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提升途徑

2021-11-03 14:54藺朝莉陳志軍
就業與保障 2021年24期
關鍵詞:軍人學歷培訓

文/藺朝莉 陳志軍

據統計,全國已有數千萬退役軍人,而且每年還在持續增加,退役軍人已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同時,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保障退役軍人的權益和利益。軍人在退役后需要進行心理調適、角色轉變,這些需要社會給予支持和幫扶,特別是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為幫助他們邁好工作轉軌、事業轉型的關鍵一步,社會需要加大政策宣傳,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升退役軍人的技能,提高他們的學歷水平,這對提升退役士兵就業創業能力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1]。

一、退役軍人相關概念

(一)退役軍人概念

退役軍人是指退出現役的軍人,包括退役的義務兵/使館/軍官/離退休干部等。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在我國國防建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保障其退役后的社會生活以及維護其合法權益,國家政府責無旁貸。據統計,每年新增50多萬退役軍人,退役軍人通過就業可以得到他人尊重,提高家人生活質量。加強退役軍人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能力,是貫徹落實國家關于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重要舉措,是在新形勢下實現強軍目標和增強軍事力量的迫切需要,是退役軍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化經濟發展規律、成為現代化建設主要力量的重要任務,也是退役軍人再就業改革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2]。

(二)政府退役軍人再就業工作變遷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就如何安置軍人退役后生活和實現其再就業進行了不斷探索,從內容、形式等方面創造出了頗具中國特色的軍人退役安置模式。在工農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頒布的《紅軍撫恤條例》為軍人的權益保障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法律效力??谷諔馉帟r期,《抗日軍人退伍及安置暫行辦法》的發布,是中國共產黨在早期對軍人退役后社會安置的政策性文件,對軍人退役后的待遇進行了明確規定。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優撫軍人、安置退役軍人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做出了相關安排。新中國成立后,國務院相繼發布了《復原建設軍人安置暫行辦法》《國務院關于安置復員建設軍人工作的決議》,將軍人退役后的工作生活安置納入國家發展的長期內容。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人民解放軍退出現役安置條例》《中國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了“由國家統一分配工作,實行按系統分配任務、包干安置”的方針政策。進入新世紀后,黨和國家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方針,從貸款、稅收、社會保障等方面給退役軍人的再就業提供了優惠政策。從歷經八十多年來的中國退役軍人安置制度來看,我國始終將退役軍人的再就業工作放置于較高位置,并通過一系列法律制度來保障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在新時代的今天,如何在復雜的市場經濟中妥善處理好退役軍人的再就業問題已成為政府努力的重點[3]。

(三)退役軍人就業能力提升的現實意義

1.加強和促進退役軍人合法權益的保障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也得到了鞏固與完善,社會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主體。而退役軍人這一特殊群體因長期在軍隊中生活,導致其個人技能、思維信息等與現代生活相脫離,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不足,再加上因軍隊分配制度同社會市場分配制度之間的差距,使退役軍人在未來社會上的生存和相關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加強退役軍人創新創業能力教育,能幫助其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保障其合法權益。

2.加強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在國防建設中同樣如此,培育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軍事人才,是增強我國國防實力、實現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所在。因此,軍隊要建立“招得上人、留得住人”的機制,不斷增強軍隊的吸引力、凝聚力,而保障退役軍人的個人利益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如果無法有效保障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將直接影響現役軍人的工作積極性以及青年群體的入伍率,加大軍隊人才需求與供給的矛盾,阻礙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進程。反之,提高退役軍人的創新創業能力,推動其就業創業的實現,解決軍人的后顧之憂,可以直接提高軍隊的凝聚力,加強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

3.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改革開放的制度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并隨著實際情況不斷發展與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領導集體立足于客觀現實,強調了進一步豐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性。當前,我國每年退役的軍人高達80萬人,這些人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強化其自身創新創業能力,使其充分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一方面,能積極開發這一特殊性社會人力資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大量勞動力;另一方面,還能幫助退役軍人實現由軍隊生活到經濟社會的平穩過渡,打造良好的社會市場經濟環境。

4.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構建和諧社會是黨和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訴求,而軍隊是維護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保障退役軍人權益,能促進退役軍人再就業,加強軍隊建設,從而保障我國社會的和諧穩定。每年高達80萬的退役軍人,其中有很多因不能完成工作而滯留在社會上成為待業青年,久而久之,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有的退役軍人因對工作的不滿而采取了極端行為。因此,積極研究適合社會發展的退役軍人就業內容,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對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現狀及問題

(一)就業創業的相關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不夠

近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加強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民政部、財政部、總參謀部關于加強和改進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的通知》《關于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工作管理指南的通知》等政策,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相應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退役軍人對優惠政策了解和享受得較少。目前,現有的宣傳平臺和服務信息傳播媒介數量少且受眾面小,導致一部分退役軍人不能及時獲得相應的政策和服務,造成退役軍人在對相關政策的認識和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偏差。要想改變這種現象,需進一步加強相關平臺和信息媒介的作用,擴大社會宣傳效果。

(二)有關退役軍人的就業培訓存在瓶頸

1.退役軍人對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視程度和認識不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勞動者的素質及職業技能有了更高和更具體的要求,但由于部分退役士兵技術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有限,缺乏與市場經濟形勢相適應的擇業和就業觀念,且退役軍人自覺學習動力和能力偏低,退役后又急于在社會上就業創業,因而出現了對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程度和認識不足的現象。

