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開展合唱教學 助益小學生音樂素養成長

2021-11-18 08:09俞艷梅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38期
關鍵詞:教學措施

俞艷梅

摘要:基于新課改就我國各級校園明確提出教育新思想、新內容的大背景下,培養、鍛煉學生群體核心素養成為廣大教師執教重要目標。其中,團結、合作作為核心素養中的關鍵要素,其對學生今后個體長遠發展至關重要。另外,由于“素質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的全面踐行、貫徹,音樂學科徹底擺脫了以往“應試教育”觀念下被設定的“邊緣學科”身份,以全新教學標準回歸于學生學習課堂。

關鍵詞:多元教學方式;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8-355

“合唱”這一表演形式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較為常見。一方面,因合唱需集體協同完成,可活躍課堂氣氛,提升班級學生演唱環節參與興趣,保障其課程學習主觀自主性;另一方面,合唱作為音樂魅力的特殊表現,可集中班級學生情感、精神,可促進其在合唱練習中收獲整體進步,深層次認知、感受到音樂獨有韻味。而因小學階段作為學生群體良好基礎穩定筑牢的黃金時期,需要音樂教師探究、總結其客觀、常規性年齡、身體機能、心理等多層面的顯著特征,針對性設計、選用多元執教措施,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綜合質量。不僅可以保證班級學生音樂課程知識掌握實效性,還能夠逐步加強其核心素養。

一、配合律動、感受節奏

音樂的直觀表現載體就是“聲音”?!奥牎迸c“唱”往往為學生群體就歌曲、樂器等音樂元素的第一認知、知覺,缺乏感官的有效調動。而由于感官的多方位感知可促進學生充分感受、把握音樂樂感,只有當其將樂感精準捕捉后,才可全身心沉浸于歌曲演繹中,提高音樂課程知識、技巧消化效率。因此,在合唱表演中,音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歌曲樂感多角度調集,指導其演繹統一、和諧,確保學生歌曲合唱表演效果。而此關鍵前提基礎則為感官觸動,讓學生掌握“律動”。音樂律動的反應渠道通常為肢體、情緒,具有下意識展現的顯著特征??深I導班級學生配合、跟隨律動,準確、深度把控歌曲要素,從而在感官感知的高度統一、協調中高質完成合唱表揚。

例如在《娃哈哈》教學中,音樂教師可教導班級學生跟隨歌曲歡快節奏做出搖晃頭部的身體動作,傳遞出愉快、歡樂的音樂情緒;隨后,需要求學生集中感官,認真傾聽、準確捕捉“掩藏”在歌曲深層中的具備我國民族鮮明特色的“鼓點”,帶領其以拍手、跺腳等律動動作演繹鼓點變化;接下來,音樂教師因給予學生個性發展的平臺,為其安排“根據歌詞、歌曲節奏,自行設計律動動作”這一課堂作業,如拉手、拍肩膀等。以開放、自由的課堂環境維持學生合唱練習主觀興致熱情,并在律動的協作配合下彰顯其音樂靈感“閃光點”,則可保障課堂合唱練習綜合成效。

二、注重欣賞、融入情感

“合唱”側重考察表演者的個體情感投入情況,而這也是如今小學校園音樂教學中缺乏教師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部分音樂教師注重班級學生演唱能力、技巧的掌握、提升,淡化了學生情感的培養、激發,使得合唱表演整體表現出空洞、刻板的消極狀態。而情感的調動應建立在學生透徹了解歌曲內容的核心基礎上,欣賞、品鑒其內涵主旨、藝術價值,教導學生“用心感受”。對此,音樂教師應著重精準提煉歌曲深厚內涵,引導學生深度理解,繼而思考升華,自主形成音樂情感。

以《讓世界充滿和平》教學舉例,因該歌曲英文演唱對小學生來講較為困難,為迅速集中學生課堂目光,激發其合唱練習興趣。音樂教師在課前導入階段可操作電教媒體為學生介紹一些“人文信息”,如“戰爭與和平”,地區生活質量對比、“中東動蕩”、我國安定富強等主題資料,以圖片或影視資料的形式播放深陷戰爭國家的兒童對和平生活的熱切渴望。在班級學生觀看、思考及歌曲欣賞中,其感觸將逐漸隨之深刻。在歌曲內涵全面感知以及歌詞翻譯了解后,學生將可富有深厚“和平”情感的積極參與合唱練習,保證課堂合唱質量。

三、深挖特色、因材施教

即使合唱為集體行為,但教師也應突出班級學生個人特色,避免將其盲目“同質化”,抹殺學生音樂天賦潛能,抑制其個性張揚。因此,音樂教師應在日常授課中側重觀察、把握班級學生天性、性格鮮明特點,將其有機結合于歌曲內容,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課堂表現空間,突出“人本理念”。

如《七色光之歌》的合唱教學中,由于該歌曲特有的二聲部、切分音、歡快節奏等特征,所以音樂教師可按照班級學生特色為其設置合唱項目。例如歌曲主唱教師應安排班級內部音樂表現力相對較強的學生;而表現力一般的學生則可由其“壓陣”,強化總體合唱力量;性格活潑大膽的學生適合演唱歌曲前段部分;節奏感弱、內向羞澀的學生需指導其在歌曲高潮部分適時加入。這樣在科學、合理的部署以及反復磨合下,可發揮班級學生個性,加強其活動參與積極性,保障合唱練習效果。增強學生團結意識,使其正確、深刻理解到合作的現實意義,完成核心素養的高效培養。

綜上所述,“合唱”可有效鍛煉學生群體歌曲演唱及表演能力、樹立協調及集體意識、培養核心素養,具有多樣現實、積極性教育意義。對此,音樂教師應與時俱進地摒棄傳統“音樂副科”的不當教育思想、教學措施,深度學習、掌握音樂教育領域推出的前沿性執教觀念。立足班級學生群體時下興趣方向、課程學習及精神層面需求,合規、恰當應用與之高度契合的多元性課堂執教方法。為學生構建出益于其合唱練習、個性發展的良好平臺,引導其在寬松、愉快、融洽的課堂氛圍中主動接受教師傳授的音樂課程知識及音樂學習指導。不斷提高學生音樂演唱水平及核心素養,以此為其今后成長助力。

參考文獻

[1]王佩佩.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1(09):101.

[2]李開慧.合理開展合唱教學 助益小學生音樂素養成長[J].小學生(下旬刊),2021(09):96.

猜你喜歡
教學措施
關注智力多元化,推進高中生物分層教學
高中物理教學中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探討
試析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計算機課程教學措施
人性化的初中英語教學方式
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效率的措施
初中歷史探究式學習的教學途徑
MOOC在高職公選課教學中應用的思考
新課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
彝漢雙語教學的現狀和策略
初中語文活動式教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