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建設行動下統戰工作助推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向

2021-10-08 01:29鮑旭源
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統一戰線鄉村振興

鮑旭源

摘要:立足歷史維度、理論維度、實踐維度,通過對統一戰線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時期應發揮的積極作用進行闡釋,在此基礎上對鄉村建設行動中面臨的思想認識分化、生產要素匱乏、協商民主不暢、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進行具體調查分析,并試圖用統一戰線思想凝聚、資源匯聚、利益合聚、人才集聚等方面優勢補足鄉村建設行動中的短板,以期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在鄉村建設行動中為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貢獻統一戰線的智慧和力量。

關鍵詞:鄉村建設行動;新型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統一戰線

中圖分類號:D613;D42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原4496(2021)01原027原06

基金項目:2020年度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委托課題項目“基層統一戰線助推鄉村振興進路研究”(CQSYWTKT2007)。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國內學術界有關鄉村振興與統一戰線在學理和實踐上相結合的研究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從類別來看,有從學理上論證兩者有機結合繼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如程和平的《統一戰線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為和優勢》;有從人治視角分析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的戰略作用,如李傳喜的《治理型統戰———新鄉賢統戰的功能定位與實踐發展》;有站位宏觀視角從內在邏輯論證兩者關系,如龔晨的《統一戰線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多重動因與制度安排》??傮w來看,從鄉村建設行動背景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體之“困”與統戰工作獨特之“勢”相銜接,繼而有針對性地發揮統戰作用的微觀視角的研究相對較少。一方面可能由于鄉村建設行動提出的時間較短,以鄉村建設內在要求為背景的研究成果有待進一步論證考究;另一方面,社會轉型期統一戰線的成員構成日益紛繁復雜,用好統一戰線整體優勢,需要結合鄉村發展實際,才能有效發揮統一戰線功能作用。因此,在鄉村建設行動背景下,從歷史、理論、實踐維度把握統一戰線助推鄉村振興的價值意蘊,為實施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應用價值和借鑒作用。

一、鄉村建設行動下統一戰線助推鄉村振興的價值意蘊

(一)歷史維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

從組成結構來看,統一戰線是特定歷史時期各種社會政治力量在中心目標任務下的政治聯合,內在決定了統一戰線追求大團結、大聯合的本質屬性。在我黨歷史上,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愛國統一戰線等5次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都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鄉村的發展。

我黨在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后開始注重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注重到農村啟迪農民、團結農民,于1928年12月、1929年4月,分別在井岡山和贛南主持制定了我黨歷史上的兩部土地法,尋找中國革命道路。在此期間,以晏陽初、梁漱溟、盧作孚為代表的黨外人士在鄉村開展的“鄉村建設運動”影響最為深遠??箲饡r期,為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我黨倡導的“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有機結合的“三三制”政權影響下,社會各界團結抗戰的積極性被廣泛調動,國統區一大批黨外愛國人士從農村的具體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問題對解決當時中國內憂外患的重要性,在廣大抗日根據地的鄉村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實現改造人心、團體生活、群眾自治等目標,我黨“以階級眼光觀察中國,以階級斗爭解決中國問題”[1],在工農聯盟基礎上實現了階級斗爭與群眾運動的有機結合,不斷推進土地改革。梁漱溟等黨外民主人士在政府的指引下,對我黨的領導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開始對過去鄉村建設進行反思,自身認知也發生了改變,放棄利用改良手段再造人心等方式,在投身鄉村改造的進程中逐漸認識到“今后亦要學習共產黨的思想方法以改造我自己”[2]。我黨進行的土地改革贏得了廣泛認可,為鄉村治理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農會、婦女協會、青年團等組織也隨之獲得了極大發展。此外,土地改革建立起的自然村一級黨的領導徹底瓦解了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村的政治控制,“打破了農村一盤散沙的局面,推動形成了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全國統一的農村政治結構”[3]。1952—1953年,我黨在鄉村治理上延續了革命時期的農業互助合作之路,進入到“通過沒收官僚資本,發展國營經濟和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過程中”[4]。逐步將農村經濟形式由生產資料私有的小農經濟轉為生產資料公有的集體經濟,以實現農村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我黨通過互助合作運動,將農民手中的土地所有權(包括生產經營權和收益分配權)逐步收回到集體,實現了我黨對鄉村經濟發展路徑的主導。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我黨在帶領各階層進行全面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展開了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初步探索。1962年4月23日至5月21日召開的全國統戰工作會議確定“在精兵簡政、壓縮城鎮人口的措施下,做好對各界黨外人士的安置工作”[5],部分在職的工商業者自愿下鄉,投入到鄉村建設之中。20世紀60年代中期,廣大知識分子從城市走進農村,響應毛澤東同志“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6]號召,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在某種程度上為農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當時,無論是黨外人士“下鄉”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引領鄉村的精神風貌,還是為鄉村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都使鄉村朝著現代化建設的方向發展。

