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NKI的科技期刊編輯人才培養文獻分析

2021-10-12 14:51龍婭麗林海妹李艾曾莉娟
傳播與版權 2021年9期
關鍵詞:科技期刊

龍婭麗 林海妹 李艾 曾莉娟

[摘要]本文總結2010—2020年我國科技期刊編輯培養方面的文獻研究特點,旨在獲得編輯成長相關的優秀經驗,為科技期刊編輯,尤其是青年編輯的成長提供可靠的依據。本文通過在中國知網上設定相關特定的檢索條件,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手動選擇,確保所選擇的文獻與科技期刊編輯培養相關,并對收集到的文獻進行CiteSpace可視化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近年來出版行業越來越關注編輯的工作滿意度和編輯培養體制建設,編輯培養向全能型編輯、復合型編輯發展,并且越來越要求編輯具有“三大精神”—敬業精神、工匠精神、奉獻精神,編輯的培養一方面依賴于編輯體制,另一方面需要其自身積極學習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科技期刊;編輯培養;全能型編輯;復合型編輯;“三大精神”

編輯是出版活動的中心環節,不僅是出版物復制和發行的前提,同時還決定了出版單位的經營管理[1]。因此,編輯人才的培養對出版單位的經營管理具有重要影響??萍计诳l揮著及時向社會展示和傳播科技人員科研成果的重要作用??萍计诳馁|量一方面由稿件質量決定,另一方面由編輯決定,編輯的知識儲備、編輯素養、編輯力等各方面因素決定了科技期刊的質量。業界已有共識,編輯人才是強刊關鍵[2-5]。

2010—2020年,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處于媒體融合的改革浪潮中,這一時期的期刊轉型趨勢帶動編輯主動或被動轉變,各編輯部也積極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進駐編輯大軍。但是如何積極引導青年編輯成長,幫助青年編輯找準定位,提升其職業幸福感和認同感,進而留下優秀的編輯人才一直是出版行業困擾的問題。青年編輯普遍具有較高的學歷和較強的網絡應用能力,可塑性強,且易于接受新的知識和技能,但由于其從業年限較短,編輯出版專業知識不足,缺乏足夠的經驗積累,在工作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不足,這就需要編輯部對其細心引導,積極指導和培養[6]。

鑒于許多青年編輯無法找準自身定位,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也不清楚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本研究選取中國知網(CNKI)2010—2020年已經公開發表的關于編輯培養、編輯成長的研究論文,對近10年編輯培養的方向、路徑、制度等進行綜述,旨在幫助科技期刊青年編輯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快速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進行正確的職業規劃。

一、研究方法

筆者進入中國知網(CNKI),選擇高級檢索,設定檢索條件:篇名=編輯人才or青年編輯or學術編輯;檢索范圍:學術期刊;來源:北大核心論文;時間限制:時間=2010-01-01—2020-12-31。筆者對檢索到的302篇論文進行手動篩選,確保所選文獻和編輯培養與成長相關,對選取的文獻進行不同格式下載,最后進行CiteSpace可視化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總體概況

筆者對2010—2020年編輯培養方面的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到,2010—2020年編輯培養與成長相關的研究論文呈現雙“M”趨勢。其中該方向論文發表最多的年份為2019年(34篇),其次是2017年(30篇)。從趨勢線(圖1中虛線)可以看出,2010—2020年編輯培養與成長相關的研究論文呈現上升趨勢,雖然2020年該方向的研究論文數量出現急劇下降,但根據趨勢線可預測未來該方向的研究論文數量還會增加。

由圖2基金論文分布圖可以看出,該方面的研究論文受基金資助的比例為24.05%(63篇),相對科技期刊編輯出版方面的基金占比研究論文來說占比不低。這說明研究編輯成長的項目在科技期刊的項目中占比不低,進一步說明出版行業對編輯人才成長的關注度較高。

