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數字化技術創新理論研究

2021-07-07 00:50李彥田園馨楊雅茹宋雨彤張志強
世界環境 2021年3期
關鍵詞:南南合作氣候變化氣候

■文 / 李彥 田園馨 楊雅茹 宋雨彤 張志強

2020年,中國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的對外承諾;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驅動的數字化變革;77個國家和100個城市提出的2050年零碳排放承諾;23%的世界500強企業提出的2030年零碳排放承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排放差距報告》提出“各國整體的減排力度須在現有國家自主貢獻(NDC)基礎上提升大約3倍才能實現2攝氏度目標”,這些都將對中國未來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形式和內容產生深刻影響。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研究支撐,政策設計,綜合規劃,超前部署,有所作為。通過有關調查與研究,確定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行動方案,建設相關政策支持體系具有緊迫性和現實性,對于維護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氣候變化國際制度、最大限度地爭取發展空間與時間具有重要意義。

一、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數字化技術創新理論的研究背景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碳排放國,面臨日益加劇的減排壓力,但中國同時又是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巨大的生存與發展壓力,和廣大發展中國家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應承擔著與發達國家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中國一方面力促發達國家承擔其在公約和議定書下的義務,另一方面還需要積極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團結,與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國家和非洲國家深入溝通,加強交流與合作,在堅持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基本立場的同時,積極推動國際合作進程,維護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因此,在上述國際背景下,中國需要綜合考慮政治、經濟、貿易、氣候談判形勢,調整對外合作與發展戰略,承擔更多但適當的國際義務,特別是通過進一步加強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南南合作,制定適合于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的國際氣候制度,最大限度地爭取發展空間與時間,更加環境友好地實施“走出去”戰略,在維護國家利益和互利共贏間尋求平衡。

表1 2017-2019年自愿碳交易一覽

許多國際公司都在采取措施消除運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但卻發現從技術上不可能立即消除所有排放,且成本太高?,F在,為了實現深度和低成本減排,許多公司承諾在短期內通過資助發展中國家(地區)的減排項目,“抵消”尚未消除的碳排放,從而實現碳中和。有研究發現,盡管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流行,自愿碳市場的交易量接近創紀錄水平。

二、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數字化技術創新理論的研究必要性

研究指出,要避免重大的氣候破壞和不可逆的環境影響,就需要迅速地、積極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栋屠鑵f定》承認各種減排方式的異質性,鼓勵為最有效的減緩措施提供資金,協定第6條明確指出,締約方可采取合作方式,包括使用國際轉讓減緩成果(ITMO)用于各自的NDC。這種自下而上的框架促進了創新,解決了管轄權的優先事項問題。然而,項目框架的類型、設計、范圍日益多樣化,并不能鼓勵經濟高效性或財政資源使用的有效性;據世界銀行和國際碳排放交易協會預測,2030年,全球碳市場估值可達到每年1670億美元;2050年每年可達到3470億美元;2100年每年可達到1.2萬億美元。

鑒于此,亟須開發出工具、服務、機構,培育和加強下一代氣候市場,解決中國國內氣候行動“拼湊”現象。伴隨氣候變化交易市場基礎產品多樣化,交易體系覆蓋部門和行業多元化,交易市場估值和復雜性增加。為滿足2020年后氣候市場新需求,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合約等顛覆性技術有望提上議事日程。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分類賬技術(DLT),所有網絡參與者都持有分類賬的副本,公鑰/私鑰加密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分類賬被組織成信息塊,一旦達成共識,區塊就會被添加到賬本中,而賬本是不可逆的、累積的。這些特性保證了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透明度。

2019年,碳中和企業承諾碳抵消交易量至少104MtCO2e交易量,比2018年增長6%。雖然2020年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但承諾抵消量增長強勢甚至超過前一年。2019年,平均抵消價格保持平穩,但類型差異很大,與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和自然氣候解決方案(NCS)相關的抵消價格上漲了30%,而與可再生能源相關的抵消價格下降了16%。農業、林業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的數量下降了28%,可再生能源的數量激增了78%。盡管量較低,但AFOLU抵消量的市場價值是可再生能源的兩倍以上,發展中國家對與森林管理有關的抵消量(即REDD+)的需求仍然特別強勁。