進入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內涵和外延都被賦予新的歷史意蘊,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法寶。而要發揮統一戰線重要法寶作用,就必須要關注鄉村建設行動這一內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國家戰略,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之中。

(二)理論維度:發揮統一戰線獨特優勢的必然要求

鄉村建設行動的提出,有其內在的理論邏輯。黨的十九大報告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作為當前社會主要矛盾,需求層次理論中的高層次需要得不到滿足,成為我國社會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來看,鄉村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影響城鄉總體協調推進;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屬性來看,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就需要通過系統規劃,補足鄉村振興這一發展短板。鑒于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立足我國發展實際,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有效實現了人的需要與發展之間的雙向互動。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就是要從現有鄉村發展的基礎上對農業產業、生態環境、文化建設、社會治理等各方面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在城鄉現代化差距較大的背景下,通過鄉村建設行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仍然面臨著不少挑戰。例如:由于缺少資本、技術等要素,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較低,農業現代化水平推進緩慢;由于對鄉村振興認識不夠,黨委政府的部分規劃沒能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導致鄉村環境改善不明顯;由于尚未形成良好的民主協商氛圍,文化建設存在短板;由于農村社會治理錯綜復雜,社會治理難度加大。統一戰線具有政治、經濟、社會、智力等多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這些獨特優勢不僅能夠解決鄉村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為鄉村振興提供有益幫助,促進鄉村振興,而且能夠充分彰顯統一戰線的價值。因此,統一戰線應圍繞鄉村振興這一中心工作,積極發揮凝聚共識、匯集要素、協調關系、建言獻策等獨特優勢,為助推鄉村振興貢獻統一戰線的智慧和力量。

(三)實踐維度:新時代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質量發展,即把重視“質”與注重“量”進行有效銜接,在“質”的大幅度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自從2013年提出精準扶貧概念到2018年年底,我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電話、有線電視信號、寬帶接通的比重分別為99.2%、88.1%、81.9%,較2012年分別提高5.9%、19.1%、43.6%;自然村中主干路路面硬化比重為82.6%,較2013年提高22.7%;自然村中通客車貨運的比重為54.7%,比2013年提高15.9%。但與此同時,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城鄉之間現代化發展差距逐漸拉大,鄉村優秀人才長期單一向城市流動,隨之而來的鄉村人口空心化、知識匱乏、缺少資本等一系列問題突出,阻礙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是一個具有艱巨性和復雜性的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沒有一勞永逸的良方,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而統一戰線歷來重視各種有利因素的匯聚,強調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這種多層次、廣范圍的資源要素整合能力,彌補了尚未實現高效組織的農村基層力量不足,為鄉村高質量發展補足短板。

二、鄉村建設行動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面臨的現實困境

鄉村建設行動對科學推進鄉村規劃建設、持續提升鄉村宜居水平、推進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全面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舉措。因此,必須補足影響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短板,解決鄉村振興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思想認識分化導致發展共識不足

2019年以來,中央巡視組在各地巡察村級組織時發現問題39萬個,其中村級黨組織宣傳政策不及時、落實政策不到位等問題6.3萬個,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鄉村發展嚴重滯后等問題7.22萬個,對老百姓合理訴求推諉扯皮、冷硬橫推等問題2.98萬個。諸多問題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各方認知不統一、聯動協同不明顯、發展合力不強勁等三個方面。

1.黨委在鄉村振興中的主導作用弱化。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強調要加強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但部分地方黨委在如何運用統一戰線助力鄉村振興的認識方面稍顯薄弱,對于用統一戰線來增進全社會對鄉村振興的責任意識、改革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的認同等方面缺乏主導作用。

2.村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缺失。受自身知識局限、思想認識偏差和長期以來處于政治“邊緣化”等方面影響,村民對鄉村振興所要達到的目標缺乏必要的認知,對于需要共同努力的鄉村事項,村民參與程度不夠和參與質量不高現象較為明顯。例如:貴州省某鎮通過政府層面協調多個領域的企業共同規劃農村產業項目,實現“一村一品”的現代化鄉鎮,但后來發現由于建設種類繁多且未充分征求村民意見,村民對當地政府的規劃缺乏認知,村民參與缺失,導致村里建設價值主體缺位,出現了“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

