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創新與實踐研究

2021-07-23 07:37千紅寧靜張鑫曲達
速讀·上旬 2021年4期
關鍵詞:思政課程公共英語協同創新

千紅 寧靜 張鑫 曲達

◆摘? 要:在新課改不斷推行下,高職院校已經改變了傳統教育中只以培養學生專業技巧的教學目標,轉變為培養全方位高素質人才?;诖吮尘?,課程思政是目前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方向,是突出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將各個科目教學效果進一步加深的主要渠道。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中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理念,務必要選擇有效的途徑,才能真正的達到教育目標。本文對如何在“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理念下完成高職院校教育目標進行闡述,意旨為相關工作提供有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創新

相對于高校而言,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基礎差、玩心重的特點,與此同時,英語作為一種外國語言,無論是在文化、名族信仰以及其他等各個方面,都與漢語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從以往的教學效果來看,傳統教育并沒有讓學生真正的汲取到知識,反而是讓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學效果顯而易見。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推行中,應當將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作為思政改革的重點方向,積極探尋科學的教育方式,以此來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思政意識提升,將他們培養成綜合性素質人才。

一、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加強專業培訓

教師是課程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學生的思政水平深受教師影響,若教師自身水平較高,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的用言行舉止影響著學生,提高學生的自身英語水平、思政水平。對于高校公共英語而言,若想要真正有效果的實現課程思政化,教師就要認識到積極學習馬克思理論、思政教育等相關內容對于思政課程化改革的重要性,推行“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創新[1]。因此,為了思政化高職公共英語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高職院校應當積極組織公共英語教師參與到課程改革的培訓中,鼓勵其積極參與,有效落實協同教育理念。具體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第一,針對于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開展思想教育,幫助其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從根本上意識到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性,并明確自身價值,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第二,高職院校應當對公共英語課程教師多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發展等觀念進行宣傳,以此促進教師思想政治素養不斷提升。第三,積極組織與思政化課程改革的研討會,針對于教師們關心的重點問題、疑點加以解決,幫助建設課程思政化公共英語更好的落實。

二、充分挖掘英語內容,體現育人價值

任何科目的教學開展最終目的都是通過學科知識培養學生技能,使其思維得以開拓,技能得以提升,具備良好的素質,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為祖國發展建設貢獻出力量。對于高職院校來講,更是如此。因此,除了要讓學生在公共英語課程中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還應當積極的挖掘課程中的育人內容,以此為基礎, 來協調英語教育與思政教育,在保證應有教學效果的前提下,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2]。從實際的角度出發,有大量的思政教育內容蘊含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無論是在文化傳承,還是文化意識,又或是批判的角度看,該課程內容中其實都能夠找出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密切相關的內容,對此,教師應當具有高度的教學敏感度,找到對應的知識,并采用“以點及面”的教學方式,展開內容,實現立德樹人教學,延伸、拓展教學內容,讓思政課程與公共英語教育并肩同行,實現課程思政化教學,提高高校英語的育人價值。

三、建立顯隱教學模式,實現立體教學

立足于現實的角度,傳統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于現代社會的人才供應需求,單純利用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補給,無法滿足對知識的需求。因此,必須要積極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多元化、立體化,建立更多向學生輸入知識的端口,實現全方位的知識供應。顯隱教學模式,即顯性教學與隱形滲透結合教學,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實現立德樹人的有效渠道,對于構建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全方位教學有積極意義[3]。具體而言,顯性教學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即教師通過講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優勢就在于直觀、明顯。而隱性滲透則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身言行、有效引導,讓學生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進而實現同時落實公共英語與課程思政的教育,強化教學效果,讓公共英語在課程改革道路通暢前行,體現出課程的育人效果。對此,教師不僅要在英語教學內容中有意識、有目的的滲透思政育人理念,更要在現有的教材中、可觸及到的教學內容中積極尋找育人內容,并在日常教學中真正落實。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學生基礎一般,想要讓他們學好第二語言,實現教育改革,響應現代教育號召的“立德樹人”,務必要意識到“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的重要性,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師應當明確自身素養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并積極參與培訓,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教育內容,實現育人效果;積極建立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全方位教學。以此來實現思政化公共英語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冬仿.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機制創新研究與實踐[J].青年與社會,2020(01):189-190.

[2]丁培元.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20(13):77-79.

[3]郝毅然,朱紅,張賢杰,等.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09):123-125.

作者簡介

千紅(1988.09—),女,朝鮮族,大慶市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2020年度黑龍江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編號:SJGZY2020169)課題名稱:新時代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創新與實踐研究。

猜你喜歡
思政課程公共英語協同創新
對高校思政課程創新的探索
傳統節日德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
淺談高職公共英語實踐教學
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改革模式探索
云服務環境下的高校協同創新研究
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建設研究
高校腦科學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思政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職業中專思政課程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策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