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促進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駕護航

2021-09-09 02:01李振
農經 2021年6期
關鍵詞:法治思維三農工作

李振

關鍵詞:鄉村振興促進法;“三農”工作;法治思維

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以下簡稱“鄉村振興促進法”)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自6月1日起施行。這為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據。

5月27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京舉行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出席座談會并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貫徹實施和宣傳普及鄉村振興促進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鄉村振興促進法出臺的重要意義

栗戰書在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座談會上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釋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明確戰略舉措和工作重點,從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指明了方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鄉村振興促進法是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重大決策部署的法律體現。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戰略高度認識鄉村振興促進法的重要意義,一條一條貫徹落實好這部法律。

6月1日,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就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實施撰文指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刻,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施行,這是“三農”領域的一部大法,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件大事。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深入學習領會,扎實推進法律全面落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首先,鄉村振興促進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法治基石。鄉村振興促進法是第一部以鄉村振興命名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聚焦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等核心任務,對鄉村振興的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作出明確規定,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重要制度、重要機制固定下來,闡明了鄉村振興往哪走、怎么走、跟誰走等重大問題。這是促進鄉村振興一部打基礎、管長遠、固根本的大法,與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共同構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四梁八柱”,而且是“頂梁柱”,必將更好地發揮法律的規范、引領和推動作用,持之以恒、馳而不息促進鄉村振興,確保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其次,鄉村振興促進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法治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鄉村振興促進法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鄉村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各地行之有效的實踐經驗法定化、制度化,對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繁榮、生態保護、組織建設等鄉村振興重點任務作出了全方位的規定,既指明了鼓勵倡導的方向路徑,又劃出了禁止限制的底線紅線,為尊重農民主體、堅持因地制宜、保持歷史耐心,確保鄉村振興不走偏不走樣提供了重要依據,有利于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進鄉村振興,為新階段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第三,鄉村振興促進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法治利器。鄉村振興促進法雖然沒有規定法律責任,但從制度上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責任體系規范化、法定化,強化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推進鄉村振興的職責和任務,并對建立考核評價、年度報告、監督檢查等制度規定了具體要求,針對城鄉融合發展、人地錢支持、工作責任落實等重點難點問題提出了一攬子舉措,為推動鄉村振興破難題、開新局、聚合力提供了有力抓手。

鄉村振興促進法的精神實質和內涵要義

栗戰書在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座談會上指出,鄉村振興促進法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總結了這些年來我國“三農”工作的法治實踐,是一部“三農”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正確理解這部法律,有三個大的要領必須把握住、把握好。一是鄉村振興促進法是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為核心的振興法,不只是促進經濟發展,而是要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二是這部法律要解決好農業農村承擔的保障好農產品供給安全、保護好農村生態屏障安全、傳承好中國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等歷史任務,明確農業農村發展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定位。三是全面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全面提升新時代農民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唐仁健表示,鄉村振興促進法立足新發展階段,全面總結我國“三農”工作的法治實踐,用10章74條的篇幅,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全面規定,為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提供了法治遵循。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深入系統領會鄉村振興促進法的精神實質,全面準確把握內涵要義,把法律的精神、原則和要求原原本本貫徹落實到農業農村工作各方面全過程。重點是三個方面。

一是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農村文明程度這個核心,以法律實施促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鄉村振興,不只是興旺的產業、良好的設施,還包括繁榮的文化、優美的環境、文明的鄉風,是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全面振興。鄉村振興促進法著眼增進農民福祉,按照“五大振興”的布局安排,用5章38條對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作出具體規定,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要求用法律制度固定下來,這也是法律的主體部分。貫徹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要堅持目標導向,把全面振興的要求落實到位。因地制宜促進鄉村產業發展,解決好用地難、貸款難等關鍵制約,提升鄉村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健全完善產業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便利性、可及性。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善鄉村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建立健全黨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二是緊緊圍繞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保護農村生態屏障安全、傳承中國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這三大歷史任務,以法律實施促進農業多種功能拓展、鄉村多元價值提升?!叭r”的基礎性、戰略性、重要性,根植于農業的多種功能,源自于鄉村的多元價值。鄉村振興促進法對發揮鄉村特有功能作出明確規定,我們要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把握,認真抓好貫徹落實。農產品是人們基本生活資料的主要來源,農產品保供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最根本、最基礎的安全。要按照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重點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構建輔之以利、輔之以義的機制保障,打贏種業翻身仗,建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準農田,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鄉村占國土面積的97%以上,承擔著為國家、為城市提供生態屏障和生態產品的重要功能。要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我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是維系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紐帶。要傳承發揚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大農業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保護,引導發展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鄉村文化產業,既為鄉村鑄魂,也為民族留根。

三是緊緊圍繞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農民主體地位這個關鍵,以法律實施促進高素質新型農民培育、保障維護農民合法權益。農村現代化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鄉村振興,農民群眾是主體,必須堅持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著力提振新征程農民精氣神,全面提升新時代農民整體素質。鄉村振興促進法中,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是貫穿法律始終的一條主線和根本原則,并對農村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社會文明等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領會這一關鍵部署,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充分發揮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發揮村規民約積極作用,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加快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要堅持“富口袋”與“富腦袋”相結合,大力開展農業技能培訓、返鄉創業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帶頭人,大幅度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要始終堅持把保障好、維護好農民合法權益作為貫徹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為農民而建、為農民而興的要求,嚴格遵守法定程序,規范村莊撤并等行為,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讓農民吃上長效的“定心丸”,使農民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建設者、受益者。

做好鄉村振興促進法貫徹實施和宣傳普及工作

鄉村振興促進法開始實施,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該如何做?