3.社會力量在鄉村振興中的參與不足。在農村基層組織中,由于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存在著一定的誤解,導致部分基層黨組織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支持不夠,最終使社會力量在鄉村振興中未能有效發揮自身作用。例如:農村中社會力量未與當地政府進行有效溝通,使基層黨組織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的公益性產生懷疑,為防止社會資本過多滲透到農村,影響鄉村的健康發展,部分基層黨組織未能給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建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此外,部分基層黨組織因對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的成效存在懷疑,不愿主動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建設。無論是憚于社會資本的過多滲透,還是信息不對稱下的合作不暢,均反映出統一戰線凝心聚力的政治優勢尚未發揮,思想共識未能達成。

(二)生產要素匱乏制約鄉村產業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但在發展鄉村產業過程中,因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下鄉不足,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和供應鏈融通均存在短板,導致鄉村產業發展較為緩慢。

1.產業發展資金短缺。資本逐利的本性,使部分企業尤其是非公企業不愿意將資金投向產出比率較低的農村,導致鄉村產業發展資金存在缺口,而單純依靠政府力量實現三產融合不僅使地方政府遭受較大財政壓力,亦使產業發展缺少市場競爭,導致效率偏低。例如:重慶市F區規劃發展中藥材種植4萬多畝,但種植基地缺少中藥材鮮品儲運、初加工等環節的市場主體,種植戶自己做既不經濟又難保證產品質量,因此配套產業缺失成為F區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中梗阻”。

2.配套技術服務滯后。由于技術公益性農技服務水平有限,技術型民營企業對農村發展缺乏戰略規劃,導致技術指導人員大量緊缺,與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存在矛盾。在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有豐富經驗且能夠為農業經營者提供技術指導的農技人員較少,例如:重慶市F區缺少油茶專業技術人員,部分油茶經營者的油茶園遇到病蟲侵害問題時得不到及時地幫扶。因此,引導資金、技術等社會資本發展鄉村產業仍然是鄉村建設中面臨的難題。

(三)協商民主不暢影響鄉村有效治理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計劃經濟時代轉向市場經濟時代。在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發展中,基層民主政治不斷完善和發展,農村社會治理主體的結構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過去農村單一的社會治理主體,隨著社會流動的加大逐漸開始組織分化,維持農村社會秩序以及承擔農村社會公共服務的主體呈現出多元化態勢,農村社會的協調愈加紛繁復雜?!包h的農村基層組織、各類農村經濟組織、農村基層事業單位、農村基層社群組織,甚至農村宗族和宗教組織,都在農村治理過程中承擔著一定的角色,使農村社會初步顯露出‘多中心治理的局面?!盵7]農村各基層組織在多元治理結構下發揮著不同功能,產生了由治理主體價值取向、利益訴求不同所帶來的矛盾沖突,而基層協商民主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作為基層治理重要內容的協商民主,旨在尋求利益訴求主體各方利益最大化,從而找出各方均可接受的調解方案,畫出最大同心圓。但在協商過程中,由于各利益訴求主體政治素質參差不齊,非理性、非制度化的利益表達行為較為突出,導致基層民主協商運行不暢,鄉村有效治理難以達成。因此,如何有效推進基層協商民主有序開展,在縣鄉村公共服務一體化中助推鄉村組織振興是優化鄉村發展環境的首要問題。

(四)人才流失嚴重阻礙鄉村人才振興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根本,鄉村振興各項戰略在探索實施過程中都需要專業技術人才建言獻策、具體落實。從全國數據來看,根據最新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16年,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約有31422萬人,比2006年減少8.7%。部分地區人才流失更為嚴重,例如2015—2020年,重慶市F區每年流失各類人才230多人,且以45歲以下高學歷中青年人才為主,主要流向國內一線城市、經濟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和成都、重慶主城區及高等院校等。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減少使培養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鄉村人才隊伍難度加大。一方面,農村自身產業鏈的不完善導致人才留不住。例如:農村產業鏈不夠完善,導致缺少人才施展自身技能的平臺,部分專業人才難以在農村找到發揮專業特長的崗位。另一方面,統籌城市高端人才服務鄉村建設的激勵措施缺失。長期以來,城市在人才待遇、制度管理、人崗匹配等方面具有優勢,鄉村缺少完善的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等相關制度,城市對鄉村產生的虹吸效應嚴重制約鄉村人才振興。