2.培訓的內容缺乏規范性和針對性,培訓教學環節部分缺失

在培訓過程中,存在著對培訓組織重視程度不夠、對待培訓工作敷衍了事,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走過場、對培訓效果漠然置之等問題,挫傷了學員培訓的積極性,不利于退役軍人培訓的良性發展。部分院校對退役軍人的培訓積極性不高,只有一些小型培訓機構開展退役軍人技能培訓,但因培訓費用、培訓條件以及培訓場地等條件限制,導致培訓時大都采用集中開大班、上大課的粗放性教學方式,培訓內容不夠精細,難以對學員進行分類施教,導致培訓效果不好。另外,部分承訓機構的主動性和本身的資質架構很難承載起整個教育培訓的系統規劃,有些承訓機構為了節約投入成本,在培訓的延伸服務和拓展上的主動性不足,缺少培訓與教學環節。

3.培訓內容缺乏吸引力

退役軍人對教育培訓內容的需求呈現多樣性,但在實施過程中,部分培訓機構受設施設備及師資力量的限制,往往只能從事汽車維修工、電工、焊工、烹飪、保安、健身等方面的培訓。相對而言,培訓內容比較單一,與市場對退役軍人能力的需求有著較大差距,難以激發退役軍人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有些培訓機構只重視職業技能培訓,欠缺對綜合素質課程方面的培訓,退役軍人很難通過培訓提升綜合素質和完善知識結構,對自身的職業規劃比較迷茫[4]。

(三)退役軍人學歷普遍比較低

據調查顯示,當前退役軍人就業現狀呈現以下情況:大部分退役軍人的學歷為高中及以下學歷,僅有37%的退役軍人的學歷能達到??埔陨蠈W歷,學歷水平偏低也影響了他們的就業與創業。因此,要提高退役軍人的學歷水平,使其掌握與工作相吻合的專業技能,才有利于提高退役軍人群體的綜合素質,進而實現個人價值。此外,難以掌握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阻礙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的又一重要因素。隨著軍隊建設目標的不斷調整,現役軍人更新速度快,導致退役軍人漸趨年輕化,因受教育程度低、專業不對口或是缺乏職業教育等因素,往往被擋在了就業門檻外,只能選擇收入較低的工作,長此以往,隨著年齡的增長、思路和信息的閉塞,其就業難度逐漸加大。

(四)社會對退役軍人就業規劃及就業延展性的關注不夠

由于教育資源配置渠道單一和培訓內容的缺失,退役軍人對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產業政策的研判與解讀、就業創業形勢的分析都表現不足,對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創業培訓、通用職業素養的關注度也不高。

三、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的方式方法

(一)創新多元化職業培訓體系,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應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培訓納入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體系,依托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和培訓機構等教育資源,健全以培訓機構為主體、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培訓機制。根據用人單位和市場需要,開展個性化和“訂單式”的技能培訓,突出培訓的重點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加強退役軍人的就業指導和制定個性化就業規劃。創新多元化教育培訓體系,促進現役軍人與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工作相銜接、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互補充,改善知識結構,提升能力素質。

(二)加強政策宣傳,提高退役軍人自主就業創業意識

要加大政策宣傳,幫助和引導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自覺投身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洪流中,這對提高退役軍人的綜合素質、助推社會經濟發展、退役軍人再就業再創業具有深遠意義。應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幫助和引導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首先,在服役時,了解他們轉業的實際情況與就業創業相關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政策輔導和宣傳教育;其次,引導退役軍人規劃今后的專業發展和職業生涯等方面;最后,通過服務平臺、公眾號、講座等方式對退役軍人進行政策講解和輔導,讓他們了解更多的優惠政策,熟悉辦理業務流程,引導他們思考就業方向,及時有效地享受各項優惠政策,以此增強退伍軍人的自主就業能力。

(三)拓展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途徑,完善就業創業服務平臺

為大力吸納退役軍人就業,應利用互聯網搭建官方APP、公眾號、小程序等平臺,在平臺上發布關于退役軍人招聘崗位信息并及時推送,幫助辦理就業手續。政府層面還可以利用微信、就業網站平臺等方式引導企業舉辦退役軍人就業專場招聘會并進行現場指導,為退役軍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就業服務。同時,還可以依托相關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退役軍人提供咨詢服務、項目開發和資金扶持等指導服務,通過各種渠道為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和創業機會。

(四)探索終身教育體系,提高退役軍人學歷水平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且面向的目標群體擴大到農民工、下崗職工和退役軍人等群體。這一政策的提出,為提升退役軍人的學歷提供了新的途徑,也預示著高等職業教育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變革。要借助學分銀行,探索終身教育體系,創新“標準不降、模式多元、學制靈活”的教學組織。加強退役軍人繼續教育發展研究,實現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有效銜接。退役軍人在經過高等職業教育后,可以提高自身學歷水平和技能,增強社會對其的認可度。

綜上分析,當前要提升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能力,必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退役軍人的職業技能培訓的知識結構、課程內容以及培訓的重難點,創新多元化培訓體系,加強學歷教育,提升學歷水平和實踐能力。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和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創新建立引導退役軍人內在動力與外在動力結合機制,構建知識共享平臺和具體政策扶持,拓展退役軍人就業創業途徑。只有通過不斷提高退役軍人的學歷水平和專業技能,才能有效提高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能力,這對退役軍人自身發展及社會對他們的認可度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猜你喜歡
軍人學歷培訓
學歷造假引發法律糾紛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學歷軍備競賽,可以休矣
軍人就該這個樣
四有軍人歌
軍人的自信
軍人“四有”歌
知識無力感
研究生就業遭拒是因為學歷太高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