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區綠地規劃設計一般原則、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

2021-12-01 16:10譚文輝趙金林朱曉莉
中國房地產業·中旬 2021年10期
關鍵詞:設計原則常見問題應對措施

譚文輝 趙金林 朱曉莉

【摘要】居住區綠地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居住區環境品質的重要內容。綠地環境質量直接影響到居民生活舒適度,成為人們擇居極其關鍵的考慮因素。

【關鍵詞】居住區綠地;設計原則;常見問題;應對措施

Abstract: residential gre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arden green space system and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Green space environmental quality directly affects residents living comfort, and has become an extremely key consideration for people to choose their residence.

Key words: residential green space; Design principles; comm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加快,老舊居住區、城中村、城郊村相繼被拆遷改造,新的居住小區不斷建成,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使得對居住區環境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居住區綠地是小區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區品質的重要影響因子??焖侔l展的居住小區建設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對園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幾年筆者調查了多地多處居住小區,發現在居住區綠地設計、施工、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筆者認為研究居住綠地規劃設計的一般性原則,剖析常見問題,探究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辦法,很有必要。

1、居住區綠地的范疇和功能

1.1 居住區綠地的范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設部2017年頒布實施的《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17]規定,居住綠地附屬綠地(RG)是居住用地內的配建綠地,屬于附屬綠地類(XG)[1]。2018年發布實施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中規定,居住區內的公共綠地是指為居住區配套建設、可供居民游憩或開展體育活動的公園綠地[2]。根據居住區規劃結構的形式,居住區內公共綠地包括居住區公園、中心游園、組團綠地、兒童游戲場地和其他塊狀、帶狀綠地。

1.2 居住區綠地的功能

眾所周知,園林綠地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城市基礎設施,以植物為主體的居住區綠化,除了在凈化空氣、降低塵埃、吸收噪音、保護居住區環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外,還有改善小氣候、遮陽降溫、調節濕度、降低風速的作用。綠色植物營造的良好的室外環境,還可以吸引居民的戶外活動,加強鄰里之間的交流,陶冶居民的情操。在地震或火災時,居住區綠地還肩負著防災避難、疏散人流的作用。

由此可見居住區綠地對城市人工生態系統的平衡、城市面貌的美化、居民心理的調節都有顯著的作用。

2、居住區綠地設計的一般原則

2.1 生態性原則

即生態優先原則,追求生態效益最大化,體現綠色發展理念,最大程度提高綠地率和綠視率,使居民能身處其中,感受自然、親近自然,營造“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綠化環境,促進生態平衡,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2.2 因地制宜原則

2.2.1充分考慮居住區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及自然風貌,靈活運用借景、框景、障景、對景等設計手法,巧于因借,在大的生態環境基礎上輔以人工造景,營造變化豐富,步移景異的園林景觀。

2.2.2適地適樹,選擇適宜當地氣候特征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樹種,充分了解各類植物的生長習性、生物學特性,在不同的環境和立地條件配置適宜的樹種。

2.2.3區別對待行列式、高層住宅、聯排別墅、獨棟別墅等不同建筑布置方式的小區綠地設計,使綠地布置和景觀分區與建筑布局相協調相適應。

2.3 多樣性原則

包含生物多樣化和配置形式多樣化。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樹種力求變化。多種植物材料多層次搭配,分別組合成特色各異的群落式栽植形式,有利于形成四時有別、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觀。為豐富樹種種類也可以適量引進樹形美觀、適應性強、生長迅速、觀賞價值高的外來樹種。

2.4 人性化原則

即通常所說的“以人為本”原則。筆者認為需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設計時需充分考慮各地文化習俗,建筑、植物與風水的關系,尊重人的心理感受,避免在小區中栽植當地百姓忌諱的植物。二是植物設計符合人的行為規律和需求。如在道路兩側和廣場中適當栽植喬木,起到遮蔽烈日的作用,打造林蔭小區;三是在空間劃分和場地設置上,考慮各個年齡段居民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區分封閉空間、半封閉空間、開敞空間,采取不同的植物品種和配置模式,為不同年齡段人群營造適宜的環境氛圍。