三、鄉村建設行動下統戰工作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徑舉措

針對鄉村振興中的發展困境,統戰部門應加強自身建設,確保黨的意志和主張貫徹到統一戰線工作各方面。具體而言,就是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8]。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實現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就應系統規劃,全局把握鄉村發展,探索扶貧長效機制。因此,作為鄉村振興助推力量,統一戰線必須多渠道發揮自身優勢。

(一)發揮統一戰線凝心聚力的政治優勢,為鄉村振興凝聚共識

凝聚鄉村發展合力,首先,就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黨委政府、村民、社會力量三者在思想認識上統一起來,通過“同心”教育,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其次要形成強大的輿論引導力量積極同各種錯誤意識作斗爭,營造鄉村振興良好氛圍。

1.加大“同心”教育,凝聚鄉村振興共識。鄉村振興涉及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發展,因此,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未知數多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然要有良好的輿論環境作為內推動力。培育鄉村振興的輿論環境,不僅能夠抵制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的不良思潮,而且能夠激勵更多人民群眾將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內化為自身行動,在推動個體發展的同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巴摹彼枷胱鳛橐幻婢衿鞄?,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思想支撐作用。統一戰線應通過利用自身聯系廣泛、宣傳渠道多樣的獨特優勢,采取不同的方式擴大宣傳范圍和受眾群體,讓全社會了解、關心和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真正實現理論宣傳進群眾腦、入百姓心,為鄉村振興凝聚廣泛共識。

2.整合社會力量,凝聚鄉村發展合力。世界政治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社會結構的深刻調整,社會價值取向在多元化發展背景下日趨活躍,社會思潮亦在利益爭奪的相互作用下變得紛紜激蕩。因此,在鄉村振興中凝聚更多共識顯得尤為緊要和急迫,紛繁復雜的環境也讓這項任務的完成面臨著更多挑戰。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不僅需要恒心和毅力,更需要營造同心同力的共建氛圍。凝聚廣泛共識是統一戰線的顯著優勢,在鄉村全面振興中,應充分利用“同心”思想這一引導優勢的外化形式,使社會各方力量在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增進思想、理論認同,號召社會力量在發展自身的同時,融入鄉村振興的長遠規劃中,達成道路方向的一致,協調各利益群體,形成共同發展合力。

(二)發揮統一戰線匯聚要素的經濟優勢,為鄉村振興夯實產業

解決鄉村振興中資金、技術等要素下鄉不足的難題,要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發揮統一戰線匯聚要素的經濟優勢。

1.匯聚經濟資源要素,引導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振興。改革開放43年來,非公有制經濟在稅收、技術創新成果、吸納城鎮就業方面都有突出貢獻。中國經濟在2018年年初開始的中美經貿摩擦中展現出強大韌勁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部分企業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為力保民生所需,不顧經濟效益受損的責任擔當,無疑證明了非公有制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統一戰線要在聯系廣泛的基礎上搭建平臺,將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與農村建設相銜接,通過政府層面的戰略合作擴大產業扶貧車間的規模,吸納更多農村富余勞動力,建立脫貧長效機制。此外,要引導民營企業家將個人發展融入鄉村建設中來,將自身成功的致富門路和發展模式傳遞給其他農民,最終形成可推廣的經驗,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在拓寬資金渠道方面,要發揮統一戰線成員與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聯系廣泛的優勢,引導歸國留學人員、海外僑商將資金投入到鄉村建設中來,將物質資源轉化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在科教興農方面,要充分利用統一戰線中長期從事農業專業研究的專家、學者定期開展技術下鄉、科普咨詢等活動,使更多農民在職業培訓過程中提高自身勞動技能,真正把科技興農落到實處。

2.搭建融合發展平臺,開創鄉村產業多元發展格局。融合發展平臺,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各方參與熱情。因此,統一戰線要協調搭建各種平臺,引導更多的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參與到鄉村振興中,在共享機制的助推下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探索新型經營模式,打通公司、合作社與農戶之間壁壘,采取統一選種、統一指導、統一培訓、統一包銷等形式解決產業參差不齊、農戶收入不穩等問題。此外,在打造自身產業標準的同時,要依托平臺企業,將各地獨具特色的農村資源與現代化的農業發展相契合,根據市場需求將農業進行升級改造,深度融合農、旅、文協同發展,把旅游業發展成為鄉村經濟的增收著力點,讓農民吃上旅游飯,最終實現產業多元化發展。

