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性視角下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機制研究

2021-11-27 09:36朱遷袁佳
魅力中國 2021年23期
關鍵詞:公共性公共衛生中醫藥

朱遷 袁佳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在于“公共性”,它既是衡量政府關注公眾健康共同利益活動性質或對國民整體健康基本價值的分析工具,也是評價公共衛生發展目標、公共財政投入以及公共衛生政策對于保障公眾共同健康利益的完整性和完全性的標準?;竟残l生服務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是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

一、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中醫藥在防治疾病,維護身心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形成了“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變、瘥后防復”的完整衛生服務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措施,尤其是“辨證施治”和“整體觀念”的思想,與當前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醫學模式和思維理念相吻合。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非重大傳染病、慢性病防治,老年人、婦女兒童和亞健康人群的保健,以及建立重大疾病的康復體系和衛生經濟學意義上,都具有很顯著的優勢。不僅能以低廉的醫藥費用,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在極大程度上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更有利于探索公共衛生服務事業發展的新途徑、拓展新思路,不斷提高國民健康素質、促進社會公平,是堅持與落實公共衛生服務公益性,落實國家保障基本醫療服務,維護健康權利的集中體現。

但在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過程中,由于對中醫藥在衛生服務中作用和地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中醫藥參與衛生服務的機制認識不清,對中醫藥參與衛生服務的政策支持薄弱,對中醫藥參與衛生服務的經費投入不足等多方面的影響,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尚未建立有效的長效機制和科學模式,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向縱深推進。因此,以公共性為視角開展對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機制研究,對于進一步認清中醫藥與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在聯系,找準結合點和突破口,進一步認清中醫藥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立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建立科學有效的長效機制,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向縱深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機制趨向

(一)理念具有趨同性。作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最為本質的概念,“公共性”從根本上組成公共衛生的范疇體系,以開放、合作、凝聚共同利益目標指向為特征集中評價著公共衛生發展目標。中醫藥以人本哲學、生命觀和宇宙觀為基礎,重視人與自然的協調性,符合現代公共衛生服務的“生理—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其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為主要觀點的“中醫治未病”理念,與現代公共醫學關于“預防為主、分級防治”的理念不謀而合。藉由公共衛生服務滿足社會群體基礎衛生需求的目標,結合中醫藥“簡、便、驗、廉、效”的特色優勢,對建立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規范組織機制、健全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服務的長效補償機制、深化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服務的人事配套機制、完善中醫藥參與公共衛生服務的社會保障機制等四個方面內容進行全面綜合考察和分析研究,是厘清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在聯系和規律的必要路徑。我國在2013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首次納入中醫藥健康管理,中醫藥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有效作用的發揮正逐步加強。

(二)目標具有一致性。構成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礎的“公共性”是一個廣袤的領域,對培養公民參與公共衛生服務意識具有導向作用,它涉及到公共衛生的外部性、公共衛生領域的普遍性和人類社會的共有性等諸多命題,認識公共衛生是事關每個人健康的共同利益,將主動參與作為一種公共性社會的倫理底線和自律機制是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發展的價值趨向。

而發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利于促進衛生服務在“公共性”價值導向上的五大轉移:一是從以個體疾病治療為主導轉移到以大眾健康防護為主導,二是從以單個患者為服務中心轉移到以人群健康為服務中心,三是從以醫療行為為重點轉移到以預防保健為重點,四是從以疾病防治為目的轉移到以身心健康及其與環境和諧一致為目標,五是從主要依靠醫學和衛生部門轉移到依靠眾多學科和全社會參與。因此,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可以把人民群眾的多數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問題有效、經濟地解決在基礎防治的初始階段,對于應對雙重疾病負擔的挑戰,解決廣大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的基本醫療保健服務需求,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作用。

三、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現實意義與政策建議

發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遵循衛生服務低成本和高效益的發展要求?;竟残l生服務其有效、經濟、方便、綜合、連續的要求,與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具有極高的相似性和互補性,運用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以滿足人民對衛生服務的公共性需求,對減輕國家和群眾負擔,控制醫藥費用過快、過高增長,促進醫療衛生改革順利實施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既可使衛生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更加有效,又可使基層衛生機構的功能得到更好的體現。在發展過程中,需全面梳理和總結阻礙中醫藥發展的因素與問題,從多個方面進行解決和完善,推動中醫藥的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一是凸顯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中醫藥文化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理論基礎十分豐富,《黃帝內經》等中醫經典可從理論層面指導中醫藥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的應用。中醫具有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大部分民眾接觸過中醫藥,且中醫藥擁有相對低廉的價格,更易被群眾所接受。同時,中醫的特色療法眾多,如三伏貼、耳豆穴位刺激等,不僅操作難度較小,還可以發揮良好的疾病預防和康復作用。通過將群眾容易接受的特色療法融入到公共衛生服務當中,不僅能夠保護人民健康,也可將中醫藥文化傳承下去。二是堅持規范化發展方針。中醫藥的方法、技能的標準化難度較大,阻礙到中醫藥的發展。因此,要積極推進中醫藥標準化建設工作,對中醫藥操作指南進行完善。在實施過程中,需將中醫特色堅持下去,避免對現代醫學標準照搬應用。要綜合考慮中醫特點和發展規律科學制定診斷與療效評價等標準,用現代化科技處理晦澀難解的部分。同時,中醫藥大學要深度參與進來,對中醫藥療效評價標準化人才科學培養,推進操作化流程的制定與發展。在療效評價手段方面,需將個體性要求貫徹下去,通過對矩陣學方法進行綜合利用,對臨床信息數據進行定量化分析,促使治療效果得到客觀評價??傊?,要深度結合標準化建設與個體化療效評價工作,推動中醫藥的健康發展。三是優化成本測算方法。相較于西醫來講,中醫藥成本的測算難度較大,無法利用衛生經濟學的方法測算人力技術價值。如微成本法目前在醫療服務項目測算中應用較為廣泛,其通過對各項服務各個流程的資源消耗類別、數量等進行和搜集,將消耗的資源精確測算出來。本種方法與中醫學服務并不適應,因此,要進一步創新成本核算方法,結合通用方法的應用經驗,將中醫藥服務中的不確定性因素納入考慮范圍,探索出與中醫藥特色所符合的思路與方法。

在社會公共服務需求日益提高的新形勢下,厘清中醫藥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機制有助于進一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對提高群眾衛生保健水平,促進衛生事業發展和衛生服務公平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猜你喜歡
公共性公共衛生中醫藥
歡迎訂閱《基層中醫藥》雜志
《家庭中醫藥》老讀者請注意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土公共性重建
慶?!吨腥A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五周年
廣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一流學科建設成效
間隙、公共性與能主之人:楠園小記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中國首個P4實驗室:服務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論大學圖書館公共性形成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