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提升

2021-09-09 12:49張茂槐
農經 2021年6期

張茂槐

關鍵詞:縣域商業體系;農村消費;鄉村經濟

縣是我國承上啟下的重要行政單元,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的關鍵環節??h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單元,縣域人口在國家人口中占比過半。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縣域人口達8.154億,占全國總人口的61.8%。我國約有2萬個建制鎮,當前農民消費主要集中在鎮。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鄉村人口超5.5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的39.4%。近年來,我國縣域經濟發展很快,整體實力快速提升。工信部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顯示,2019年我國縣域經濟總量達39.1萬億元,約占全國的41%??h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消費增長提供了財力支撐,成為促進市場循環發展的基礎動力。

在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中,數億人口的農村市場是拉動消費、擴大內需的新興力量。改善縣域消費環境和促進農村消費已成為拉動內需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縣域經濟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在農村商業領域仍然存在,突出表現在農村商業設施水平低、商品服務質量不高、市場秩序欠佳等方面。只有補齊縣域商業體系短板,打通農村消費脈絡,才能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村消費潛力才會進一步得到釋放。

農村消費升級潛力巨大

近些年,農民消費能力不斷增強,農村消費保持較快增速,成為擴內需的新亮點。

縣域消費是市場循環的重要通道。目前,我國縣域人口達8.154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61.8%,約1.6億農民工在縣域內就業。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400強樣本縣(市)GDP總和達到20.59萬億元,占全國GDP的20.87%。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97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6%。其中,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039元,同比增長21.1%,這說明了農村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改善縣域消費環境、促進農村消費,是拉動內需、支持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據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劉德成介紹,近年來,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穩步提升,農村消費規模水漲船高。2020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5.3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26.1%,連續8年快于城鎮。農村消費升級趨勢明顯,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醫療保障消費支出分別比2015年增長了35.1%、58.3%和67.6%。據農業農村部統計,今年一季度,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3875億元,同比增長29.4%,兩年平均增長3.2%。農村消費強勁的背后有多重因素支撐,其中縣域消費市場活躍,提供了重要動能。

發展鄉村產業是拉動農村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據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負責人劉涵介紹,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緊抓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良種覆蓋率超過96%。建成高標準農田8億畝。積極推進現代產業園、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等園區發展。截至目前,獲得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認證的農產品約5.5萬個,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連續5年達到97%以上。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2020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共同開展試點建設,支持1.1萬個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新建了近500萬噸產地冷藏保鮮設施。

為加快推進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在建成運營43萬個益農信息社的基礎上,選擇110個試點縣(市)開展了“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農民可以分享到更多的產品收益。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加快。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以國家級專業產地市場為引領、以區域性市場為銜接、以田頭市場為基礎的三級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為農產品順暢流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撐。2020年,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量達9.2億噸(圖1),約八成農產品批發市場建有檢驗檢測和安全監控中心,智慧農批、智慧農貿、農產品電商等新模式加快發展。

“快遞進村”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據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負責人侯延波介紹,目前,全國建制村已經全部實現了直接通郵,鄉鎮快遞網點的覆蓋率達到98%。2020年,農村地區累計收投包裹超過300億件,帶動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出村進城超過1.5萬億元。郵政快遞業在服務農村電商方面已經形成了駐村設點、集中收寄、專線直配、共同配送等多種模式,累計建設農村電商倉配中心2084處,為農村電商配送服務延伸到村提供了重要保障。

農村是供銷合作社的主陣地,供銷合作社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織載體。供銷合作社長期扎根農村、服務農民的生產生活,在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村流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經濟發展與改革部部長阿地力?吾布力介紹,目前,供銷合作社在縣域有基層社3.7萬個,有配送中心1.08萬個,城鄉連鎖的配送網點83.2萬個,在農村流通中的優勢和作用日益凸顯。今年1—4月份,全系統消費品零售額是5448億元,同比增長53.8%。農產品銷售額5938億元,同比增長41.5%。肥料銷售7464.9萬噸。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立冬表示,縣域處于城市和鄉村之間,無論是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還是本地農民進城發展,縣域都是天然的載體。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城鄉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協同發展,都需要縣域一級發揮關鍵作用。當前,農村還有5億多常住人口(圖2),縣域是他們的主要消費地;約1.6億農民工在縣域內就業,需要通過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就地城鎮化。因此,改善縣域消費環境、促進農村消費,是拉動內需、支持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潛力巨大。

完善縣域商業體系

目前,我國縣域商業體系還存在一些短板,商業設施不夠完善、消費環境有待改善、優質產品供給不足等,影響了鄉村消費潛力的進一步釋放。因此,要把縣域作為統籌農村商業發展的重要切入點,補短板強弱項,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提供有力支撐,讓億萬農民的“購物車”助力拉動經濟發展的“基本盤”。如何補齊縣域商業體系短板已是當務之急。

有分析人士表示,完善縣域商業體系,要讓縣域自身的“體格”強起來。一方面各地應著力改善硬件。當前,縣鄉村商業網絡還不夠完善,綜合商貿中心數量相對不足,商業網點布局的合理性有待提高。各地可以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適當提升縣城商業設施,建設鄉村新型便利店,打造連鎖化、便利化的商場、集貿市場等,讓縣鄉村商業網絡“補鏈”“補網”。物流是縣域消費的痛點,各地應加大在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撐力度,不斷完善縣域的快遞、冷鏈運輸等物流體系。另一方面,營造清朗的縣域消費環境,改善軟件。農村市場主體點多面廣、流動性強,加之基層監管力量薄弱,消費侵權現象時有發生。有關部門應針對農村市場特點,精準施策,加大監督執法力度,維護農村市場秩序。

