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有效路徑探討

2021-11-27 09:36陳琛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內涵式研究生課程

陳琛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湖北 武漢 430072)

一、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歷史背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專門人才隊伍的有力支撐。處于民教育體系頂端的研究生教育,是科技創新的原動力,是人才梯隊建設的蓄水池。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長足發展,從1949 年研究生在學人數僅629 人,到2020 年突破300 萬。71 年間,研究生教育已累計為國家培養輸送1000 多萬高層次人才,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提供了堅強的智力支撐,為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展是同步的[1]。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研究生教育已經走過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正在經歷從大到強的轉變。目前,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已上升為社會對高層次人才、優質研究生教育需求的美好愿望,與我國研究生教育資源尚不夠充分、質量尚不夠高之間的矛盾。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我國研究生教育亟需轉變發展模式,由以入學人數增長為特征的外延式發展,轉變為以高質量人才產出為特征的內涵式發展,在穩定規模同時,優化結構,強化過程管理,實現由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飛躍。這種內涵式發展需求折射了時代的變化,反映了時代的呼聲,適應了時代的要求[2]。

從國際競爭來看,近年來,中美貿易戰呈現出新的特點,美國把矛頭直指中國制造2025 的十大核心領域。同時,已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設置技術壁壘、制造貿易摩擦、強化意識形態滲透等“組合拳”,對中國崛起實施全方位遏制。這場規??涨暗馁Q易大戰,折射出的是尖端科技力量的比拼,是國家軟實力的博弈,但實質是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行業領域頂尖人才的抗衡。原創性和關鍵性尖端技術的缺位,“卡脖子”技術突破的滯后,折射出我國高端科研人才缺乏,研究生教育“大”而不“強”的客觀現實。嚴峻的國際形勢與挑戰,也呼喚著以高質量建設為核心的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

二、新時代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應遵循原則

作為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高地,我國研究生教育應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堅持“四為”方針,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深入推進學科專業調整,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這也是我國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根本遵循。70 余年的研究生教育發展,既為新時代深化我國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積累,也為我們邁向“研究生教育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傮w而言,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應圍繞四條原則展開。

一是堅持研究生教育政治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我國的高等教育是在黨的領導下開展的,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而研究生教育更是我黨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層次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途徑。研究生培養工作應牢記教育初心,自覺站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政治高度,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科研能力培養、科學精神培育與家國情懷塑造有機融合,培養理想信念堅定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二是把握國家戰略發展需求導向,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研究生教育應緊跟國家社會經濟與科技發展需求,強化人才培養中“研”這一關鍵點,在科研創新上下真功夫。圍繞學科領域前沿研究與行業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合理優化研究生培養結構,在穩定現有規模同時,主動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尤其是工程領域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同時,緊抓國家增設“交叉學科”這一新興學科門類契機,引導、支持交叉學科、跨學科領域研究生培養,為實現科技領域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質的飛躍提供大量高層次專門人才支撐。

三是提高質量標準,健全研究生教育保障體系。研究生主體在生源質量、入學動機、學習投入和學術熱情等方面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3]。與國際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相比,我過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比如:生源選拔方式的多樣化,并沒有完全實現實際錄取生源的最優化;培養過程的規范化,沒有完全實現過程管理的嚴格化;學位論文審核的專家化,沒有完全杜絕評價過程的人情化。在新的形勢下,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必須強化質量意識,妥善處理好規模與質量的關系。為此,必須進一步強化研究生培養單位和導師第一主體的責任意識,強化教育行政部門的引導和監管,強化社會機構的監督,使質量保障覆蓋研究生教育全過程;要積極探索研究生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入口關,筑牢過程關,嚴把出口關。

四是遵循教育法治原則,切實保障研究生權益。實現研究生教育法治化,首先要解決研究生教育權力配置問題[4]。高等學校與科研機構應嚴格遵守《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學位條例》與大學章程,依法依規開展研究生教育。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過于刻板和固化,仍然以灌輸式的培養模式為主,研究生的思維受到了嚴重制約[5]。因此,應充分尊重研究生學術科研興趣,與個性化發展需求,在轉專業、轉導師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與幫助。對于學業困難研究生,應充分調動導師、輔導員、培養單位積極性,形成幫扶合理,鼓勵、引導研究生正確認識科研道路上的困難與挫折,樹立挑戰難題的勇氣與斗志。對于研究生做出的處理處分,尤其是涉及研究生重大權益的開除學籍或退學決定,應依法依規進行,聽取被處理研究生申辯,并提供申訴途徑。對于部分科研潛力有限,確實無法完成研究生階段科研與學習的研究生,可通過分流方式,引導他們走向就業,開啟新的生生活。

