆蓋所有的主要生態系統,目標是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一些基層故事和事跡感人(河北塞罕壩林場持續近70年在嚴寒、干旱、高原風區植樹造林;山西省右玉縣24任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治理荒漠化恢復生態;新疆阿克蘇柯柯牙防風治沙工程,各民族團結一起持續30多年風沙之源變成綠洲果園;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發起、持續三代人治沙造林;內蒙古庫布齊民營企業帶領周圍民眾治沙發展沙漠經濟;福建省長汀縣持續20多年治理水土流失等)。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有關獎項的有: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綠化造林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500佳;全國青年聯合會發起的黃河中上游綠化母親河工程、塞罕壩植樹造林工程、浙江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進鄉村振興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等獲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地球衛士獎。

中國在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可以分享的良好實踐包括: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力和理念引領,清晰的中長期戰略和階段性目標相結合,不斷完善的環境法制和持續的執法,務實有效的政策和執行機制,監督和問責,動員社會各界和公眾支持和參與,發揮輿論和公眾監督。這些方面的良好實踐可以與國際社會分享,為保護地球生態環境提供中國方案。

中國在做好自身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同時,積極參與了全球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國際公約和機制,包括《生物多樣性公約》《防治荒漠化公約》《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并且積極履行這些公約和機制規定義務;參加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起的亞太地區環境論壇、西北太平洋、東亞海保護行動計劃、東亞酸雨監測網、亞洲環境執法網絡、東北亞環境合作等區域機制,與周邊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合作打擊野生動物偷獵和非法交易,為保護全球和區域生物多樣性作出應有貢獻。

中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再次彰顯了中國堅持多邊主義、攜手合作共同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一貫立場和負責任大國形象。

猜你喜歡
公約生物人類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圖書借閱公約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第12話 完美生物
制定《圖書借閱公約》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尋找最大公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