2.5 個性化原則

注重小區綠化的個性和地域特色打造,通過采取差異化配置模式,采取不同植物品種、規格等使小區綠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同一小區內不同區位體現不同的植物特色,增強小區之間和小區內部不同位置的可識別性。

2.6 美學原則

遵從均衡和統一,對比和調和,比例和尺度,韻律和節奏等美學原則。在植物空間上追求起結開合,疏密有致,“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布局。季相色彩變化上,運用色彩協調、互補等原理。植物搭配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營造優美的林緣線和林冠線,使建筑美和園林美交相呼應,四季景色各異。

2.7 經濟實用原則

盡量選用適于當地生長的,抗性強(耐寒、耐旱,耐瘠薄,抗病蟲害)壽命長的鄉土樹種作為主調樹種。例如在北方地區的雪松、油松、黑松、國槐、白蠟、五角楓、樸樹、苦楝、楸樹、櫻花、山楂、大葉黃楊等都是在城市綠化中常用的鄉土樹種。

3、居住區綠地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

3.1 綠地規劃設計中整體布局、空間劃分、道路布置等方面

(1)在做綠化規劃設計時,因考慮不全面,缺少整體思路和統籌安排,導致功能分區、整體布局及空間劃分不盡合理。如兒童活動區緊鄰住宅樓,環境喧鬧影響居民生活。游園道路流線設計不合理,行人因出入不便導致植物材料被踩踏、破壞,不利于后期管理。

(2)老人、兒童及殘疾人活動場地面積及相應的設施占比較小。建議合理設置適合老人、兒童和殘疾人使用的活動場地和設施,營造無障礙通行、康復花園等環境。

3.2 植物選擇方面

(1)植物栽植層次單調,品種單一,沒有形成群落式復層種植結構,生態效益差,缺少生物多樣性和配置形式多樣性??纱罅ν茝V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銀杏林、榆樹林;有益消除疲勞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月季灌叢、丁香樹叢等;以及有益招引鳥類的植物群落,如櫻桃、山楂、石榴、海棠、柿樹等。同時避免大面積使用草坪等綠化效益相對較小的植物。

(2)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喬木與灌木數量上比例失調。常綠骨架樹過少,感覺冬季景觀蕭條無生機,尤以北方地區表現突出。常綠與落葉樹搭配的適當比例應為3:7[3]。居住區綠化應以喬木為主,適當搭配花灌木和地被植物。

(3)沒有按照美學原則和植物生長特性搭配植物,季相變化不明顯,花期沒有連續性。設計者應充分了解喬、灌、藤、草各類植物的葉色、花期、花色、形狀、果期等性狀,進行色彩和樹形搭配調和,營造四季景色各異,色彩豐富的植物景觀。如碧桃、連翹、丁香可組成春季景觀;紫薇、石榴、合歡和棣棠組成夏季景觀,紅楓、銀杏、山楂和五角楓組成秋季景觀;女貞、臘梅、南天竹和竹類組成冬季景觀等。色葉植物如紅葉石楠、五角楓、元寶楓、銀杏、欒樹、烏桕等的運用可以有效調節居住區環境色彩,營造“春賞百花,夏親綠蔭,秋觀色葉,冬看松竹”的四季景觀。

(4)植物選擇違背適地適樹的原則,過度運用不適合當地生長的外來樹種,導致植株生長不良甚至死亡,造成極大的浪費。設計者應在充分了解當地的氣候特點,植物分布規律等的前提下,多用適應當地生長的鄉土樹種。

