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鄉村建設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2021-09-09 02:01舒昕
農經 2021年6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數字化信息化

舒昕

關鍵詞:信息化;數字化;數字鄉村;鄉村振興

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數字鄉村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村信息化建設,作為重要抓手的數字鄉村建設正在整體帶動和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成為數字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結合點。數字鄉村加快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現代農業也在加快推進,給農業農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數字鄉村建設也存在頂層設計缺失、資源統籌不足、基礎設施薄弱、數字化與農業生產應用銜接不夠等問題,需要精準施策、對癥發力,進一步發掘信息化、數字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潛力,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快、底子弱

2020年,我國數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數字鄉村戰略進一步落地實施,各地區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偟膩砜?,我國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初見成效,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鄉村信息服務更加完善,智慧綠色鄉村建設穩步推進,鄉村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網絡扶貧取得明顯成效。

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介紹,過去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數字鄉村建設在支撐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以及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三農”信息化服務水平、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方面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其中,數字鄉村2020年工作目標全面如期完成。楊小偉介紹,在工信部、國資委以及三大運營商、鐵塔公司的助力下,農村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得到完善,全國范圍內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雙雙超過98%;農村網民規模達到3.09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在去年年底達到55.9%,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網絡零售總額達到3014億元,同比增長26%。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農村寬帶用戶總數近1.42億戶(圖1),全年凈增712萬戶,比2019年年末增長5.3%。

另外,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在農村部署了4G基站1.37萬個,廣電總局加大了在農村的廣播電視覆蓋工作,在農村直播的衛星用戶達到1.46億戶;數字經濟拓展鄉村發展空間,商務部、財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繼續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貧困村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累計支持1338個縣的電子商務工作;信息技術帶動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科技部部署實施重大專項,農業農村部在種植業、畜牧業等各個領域推動信息化和農機服務融合應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成后,政務服務正從國家、省、市、縣多級覆蓋,全面向鄉村延伸。

據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始終瞄準農業現代化主攻方向,立足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數字鄉村發展邁出了革命性的步伐,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成效?!敝饕w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產品電商高速發展。2019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占農產品交易總額的比重已達10%。

二是智慧農業應運而生。智慧農場、無人農場破土而出,消費互聯網不斷向產業互聯網延伸和拓展。

三是數字治理扎實推進。行政村“雪亮工程”覆蓋率達到66.7%,“智治”正在創新完善法治、德治、自治基礎上的鄉村治理體系。

四是信息服務加快普及。行政村的寬帶比例達到98%,2019年行政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覆蓋率為74%,手機正在成為“新農具”,數據正在成為“新農資”,直播正在成為“新農活”。

與此同時,我國農村信息化水平相對滯后,數字鄉村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

首先,我國農業農村的數字化水平總體仍偏低?!?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2018年提升3個百分點;而在美國,這一數據超過了70%。目前美國80%的農場實現了信息化,每個農場都連接50個以上的物聯網設備。由此可見,我國農業農村的信息化水平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我國智慧農業缺乏技術儲備。農業具有生物特性,將工業信息技術直接拿到農業領域往往不能有效解決農業問題,必須開展基于農業生物特性和農業問題的專題研究。由于缺乏基礎性和原創性研究,我國智慧農業技術整體上與發達國家差距在10年以上,特別是在農業傳感器、農業人工智能、農業機器人等方面,差距更大。

第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全產業鏈深度融合不夠充分。解決某些農業產業現實問題僅停留在“用技術”本身,“互聯網 + 農業”還不能充分釋放數字紅利,農業信息化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與工業和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根據《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數據,2018年我國農業數字經濟僅占農業增加值的7.3%,遠低于工業18.3%、服務業35.9%的水平。

總體來看,鄉村信息化水平和農業數字經濟產值與我國整體的社會信息化程度和占GDP比重達到34.8%的數字經濟總量嚴重不匹配。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趙春江在2021數字鄉村論壇上指出,“總體上我們國家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快,但是底子比較弱?!睋w春江介紹,2019年,我國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總體上是23.8%(圖2),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且目前國內網絡寬帶在農戶、農田的覆蓋率太低,4G流量貴、5G基站少,且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技術應用水平低的問題。趙春江表示,應堅持智慧農業與數字鄉村建設統籌推進,力爭在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網絡化,2050年全面實現農機裝備智能化、生產管理智能化,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數字鄉村發展催生新業態

