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兒疾病篩查中的應用研究

2021-09-15 22:20桑艷峰孟林馮會穎劉詠梅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1年3期
關鍵詞:新生兒應用效果

桑艷峰 孟林 馮會穎 劉詠梅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兒疾病篩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通過對比研究,將我院出生的新生兒1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作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用常規足底采血法和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對比不同采血方法的采血效果。結果:觀察組采血一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采血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足跟紅腫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血斑直徑、疼痛評分優于對照組;組間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兒疾病篩查,能提高采血一次成功率,降低紅腫發生率,減輕疼痛感,可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改良式足跟采血法;新生兒;疾病篩查;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3-0072-02

新生兒疾病篩查可以提高新生人口素質,也是保證優生的重要措施。正常新生兒出生72h后,經過6次以上正常的哺乳,就可以接受足跟采血法進行疾病篩查,從而及早發現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苯丙酮尿癥等疾病[1]。及早確診及早治療,保證新生兒身體和智力可以發育到正常的水平。新生兒因四肢末梢的血液循環功能差,由足跟采血難度較大。采集血液標本是否合格里也會直接影響到疾病篩查準確率[2]。所以,為保證足跟采血一次成功率,確保篩查結果準確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將我院出生的新生兒180例為研究對象,分組行不同采血方法,對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通過對比研究,將2019年3月至12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兒180例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作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用常規足底采血法和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對照組新生兒共計90例,男女新生兒比50:40;胎齡37~41周,平均胎齡(39.2±0.5)周;出生后5min Apgar評分(8.5±0.8)分;出生后哺乳時間(9.5±3.2)次;觀察組新生兒共計90例,男女新生兒比48:42;胎齡37~41周,平均胎齡(38.9±0.7)周;出生后5min Apgar評分(8.7±0.9)分;出生后哺乳時間(9.7±3.1)次;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研究。

納排標準:入選對象均為新出生1個月以內的新生兒,接受過8次以上的哺乳,家長知情研究并簽署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先天出血或凝血機能障礙性疾病的新生兒,表現出皮疹、出血點異常的新生兒。

1.2方法 兩組新生兒接受足跟采血前,護理人員準備好采血物品,包括棉簽、75%酒精、一次性采血針、采血濾紙卡片、無菌手套等。護理人員在采血前為家長講解采血進行疾病篩查的作用。提升家長對采血的正確認知能力,更好的配合采血工作。新生兒出生時間72h后,接受8次以上哺乳,喂養30min~1h內接受采血。避免采血時間過早不能使血容量達到高峰期,也能避免采血時間過晚導致高峰期被錯過。由同一采血人員在同一處使用同樣采血物品,對所有新生兒在同一采血部位進行采血,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

對照組采血前,對新生兒足跟進行按摩,直至其發紅。護理人員以拇指、食指對新生兒的足外側皮膚進行采血,其他3指握新生兒踝部,以酒精對足跟消毒、采血。酒精干后,取針頭垂直進針的方式,控制穿刺的力度,保持足跟向下,完成采血工作。以棉簽拭去采集的第一滴血,以左手握新生兒的足底,擠出血液,共收休3個濾紙的標本,每個標本濾紙采集血斑量直徑要在8mm以上,將濾紙正反兩面都浸透。采血后,以干棉球對針眼進行按壓,貼一次性輸液貼,經過2h后將貼去除。

觀察組應用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將新生兒擺放成頭高腳低位,將頭部墊高,維持30°的高度。將熱毛巾控制40℃溫度對新生兒足部進行熱敷,時間控制在10min左右,對新生兒足跟進行按摩,保持足跟充血紅潤狀態,再進行血液的采集。在采血點、消毒等操作上與對照組相同。護理人員以左手握緊足跟,以大拇指、食指將足跟穿刺處皮膚捏起。以右手持針保持和足跟15°~30°的角度進針穿刺,無需擠壓,使血順利滴出。由干棉簽將第1滴血拭去,取第2滴、第3滴、第4滴血液作為標本。由吸血紙滲透得到的3個血斑且血斑直徑8mm以上表示合格。最后以消毒棉簽對穿刺點進行按壓處理。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新生兒采血一次成功率和足跟紅腫發生率,以采集3個以上浸透8mm以上血斑濾紙表明采血成功,以采血次日晨新生兒足跟發生紅腫表明存在紅腫;記錄采血總時間,由按摩足跟至采血成功所有時間計數。血斑直徑根據國家標準直尺對濾紙背滲透測量的血斑直徑進行比對,以≥8mm表示形成血斑,采血成功[3];根據新生兒面部編碼系統(NFCS)對兩組新生兒疼痛情況進行評分,評分項目有擠眼、皺眉、舌呈杯狀、口嘴O形、鼻唇溝變深、下頜顫動、伸舌等,以無異常癥狀用0分表示,有癥狀用1分表示,總計10分,得分高表示新生兒疼痛程度嚴重[4]。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用(例,%)表示,χ2檢驗,t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采血一次成功率、足跟紅腫發生率 觀察組采血一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足跟紅腫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比較采血時間 觀察組采血時間(44.2±5.0)s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61.8±6.2)s,(t=5.7945,P=0.0160<0.05)。

