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管理對經濟發展影響

2021-11-12 12:41郭婷婷張環宇
經濟研究導刊 2021年29期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第三產業經濟發展

郭婷婷 張環宇

摘? ?要:政府管理在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也暴露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政府管理存在的諸多不足,如應急管理體制尚不規范、風險管理意識不足等等。針對這些不足,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運用資料分析等方法,并在目前現存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案例基礎上進行總結,最后給出相應解決方案。從不同層面來研究突發公共事件政府管理對經濟的影響,采用制度改革、減稅降費等對策,從而提高我國應急管理的有效性,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的經濟復蘇提出建議性參考。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經濟發展;第三產業

中圖分類號:F201?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9-0150-03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應急管理內涵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的疾病、重大失誤和職業中毒等有可能嚴重損害或影響社會公眾健康的事件[1]。目前從發生原因和性質上,主要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如表1所示。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應急管理

這是指政府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突發事件發生前后與治理過程中,通過建立應對制度與管理辦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與財產不受侵害的活動。

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管理對社會經濟影響分析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經濟層面的主要影響

縱觀古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人類社會偶有發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近些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頻次屢屢增高,埃博拉病毒、“非典”病毒、寨卡病毒、甲型H1NI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屢屢發生,對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探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管理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問題。

(二)宏觀層面

很多學者在研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都會把研究GDP的變化放在首位,因為GDP能最直觀地反映出事物的總體變化,但其經濟上時常存在正負相抵消除的境況,基于此,從其他視角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對經濟的影響進行研究,更有利于經濟復蘇對策的制定。

首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影響中第三產業首當其沖,包括交通運輸業、旅游業、餐飲業等服務類產業,其中最為嚴重的是旅游運輸業,主要表現為直接廣泛,且周期長、幅度大。第一,從整體角度來看,旅游業是一個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主導產業,其中包含運輸業、餐飲業、通訊業等多種業務經營模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都會導致他們的工作陷入停滯。第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對旅游業的影響周期相對較長,同比其他產業恢復時間更久。第三,旅游業是一個極易受到外界影響的產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經發生就會間接對其他相關產業產生連鎖反應,造成經濟斷崖式下跌。根據旅游研究院最新公布的仿真數據,2020年下半年我國國內出游人數對比上半年同比增速下降8個百分點,僅為34.26億人次;全年旅游入境人數增速下降8個百分點,僅為2 895萬人次;出境旅游人數增速下降1.6個百分點,僅為3 025萬人次[2]。

其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醫療衛生產業的影響也相對較大。2003年之前,我國醫療衛生產業體系薄弱,公共衛生平臺建設尚不完善,經濟投入不足并呈現下滑趨勢。但就2020年之后來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反而是推動我國醫療衛生產業體系進步與發展的契機,不但加快了醫療體系平臺建設、加大了經濟的開發與投入,而且促進了對傳統意義上的醫療模式的改革,促進了我國醫療行業的蓬勃發展。

(三)微觀層面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后,在微觀層面體現得最為直接,具體分別為醫療負擔加重和社會經濟下滑。而微觀層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又有所差異,體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

直接經濟影響可通過統計調查等方法直接獲取相關數據,能夠在短時間內掌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造成的影響,為不同學者采用不盡相同的研究方法和視角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他們通常采用的方法為:比率分析法(Ratio analysis)、相互對比法(Mutual contrast)、結構分析法(Structural analysis)、趨勢分析法(Trend analysis)等[3]。其中,比率分析法是基礎,其余幾種方法是延伸。各種方法側重點不同,但都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造成的損失為基礎,進而增加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醫療衛生和居民健康方面的支出與供給。

間接經濟影響一般體現在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居民的個體行為改變,如因病或者恐懼造成的停課、停工,以及交互類消費引起的經濟行為大大減少[4,5]。與此同時,社會經濟活動受限對線下實體消費業務造成巨大的沖擊。雖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導致線下經濟活動遭到限制,但是人們的日常經濟活動卻仍要繼續。因此,促進了一系列“智能經濟”的行業得以快速發展,其中發展最迅速的三個行業就是線上醫療、線上教育、線上辦公。物流行業也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逐漸向成熟階段發展。除此之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們的信息交流和獲得知識的方式方法的轉變,以及傳統行業企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不但有利于培養用戶習慣,而且由于習慣具有不可逆的特性,也就有利于進一步促進線上行業的經濟發展。

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管理背景下經濟復蘇對策

在面對過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案例中,我們應該努力總結先前的經驗,為經濟復蘇做好更加全面的準備,尋找更加有效、合理的應對辦法。

(一)嚴格把關,科學防控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的沖擊大體上取決于政府對突發事件的把控力度[6]。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到對其態勢掌控的過程中預測未來趨勢,尤其是傳播路徑以及方法、感染的病毒種類以及疫苗研發到普及到社會的時限都無法預測,變相要求政府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把控性的提升,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效果也直接決定了社會經濟受影響所能達到的程度。為了有效管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政府就要做到科學的制定和完善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制度體系,落實與公共衛生事件有關人員的權責體系,同時建立監督體系為確保相關制度的執行與實施,推動經濟社會回到正軌。隨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管控工作的開展,為了維護公民的身心健康以及財產的安全,有時就要強制執行某些工作,這時就需要依靠有關法律法規,作到執法從嚴、有法可依。此時法制建設就成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管理過程中的重中之重。第一,要不斷完善和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相關的法律法規,縱向上實現由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部門統一制定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法律體系,橫向上實現不同法律層次相互銜接,各系統相互配套的政府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法律體系,明確各部門職責權限,實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管理更加有制度可尋,變得科學,變得規范。第二,法制建設工作的落實不僅需要有一系列法律規定、一整套法律制度和機制作為約束人們行為的“硬件”,也要有相應配套的規則體系作為其“軟件”。法治意識有利于法治建設的全面提高,政府要順利開展防控工作,就有必要增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人員的法制意識,做到參加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相關人員都能夠維護規則的有效性,并且帶動普通民眾在進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過程中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共同維護社會秩序。第三,建立科學、嚴謹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法律監督管理體制,杜絕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管理中出現的任何漠視法律、擅權越權等問題,做到真正的違法必究。

