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

2021-12-12 03:38蒲榮弟
教育周報·教育論壇 2021年14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道德與法治初中

蒲榮弟

摘要: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和法制課程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活潑課堂教學氣氛,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鍛煉初中生的思考和探究才能,進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因此,老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中應重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互動,細心設計生活化教育環節,并注意充分發揮生活化優點,以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隨著現代化教育改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也隨之改進,其中最為明顯的一項改進就是嘗試將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當中,指引學生在將課堂到的知識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簡要的說,就是將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

1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價值

1.1有利于密切生活與教學的關系

在這個萬千變化的數字化時代,初中生運用道德與法治上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同時,也可以在生活中發現眾多有趣的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梢哉f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如果與實際生活出現脫節情況,會間接地影響學生判斷。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的解決問題,將生活中的要素融入到知識解釋中,為學生創建一個合理的情境,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去提升自身學習效率。

1.2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道德與法治知識是生活知識的總結,并用于生活中。理解道德與法治概念、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利用所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的問題,這是開設道德與法治這一門學科的初衷。在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很難實現這個目標,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師仍然非常重視學生的成績,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學生也都是死記硬背,這很難正確的用于解決生活中的道德與法治問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充分運用生活化教學,扭轉以往老師"一言堂"的授課狀況,老師進入學生群體中,而學學生作為生活化教學的主角,也擁有教育的主導權,這樣就可以形成更良性的師生關系,因而促進教學活動順暢進行,學習者有效完成教育各項任務。

2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對個體差異關注不足

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的差異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注意到“這種情況”需要打個問號,注意到了怎么應對也需要打一個問號。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部分教師實際上是沒有注意到學生差異問題的,或者注意到了但卻忽視了。

對于一些起步晚、自身缺乏條件的學生來說,可能很難跟上相應的節奏,作為教師來說能否及時處理,也會導致個體之間的差距發生相應的變化。小了說,有了優等生和差等生的差別,大了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欲望。

2.2教學方式單一且陳舊

中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長期受到限制,教師們很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性,課堂上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學形式,無法激起興趣和熱情。同時,教師的課堂教學理論與理念也沒有及時更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講授課堂內容,忽視課外知識的培養,思維視野無法打開,創新意識尚未培養。

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當中,老師往往忽略學生適合哪種類型的教學,不區別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場合與要求以及學生的整體結構特征就將自己的教學模式原封不動地強加到學生手中,不會過多地去仔細考慮學生自己是否能夠適應這種的教學模式。這樣單調的教學模式只能讓學生的實踐性和學習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起到的作用也可以說微乎其微。

3教學生活化的合理方法

3.1生活知識導入

將教學內容與要求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合理的導入,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課堂。

可以通過營造真實生活場景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出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度,并且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而類似的情境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只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后,教師才能選擇選比較典型的素材,只有這些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內容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3.2指導自主探究

首要應做的是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的表現出來,真正實現教材知識與學生認知的同步。既然要實行生活化教學,那就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建一個合理的教學模式。

3.3鍛煉學生學習能力,加強學生理解能力

就生活化教學的意義而言,生活化教學不能簡單地被理解為一種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認為它是一種教學理念,一種寓教于“生活”的理念。教師要把對學科內容的理解,充分的與生活中的內容結合起來,然后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去認識、理解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要引導學生們進行有效和生活化的學習,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中來,在探索的過程當中找到數學的真諦和奧秘,并且要總結出數學的基本和方法,促進他們學生的探索和積極。

例如,在教學"敬畏生命"時,老師就圍繞著教學內容,盡量多地搜集那些能夠引發人們對生活方式作出反思的案例,并借助經典案例的示范作用,提高學生們敬畏生命的意識。

結束語

在初中課程中,道德與法治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應積極從生活中尋找教學素材,將素材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生活化教學方法。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學以致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在實際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合理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更好的適應未來的變化,走出精彩的人生。

參考文獻

[1]莫素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教育觀察, 2017, 6(8):2.

[2]連常生.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8(3):2.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道德與法治初中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