2.3比較血斑直徑、疼痛評分 觀察組血斑直徑、疼痛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對新生兒足跟采血時要控制采血的時機,一定要在出生72h后,接受至少8次以上的母乳喂養才能接受采血。在接受采血操作前也要充分哺乳1h左右,經過吸吮母乳,能促進新生兒的血量循環,所以,產婦產后要接受健康教育,提高產婦的母乳喂養知識。此種時機下接受采血才能避免發生假陽性,也能避免疾病篩查時發生漏診[5]。新生兒采血時要控制室內的溫度28℃左右。因體溫未發育完善,易受外界影響。再加上,新生兒的四肢末梢血液較少,血液大多集中在軀干、內臟等部位,在足跟進行血液樣本的采集,很難發現明顯血管。采血是否成功也會受末梢循環影響??刂剖覝?,能減少四肢寒冷,從而避免足部末梢循環差影響血流,影響穿刺一次成功率[6]。

傳統足跟采血穿刺深在2mm以上,針頭穿刺真皮下血管叢,直達皮下脂肪層。此處血管少,血流量少,而且血斑較小,很容易使標本質量受到影響。針刺淺又會導致采血量不足,甚至要接受二次穿刺采血。有時由于出血量過少,要擠壓新生兒足底,才能取得足夠的采血量,導致新生兒足底處的皮膚受到損傷。一旦擠出組織液還會引發容血、血樣標本中摻加了組織液,影響檢測樣本。而改良式足跟采血法更利于取血。通過足跟熱敷、按摩,能促進新生兒足部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足末梢血管的擴張,對于采血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針頭斜刺入皮膚,可以直接接觸直皮層面,此處血管多,血流豐富,所以,儲血功能較大,可以保證一次采血成功率,也能保證血標本采集質量[7]。

綜上所述,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兒疾病篩查,能提高采血一次成功率,降低紅腫發生率,減輕疼痛感,可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江宇, 毛瑩, 陳潔瓊. 改良式足跟采血法在新生兒疾病篩查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8, 9(5): 182-184.

[2] 蔡永雪. 改良采血法在新生兒疾病篩查足跟血采集中的效果觀察[J]. 新疆醫學, 2019, 49(10): 1043-1045.

[3] 周艷和. 新生兒疾病篩查足跟采血法的護理研究進展[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2016, 2(06): 217-219.

[4] 王紅梅. 濕熱敷兩次在新生兒疾病篩查足跟血的應用效果[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 2019, 6(10): 27-29.

[5] 周艷和. 新生兒疾病篩查足跟采血法的護理研究進展[J]. 中西醫結合護理, 2016, 2(6): 217-219.

[6] 陳萍. 新生兒疾病篩查血斑采集方法的改良與應用[J]. 中國當代醫藥, 2016, 23(11): 174-176.

[7] 李振來, 紀國富. 足大拇趾采血法在新生兒疾病篩查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2017, 33(32), 137-139.

基金項目:承德市科技支撐項目(編號:201706A026)

作者簡介:桑艷峰(1982.10-),女,漢族,河北省承德市人,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兒科臨床醫學。

猜你喜歡
新生兒應用效果
非新生兒破傷風的治療進展
臍靜脈置管在危重新生兒救治中的應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兒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兒需要睡枕頭嗎?
新生兒出生后該怎樣進行護理?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C 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手術中個性化心理護理在原發性青光眼患者中的應用
健脾扶正湯在晚期胃癌治療中的應用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