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數字校園建設 構建智慧辦學模式

2021-11-21 18:59左權思源實驗學校王彥強
山西電教 2021年3期
關鍵詞:教研校園信息化

左權思源實驗學校 王彥強

左權思源實驗學校創建于2017年9月,是由香港言愛基金會援建,縣委縣政府投資近億元新建的一所功能齊全、設施一流的現代化新型九年一貫寄宿制學校。學校地處清漳河畔的城鄉結合部,是一所針對邊遠地區、生態移民農村孩子、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留守兒童的學校。如何讓農村的孩子享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是學校辦學的初衷。建校初,學校以“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幸福教育”為切入點,以“數字校園建設”為突破口,在基礎環境建設、數字學校管理、變革學習方式和教育教學模式等方面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2019年4月學校成為“山西省中小學數字校園試點?!?。

一、環境建設是創建數字校園的基礎

1.網絡環境改造先行

學校積極進行網絡升級改造,投資40 萬余元優化校園局域網環境,按照網絡案例規范要求與實際需求,調整了教學區、辦公區、生活區的網絡出口,實現網絡分區管理。投資19 萬余元實現了校園無線全覆蓋。同時引進兩家網絡公司,提升網絡上行與下行帶寬,出口帶寬達到1000M,為全面實現數字校園奠定基礎。

2.數字終端配套服務

學校所有班級安裝了觸摸電腦電視一體機,實現了講課和常態錄播兩種功能?,F有初中部和小學部兩個學生機房,每個機房計算機數量達到50 臺,滿足最大班容量學生的使用。師機比達到1:1,實現教師信息化辦公?,F有一個AR 智慧課堂教室、跨區域同步課堂教室、3 個電子書包實驗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客興趣,學校裝有創客空間教室。除此之外,公共區域配有6 臺超星閱讀機,在閱覽室配有35 臺平板閱讀機,實現了開放式電子閱讀??荚嚬芾砩吓鋫涓咚賿呙鑳x、條形碼和答題卡打印機,網上閱卷智能高效。食堂管理實施“明廚亮灶”工程,利用大數據平臺形成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在校園安防上實現校園監控與學安平臺相融合。每個教室裝有智慧電子班牌,實現校園信息的互聯互通。在團省委的支持下165 個學生宿舍安裝“歌路營”播放系統,讓學生聆聽睡前小故事。

二、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是創建數字校園的有力保障

1.組織管理,制度建設

實施“一把手”工程,設立信息技術中心,由信息化管理員、骨干教師組成數字校園建設團隊。明確分工,出臺制度,細化評價,簽訂責任書,納入日??己?。

2.全員培訓,課題研究

信息化教育要求技能型教師,所以學校秉承“先培訓,后使用”的原則,開展了《教育信息化2.0》、《網絡空間建設》、《創客教育》、《晉中市網絡教研平臺》、《國家公共資源平臺》、《智慧教育管理平臺》等相關培訓。近年來,學校先后組織參加省級培訓60 人次,市級培訓150 人次,縣級培訓357 人次,校級培訓達到1230 余人次。外出培訓教師積極二級傳授,演示操作。強化以課帶訓,組織教師示范課、過關課、匯報課,專門針對信息化應用予以評價、考核。先后舉辦了四期“教師素養大賽”、“電子書包智慧課堂技能大比武”等活動。除此之外,學校積極參與國家、省市組織的課題研究?!缎畔⒓夹g與語文學科的深度融合》現已結題,《智慧課堂下的個性化分層教學》課題正在積極申報。

三、信息化應用助推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

1.電子書包,在線教學

“電子書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可以對單個學生情況進行分析、討論、評估和輔導,確保每個教學環節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映、變化進行調整,真正做到在線設計學習活動。課前教師向學生公布教學內容,學生可廣泛搜集信息,對新的教學內容有充分了解和準備。課中的重難點之外的內容,提供信息資料的鏈接路徑或網絡課程、學科網站的地址,學生可有選擇進行學習。課后,教師可通過電子書包平臺等手段下發作業,提供深層次的,可廣泛參與的資源拓展,及時進行答疑解惑。及時監測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目前3 個電子書包實驗班師生使用率100%。教師平臺備課量810 節、教師上課數1218 節、作業布置數2327 次、作業批改數25542 人次。實現了資源發送水到渠成、當堂檢測直觀反饋、后臺統計科學規范、個體差異一目了然、學生素材演示講解、拍照上傳全班共享、手機投屏課堂交互、隨機抽取順其自然、課堂評價多元可觀。3 個電子書包班的學科成績名列年級前茅。

2.同步課堂,實現均衡

學校積極引進“跨區域同步課堂”,參與中央電化教育館“教研共同體協同提升項目”試點縣活動。應用信息化技術和“全景學習”平臺,實現學校與北京、上海等地的名校教師一起開展同步教研和異步教研,通過專遞課堂幫助學校教師提升教育教學能力,達到資源共享。

項目落地后,學校第一時間動員部署,小學語文、道法、數學、音樂、英語,初中語文、數學、政治等不同學科的18 名教師參與提升項目活動。項目按學科定期召開座談會,按學段定期召開交流研討會。印發《左權思源實驗學?!敖萄泄餐w協同提升試點項目”實施方案》,排列日程進度,聚焦教學、聚焦課堂、聚焦教師、聚焦質量,開展“互聯網+教學”“互聯網+教研”“互聯網+課堂”,學校已與名校名師開展同步課堂180 節,同步教研242 節,異步教研323 次。項目實施過程中,在中央電教館關懷和指導下,根據縣電教館提出的打造“1+1”左權教研模式,初步實現教研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在第一批校名師教研團隊的基礎上建立起第二批校名師教研團隊,進行新一輪的“輻射帶動”,團隊成員共計58 名教師,覆蓋全校多個學科。除此之外,學校與4 所農村學校結對幫扶,通過教研共同體協同提升項目平臺開展線上同步教研,線上同步課堂,通過示范引領提升農村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教研共同體協同提升項目改變了教研模式,拓寬教師視野;平臺改變了教研區域,搭建教研網絡;名師改變輻射方式,助推教師成長。