當前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和“三農”領域正在加速融合,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數字鄉村建設推動了互聯網與鄉村特色產業深度融合,以及電子商務、智慧旅游、創新創業等新業態的發展,擴寬了電商經營渠道,打造了鄉村旅游品牌,培育了一批鄉村創新創業人才,鄉村共享經濟規范有序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

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特別是直播電商、社交電商、微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發展迅速,農村電商規模不斷擴大。商務大數據監測顯示,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從2015年的3530億元擴大至2019年的1.7萬億元,擴大了4.8倍,增速連續五年快于全國網絡零售增速,占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重也從2015年的8.4%提升至現在的28.3%。

2020年,針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需要,電子商務突出展現了創新快、應對及時的特點,推出直播賣貨、移動菜籃子、“無接觸配送”等新模式。特別是直播電商,由于進入門檻低、傳播快、受眾廣,在后疫情時期繼續發揮強大的帶貨能力,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各大平臺均開辟了助農直播間,成為引領農產品網絡營銷的新模式。依托新興的直播、短視頻、流媒體等技術手段,抖音、快手等也進入農產品電商領域,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渠道、平臺和方式更加多元化。

自2015年以來,為進一步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持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以此撬動農產品流通方式創新,進而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建設現代農業?!吨袊鴶底粥l村發展報告(2020年)》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綜合示范對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實現全覆蓋,全國農村網商超1300萬家。截至2020年上半年,綜合示范累計支持1466個示范縣,在全國支持建設縣級電商公共服務和物流配送中心超2000個,鄉村電商服務站點超13萬個,示范地區快遞鄉鎮覆蓋率近100%,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189萬人次。統計數據顯示,前六批(2014—2019年)的1180個示范縣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實現725.8億元,同比增長29.8%;832個國家級貧困縣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81.1億元,同比增長28.9%。

鄉村智慧旅游蓬勃發展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鄉村旅游總人次為30.9億次,鄉村旅游總收入1.81萬億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后,鄉村旅游逆勢成為率先復蘇的旅游市場。疫情之下,鄉村度假因為相對開敞、密度較低,正在成為城市居民重要的休閑度假方式;特別是在中長距離旅游受限的情況下,鄉村度假更是成為短距離休閑度假的重要選擇。據全國鄉村旅游監測中心測算,2021年一季度,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次為9.84億,比2019年同期增長5.2%;全國鄉村旅游總收入3898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2.1%??傮w看來,鄉村度假比旅游業恢復情況更好。

此外,鄉村旅游人才數字技術培訓力度也在持續加大。2020年,農業農村部開展“云教學”“云培訓”等線上學習交流活動,組織在線學習鄉村休閑旅游政策、規劃、創意、管理等業務知識。文化和旅游部連續6年舉辦36期鄉村旅游村干部和帶頭人培訓班,培訓超過8000人次。在培訓中特別設置電子商務類課程,著力增強鄉村旅游從業者電子商務技能。2020年疫情期間通過開設“鄉村旅游面對面”直播課堂,線上講授專業知識,幫助鄉村旅游從業者提升能力、樹立信心,為疫情后企業復蘇、轉型升級做準備。截至2020年上半年,已完成32期直播課程,累計在線學習超過42萬人次。全國109個鄉村旅游監測點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底,鄉村旅游點具備無線網絡覆蓋占比為86.2%,同比增長4.1%;鄉村旅游經營戶擁有在線支付及預訂系統的占比為80.4%,同比增長7.1%。

農村迎來創業創新熱潮

根據《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0年)》,截至2019年,全國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達850萬人,帶動就業約4000萬人,“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本鄉創業創新人員達3100多萬人次,年均增長均為10%。其中,利用信息技術創業創新人員達54%以上,創辦的實體87%在鄉鎮以下,82%以上發展產業融合項目,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首次超過1000萬人,達到1010萬人(圖3)。新農人成為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主力軍,在活躍農村經濟形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鄉村數字化治理不斷推進