完善縣域商業體系,更要帶動鄉村發展、農民增收,讓縣域成為連結城鄉的載體。市場主體應瞄準鄉村消費“藍?!?,多提供符合農民需求的優質產品,進一步釋放農民消費意愿、改善農民生活。此外,廣大農村自然資源千差萬別,特色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是重要的產品供應地。市場主體應該完善產加銷鏈條,引導農民實現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品質,讓小農戶和大市場有效銜接。不斷提升農民收入水平,打通供需循環、城鄉循環,深入挖掘和激發國內市場需求潛力。

張立冬認為,改造提升縣城商業設施,一方面可以形成當期投資并帶動就業,能直接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商業設施提升改善之后,既可以吸引其他產業投資,也能不斷滿足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并促進居民消費,具有乘數效應。

在國新辦5月19日舉行的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十四五”時期,商務部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著力在農村建立完善縣域統籌,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力爭到2025年,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縣縣有連鎖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鄉鎮有商貿中心、村村通快遞,促進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雙提升。

王炳南表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在農村商業領域仍然存在,這既有市場主體進入農村意愿不高等市場原因,也有監管力量薄弱等制度因素。下一步,商務部將主要在四個方面采取升級措施。

一是設施升級?!笆奈濉睍r期,在縣城,重點改造升級一批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在鄉鎮,重點改造升級一批鄉鎮商貿中心;在村里,要把一批“夫妻老婆店”改造升級為新型連鎖便利店。

二是商品服務升級。要引導城市生產流通企業進入農村市場,向農村延伸營銷網絡,開發適合農村市場的商品服務,推動更新換代。發展鄉村旅游、民俗、特色文化、休閑農業等服務,推動農村商旅文娛體融合發展。

三是模式升級。主要體現為“改造”和“融合”?!案脑臁本褪菙底只?、智能化改造,力爭用3—5年時間做到快遞網點在所有行政村全覆蓋,同時推動農村傳統商業企業大規模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軟硬件升級?!叭诤稀敝饕强紤]在功能上推動跨界融合發展,疊加“商業+生活服務”等功能。

四是監管升級?!笆奈濉睍r期,把規范農村市場秩序和加強市場監管放在突出位置,市場監管部門將充實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完善城鄉聯動機制,加強源頭治理,嚴厲打擊農村生產經營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經營行為。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推動農村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行業自律。

促進農民收入、農村消費“雙提升”

今年以來,國家多次部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面促進農村消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擴大縣鄉消費。4月份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農村消費上,會議部署了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流通暢通和農民收入、農村消費雙提升。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作出了部署,為市場主體投資縣域商業指明了方向,包括推進縣域商業連鎖經營,推動農產品品牌化、標準化發展等,還強調了農村商業發展的重點和用地、金融等保障措施。這有利于拉動縣域經濟投資、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消費。

“從這次給出的工作部署方向來看,可以用‘上下發力來形容?!敝袊嗣翊髮W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表示,“上”是要讓農村的產品能賣到城里去,更好地與市場對接,實現供需匹配,這是在給農民創造收入;“下”是要讓城里的市民來到農村消費,而城里的產品和服務要通過暢通的渠道來到農民身邊,提高農民的消費品質,這是在擴大農村消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二級巡視員、研究員張俊偉表示,縣城是城鄉之間的重要節點,和城市相比,縣城在基礎設施方面還比較弱,信息化水平相對落后,在滿足農村消費愿望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和空間。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劉德成表示,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消費能力,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是鄉村振興和發展縣域商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他表示,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以農產品主產區、主要集散地和主銷區為基礎,提升產地初加工、批發和零售等環節設施建設水平和服務功能,促進流通節點有效銜接,完善跨區域產銷鏈條。確定一批全國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骨干流通企業,帶動農產品生產、運輸、倉儲、消費等各環節信息互聯互通、設施共享共用,增強農產品流通為農服務水平。

二是擴大電商進農村覆蓋面。強化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統籌能力,為電商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各類主體提供市場開拓、資源對接等服務,增強電商服務農產品上行能力。降低農村物流成本,支持郵政、快遞、物流、商貿流通等企業開展市場化合作,實現統一倉儲、分揀、運輸、配送和攬件,積極發展統倉共配。

三是提升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快補齊農產品冷鏈設施短板,加強農產品品牌培育,拓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更好地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

四是強化產銷對接長效機制。引導農產品流通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發展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合作等多種模式實現精準對接。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活動,鼓勵各地發揮東西部協作、對口支援、縣企合作等機制作用,推動對接資源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脫貧地區加大傾斜力度。

五是進一步提高農村消費吸引力。提升縣域文旅服務功能,鼓勵文旅、民俗等資源豐富的鄉鎮推動商旅文體娛融合發展,以產業融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農村消費市場是一個以萬億為單位的市場,現在城鄉消費還有差距。隨著農民就業機會和收入的增加,未來農村消費市場至少還能翻三倍,市場份額達幾十萬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