3.電子備課,減負提質

學校推行電子備課,由教導處對各年級、學科的教學內容分解,每個單元有一名主備人,主備教師將教案、課件上傳到學校的校本資源庫,其它同科教師予以修改,形成具有自己教學風格的個案。電子備課為教師減負,為課堂提質,同時也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教研資源。

4.網絡教研,專業成長

信息化改變了課堂,也改變了學校的教研,從“圍坐一張桌”到“共用一臺機”,晉中市網絡教研平臺實現了教師不用面對面搞教研。學校中小學部以年級學科為劃分創建了28 個協作組,每周教研組長確定主備教師,主備教師提前將個案上傳至協作組,其他同年級學科教師進行修改,集體交流后形成共案。課例交流與研討借助微課優課,教師每月錄制一節微課和一節優課上傳學習空間,教師可實現線上的評課議課。網絡學習空間促進了教師的自我反思和發展,極大增強了教師參與教研的自主性。在充分展示自我,參與交流,質疑和批評的過程中促進教師學習反思能力的提高。

5.文化空間,融合創新

在打造“書香校園”,全民閱讀的熱潮中,學校充分利用電子閱讀,實現了“百人同閱一章節,千人共讀一本書”。每生一個閱讀賬號,學校定期更改書目和下發閱讀任務,制定時間表,每周一次讀書指導課,每月一次班級讀書交流會,每學期一次校級讀書成果展。讓學生從書本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尋找生活的榜樣,凈化自己的心靈。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客興趣,學校建有創客空間教室,配有25 臺計算機、25 套簡易機器人制作套裝,并配有創意四軸飛行器和4 臺3D 打印機,目前主要開展三維模型設計、創意3D 打印模塊等活動。學校積極開展分享、體驗、展示、競賽等創客編程創意活動,營造校園創客文化氛圍。

書法教學融入信息技術,在“習字書法教學軟件”的支撐下,解決了學生臨摹難、教師示范難、教學資源匱乏等書法教學難題。提升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開啟了“互聯網+書法教學”的新模式。

在信息資源與文化空間的展示方面,學校充分利用38 臺電子班牌,將學校管理信息平臺中的校園新聞、校務公開、班級文化、通知公告等內容直接推送到各班級的電子班牌中,展示在教師及學生的面前。特別是德育方面的新的應用與拓展,發揮其育人的作用。

6.“學安平臺”,平安校園

學校建設了智慧校園安全防控體系,其宗旨是通過學校日常的廣播實現安全知識碎片化智能播報,通過手機客戶端實現安全知識的掌握,通過電腦平臺實現安全工作的集成化辦公,通過規范化的實景應急演練提升師生應對突發災情的能力,從而達到輕松實現安全文件上傳下達、安全工作流程透明、事故隱患處理可追溯、安全教育實時可考量。實現了云眼監控區域化、校園廣播隨時化、隱患發現日?;?、日常巡檢規范化、安全教育常態化、應急預案流程化、訪客登記電子化。

四、智慧教育平臺實現學校的創新管理

共享智慧教育管理平臺,實現“OA 辦公”。數字校園平臺將學校連接成智慧的網絡?!跋⑼ㄖ薄靶iL信箱”“通訊錄”服務校內管理,消息通知隨時可查閱已讀和未讀人數,發起提醒閱讀功能?!鞍嗉壷帧薄敖虒W服務”“教師助手”服務教務管理,用于教師查課程和學生成績的發布等?!皩徟薄柏攧罩帧薄靶姓帧薄翱记凇睂崿F學??旖蒉k公,辦公用品的領取、工資發放明細一目了然?!鞍嗉壢Α?、“班主任信箱”服務家?;?,家長可以在班級圈接收通知和作業,為學校、師生、家長等各方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拔⒐倬W”直接與學校的校園網鏈接,實現校園信息宣傳。目前,教師關注率為100%、家長關注率為95.1%。

建校三年多來,信息化在學校落地生根,國家外文局局長(原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親臨學校指導信息化工作。省、市各級領導多次深入學校并對學校的信息化工作給予肯定。

五、數字校園建設進一步發展思考

一是實施校園管理“一卡通”,實現學生在校期間的閉環管理。二是寄宿制環境下的宿舍智能管理,滿足寄宿學生的個性需求。三是由點到面,集成打通信息化應用平臺,實現一個平臺分析統計學校的行政管理、教師發展、學生成長、課堂教學、教研教改、學科成績等,讓大數據分析為學校管理提供決策性依據。四是深挖信息化平臺的應用,由表及里,分層優化,對所有的平臺功能進行整合。實現平臺的互通融合。五是注重培訓,對教師、學生、家長三方從理念和技術兩個方面進行培訓。

左權思源實驗學校將依托數字校園建設,構建全新的智慧教育新模式,達到信息環境明顯改善、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教學資源精準推送、教育管理便捷高效、教育評價個性多元的目標。通過“數字引領、智慧同步”,凝心聚力把學校打造成“山里娃”享受優質教育的幸?;?。

猜你喜歡
教研校園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問題指向:學校教研品質提升的實踐轉向——以福建省尤溪縣教研實踐為例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關注教研活動提升教研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