三、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探索

作為我國“985”高校與“雙一流”建設大學,武漢大學高度重視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提出“質量是生命線 創新是主旋律”的研究生教育理念。為全面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2021 年1 月5 日,學校召開“武漢大學研究生教育會議”,就如何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學校研究生教育進行專題研討。會后,推進出臺《武漢大學關于推進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 加快建成高水平研究生教育體系的意見》,與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確保各項改革目標落實落細。具體而言,學校從四個方面大力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研究生培養方案。高度重視課程學習在研究生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編寫的《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為參照,鼓勵和支持培養單位按一級學科設置課程體系,促進和加強本科、碩士和博士培養階段課程體系的整合與銜接。充分發揮思政課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堅持思政課在課程體系中的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作用;扎實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首批建成11 門研究生“課程思政”校級示范課程。鼓勵設置以研究方法、信息技術、可遷移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主要內容的新型課程,支持增設跨學科課程、研究方法類、研討類和實踐類課程。推進實施必修環節學分化,將文獻研讀、學術講座(報告)、中期考核、科研訓練、社會實踐、課程助教等作為研究生培養的必修環節,并賦予一定的學分。

二是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強化分類培養機制,進一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分類培養,強化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學術創新能力培養,突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讓“學術學位更學術,專業學位更專業”。完善貫通培養機制,深入推進本碩博貫通式培養,優化本科直博和碩博連讀遴選機制,建立靈活多樣的本科直博和碩博連讀培養渠道,大幅提高本科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生的比例。推進跨學科培養機制,健全跨專業、跨學科、跨學院選課機制,優化師生互選和轉專業流程,強化跨學科團隊指導,支持舉辦跨學科學術論壇,鼓勵研究生參與跨學科科研訓練和課題研究,探索設立雙學位或聯合學位研究生培養項目。完善科教融合培養機制,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支持研究生參與國際合作研究,提高研究生的原始創新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強化產教融合培養機制,健全雙導師制度,鼓勵研究生參與應用性課題研究和企業研發項目,著力提升研究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職業勝任能力。

三是推進研究生培養國際化。結合國家重點發展戰略領域要求和學校特色、優勢學科專業發展需要,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與科研機構合作交流,簽署一百五十多個研究生校際交流協議。以學校高水平聯合培養項目為依托,積極推薦優秀研究生申報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留學項目;以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等平臺建設為契機,探索形成優勢學科成建制派出研究生的新機制。在現有全英文專業課程基礎上,加強專業系列全英文課程建設,并進一步推進全英文專業建設;依托學校特色、優勢學科,打造一批知名研究生國際暑期學校、博士生論壇品牌項目。通過國際化課程體系建設與學術交流平臺搭建,吸引更多優秀國際研究生,推動實現“雙向”國際交流,進一步拓寬研究生國際化培養廣度。

四是強化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健全課程審查管理機制,嚴格新開課程試講環節和審批程序,對已設置課程的開設情況和教學效果進行定期審查。加強培養過程關鍵環節質量監控,完善分流退出機制,重點強化碩士生中期考核和博士生綜合考試,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科研訓練、研究進展等進行全面考核;建立學業預警機制,加大分流力度,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退出。完善落實師生互選制度,將師生互選制度作為招生資源配置方式之一,貫穿博士研究生招生全過程,充分尊重指導教師與研究生的雙向互選權,實現“最優秀的教師指導最優秀的學生”的目標。推進培養過程管理信息化,積極推進研究生教學大數據平臺建設,優化數據匯總與分析功能,強化培養全環節信息共享。

猜你喜歡
內涵式研究生課程
搶抓機遇 乘勢而上 推動新時代樂山市縣黨校內涵式發展
課程思政在專業基礎課程中的實施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基于OBE的軟件測試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伍小東研究生作品選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選登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沈銘存研究生作品選
淺析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階段:“外延式”與“內涵式”
淺析綜合類高校音樂藝術管理的“內涵式”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