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育訓互促理念的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研究與實踐

2021-11-17 13:26周桂瑾吳兆明
教育與職業(下) 2021年11期
關鍵詞:項目驅動高職院校

周桂瑾 吳兆明

[摘要]高職院校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優質培訓項目缺乏,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銜接不夠;行企參與深度不夠,培訓項目總體實施成效不佳;培訓實施缺乏有效監管,培訓平臺支撐不足?;诖?,根據新時期高職院校職業培訓的需求,文章提出基于育訓互促理念構建“標準引領、平臺支撐、項目驅動”的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

[關鍵詞]育訓互促;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標準引領;平臺支撐;項目驅動

[作者簡介]周桂瑾(1971- ),男,江蘇姜堰人,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碩士;吳兆明(1979- ),男,湖北石首人,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江蘇? 無錫? 21412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區域城市職業教育培訓保障體系分析及路徑優化的研究”(項目編號:2017SJB0858)和2019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與1+X協同的高職院校職業培訓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9JSJG510 )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1)22-0046-05

當前,職業院校開展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現象依然存在,培訓體量和質量都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在這一背景下,2019年1月,國務院出臺《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要求“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頒布《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進一步提出“落實職業學校并舉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的法定職責”。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探索提高高職院校職業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落實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面臨的主要問題

1.優質培訓項目缺乏,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銜接不夠。相比學歷教育而言,職業培訓具有短期性、實用性、專題性等特點,因此一般以培訓項目的形式開展。多年來,盡管高職院校普遍開展職業培訓,但培訓項目總體體量并不大。根據《2018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9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數據,全國各地區高職院校2018年、2019年非學歷培訓到款額大于500萬元的學??倲祪H有242所和286所,占高職院校的比重不到25%。職業培訓作為高職院校的法定職責,很顯然在體量上還明顯偏小。通過對部分高職院校的走訪調研,發現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高職院校普遍存在重學歷教育、輕職業培訓的現象,教學部門與教師的主動性不高,培訓項目開發動力不足,對社會培訓需求調研不夠等。

2.行企參與深度不夠,培訓項目總體實施成效不佳。當前,校企合作主要集中于教科研項目、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而在培訓方面的合作,企業的參與往往流于表面、不夠深入,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的現象。校企合作進行培訓項目開發、培訓資源建設、培訓教學等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難以滿足社會學員的職業發展需求。

3.培訓實施缺乏有效監管,培訓平臺支撐不足。高職院校開展的培訓主要包括師資培訓、社會人員崗位技能培訓、職業能力提升培訓等,培訓項目主要來源于政府相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在培訓項目實施中,培訓項目委托方一般對培訓方案、培訓內容、培訓師資、培訓資源、培訓考核等都有比較具體的要求,對項目完成和學員滿意情況比較關注,但對培訓過程還缺乏質量監控。此外,高職院校還需要整合校內教師資源、教學資源、實訓資源、社會培訓資源等為培訓項目提供軟硬件支撐,保障培訓項目有效實施。然而,當前高職院校在開展職業培訓時主要通過教學部門臨時組建項目小組完成培訓任務,缺乏有效整合校內外資源的平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培訓實施成效。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職業培訓的需求

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將職業學校育訓并舉的法定職責擴充完善為“國家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產教深度融合,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教育有效銜接,體現終身學習理念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梢钥闯?,國家層面高度重視職業培訓,進一步明確了職業培訓的內涵和外延。從內涵上來理解,職業培訓要深化產教融合,強調與產業經濟發展的契合;從外延上來分析,職業培訓要與職業教育形成初中高的有效銜接,助力勞動者職業發展。因此,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培訓既要從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出發,開發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培訓項目;同時,還要從勞動者職業發展需求出發,實施滿足不同發展階段勞動者職業能力提升需求的培訓項目。

1.強化、補充、拓展在校學生職業技能的需求?!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即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其中,學歷證書是基礎,X是1的強化、補充和拓展。強化的是職業技能、知識、素養等,補充的是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新要求等,拓展的是職業領域、職業能力等,而強化、補充和拓展在校學生職業技能需通過相關培訓予以實現。這也是高職院校為服務在校學生多元成長成才,助力實現高質量就業的使命所在。