栗戰書在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座談會上強調,貫徹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既要注重全面系統,也要突出重點和關鍵。一要因地制宜促進鄉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確保糧食安全,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二要培養造就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投身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園。三要傳承好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科學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引導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四要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五要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鞏固和確保黨長期執政的基層基礎。六要保障好維護好農民的合法權益,解決好農民群眾關心關切的利益問題,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

栗戰書指出,實施好鄉村振興促進法,各級政府要承擔起應有的職責,各級人大要發揮好職能作用,切實履行好法定職責。要加快完善法律制度體系,及時制定配套法規。做好普法宣傳,通過多種方式解讀闡釋法律,在全社會營造依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良好氛圍。

唐仁健表示,鄉村振興促進法公布后,農業農村部第一時間印發專門通知、召開部黨組會議,對學習宣傳貫徹作出部署安排,要求農業農村系統把學習鄉村振興促進法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深刻理解其重要性、政治性和政策性。下一步,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堅決擔負起法律賦予的職責使命,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政策舉措,健全工作機制,確保鄉村振興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推進、行穩致遠。

首先,深入學法,強化農業農村系統法治思維。以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為契機,在農業農村系統開展一次法治大學習,系統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原原本本學好法律條文。將鄉村振興促進法納入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干部教育培訓、“八五”普法重要內容,組織開展學習研討、輔導解讀等系列活動,推動農業農村系統黨員干部學法、懂法、用法。充分利用農民豐收節、“憲法進農村”等平臺,統籌用好報刊、新媒體等媒介,廣泛開展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的普法宣傳,營造學法律、促振興的良好氛圍。

其次,完善立法,構建鄉村振興法律制度體系。系統梳理鄉村振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對不符合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的及時清理,對與法律精神和要求不一致的及時糾正,對空白領域、薄弱環節加強立法立規、建章立制。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快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種業知識產權、耕地保護等重點領域立法修法,推動出臺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政策文件,加快制定“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針對鄉村振興實施中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研究提出更為明確、更加完善的政策界限和工作要求,健全完善以鄉村振興促進法為統領,相關法律、法規、規劃和政策文件為支撐的鄉村振興法律制度體系。

第三,全面用法,保障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任務落實落地。逐條對照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細化實化具體工作舉措,狠抓落實落地。進一步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執法能力和裝備建設,著力打造專業化、職業化、現代化的農業綜合執法隊伍,強化長江禁漁、農資質量、品種權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重點領域執法,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制定鄉村振興考核評價辦法,健全完善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相匹配的考核指標體系,細化落實法律規定的工作報告、監督檢查、統計評估等制度。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保障、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行動、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推進農村改革等重點任務,壓實責任、聚集資源、整合力量、全面推進,以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努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第四,統籌協調,形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合力。加快構建完善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細化部門工作職責,健全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黨委農辦、農業農村部門、鄉村振興部門協同高效的運行機制,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實現一盤棋部署、一體化推進。組織開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大學習,建設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建立健全上下貫通、各司其職、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財政部在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座談會上表示,將進一步健全投入保障制度,推動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提升財政支農保障水平。

國家鄉村振興局表示,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比如,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的要求,明確中央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和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具體細則;研究制定鄉村振興考核評價辦法,探索建立常態化督查檢查制度,推動各地抓緊抓實對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鄉村振興實績考核。

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珅介紹,在鄉村振興促進法實施之際,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立法、監督等手段助推法律貫徹落實。比如,擬制定出臺加強黑土地保護的決定和地方性法規;對種子“一法一例”進行執法檢查。

沒有鄉村文化振興,就沒有鄉村全面振興。中宣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在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更好地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堅持培育文明鄉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保護傳承歷史文化,讓我國燦爛的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魅力和風采等方面下功夫。

貴州六盤水鐘山區大灣鎮海嘎村第一書記楊波表示,“說一千道一萬,農民始終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楊波認為,第一書記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牽引繩和傳送帶,自己要先學一步,把這部法律的重要意義和現實指向想清楚弄明白,帶動村里干部群眾聽懂、領會、落實,共同推動鄉村振興早日實現。

猜你喜歡
法治思維三農工作
贊分鹽鎮裕牛村
不工作,爽飛了?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三農”熱點
新階段“三農”工作的新主線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法治思維視角下的藝術管理學科發展研究
選工作
2013年度“三農人物”揭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