(二)實行減稅降費等積極財政政策

幫扶市場經濟度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期,對經濟平穩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市場經濟的主要消費部分極易發生改變,從而對經濟產生影響?;诖?,要減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產生的沖擊,一要建立與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政策方針,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在財政支出方面加大力度,有針對性的出臺減免稅費、穩崗等政策措施的同時,以實現經濟目標而控制和調節貨幣政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采取張弛有度的貨幣政策策略,促使經濟得以快速復蘇。二要對政策實施過程進行跟進,做好資源配置方式發生變化的準備。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各行業的影響不盡相同,政策實施效果也將不同。一些不符合現在經濟社會的政策或優惠措施將會面臨調整或取消,因此要積極對政策執行效果進行審核和追蹤。預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經濟的走勢,尤其對遭受較大影響的產業進行重點趨勢預測,一旦發現新問題、新變化及時分析并合理做好資源配置,隨時準備完善原有政策以及出臺新政策。三要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的形勢變化,把各項政策舉措具體化、詳細化,確保政策發揮作用,帶動消費。同時,改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預備費,實行預備費基金管理制度,允許對高風險地區合法機構進行投資,獲取較高的經濟收益[7]。加大經濟工作方面的宣傳報道,為處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人群提供基礎的公共醫療服務或醫藥保障,指引社會經濟快速復蘇與重建。

(三)加快供給側結構改革,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

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同時也在定義新的價值方向和價值規則中,新型社會運行機制的改變下就要求重新建立資源分配形式,積極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

目前我國主要經濟增長的方式之一就是消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后,促進社會消費體制機制轉變與經濟復蘇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一是要居安思危做好消費反彈的準備,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根本性作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人們的消費行為受到一定限制,而在政府進行積極疏導與控制市場經濟回復后,雖然人們經濟活動已不再受限,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形成的個體行為改變,可能會導致經濟社會的消費方式與傳統消費方式產生差異,因此,加快供給側結構改革,梳理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沖擊較大的行業,增大投資力度與扶持;擴大供給主體,同時保證供給質量與服務;促進個人消費的提升,從而引導經濟社會的發展。把政府治理現代化確立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的核心價值取向,具有客觀需求性。二是要全面提升消費產品的供給質量。政府要適應我國發展新變化,勢必要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這也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政府管理的經濟謀劃。持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政府資源分配比例合理化。逐步增強國產產品的吸引力,預測消費發展趨勢,吸引海外投資和進出口貿易。加強輿論引導,加大群眾消費意愿,引領經濟社會快速恢復生活生產。三是優化政府政務能力和水平。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智慧辦公”也應提上日程,創建新的辦公模式,推動無接觸政務服務,對行政事由實行“一網通辦”或網絡報送審批,減少辦事耗費時限,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過后經濟快速回彈。

結語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管理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使國家更快提高綜合國力以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使國家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并能夠迅速進入防控狀態,減少經濟社會的損失。與此同時,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管理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打破經濟社會陷入被動的局面,較高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政府管理水平也能更好幫助社會恢復元氣。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政府要從資金投入、減少稅收等方面采取措施,使經濟能夠盡快步入正軌,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造成的損失減到最小。

參考文獻:

[1]? ?宋承泓.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問題對策研究[J].中國信息化,2021,(1):111-113.

[2]? ?戴斌,何瓊峰,胡詠君,李慧蕓.2020年上半年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下半年趨勢預測

[3]? ?張文斗,祖正虎,許晴,徐致靖,劉巾杰,鄭濤.突發大規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分析[J].軍事醫學,2014,(2):124-128.

[4]? ?Howard Lempel, Joshua M Epstein, Ross A Hammond. Economic Cost and Health Care Workforce Effects of School Closures in the U.S.[J].PLOS Currents,2009,(1).

[5]? ?Md Z Sadique, Elisabeth J Adams, William J Edmunds. Estimating the Costs of School Closure for Mitigating an Influenza Pandemic[J].2008,(1):135.

[6]? ?盛方富,李志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的沖擊、傳導及其應對——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J].企業經濟,2020,(3):12-20.

[7]? ?劉成奎.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財政政策思考[J].財政監督,2020,(9):13-17.

[責任編輯? ?興? ?華]

基金項目:哈爾濱商業大學2020年研究生創新科研資金項目“地方政府新冠肺炎疫情管理與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研究”(YJSCX2020-651HSD)

作者簡介:郭婷婷(1995-),女,碩士研究生,從事行政管理研究;張環宇(1980-),男,副教授,博士,從事行政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第三產業經濟發展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2.9%
基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衛生應急人力資源管理分析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6%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議題呈現異同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6.7%
一季度第三產業增速明顯下滑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