2.增強校外學員就業技能和職業發展能力的需求。從人力資源開發和職業發展理論角度看,人的不同職業階段都需要有不同職業能力與之相匹配,而不同階段的職業能力提升則需要在已有學識基礎和工作經驗的積累上接受進一步的職業培訓?;诖?,社會待就業人群需要通過培訓學習來增強就業技能,獲取心儀工作;社會在崗職員在不同的組織發展階段和自我職業發展階段,需要根據組織和個人職業發展的需要參加培訓學習,以提高自身職業發展能力,這一點也是國民終身職業教育的現實需求。

三、基于育訓互促理念的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構建思路

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作為高職院校的法定職責,一方面,高職院校有必要通過學歷教育促進職業培訓,提高培訓成效;通過職業培訓深化產教融合,反哺教學,實現育訓互促。高職院校既需要通過學歷教育實施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同時也需要通過職業培訓來拓展和補充學生職業技能,滿足學生多元成長成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具備實施育訓互促的資源優勢。多年來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為高職院校教學和培訓創造了豐富的優質教學資源,培育了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通過開展職業培訓也積累了一定量的培訓項目,特別是在開展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農業轉移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培訓項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積累了豐富的培訓師資和培訓教學資源,探索實踐了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這些都可應用于學校學歷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在高職院校育訓互促理念下,可以進一步探索優質培訓項目的開發與實施。優質培訓項目是吸引參培學員、保障培訓成效的關鍵,而對接標準開發培訓項目則是衡量培訓項目水準的核心。因此,將培訓內容、培訓資源、培訓考核等方面對接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國家新職業標準、國家及相關行業標準等,有利于提高培訓項目開發的針對性和適用性;通過優化政行企校協同機制,構建集實踐教學和培訓教學功能于一體的平臺,整合利用學校優質教學和培訓資源,有利于提高培訓項目實施成效?;诖?,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有必要以育訓互促共進為理念,以對接標準為引領,以政行企校共建培訓平臺為支撐,通過優化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標準、項目和平臺三要素作用,探索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構建新時期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

四、基于育訓互促理念的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構建

踐行育訓并舉,必須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的優勢互補作用。一方面,從學校戰略發展角度將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緊貼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訓的需求,充分發揮學校師資、課程資源、實訓基地等教學資源的優勢作用,將面向在校學生和社會成員開展職業培訓作為學校發展的主體責任之一,助力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在培訓項目實施中將有效滿足社會需求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專業教學內容,將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融入職業教育“三教”改革中,通過引入新職業標準、國家/行業標準、1+X證書標準優化學校專業和課程教學標準,將優質培訓項目與教學項目共享共用,將教學實踐資源與培訓平臺資源融合應用,以此提高校內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培訓成效,進而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互促共進?;诖?,筆者探索構建以標準引領培訓項目開發、以項目實踐優化標準建設、以平臺支撐項目實施、以項目研發提升平臺建設水平的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見下頁圖1)。該模式通過充分發揮“標準、項目、平臺”三要素作用,提高培訓項目開發能力和實施成效,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能力。

五、基于育訓互促理念的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運行機制

基于育訓互促理念的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以服務在校學生多元成長成才和高質量就業、服務社會學員高質量就業和職業發展為目標,通過開展證書培訓、技能鑒定培訓、技能等級認證培訓、就業創新培訓等提升在校學生職業技能和社會學員職業發展能力。

高職院校職業培訓模式運行以政策引導和社會產業發展需求為邏輯起點,研究與開發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適應個人發展需求的培訓項目,充分發揮“標準、項目、平臺”三要素在職業培訓中的作用,引入新職業標準、國家/行業標準、1+X證書標準,提高培訓項目開發的適切性;以合作共贏為基礎,創新政行企校多元協同機制,充分整合校內外教學師資資源、教學與培訓課程資源、實習實踐軟硬件設施設備資源等,共建校、市、省及國家級四級培訓基地作為平臺,并依托平臺建設,持續開展培訓項目研究與實踐,提高培訓項目開發和實施能力。

1.以需求為導向開發職業培訓項目。職業培訓項目的開發與實踐最重要的前提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因此,高職院校在開發培訓項目的時候,有必要做好充分的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分析,深入開展產業經濟發展調研與分析,梳理產業經濟,特別是地方產業發展對職業技能人才的要求。同時,還應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專業優勢、專業教學資源、培訓師資、實踐教學條件等,對培訓項目開發進行針對性分析與研究,開發滿足社會需求的職業培訓項目。

