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滲透路徑

2021-08-26 19:07施丁也
求知導刊 2021年9期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

摘 要:核心素養是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特有表現。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包含數學內容和數學方法兩個不同的層面,由抽象、模型、空間觀念等內容構成。教師要從不同的層面入手,深入探究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對策。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滲透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9-0063-02

新課程改革以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關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正處于探索階段,有待我們發展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嘗試適當改進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和點撥,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認知能力的發展,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提升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觀察事物,感知知識的變化規律,創造性地了解事物的多面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落實基礎教學,展開學科教育

對于教師來說,在新課標要求下,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對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探索,深入了解教學對象,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夯實學生的基礎,落實語言表達能力、計算能力、操作能力等基礎教學,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全面了解教材的編寫目的,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展開學科教學,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寬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得到提高,從而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印象,喚起學生主動求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教師可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自主對量角器進行觀察。學生認真觀察后提出:量角器為什么會有內圈和外圈之分呢?為什么有著那么多的刻度?量角器是如何做出來的?為什么量角器是半圓?怎樣用量角器對角進行測量?為什么只出現一次90°的角?學生提出眾多的問題,教師可選擇基礎性較強的問題展開教學,如最后一個問題,先讓學生找出量角器上的90°角,在學生有了直觀的認識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找出量角器是180°的半圈,這樣學生瞬間理解了第三個問題,然后讓學生繼續觀察發現1°,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學會讀各種角的度數,并在讀角的度數的過程中學習量角器內圈和外圈,明確測量角度的方法,并讓學生親手操作測量。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輕松地掌握了所學內容,積累了學習經驗,為后續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如此以學生的基礎問題為起點進行教學,同時對其他問題進行整合、拓展,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系統化地發展,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徹,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數學教學順利進行。

二、側重教學實踐,調動已有經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在課堂中滲透數學核心素養,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出發,充分挖掘每一位學生隱含的潛能,合理運用學生生活經驗來設計數學問題,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和平臺,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實踐,讓學生在觀察、動手等過程中得到發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讓學生通過實踐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而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教學《統計》一課中,教師說:“元旦馬上到了,我們班要召開聯歡晚會,需要購買一些水果,但是受班費限制,我們只能買兩種水果,你們看買哪兩種水果呢?”學生紛紛給出不同的建議。學生1:“大家舉手表決,看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多?”學生2:“每位學生都寫出自己喜歡吃的水果?!苯處熥寣W生討論,學生喜歡吃的水果有很多種,怎么才能確定哪兩種水果是最受歡迎的呢?學生想出用統計的方法來確定哪兩種水果最好,教師在黑板上列出了八種水果名稱,讓每一位學生上臺來,在自己喜歡的水果上面貼“星星”,哪種水果的星星多,就是最受歡迎的水果。經過學生的“投票”,最終確定蘋果和橘子是大家最喜歡的,這樣,學生通過統計的方式解決了上述實際問題,并對統計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

上述案例,教師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案例中選取教學素材,讓學生從學生熟悉的聯歡會中水果的選擇這件小事入手學習。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收集信息,解決了實際問題,感受到了統計的實用性,這就落實了核心素養教學,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強化單元設計,生成客觀評價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有一個質變到量變的積累。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說,單元教學設計以核心教育為基礎,通過教師完善教學計劃,精心為學生設計單元教學內容,讓學生的知識不再是獨立和單一的,逐漸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生成客觀性評價,對學生提出鼓勵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究新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逐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認識分數》一課時,教師可首先從分數的來歷和背景入手對分數進行簡單的介紹,在學生對簡單的分數有了初步認知后,再用較多的時間對分數的表示及分數的意義等進行重點講解,如學習5/8時,教師可通過實例幫助學生分析:運動小組有8個學生,其中有5個學生是男生。那么這5個學生與運動小組8個學生的關系就可以表示為5/8,其中5為分子,代表占全部總數的5份,8為分母,代表總共分為8份。如此強化了學生對分數概念的理解,學生很容易理解分數的意義。之后,教師可進行分數的用途等知識的進一步講解,使學生深化對分數知識的認知。這樣一來,學生對本章節的認識就貫穿為一系列知識,學習也有了側重點,避免了教學時間的浪費。

教師在章節設計時,在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必須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條理地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學習,突出重點,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

四、分析典型事例,助力規律理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全面落實核心教育,但是許多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忽視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將教學重點放在了應試教育上,在教學過程中搞“題海戰術”,導致學生學習過程異常疲憊,對數學學習產生厭惡情緒。因此,教師對學生在課堂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要抓住典型事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并為學生提出有效的、合理性的建議,幫助學生加深典型知識的理解 ,引導學生找到解題的相關規律,將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為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可結合學校的實際教學資源和學生的真實水平有效地展開探究活動:小明想要做一個長方形的魚缸,你能幫他計算一下需要多少材料嗎?學生馬上想到可以利用長方形表面積公式,教師向學生提問:玻璃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需要計算幾個面的面積?學生受問題的啟發,再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很快就明白,魚缸上面是沒有蓋子的,所以魚缸的計算只需要完成五個面面積相加,這樣,學生更好地理解了表面積的概念,對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掌握更加牢固,促進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生更好地融入數學課堂活動,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在問題的思考中,學生大膽地猜想、討論,不斷總結知識規律,實現了教學效率最大化。

案例中,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讓學生依據自身生活常識和經驗對問題進行大膽猜測,使學生養成了嚴謹治學的好習慣,提高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使之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轉化教學模式,培養發散思維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關注度非常高,往往忽略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也隨之淡化。新課改模式下,教師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立足于學生實際,結合數學教材內容,促進教學模式創新與發展,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思考,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有效提升,養成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深化數學學科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升學生數學思維品質,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例如,在教學“追擊類應用題”之后,教師可將教學中的直線追擊問題,轉化為曲線追擊,或是通過對追擊的問題進行轉化,讓學生轉變思維模式。如教材中有這樣一道題目:A、B兩地相距450千米,甲乙兩車從A地出發去B地,甲車速度為60千米/小時,乙車速度為70千米 /小時,甲車早于乙車一個小時出發,問乙車經過多長時間能追上甲車,這時距離B地還有多遠?在學生解決此題之后,教師轉變教學思維,提出不同問題:如果甲車和乙車同時從A地出發到B地,原有的行駛速度保持不變,甲車選擇走高速路,全程為450千米;乙車選擇走彎曲的國道,全程為490千米,請問甲乙兩車誰會最先到達B地? 就這樣,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轉變思維模式,重新審題,以做出準確判斷。

案例中,對于不同形式的追擊問題,教師并沒有固守思維定式,而是層層引導,將不同題目放在一起讓學生對比思考,給學生留出充足的空間思考,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對題目進行判斷,有助于學生養成思考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

總之,在小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從基礎性教學入手,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典例分析等方法,實現教學設計的有效展示,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融入課堂,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新知,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激發學生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不斷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毛海霞.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0(81):91-92.

[2]康運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文理導航(下旬刊),2020(10):45.

[3]胡佩玲.讓深度學習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點感悟[J].新課程,2020(34):70.

[4]馮 容.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數學建模素養的培育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153.

作者簡介:施丁也(1993— ),女,江蘇啟東人,? 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教導主任,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猜你喜歡
核心素養小學數學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