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轉向高質量發展

2021-09-09 02:01季芳菲
農經 2021年6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季芳菲

關鍵詞: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質量效應;高質量發展

發展安全優質的農產品能夠加速我國農業產業化調整及農民增收,是我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近年來,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發展穩中向好、穩中向優,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揮了積極作用。5月25日,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座談會在江西省南昌市召開。會議提出,“十四五”綠色有機地標工作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穩發展優供給,強品牌增效益”為主線,以統籌推進農業生產和產品兩個“三品一標”為路徑,堅持“守底線”“拉高線”并舉,保安全提質量同步推,統籌發展規模、質量、速度和效益,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規模擴大

“十三五”時期,我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發展速度全面加快、總量規模迅速擴大;標準化生產全面強化、產品質量穩定提高;品牌培育全面發力,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全面融入和服務三農大局、產業效應日益凸顯。

據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張華榮介紹,2020年我國綠色有機地標總量達到歷史最高紀錄。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獲證單位總數達到23639家,產品總數達到50295個,同比分別增長18.5%和15.6%,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93%和72%,年均分別增長14%和11%,每年向社會提供產品總量超過2億噸。全國已建成綠色食品基地742個,有機農產品基地66個,三產融合發展園區27個;綠色食品標準達141項,制定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212項,有機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程7項;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總數達到808個,面積超過2億畝;2020年綠色食品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出口額超過36億美元。

總量增加,但質量更為關鍵。在總量增加、工作量大增情況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審核登記和證后監管工作到位,產品質量水平穩中提升。一是制度落實到位;二是政策措施到位。2019年,為進一步規范綠色食品標志使用,強化綠色食品獲證主體用標意識,打造綠色食品整體形象,提升綠色食品品牌認知度,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實施了“綠色食品標志規范使用行動”,對307個有機產品進行抽檢,合格率為99%,并對61家獲證企業進行不通知檢查,以及組織對44個地標產品開展質量監測,持續推進綠色有機地標追溯管理工作,建立了與國家追溯平臺信息共享工作機制。2020年全年撤銷17家企業36個不合格產品的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在抽檢數比上年增加30%的情況下,合格率為99.54%,同比提高0.12個百分點。同時對80個各類市場開展市場監察,整改112個不規范用標產品,重點對茶葉、調味品,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獲證產品開展了風險預警跟蹤監測,起到了吹哨警示的作用。

此外,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發展助力貧困地區發展綠色有機地標事業。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圍繞“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通過結對幫扶、內部幫扶等方式,落實綠色食品費用全免、有機農產品減免政策,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三區三州”培訓綠色食品“三員”825人。2020年,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支持貧困地區2884家企業發展綠色有機地標產品6406個,減免費用5061萬元,創建27個綠色有機基地,地標保護工程支持了74個貧困縣特色產業發展。

綠色食品發展質量效益提升

2020年11月,在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舉辦的“發展綠色食品 助力鄉村振興”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發布了綠色食品重大課題研究成果。研究成果顯示,綠色食品事業經過30年的發展,在生態環境效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

在生態環境效應方面,綠色食品生產模式減肥減藥成效顯著,作物產量呈現“三增一減”效應。綠色食品生產模式化學氮肥投入量減少39%、化學磷肥投入量減少22%、化學鉀肥投入量減少8%,近10年累計減少化學氮肥投入1458萬噸;農藥使用強度降低60%,近10年累計減少農藥投入54.2萬噸。與常規種植模式相比,綠色食品生產模式作物產量平均提高11%,其中糧食、蔬菜類及經濟作物單產分別增加12%、32%、13%,水果類作物單產降低17%。綠色食品生產模式有效提高了耕地質量、促進土壤健康。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分別提高17.6%、14.1%、38.5%和27.1%。種植綠色食品10年后,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分別增加31%、4.9%、42%和32%。綠色食品生產模式減排效果顯著,大幅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近10年,氨揮發累計減排98.42萬噸;硝酸鹽(NO3-)淋洗減少61.98萬噸;一氧化二氮(N2O)減排4.29萬噸;溫室氣體減排5558萬噸。根據5月25日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座談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09—2018年,綠色食品生產比常規生產氮肥使用和化學農藥使用分別減少39%和60%,10年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03萬噸,累計創造生態系統服務價值6.3萬億元。

在經濟效益和品牌效應方面,綠色食品產業推動了經濟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綠色食品企業和產品市場競爭力顯著提高,70%以上的企業管理者認為發展綠色食品有利于其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升級,企業年產值增加50.3%,農戶收入增加43%。綠色食品品牌已成為形象良好的發達品牌。綠色食品標識知曉率達到73.5%,綠色食品總體購買率達到58.9%,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意愿支付溢價為51.6%—65.1%,75%以上的消費者認為綠色食品品牌具有美譽度,60%的消費者對綠色食品有忠誠度和推薦度。

