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無邊界學習的實踐經驗及啟示研究

2021-11-24 07:13姚懷青
中學生學習報 2021年18期
關鍵詞:改革創新

姚懷青

摘要:無邊界學習本質上是打破學校教育固有的各種邊界限制,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能力為目標,有效地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并結合學生本身的特點進行個性化學習的一種形式,實現課堂引導教學和課堂拓展教學的銜接,從而實現學校教學的高效性。

關鍵詞:無邊界;打破;改革創新

經歷就是財富,豐富經歷即增進財富。如何豐富學習經歷是學校教育課程應該關注的核心內容,經歷的無邊界特質決定了課程的無邊界性質。

一、無邊界學習的必要性:

在當前學校教學中普遍存在人精神的弱化,學科分割嚴格,學生的整體思維發展沒受重視,為了培養學生的自由個性和自由精神,為了形成聯系的綜合的整體的視野和素養,為了在智力、情感和社會品格等方面得到整合性發展,需要創設一種弱化課程邊際、學科邊際的課程組織形式和學習形式。

二、無邊界學習:

無邊界學習是指一種突破學校、課堂、教材既有限制,將校內外、課內外、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智力成長和社會性、情感性成長加以有效統整的學習。通過打破學校和學科的界限,使課程資源的廣域化組織,突破既有的知識中心和教材中心的思維定勢,實現學習內容的無邊界化。通過師生關系的調整突破以教師為中心的定勢,實現學習方式的無邊界化。通過教學組織方式的調整突破以課堂為中心的定勢,實現學習方式的無邊界。無邊界學習是一個不斷生成發展的過程。無邊界學習的實質是模糊邊界和柔化邊界,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和空間。

三、無邊界學習的課程設計:

在平時學科教學中,教學組織方式強調規定性、確定性和唯一性,很容易造成教學的封閉運行。無邊界學習以某一學習主題作為中心線索,對學習資源、主客體作用、時空、場景做出柔性處理,消除認為設置的剛性邊界。消除了學科邊界,使學習成為一種塊莖狀、網絡狀的學習,師生關系不再是授受關系,是師生關系變得模糊,學習生活成為師生共享、共同參與的生活。在無邊界學習狀態下,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變得模糊,學習活動雖然仍有一定的預設性,但它不唯預設,更加注重根據學生個性化學習狀況隨機的生成和隨機地推進。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書本學習,而是呈現多樣化學習方式。學習不一定是在教室進行,學習時空模糊化,學習活動不再受制于時空與場景、真實與虛擬。學習目標的確定與目標達成度的評價更加注重個性化、情景化,更加注重標準的差異性、方法的多元性、過程的生成性與作用的激勵性。

四、無邊界學習的實施方案:

無邊界學習是一種思想框架,是關于學習的一種新的認識和理解。怎樣將無邊界學習的思想框架真正有效地作用于學生的學習實踐呢?要抓住無邊界學習跨界、綜合、多元的本質要求。

1、打破學科邊界,追求學科融合。

中小學課程結構中學科本位傾向嚴重,導致了學科間相互隔離的現象。為了加強不同學科間聯系,可開展不同形式的主題活動,建立跨學科聽課制度實現不同科組的交流與溝通,從而實現不同學科相互滲透和整合。在課程設置、課程實施、課程管理、課程評價等課程問題上,可以在備課組和年級組這個平臺上實施獻計獻策,相互學習和借鑒對方優點,達到智慧共享和資源共享的效果。

2、打破傳統師生關系,實現和諧課堂文化。

建設班級學習共同體,鼓勵學生合作與分享,能高效地探究與交流,營造開放、合作、探究、共享的課堂新文化。在無邊界學習狀態下,教師不再是布道者,學生是不再是儲存器,教師是一個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尊重學生個體情感的學習或幫和學習合作者,師生是學習的共同體,也是學習活動的共同參與者,重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互助、合作、友愛的生生關系,構建和諧的課堂文化。

3、打破時空邊界,拓展學習活動內涵。

改變目前單一、封閉、線性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帶有廣域和廣譜的性質,從而形成整體的學習視野和學習風格。學習活動不再受制于時空與場景、真實與虛擬,既可以在課堂內進行,也可以在自然、社會現場內進行,也可以在真實和虛擬場景中進行,教師可以大大拓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涵。

4、打破課程資源邊界,實現資源共享。

在無邊界學習狀態下,文本與非文本、學科知識與生活知識、預設學習內容與生成學習內容、教師負載信息與學生的負載信息界限不再明顯,都是可以學習的內容,其中游戲和活動也將成為一種學習方式。教師要有無邊界學習課程意識,發揮各種資源優勢,創造性開發各種有效無邊界課程,要善于創設讓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盡可能地為教學互動創造條件和機會,充分利用資源為學生發展服務。

5、打破目標評價邊界,實現動態評價。

教師要多維度分析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評價內容的選擇和評價標準的制定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照顧學生全面素質的評價,實現評價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設置要相對模糊,包容差異性和體現激勵性,努力做到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以及評價過程動態化。教師可以修改課堂評價量表,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即時卡評價、欣賞卡評價等,建立更全面、更柔性、更人性化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情感、智力、社會性和諧整體發展。

結束語:在當前學科分設和知識體系壁壘分明的大背景下,無邊界學習作為一種嶄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利.A .吉羅克絲斯著《跨越邊界》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9月版

[2]有寶華《綜合課程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猜你喜歡
改革創新
基于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研究
初探多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鋼琴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經管類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改革創新若干問題探討
新時期高校體育管理創新的理性思考
淺論對環境監察執法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高校教學秘書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