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閱讀創新教學

2021-12-08 01:20孫穎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1年24期
關鍵詞:中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

孫穎

摘要:小學中段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鞏固自身的基礎知識,吸收更多的文化知識,提高自身口語表達能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受閱讀帶來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段;創新

一、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中段的閱讀教學是較為重要的一個工作,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對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特別是對學生識字、寫作及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在小學中段要充分認識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將新課改理念貫穿其中,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二、小學中段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學生對閱讀沒有興趣

在小學中段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是通過留家庭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閱讀,多數學生不會認真完成,甚至有些學生根本不閱讀,導致學生對文本內容了解不深入。此外,由于學生沒有在課余時間完成閱讀作業,教師就會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閱讀相關文本內容,這種強迫式的閱讀教學方法會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無法對閱讀產生興趣。

(二)無法理解文本內容

小學中段的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是極為有限的,多數學生借助拼音進行閱讀,他們的閱讀速度非常緩慢,一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僅僅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并沒有真正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教師對文本內容進行提問時,一些學生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還有一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表現得極為散漫,被動閱讀而無法真正理解文本的內容,無法實現有效學習。

(三)家長和教師不重視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他們對很多事情十分好奇。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很多文本內容雖然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積極完成閱讀任務,但仍有部分學生沒有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對閱讀有較大的抵觸情緒。加之,家長及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不太重視,學生在閱讀中遇到困難時,家長及教師沒有積極、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沒有為學生加油鼓勁,學生就會出現逆反心理,就很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沒有及時提出來,也沒有一邊讀一邊做筆記的習慣,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他們總是逃避,害怕回答錯誤,甚至有些學生一站起來就變得沉默寡言,要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沒有理解文本的主題思想,整體閱讀能力較差。

三、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鼓勵誦讀,培養興趣

在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閱讀次數,采用閱讀、誦讀、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受語文的獨特魅力。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灰雀》-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充分體現了列寧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講授這篇課文時,筆者給予了學生一些提示:描寫動物時,我們都是根據動物的形態,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進行描寫的,但有時候這樣并不能充分體現動物的特點,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就運用了不一樣的描寫方法,將灰雀刻畫得惟妙惟肖,大家要認真閱讀文章,了解作者是怎么描寫灰雀的?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很快找出了作者描寫灰雀的語句,抓住了作者行文寫作中的點睛之筆。當然,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找出文章重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章,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小組合作,提高閱讀效率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還可以通過趣味課堂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一文描寫了夏日公園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其中與荷花融為-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為讀者展現了-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的水中荷花的畫面,文章充分體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真摯情感。講授這篇課文時,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課文中描寫荷花的詞語說出來,看看哪個小組說的詞語最多。比賽過程中,一些小組說的內容不太恰當,筆者會及時予以糾正,偶爾還會對他們進行小小的懲罰,讓他們原地捏鼻子轉5圈。游戲結束后,筆者為獲勝小組頒發了小獎品,如筆記本、糖果等。通過小組合作的式,既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增進學生間的友誼,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對比閱讀,強化感知能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對比閱讀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為了凸顯對比閱讀的優勢,教師可以讓學生反復閱讀,在比較中了解文本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為寫秋天,文章內容豐富多彩,作者運用了很多排比句,將秋天的雨描寫得淋漓盡致,每一段都用秋天的雨做開頭,但每一段的內容卻不一樣,通過遞進的方式描寫了秋天下雨時的情景,從不同角度對雨進行了描寫。講授這篇課文時,筆者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了詳細的閱讀,讓學生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秋天的雨的。此外,作者還用了大量描寫顏色的詞語,學生通過學習也可以從中積累不同的寫作素材,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四)拓展閱讀,延伸教學

文章是作者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能夠充分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拓展的方式,讓學生續寫閱讀文本內容,這樣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又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同樣以《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筆者講授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讓學生想象如果自己是作者,來到美麗的小興安嶺會描寫哪些景色和場景呢,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及寫作能力很有幫助。

(五)剖析教材,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更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爭吵》一文,圍繞我和克萊諦因本子被弄臟而發生爭吵的這件事,重點描寫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就會明白朋友之間要互相團結、彼此寬容。講授這篇課文時,筆者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內容,從中了解‘我”與小伙伴發生爭吵的原因,了解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變化。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如果與他人發生矛盾時,應該積極反思自己的不足,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這樣才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真誠的友誼,且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體諒,要團結友愛。

結語

總之,在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豐富閱讀教學內容,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志強,寧永紅,蘇利偉,李喜才.信息化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分析[J].小學生(下旬刊),2021(11):3-4.

猜你喜歡
中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
尿檢時如何取中段尿
小學中段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初探
小學低中段兒童詩自主創編教學實踐探微
邁好從低段到中段的“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讀促寫
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探究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