(二)關鍵詞分析

筆者對下載的文獻進行CiteSpace關鍵詞共現分析,結果見圖3。由圖3可以看出,關鍵詞主要以科技期刊、編輯人才、青年編輯、人才培養、學術編輯為主。圍繞科技期刊的關鍵詞有數字出版、醫學期刊、學術期刊、版權問題、文化精品等;圍繞編輯人才的關鍵詞有復合型人才、媒體融合時代等;圍繞青年編輯的關鍵詞有工作滿意度、學術學者型編輯、學術能力等;圍繞人才培養的關鍵詞有人才流失、出版單位等;圍繞學術編輯的關鍵詞有復合型編輯、編輯素養和培養模式。

(三)高影響力作者和機構分析

本研究以Bornmann等人提出的PR6分值作為作者影響力評價指標。Bornmann提出某作者的PR6總分為該作者所有論文PR6分值之和。論文PR6分值主要根據其被引次數(降序排列)在相同年度論文中的百分位數排序確定,被引次數排序在top(0,1%]、top(1%,5%]、top(5%,10%]、top(10%,25%]、top(25%,50%]、top(50%,100%]者分別賦值6、5、4、3、2、1分。本文在此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微小調整,使其更適用于本研究情境。本文調整的內容主要是將“該作者所有論文”改為“該作者在編輯培養方面發表的所有論文”,將“在相同年度論文中的百分位數”改為“在相同領域論文中的百分位數”。調整后的PR6分值評價作者在該領域的影響力有以下優勢:第一,同時兼顧論文產出量和被引次數,如果論文數量較少或被引次數較少,PR6總分不會高;第二,只針對某一個領域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對于該領域更具代表性[7]。

根據以上評價方法,本研究得出論文PR6分值在(0,25]、(25,37.5]、(37.5,45]、(45,47.5]、(47.5,49.5]、(49.5,50]分別賦值1、2、3、4、5、6分,由此算法得出編輯培養研究方面的高影響力作者。PR6分值大于等于3的作者僅有4位,分別是北京科技大學期刊中心申軼男、《中國巖溶》編輯部吳華英、重慶大學期刊社王維朗、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徐志武。

編輯培養研究的發文機構主要以中國科學院為主,其次是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如圖4所示。與自然科學領域相比,編輯培養研究領域的外部作者合作較少,且多集中在各自單位的內部編輯部。

(四)高被引文獻分析

筆者在設定的檢索條件下對所查文獻被引次數進行分析,有助于快速查找該領域較有影響力的論文,對這些文獻深入挖掘分析,能更進一步明確編輯成長之路應注意的問題和可提升其自身能力的路徑方法。篩選結果如表1所示,被引次數超過25的論文有15篇,這些論文的總被引數達490次,總下載數高達6730次。通過圖5可以看出,這些高被引文獻的關鍵詞主要圍繞科技期刊人才培養展開,有人才梯隊建設、人才激勵和培養機制,其他關鍵詞有學術會議、學者型編輯、業務能力、掌握學術動態、職業素養、自我修煉、自我培養等。從聚類出的關鍵詞可以看出,青年編輯的成長一方面有賴于外在的大環境—編輯人才培養機制,另一方面有賴于自身積極主動學習與探索。

在被引次數最高的文獻《論新時期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的培養》中,作者提出青年編輯除了要掌握編輯知識外,對信息學、傳播學、圖書館學、情報學以及所編期刊的相關知識也要了解并掌握,成為博覽群書的復合型編輯人才[6]。編輯的培養應該從編輯業務方面、思想心理方面、職業發展規劃方面著手,并且編輯部要營造良好的學習與工作氛圍。另外,不少觀點認為青年編輯要及時掌握學術動態,這是提高青年編輯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8-10]。這些高被引文獻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即青年編輯要以學習和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為主,以參加培訓、參加學術會議、學術(編輯業務)沙龍為手段,立志成長為全能型人才。這些觀點都共同強調優秀編輯是強刊關鍵。

三、對科技期刊編輯人才培養的思考

2010—2020年是媒體化、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快速發展的10年,這10年科技期刊的出版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大多數科技期刊基本實現數字化發展及融媒化發展。編輯是科技期刊發展的關鍵因素,青年編輯是科技期刊發展的未來和希望,但目前青年編輯存在職業認同感不強、職業規劃意識淡薄,對編輯出版學理論理解不透徹,工作上容易懈怠等問題。因此,出版行業研究青年編輯人才培養機制,為青年編輯人才的成長創造廣闊的空間尤為重要。