高職院校為充分提高培訓項目開發能力和社會滿意度,結合對社會勞動力職業培訓需求調研,可從培訓對象、培訓類別等維度來開發有針對性的培訓項目:第一,從培訓對象的維度,可將培訓面向分為在校學生和社會學員兩大主體。面向在校學生主要以強化、補充和拓展在校學生職業技能為目標,服務在校學生多元成長成才需要,助力在校學生高質量就業;面向社會學員主要以增強就業技能、提升職業發展能力為目標,滿足社會勞動力高質量就業和在職在崗學員職業發展的需要,助力社會學員職業化發展。第二,從培訓類別的維度來看,可以從就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能力提升培訓兩大方面進行。就業技能培訓主要為滿足社會勞動力就業或再就業需要,開發崗位技能類職業培訓項目,一般以基礎實踐技能培訓為主。職業能力提升培訓主要為滿足社會在職員工進一步提升職業能力的需要,開發利于其職業發展的培訓項目,一般以中高級職業技能培訓為主,主要來源于行業企業、學校及政府部門,面向企業職工和職教師資進行。

2.以標準為引領實施職業培訓項目。培訓項目的開發水平與實施成效是衡量高職院校開展職業培訓能力的核心。標準是為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或其結果規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導則或特性的文件。該文件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經一個公認機構的批準。標準是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社會效益為目的。標準在職業教育質量提升中具有基礎性作用,是質量提升與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因此,在培訓項目開發和實施中有必要以標準為引領,通過牽頭或參與開發等形式引入國家及行業標準、新職業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將相關標準應用于培訓項目標準、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技術技能標準、師資隊伍建設標準、實驗實訓建設標準等開發中,從而為高質量培訓奠定基礎。例如,2021年1月初,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了20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4個新職業標準,其中,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供應鏈管理師、電子競技運營師和物聯網安裝調試員4個新職業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系首次頒布。這些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是結合我國當前職業崗位分布情況及技能需求,緊貼相關行業和技術水平未來發展要求,對服務業和生產制造業等領域從業人員理論知識和技能要求提出的綜合性水平規定,是開展職業教育培訓和人才技能鑒定評價的基本依據。因此,有必要將這些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新職業標準相關知識、技能要求引入培訓項目中,同時將職業標準融入專業教學標準,這樣既有效保障了職業培訓成效,也有利于提高專業教學水平。

3.以平臺為支撐構建職業培訓支持體系。落實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綜合性工程,需要在政府引導下,充分發揮職業院校主體作用,引入行業企業和優秀培訓機構共同參與,形成政行企校多元協同、合作共贏的局面?;诖?,有必要通過搭建利于推廣與實施培訓項目、具備較強資源整合能力、實現優質培訓資源共享共用的培訓基地,為高質量培訓項目開發與實施提供保障。例如,高職院校以系列培訓項目的開發與實施為基礎,通過創建“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等省市、國家級系列培訓基地,形成為培訓項目實施提供軟硬件支持的支撐平臺。依托基地建設,進一步豐富職業教育與培訓資源,拓展培訓項目,提升師資能力,從而構建培訓項目廣、培訓能力強、培訓級別高的培訓支持體系。同時,發揮培訓平臺資源整合作用,將優質培訓資源融合應用于實踐教學,也有利于提高學校實踐教學質量。

4.以質量為核心保障職業培訓成效。堅持持續改進是保證培訓成效的關鍵。教育部自2016以來在全國中高職院校開展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試點,相關試點校在全過程質量監控與管理方面做了積極探索與實踐,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因此,可以將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應用于職業培訓環節,加強培訓全過程質量監控與管理。第一,在質量評價方面,制定由送培單位、參培學員、培訓教師、學校、社會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多維評價制度。第二,在過程質量監測方面,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培訓項目實施過程及成效質量監控。第三,在激勵與約束機制方面,創新教學資源績效評價、職業培訓激勵制度,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與培訓保障機制,激發教職工參與培訓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保證培訓成效。

[參考文獻]

[1]程虹.加快建設質量強國[N].人民日報,2018-07-22(7).

[2]馬樹超,郭文富.堅持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推動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13-18.

[3]張平.沖突與共贏:技術標準中的私權保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4]辛憲章,許峰,張巖松.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高職定位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1(1):44-49.

[5]聞萬春,張洪福.職教集團框架下高職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銜接發展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12):89-94.

猜你喜歡
項目驅動高職院校
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機械制造工程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以項目驅動為核心的電子技術綜合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
依托工作室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研究
基于物聯網項目驅動的嵌入式系統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基于“紅色之旅”項目驅動的《調酒與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機制探討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