(三)發揮統一戰線協調關系的社會優勢,為鄉村振興創造和諧

農村改革隨著深度、廣度的持續拓展,諸如利益不平衡、不協調的社會問題也日益凸顯,對農村的發展穩定產生了重大影響。作為社會的“潤滑劑”和“減壓器”,統一戰線要注意發現和解決問題,消除不穩定因素,化解社會分歧和矛盾,實現社會多元利益的協調。

1.理順五大關系,營造鄉村振興和諧環境。政黨、民族、宗教、階層和海內外同胞之間關系的和諧平衡是統一戰線工作的重點。部分知名的黨外代表人士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在平衡關系中能夠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以理順五大關系為主線,發揮好黨外代表人士的正面引領作用,引導黨外人士自覺致力于共同利益,同時也照顧特殊利益,有效地減少阻力、增加助力,促進社會利益關系平衡,為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營造和諧環境創造良好條件。

2.依靠群眾力量,有序推進基層協商民主。鄉村振興不僅僅是鄉村經濟、政治的振興,還是鄉村社會、法律、文化、技術及生態的全方位、全角度振興。這種全面振興為鄉村治理帶來了不確定性和復雜性,所以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特別是需要依靠群眾力量,有序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形成群眾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圍,確保社會各方面協調有序發展。統一戰線要在回應村民所盼的基礎上找準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難點,結合中央、市委、區委的重大決策部署,統一思想認識,創新發展參政議政活動形式,從“政治把握、參政議政、組織領導、合作共事”四個方面提升統戰成員的“大統戰”能力,共同營造基層民主協商的氛圍,引導村民形成遇事協商的習慣,積極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四)發揮統一戰線人才薈萃的智力優勢,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為解決人才獻智不足問題,統一戰線應從“引”專業人才、“育”本土人才兩方面入手。既要建立人才智庫,為人才振興提供支撐;也要提供平臺暢通調查研究渠道,為鄉村振興積極建言獻策,提升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能力。

1.建立人才智庫,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建立人才智庫,首先,就要廣泛吸納黨外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跳出干部任用中唯資歷、唯學歷的思想誤區,對于德才兼備、堪當大任的人員要做到任人唯賢,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其次,非公有制經濟中的優秀管理人員、技術骨干以及有志于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都能為鄉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要暢通這類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渠道,為其搭建平臺,使他們能夠將自身經驗應用于鄉村建設中。

2.開展調查研究,為鄉村振興積極建言獻策。統一戰線的性質決定了統戰成員分布的廣泛性,在不同行業以及各個行業的不同層面,統一戰線都能發揮一定的作用。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部分長期從事農業農村研究或者工作在農村的統戰成員對農村的發展現狀具有充分的了解,通過科學系統的調查研究能夠將統戰成員掌握的一手資料轉化為科學決策資源。因此,要從戰略層面充分認識到調查研究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例如:在對鄉村建設做系統規劃前,科教文衛各界統戰成員要在黨委、政府組織下積極開展實地調查,并通過不同平臺將調查研究進行成果轉化,貢獻統一戰線的智慧和力量,幫助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把服務鄉村的工作做實做深,推動鄉村振興在更為廣闊的發展思路、更加穩妥的行動方案中行穩致遠。

鄉村建設行動作為“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才能最終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宏偉藍圖。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充分利用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發揮統一戰線法寶作用,立足農村發展實際,在“鞏固拓展”上下苦功,在扶貧長效機制中深耕細作。

參考文獻

[1]王毅.建國初期鄉村建設派眼中的“鄉村建設運動”[J].理論視野,2018(6):65-71,83.

[2]張少鵬.建國初期知識分子與思想改造運動[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7(3):57-63.

[3]李術峰.“政黨統合型”鄉村治理體系研究———以新中國成立初期農村變遷為視角(1949—1956)[D].北京:北京大學,2019.

[4]于江濤.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16.

[5]韓慈.1960年代初國民經濟調整研究———論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建設的有益實踐[D].上海:復旦大學,2009.

[6]葉辛.論中國大地上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J].社會科學,2006(5):5-17.

[7]陳曉莉.功能轉換與實現:多元化治理模式中的村級黨組織[J].理論與改革,2011(3):139-142.

[8]習近平.發揮統一戰線優勢、廣泛凝聚共識[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11-02(1).

責任編輯:王紹陽

猜你喜歡
統一戰線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以“四個全面”為引領,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統一戰線作用芻議
打贏脫貧攻堅戰,民主黨派如何作為
統戰理論及十八大以來統一戰線的新發展
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高校知聯會建設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