本文通過對2010—2020年編輯培養研究相關論文進行梳理和分析,歸納總結近年來有關青年編輯培養的優秀經驗,從而為廣大青年編輯人才提供更快速和高效的提升思路。經過深入分析,筆者認為,各編輯部高度重視青年編輯的培養,想通過各種方法進行“養才”和“留才”,并且越來越重視編輯的工作滿意度、心理健康等問題。近年來,出版社更注重培養編輯的學術能力,重點培養學術學者型編輯、復合型編輯,其要求編輯具有“三大精神”—敬業精神,工匠精神、奉獻精神[11]。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青年編輯應該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第一,青年編輯應積極主動地學習出版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并通過國家初級和中級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以求對編輯出版理論有系統的認識。第二,除了專業知識外,青年編輯還要對各方面知識廣為涉獵,尤其是以信息學、傳播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等方面的知識為主。在劉德生提出的“五能人才”觀點中,其認為學術期刊編輯不僅要精通編輯出版業務,還要對所負責的相關學科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學科發展歷程及發展趨勢等有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很好地與學科專家在專業上進行溝通,成為學科領域的專家、編委、審稿人、作者信任的“大編輯”[12]。這就要求編輯要多參加學科內的學術會議,這是獲取、分析、整合各類學術信息的過程。這不僅可以充分發揮青年編輯的學習能力,還能使其快速獲取前沿信息,培養敏銳的思維能力和洞察力,為提升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等重要編輯工作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建議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多參與所在學科領域的研究項目,這樣便于掌握學科專業知識,了解學科技術前沿,也便于自身與領域內專家的深度、有效溝通,還能獲得研究團隊的一手資料,為所在期刊吸引高質量作者。

[參考文獻]

[1]國家新聞出版署出版專業資格考試辦公室.出版專業基礎(中級)[M].上海:商務印書館,2020.

[2]孫菊.編輯人才是強刊的關鍵—以《應用生態學報》為例[J].編輯學報,2014(06):605-607.

[3]吳尚之.努力培養更多優秀編輯人才[J].中國編輯,2016(01):4-5.

[4]李世秋,蔡斐,張廣萌.新形勢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應注重培養的若干能力[J].編輯學報,2016(06):597-598.

[5]羅新星.科技期刊編輯人才培養思路探討[J].編輯學報,2010(06):545-546.

[6]申軼男,曹兵,佟建國.論新時期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的培養[J].編輯學報,2014(01):79-82.

[7]劉雪立,郭佳,申藍.《中國科技期刊研究》創刊30年文獻統計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10):1128-1135.

[8]吳華英,蔣忠誠,韋復才,等.科技期刊青年編輯掌握學術動態的重要性和途徑[J].編輯學報,2013(01):83-85.

[9]詹燕平,呂賽英,梁遠華,等.科技期刊青年編輯職業素養提升的途徑[J].編輯學報,2015(03):290-292.

[10]劉怡辰,范雪梅,沈波.自我培養是高校學報青年編輯快速成長的捷徑[J].編輯學報,2012(01):82-83.

[11]孫濤.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如何才能成長為一名好編輯—在“興昌精神”激勵下不斷前行[J].編輯學報,2020(06):698-702.

[12]劉德生,俞敏.新媒體環境中科技期刊編輯人才培養的探索研究[J].編輯學報,2018(03):319-322.

猜你喜歡
科技期刊
融媒體背景下科技期刊新媒體的開發與應用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發展策略
講好綠水青山故事 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第六屆陜西省科技期刊評優結果揭曉《西北園藝》榮獲特色科技期刊獎
山西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 召開理事工作會議
全球頂級科技期刊出版機構齊聚冰城深度探討科技期刊的未來與學術傳播體系的重構
一流編輯學會和一流科技期刊融合發展
世界科技期刊論壇在浙江舉辦
科技期刊缺好稿
移動互聯網時代科技期刊的機遇和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