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傳承視角下廣州歷史建筑遺產保護研究

2021-10-01 02:46楊云云湯強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1年8期
關鍵詞:歷史建筑保護利用文化傳承

楊云云 湯強

摘 要:歷史建筑承載著人對城市的集體記憶,是城市珍貴的文化符號。為了傳承這一重要文化遺產,應探索歷史建筑保護與活化的方式,并探討文化傳承視角下歷史建筑保護活化的創新特點。

關鍵詞:歷史建筑;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文化傳承

在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基因下,廣州因其豐富多元的成長歷程,在不同的時期,無斷代地沉淀了一個個飽含故事和內涵的歷史建筑遺產,承載著城市一代代人的集體記憶,是不同時代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直觀體現。當今廣州肩負著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講好名城故事、傳承廣州文化的歷史使命。

一、廣州歷史建筑的現狀與價值

(一)廣州歷史建筑的現狀

廣州具有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包含26片歷史文化街區和817處歷史建筑,豐富多彩的歷史人文積淀,使其成為極為珍貴的城市記憶載體。廣州是1982年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匯聚了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其歷史建筑保護規劃、活化利用等開展得較早,有很多優秀的活化利用案例。

習近平總書記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來到廣東,著重參觀了舊城改造與文化保護利用的經典項目——廣州永慶坊。這是廣州第一次以保護現存文物建筑及舊城風貌為前提,通過引入文創、科技研發等新產業,形成了創客空間、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等多業態復合共生的狀態,為歷史文化街區活化利用提供了可借鑒的案例?!白尦鞘辛粝掠洃?,讓人們記住鄉愁”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州的殷殷囑托,是廣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

(二)廣州歷史建筑的價值

歷史建筑是重要的文化符號。斯圖亞特·霍爾和弗里德曼認為文化符號化是動態的過程,并主張借文化符號解決集體焦慮。我國文化符號活化利用的起步比較晚。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了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通過借鑒國外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的經驗,并結合我國現狀,國內學者提出延續特色、傳承文化、可持續發展推廣基礎之上的文化符號活化方式,在歷史建筑方面有一些理論成果。例如:周文昭借用符號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以佛山當地傳統民居為主的洋樓表面及空間的形式、含義,以及其溯源和演變過程;徐維群倡導遵循地方特色,保護鄉土建筑,延續文化肌理,保護原生態環境,挖掘文化符號,發展旅游。他認為歷史建筑文化符號有獨特的文化肌理,具有文化記憶、文化認同、文化傳承和文化展示的作用。

二、文化傳承視角下廣州歷史建筑保護與活化的方式

(一)給老房照“CT”

很多有價值的老房子由于年代久遠,建設圖紙基本難以找回,給保護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每一個歷史建筑都是寶貴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2017年起,廣州通過推進歷史建筑數字化保護,為歷史建筑建立了全面詳盡的數字檔案。以建筑精細化測繪及三維建模為技術手段,基于激光掃描、近景攝影測量、無人機行攝等技術獲取毫米級激光點云和高清影像,以建立歷史建筑遺產數字建檔、保護修繕、古跡研究、互動傳播支撐平臺。已經完成了廣東婦女解放協會舊址、中山大學石牌校門、何氏書院舊址等100多處歷史建筑和文物古跡的無人機攝影及影像圖和激光點云數據等數據采集工作,取得了基于激光點云建立的三維精細模型和測繪圖,以及維修構件的3D數字模型與3D打印模型等成果。

(二)“走讀廣州”,編制歷史建筑步徑

廣州這座包容開放的城市,有多元的城市人群,也有豐富多彩的城市內容。2017年4月起,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開始開展“走讀廣州”體驗活動,通過線性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方法,設計多個主題的歷史文化步徑,讓廣州的故事講得更加生動。路線途徑的打卡點涵蓋了廣州從秦代至近現代的多個歷史建筑遺址。如“珠水絲路”串聯起沙面、粵海關大樓、愛群大廈、永安堂等17處海絲文化遺產,“西關尋蹤路”串聯起荔灣湖-逢源大街、寶源路、多寶路等西關大屋集中分布的9片歷史文化街區?;顒游?000多人次參與,40家大眾媒體公開報道270多次。2020年,“走讀廣州”小程序上線,更方便游客隨時隨地查詢“最廣州”的走讀線路。

(三)利用剪紙創意繪制廣州城跡地圖

以文脈傳承詮釋地圖,用地圖解讀文化,廣州編制了首部中英文版剪紙創意地圖冊《廣州城跡地圖》。以廣州的歷史發展為基礎(從公元前214年建城開始,到唐宋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明清重要對外通商口岸,再到改革開放前沿和今天的國際化大都市),地圖冊選取9個有劃時代意義的時間節點,結合歷史地圖、三維地圖、線劃地圖、影像地圖、手繪地圖等的制圖技術手法,輔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東剪紙藝術,運用多種藝術抽象和提煉手法將每張地圖與剪紙藝術進行一一對應,一新一老、一虛一實,以全新視覺展示廣州發展足跡,闡述廣州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地圖冊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長期展出,其編制和出版起到了推廣廣府文化、傳承廣府文脈的積極作用。