(5)植物搭配忽視地形的存在,植物選擇不能強化地形反而削弱地形,例如在地形高點栽植了低矮的灌木,在山腰或低處栽植高大喬木,這樣就會從感覺上消減了高差,浪費了地形資源,效果不佳。正確的栽植方式應為:在地形高點栽植高大喬木,低處栽植低矮灌木或球類植物,強化地形效果,獲得起伏變化的林冠線,形成良好的綠地景觀。

(6)栽植植物密度不合理,栽植過密或過稀。急功近利,栽植過密,沒有給植物留出足夠的生長空間,導致病蟲害多發,徒長,缺乏營養,生長不良。栽植過稀,導致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耗時過長。應當采取合理密植的栽植方式,營造健康、良性發展的綠地格局。

(7)不重視垂直綠化在小區中的運用。在適當位置應用栽植攀援植物如葡萄、紫藤、凌霄、爬墻虎、小葉扶芳藤、常春藤、爬藤月季、薔薇等可以軟化建筑、園林小品等的生硬線條,提高小區整體綠量和綠視率。

3.3 綠地管理方面

俗話說園林綠地“三分建,七分管”。由于物業管理隊伍水平不高,專業性不強,管理人員沒有進行專業培訓,管理粗放,對綠地中的健身器材、園林建筑、小品等設施的維修保養跟不上,植物澆水、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措施不及時,導致植物長勢不旺甚至死亡等。應對措施就是應該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加大管理投入,聘用專業技術隊伍進行管理。

3.4 小區特色方面

存在千區一面的現象,內容缺乏個性和創意,缺少點睛之筆,文化性、藝術性不強,園林意境的營造成為薄弱環節。應在造園之始對小區進行綠地系統規劃時進行充分的調查分析,挖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彰顯地域特色。

3.5 人性化設計方面

(1)缺少防雨、防曬等庇護設施,殘疾人及老人兒童設施不全,園林建筑和小品過度重視形式,忽視內容,實用性差。建議充分考慮居民的實際需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合理設置亭、廊、花架、坐凳、健身器材等園林建筑和小品。

(2)在對小區主要道路兩側、組團綠地的園路、廣場周圍進行植物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當地日照、風向、雨水等氣候特點,遮陰的落葉高大喬木使用較少,炎熱夏季缺少綠蔭,體感極不舒適,達不到林蔭小區的景觀效果。建議考慮場地冬季日照和夏季遮陰的需求,根據功能和景觀分區合理進行植物配置,如兒童活動場地周圍避免設計帶刺、有毒等對兒童存在安全隱患的植物。

3.6 對小區景觀環境建設重視程度不高,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綠化質量不高。建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加大對居住區綠化工程監管力度,不僅抓規劃而且抓施工,后期管理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設計、施工、管理、監督環環相扣,才能保證居住區環境的質量和檔次。

3.7 節能設計不足。

設計及施工中海綿城市理念貫徹不到位。例如澆灌設施設置不合理,綠地坡度設計過大,導致水土流失,浪費水源。建議有條件的新建小區結合雨水排放,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通過設置雨水花園、下沉式樹穴、植草溝等手段,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4]。

還有的小區栽植大規格植物甚至是古樹名木,導致養護成本大大提高,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結語:

綜上所述,居住區綠地的景觀營造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設計、施工、管理各方面協同作業,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5],堅持一般原則,避免常見問題,才能營造安全、衛生、方便、舒適、美麗、和諧以及多樣化的居住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17]第4頁

[2]《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第3頁

[3]蘇喜富.我國北方城市綠化樹種的選擇與配置.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09,22(2):81-83

[4]《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

[5]《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50180-2018]第1頁

猜你喜歡
設計原則常見問題應對措施
手機通訊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研究
淺析旅游景區公共設施的設計
淺析多層住宅的設計要點及其注意事項
機械自動化設計與制造的常見問題分析
公路工程監理存在的問題和一些改進措施
施工企業營改增對會計核算的影響與應對措施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中小企業如何應對“營改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