三、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數字化技術創新的政策建議

應對氣候變化南南自愿減排合作,關鍵在于減排量的計算標準、信息透明度和數據可信度。各國在執行本國NDC承諾過程中,聯合國每五年檢視其成果。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項目可率先提出基于 《巴黎協定》的數字化技術創新,由中國與南南合作國家共同發起針對國際轉讓減緩成果的去中心化交換平臺,確保在國際減排量交易過程中,發展中國家的意見能參與標準、方法學、信息要求等工作,不全然由發達國家所掌握,降低氣候議題中發達國家的影響力。

應對氣候變化南南自愿減排合作區塊鏈技術優勢如下:

一是保障單邊合作過渡至多邊合作。去中心化系統使參與方彼此擁有管理權和平等關系,有助于串聯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避免部分發達國家的單邊主義影響未來發展中國家核證減排成果。

二是保障數據高度透明。去中心化平臺提供高度透明的數據,在系統中每個節點擁有相同的權利,彼此按照系統設計初期確定的平等權利,任何在鏈上完成的減排量計算和權利轉換都需要經由每一個參與方驗證后才能成立,由節點間互相監督并檢視,保障數據的透明度。

三是保障數據不可篡改和雙重計算。去中心化系統的一個重要特色即為數據的安全性,在拜占庭容錯算法(Byzantine Fault Tolerant,BFT)的支持下,任何數據篡改需要同時獲得2/3以上節點的同意,并且所有數據的改變都會完整地留下記錄。在氣候議題中,各國減排量從核證、交易、抵消,所有記錄都可追尋,既增強數據真實性,也避免任何國際單邊主義企圖影響國際合作的可能性。

四是提升國際氣候市場化合作。國際氣候市場化合作多以碳交易形式呈現,或是減排技術和資金的雙邊合作。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的投入與融合,使得國際合作產生一個公平且容納多種形式的平臺,容許企業和個人直接參與跨國、跨區減排量交易,實現全球氣候治理及碳中和目標,統一碎片化的氣候治理模式,縮短區域差距,實現共同減排、共同核證的目標。

五是制定首個區塊鏈技術碳標準?,F今國際碳標準,如CDM、VCS、GS,都是由大量人工審定完成,減排項目獲得認證時間約需要2年半的時間,安全性、透明度和便利性都表現不佳?,F今國際碳交易制度極度仰賴于標準方的信任,若當中產生舞弊或對特定國家使用技術門檻排除特定減排項目減排量,都極易產生不公平的現象。分布式賬本的去中心化技術,可讓碳減排項目自最初審定期間就于鏈上存儲其項目資料,亦可在鏈上完成第三方驗證,可大幅縮短項目認證時程及提供100%公開資料,并且在碳減排量轉移時,項目相關信息也同步更新,清楚顯示最后的抵消使用方,完善了碳交易與碳中和的溯源機制、監督機制、公平計算機制等。

近年來,由于區塊鏈技術的普及及所產生的相關話題逐漸發酵,讓以往不可能完成共同治理體系變為可能。中國提出的“30·60目標”,所面臨的挑戰極其嚴峻,依托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多邊對話,以技術實現多邊共識的減排標準、平臺和系統,以此擴大國際影響力,避免單邊主義的出現,進而要求發達國家履行其《巴黎協定》的義務,共同完成全球減排目標。

猜你喜歡
南南合作氣候變化氣候
探索氣候變化起源真相的藝術作品
央行行長們就應對氣候變化展開辯論 精讀
蝗災降臨東非,氣候變化可能是罪魁禍首
美中摩擦可能會破壞與氣候變化做斗爭
瞧,氣候大不同
氣候變暖會怎樣?
都是氣候變暖惹的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