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實踐與研究

2021-09-13 12:08林勇
天津教育·中 2021年8期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

【摘? 要】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后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到了現在,數學已經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如何改進小學數學教學使人們能夠深度學習便成了關鍵。本文主要通過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進行論證。

【關鍵詞】深度學習;結構化學習;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3-0034-02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mathematics was called arithmetic, also called arithmetic, and finally changed to mathematics. Arithmetic in ancient China is one of the six arts (called "number" in the six arts). Up to now, mathematics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skill in people's daily life. How to improv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so that people can learn in depth has become the key. This article mainly demonstrates through the structured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Keywords】Deep learning; Structured learning;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結構化學習是實現深度學習的有效方式之一,同現在的教學方式不同,此方式是在以往以課本為主的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向綜合式學習和條理結構式學習的轉變與延伸,通過結構化學習,課堂上的主人由教師變成學生,以學生為主導,勾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使其能自主地深度學習數學。

一、淺談結構化教學

所謂“教學”其實可以分為兩個字,一個是“教”,一個是“學”,結構化教學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將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引導上,可以使游戲引導,亦可以使言傳身教進行引導,當然也可以如孔子一般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教,而結構化教學可以說是所有教學的終點,也可以說是起點。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對個人與班級之間進行結構化的管理,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布置課題,讓其能夠以自我為圓心開始向周圍輻散。在學生開始思考的時候,便是他們開始對數學感興趣的時候,通過對他人的討論,學習他人的解題思路,不失為一種“教”的結構化教學。其次是學生通過對課題或個人或小組進行解題,大大提升了其思維的活躍程度,引發了其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其對數學進行深度研究,進而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或其結構化的一種思維方法。最后是在教師“教”的行為引導下,開始將數學與其他學科方圓排列,引導學生進行結構互逆,發現特征并進行自我證明,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培養濃厚的興趣教師將這興趣開始進行有益引導,搭建學生深度學習的方向的一條寬廣之路,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構建結構,完善體系,開始將數學結構化,形成完整有效的深度學習。

二、在結構化教學的支撐下凸顯深度學習

結構化教學模式是以結構化為主、其他教學方式為輔助的情況下進行的,即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保證一個教學的先決保障:結構化,只有通過有結構的教學引導方可在學生同等的學情、與之匹配的語言文字和教學工具上將教導數學變為結構化教學。在結構化教學中教師要明白三個問題:怎么教?教哪些?何時教?只有當教師自己明白了這三個問題的時候,方才可以將自己的想法進行實踐與教學。只需要巧妙地將學生引導進來,剩下的學生便會自己主動開始進行結構化的深度學習,深度學習中的結構化思維亦會慢慢形成。比如說在教學生計算“圓的面積”的時候,教師在教導學生的時候便可以以結構化教學的模式將之進行結構化,深入淺出地將這些知識教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深度學習,具體過程如下:

教師要保證自己的思路清晰,將知識分別切割為幾個小的片段。

第一個片段:復習前面所學的直線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并且需要對圓已有初步認識,因為這個課題是在其基礎上完成的,也可方便學生查缺補漏。從認識圓入手,到圓的周長和面積,循序漸進,是學生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曲線圖形的面積,如何把圓轉化為直線圖形有一定的難度,這節課通過復習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計算公式,讓學生形成猜想,圓是不是也能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來研究它的面積計算方法。

第二個片段:小組合作,剪拼讓學生去發現拼成長方形與圓之間的聯系,有的學生可能不會及時發現長方形與圓周長,寬與圓的半徑之間的關系,這時候,教師再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在此觀察自己拼成的長方形與圓之間的關系,再進行小結。

第三個片段:練習部分選取已知半徑,已知直徑和已知周長三種題來求面積,加深學生對圓的面積,一定要知道它的半徑的計算。

這節課的重點要突出,長方形的長與圓周長,寬與圓的半徑之間的關系是學習圓的面積的重難點,這個內容要發揮出學生主體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能力與水平。通過這個結構化,讓學生能夠開始自主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才是教師應該做的。

三、深度學習與結構化教學的關系

深度學習中包含結構化教學,結構化教學又可以成為深度學習的起點或終點。在決定以結構化教學傳授學生知識,其實這時候并不知識簡簡單單傳授自己所講的知識,而是賦予學生一個思考模式,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將這種思考方式教導給學生,而學生收獲的不僅僅只是知識上的結構化,還有思考方式的結構化?;蛟S現在還不夠明顯,但若是學生將這種方式學會后,那就表明其也學會了深度學習的結構化。就好比當高斯還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的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難題給學生們練習。他的題目是:1+2+3+4+5+6+7+8+9+10=?因為剛教了加法,所以老師認為學生們肯定是要算很久的,但還沒等自己喝口水,高斯已經停下了筆坐在那里,老師看后笑著問了句“算完了?”高斯直接將自己的答案說了出來,“就是55”。老師聽后欣慰地問高斯是如何算出來的,高斯答道:“我只發現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同樣是11、5和6的和還是11,又因為老師你昨天有出過一個題目5+6=?后面我算出來了是11,那么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這么算出來的?!崩蠋熉牶髮Ω咚关Q起了大拇指。后來高斯將這種思維放到了后續的學習中,成了一位很偉大的數學家。如這個故事一般,結構化的學習需要引導,而教師便是其引路人,這個結構化教學貫穿了整個深度學習的過程。

四、在深度學習中促進思維結構化

結構化學習不僅僅是對小學生學習數學有所幫助,對學生的思維更是這種學習方式的根本,若是能夠在學生深度學習中將其思維結構變得更加縝密,這不管是對數學還是其日后的學科都是有所幫助的。

而思維結構化,主要分為兩方面:

其一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研究事物,在復習中采用結構化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當然教師在指導其復習的同時也不能舍本逐末,導致學生出現嚴重的偏科現象,應當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踴躍復習,達成全方位發展。其二是讓學生學會知識上的遷移應用,尤其是數學上的遷移應用更要重點引導,現在數學上的遷移應用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存在著,教師應當及時將書上的知識引導學生們遷移應用,比如對小數、分數的乘除法進行剖析、總結。將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計算方法遷移到正方體上等等,通過對知識的遷移,完成對學生的思維引導,促成思維結構化,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與其深度學習的興趣。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也應當緊跟時代步伐,完成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教師應當努力學習結構化教學,注意課堂上的引導,以構建一個讓學生終身受益的結構化教學課堂。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樂·效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立項編號:FJJKXB19-768)的部分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陳祥平.小學數學教育敘事——讓數學課堂充滿“數學味”[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2(06).

作者簡介:林勇(1968.03-),男,漢族,福建閩清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

(責任編輯? 李? 芳)

猜你喜歡
深度學習小學數學
有體驗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
電子商務中基于深度學習的虛假交易識別研究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