“互聯網+政務”加快向農村延伸,農業“放管服”電子審批初見成效,借助數字化平臺理順了三資管理的體制機制;“互聯網+基層黨建”建設全面展開,以智慧黨建引領強村善治;“平安鄉村”數字化平臺初步建成,基本建成涵蓋中央、省、市、縣、鄉鎮、村六級聯網應用體系。智慧鄉村信息平臺為鄉村疫情防控提供支撐,創新互聯網運用,努力克服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

數字鄉村建設需精準施策、對癥發力

近年來,各地政府部門、數字企業等為數字鄉村建設投入了各類資源要素,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要看到,城鄉數字鴻溝較大,數字鄉村建設地區不平衡、要素支撐較弱、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協同性不強等問題依然不少,在一些地方的實踐中出現了一些誤區。如何在數字中國戰略的大背景下,高質量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實現數字鄉村建設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銜接,是當前做好農業農村工作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重要課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表示,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并以此為突破口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既需要戰略謀劃,更需要精準施策、對癥發力。

第一,要加強各層級規劃的全面銜接,把數字鄉村建設全面融入相關規劃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做好整體規劃設計是首要任務。數字鄉村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要銜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在既有的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相關規劃和文件基礎上,可考慮制定數字鄉村建設的規劃實施方案及可實施細則,做到與頂層設計的有效銜接、與不同區域發展的協同配套,確保數字鄉村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要加快標準體系建設,為建設數字鄉村筑牢基礎。數字鄉村建設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亟待解決標準化這個難題。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作為數字鄉村相關技術標準規范研制任務中的先導性和基礎性工作,在數字鄉村建設初期階段尤為重要,直接關系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實施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加強對數字鄉村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包括標準體系的總體框架、技術標準等,又要有科學的時序安排和切實可行的實施機制,更好滿足數字化標準的普遍要求和在農村地區的特殊訴求。數字鄉村標準的制定主體必須是多元的,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和互聯網平臺等都應參與標準的制定,從而取得最大公約數,確保標準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三,要發力農村“新基建”,提升數字鄉村振興效能。農村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支撐。應著力提升農村“新基建”發展速度,在農村地區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積極引入信息化主流技術,實現數字技術與農業的深度融合,筑牢數字鄉村的發展基礎。此外,還要重視完善農村地區與新技術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我國農村地區的快遞主要普及鄉鎮地區,進村的快遞網點普及度仍然不夠,對農村地區的電商發展形成了一定制約。還要看到,農村傳統基礎設施仍然是“三農”發展的重要基礎,要創造條件推動其數字化轉型,特別要加快推動農村地區農田、水利、公路、電力、冷鏈物流、農業生產加工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進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農業、智慧物流建設。

第四,要重視利用新技術、新業態,為數字鄉村建設注入新動力。數字鄉村建設離不開新技術、新業態的疊加推進作用。這些年,正是借力“互聯網+”蓬勃發展的農村電商讓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為網絡里的“近在咫尺”,幫助農產品出村進城、農民脫貧增收。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以數據技術為支撐,在構建和完善開放的數字農業新型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從源頭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先一公里”問題,從田間地頭到城市餐桌,推動農業產供銷全鏈路數字化升級。特別要關注的是,眼下互聯網新業態——直播電商呈現了高速發展態勢,在幫助農民增收脫貧、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要繼續用好這些新業態,推動新技術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把“助農興村”活動當成經常性工作來抓,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新動力。

第五,要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不斷提升農村勞動力數字化水平和能力。這是數字鄉村建設能否落地見效的關鍵所在。發揮各級政府作用,為農民提供在線培訓服務,培養造就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當前尤為重要。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鼓勵人才下鄉,多渠道、多形式地推動他們廣泛參與數字鄉村建設;要調動農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對農村干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廣大農民數字化技能和知識的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的數字化水平和能力,從而更好地助力數字鄉村建設。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數字化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數字化起舞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