在社會效應方面,綠色食品事業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效應。調查結果顯示,90.7%的企業認為發展綠色食品后,危害員工健康安全的生產環節減少,生產防護措施更充分;75%以上的消費者認為綠色食品改善了食品安全問題,89.5%的消費者出于健康安全原因而購買綠色食品,72.3%的消費者認為綠色食品有助于幫助其形成綠色環保觀念。綠色食品在制度效應、模式效應、技術效應、健康安全效應、示范引領效應等方面成效顯著,帶動了我國現代農業生產管理制度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示范和引領了中國農業的現代轉型,促進了綠色農業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保障了食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培育了公眾的綠色環保觀念,形成了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

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發展要“量質齊升”

今年年初,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印發了《2021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提出堅持穩中求進,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為主攻方向,強化風險防范,狠抓責任落實,充分發揮綠色有機地標在“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中的重要作用,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肖放在5月25日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十四五”綠色有機地標工作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穩發展優供給,強品牌增效益”為主線,以統籌推進農業生產和產品兩個“三品一標”為路徑,堅持“守底線”“拉高線”并舉,保安全提質量同步推:

一要穩發展,堅持“質量第一”,引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科學設置績效考核指標,推進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由總量擴張向總量增加和質量提升并重轉變。

二要保安全,對標“四個最嚴”要求,建立全過程質量監管機制,嚴格認證審查,嚴格依標生產,嚴格證后監管,加強認證產品風險監測、監督抽查和巡查檢查,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

三要提品質,對標高品質生活新要求,以提品質、增特色為主攻方向,推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提檔升級。

四要鑄品牌,緊盯國際先進水平,著力打造一批信譽過硬、品質高端、市場認可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品牌。

五要賦動能,以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不斷激發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和活力。

六要增效益,圍繞服務三農大局,堅持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張華榮在座談會上部署了今年綠色有機地標工作:到“十四五”末,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達到6萬個,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特色產品品質指標體系初步建立,產品分等分級有效推動;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生產水平顯著提升,標桿“領跑”作用凸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發展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品牌的知曉率、公信力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消費引領作用擴大;品牌效應顯著,服務“三農”大局的功能作用進一步增強。

張華榮表示,我國綠色食品事業發展速度很快,規模不斷擴大,但是發展速度過快、規模過大,不僅影響產業發展質量成色,而且容易出現各種風險漏洞,埋下質量安全隱患,損害精品品牌形象。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標發展要“穩”,穩定節奏、把控風險。要統籌兼顧,處理好發展與安全、數量與質量、眼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關系。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要穩定節奏、把控風險;要行穩致遠、久久為功。

具體來講,綠色食品要堅持精品定位,突出優質營養、環保健康的高端品質,穩步增加總量規模;有機農產品要堅持行政推動與市場拉動相結合,因地制宜加快發展;農產品地標要突出“獨特地域、特定生產方式;獨特品質、特定歷史文化”,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要以提升質量、穩定總量、優化結構為重點穩步發展,積極推進有機農產品基地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建設。綠色食品生產資料要擴大認定總量,積極推廣應用。

張華榮提出,今年包括今后一個時期,綠色有機地標工作要念好“穩”“嚴”“實”“優”“響”“新”六字經,不斷增強事業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一是“穩”,穩定節奏、把控風險。綠色食品要堅持精品定位,突出優質營養、環保健康的高端品質,穩步擴大總量規模;有機農產品要堅持行政推動與市場拉動相結合,因地制宜加快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要突出“獨特地域、特定生產方式;獨特品質、特定歷史文化”,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

二是“嚴”,嚴格審查、嚴格監管。綠色食品要嚴格落實質量審查把關要求。地標產品要突出聲譽基礎和特色品質,提高登記管理質量。全面落實證后監管制度措施,強化淘汰退出機制,對企業年檢、產品抽檢不合格的,依法依規摘牌出局,確保不發生質量安全事件。

三是“實”,壓實責任、落實制度。組織開展“綠色食品審查工作規范行動”,全面強化綠色食品檢查員、內檢員職責。督促檢查獲證企業落實技術標準和生產操作規程,推動基地、企業積極推廣應用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推進質量追溯管理,抓好專項整改相關工作。

四是“優”,優化結構、優化產業。打造一批規模大、影響廣、效益高的產業集群,積極推進畜禽、水產和加工食品的發展,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食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發展綠色食品。積極配合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推進產品特色化、生產標準化、身份標識化和全程數字化。

五是“響”,擴大用標、唱響品牌。繼續實施“綠色食品標志規范使用行動”,開展“綠色食品宣傳月”行動,推動綠色食品進超市、進社區、進學校。

六是“新”,開拓創新、激發活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效能,組織開展綠色食品有關重大課題研究,夯實理論政策和技術基礎,以“有機+地標”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發展。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