(四)開發廣州歷史建筑互動地圖

2018年3月,廣州市嶺南建筑研究中心開發的歷史建筑互動地圖正式上線,可登錄該中心官方網站在“數字名城”欄目對廣州的歷史建筑進行查詢,也可通過“名城廣州”微信公眾號查詢?;拥貓D囊括了全市歷史建筑的分布,錄入了廣州共六批的歷史建筑名單,以及每個歷史建筑的圖片、詳細介紹等。利用手機定位功能,大眾可以隨時隨地查詢了解身邊的歷史建筑。點擊地圖中的歷史建筑點位,即彈出歷史建筑名稱,并可進一步點擊以了解相對應的歷史建筑圖片及具體信息。例如,廣州歷史建筑——華南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舊址水產館,有其建造年代、價值判斷以及推薦理由的詳細介紹,對游客準確了解該歷史建筑很有幫助。

三、文化傳承視角下廣州歷史建筑保護活化的

創新特點

(一)理念創新:打造一區一策差異化“文化IP”

一城多面,多元融合,是廣州這座包容的城市不變的“性格”,也是這座城市追求的價值。2020年底,廣州出臺《廣州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0—2035年)》(下文簡稱《規劃》),彌補了廣州長期以來缺少公共文化設施布局系統研究與規劃的空白?!兑巹潯犯鶕幕a業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等發展需求,結合各區文化設施特色及分布現狀,考慮差異化發展方向?!兑巹潯窞楦鲄^量身謀劃了特色“文化IP”,分類分區制定個性化文化設施布局建議。例如提出越秀區為廣州市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和革命文物保護工程,加強對紅色革命建筑遺址的保護利用。具體到將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廣州起義紀念館等歷史建筑高標準擴建;將歷史建筑規劃為一體,結合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團一大舊址等革命遺址等眾多紅色文化歷史建筑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紅色資源開發格局。

(二)制度創新:讓文化滲入城市肌理

面對城市保護與更新的雙重責任,廣州突破陳規,積極探索。在城市更新中高度重視文化保護、文脈傳承,編制完成面向2035年的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名城空間戰略規劃以及名鎮名村街區保護規劃,出臺歷史建筑合理利用實施辦法、歷史文化保護利用與城市更新協同推進專項政策,促進城市在傳統空間上有機更新。如今,在海珠廣場、沙面、西堤、新河浦、永慶坊等歷史建筑聚集地,我們能看到友好親和的“活態街區”,也能看到故事性十足、飽含文化信息、文化體驗良好的“城市客廳”。文化傳承,久久為功。廣州通過提出把廣州市建設成為文化生態良好、文化特色鮮明的嶺南文化中心,文化創新活躍、文化生活多彩的世界文化名城,文化英才薈萃、文化交流頻繁的全球活力城市的發展愿景,逐步讓高質量文化設施、文化建筑滲入城市肌理。

(三)技術創新:打造精細化、品質化的文化公共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更多美術元素、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增強城鄉審美韻味,提升文化品位。面對城市品質的更高要求,廣州以人為本,精雕細琢,開展廣州色彩設計指引研究,以“繡花”模式提升城市品質和顏值,加快城市精細化、品質化發展,持續提升城市美譽度和人民幸福感。對于近期出現的文化空間被剝奪現象,廣州盡可能免費開放公共空間,打造城市客廳等面向社會大眾的文化活動場所,同時活化利用建筑物,優化環境。另外,城市空間應關懷步行者、騎行者,體現場所的人文關懷精神,并激發周邊商業和社區活力。廣州長期采取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等模式,鼓勵公眾參與藍圖的勾畫和實施,空間上探索風土人情和當代美學的融合,目標是不斷提升治理水平,探索全周期管理模式。

四、結語

如今,廣州正在進一步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通過微改造等“繡花功夫”修復歷史文化街區,以提升環境品質,并通過打造特色路徑、組織共同締造等多種方式激發公眾參與,使歷史建筑遺產不僅得到良好的保護、傳承,更讓其“可品讀、可觸摸”?!笆奈濉遍_局之年,廣州歷史建筑保護利用正在加速駛入快車道。

參考文獻:

[1]周文昭.符號學視角下的佛山洋樓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9.

[2]徐維群.客家鄉愁文化符號的解讀及其保護利用[J].龍巖學院學報,2019(4):24-27.

[3]廣州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0-2035年)[EB/OL].[2021-05-15].https://baike.sogou.com/v203165753.htm.

作者簡介:

楊云云,學士,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文化保護與傳承。

湯強,碩士,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環境藝術設計師。研究方向:建筑與裝飾設計、文化展示空間設計、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猜你喜歡
歷史建筑保護利用文化傳承
新形勢下對加強重慶歷史建筑保護與開發的研究
百年建筑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融和
三楊莊遺址保護現狀及發展前景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淺談恩陽古鎮歷史建筑的現狀與保護構想
關于博物館產業發展路徑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