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經典詩文教學鮮活起來的有效策略

2021-12-16 16:50姚美愛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小學教學

姚美愛

摘 要:在悠久燦爛的中國文化歷史長廊中,經典詩文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學和藝術價值。文章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韻”詩歌教學進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古典詩詞在小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接著從學生心理特征與認知規律出發,探討如何使古典詩文更好地融入現代語文閱讀課上來,最后通過分析小學經典詩文在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簡單探討如何讓小學經典詩文的教學鮮活生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學;經典詩文;生動授課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033-02

【Abstract】In the long and splendid Chines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rridor,classic poetry is my country’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which contains rich historical,literary and artistic value. The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Ancient Rhyme" poetry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role of classical poetr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and then discusses how to integrate classical poetry into modern Chinese reading cla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gnitive laws. Finall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hortcomings of primary school classic poetry in traditional teaching,it briefly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strategy of how to make the teaching of classic poetry in primary schools lively and vivid.

【Keywords】Primary school teaching;Classical poetry and prose;Vivid teaching

1.引言

一首古詩是一篇文章,更是一本書,在歷史的長河中,古詩無不散發著它獨特的魅力:采菊東籬下的清靜,勝似閑庭信步的喜悅,明月松間照的自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國經典詩文則是濃縮了五千年文化的精髓,通過詩文我們可以體會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才氣,或豪情,或溫婉,或豁達淡泊。通過古詩文可以培養一個人的精氣神,達到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目的,以國粹來傳承中華精神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加涵養都是極有幫助的。不僅如此,通過學好經典詩文還能夠大大提高學生自身的言語水平、文學修養和氣質,以此來促進我們對現代漢語的學習,達到語言凝練、富有內涵。本篇文章通過分析傳統教學中小學經典詩文的不足之處,簡單探討如何讓小學經典詩文的教學鮮活生動的有效策略。

2.小學經典詩文傳統教學方式的變革

傳統的小學經典詩文教學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過程,它代表了傳統文化中的精粹,是中華文明的一種象征。為了將這種國粹傳承下去,也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小學傳統經典詩文的教學長期以來都是照本宣科,老師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導致課程內容生硬死板,課堂氛圍枯燥乏味,難以讓學生融入詩文中的那種意境,從而真正領會到其中的氣節和要義,因此小學中的經典詩文傳統教學的模式不能促進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反而適得其反,反而容易導致學生討厭古詩文,機械式朗讀和背誦經典的古詩文,導致學生只得其形不得其意,增加了學習壓力,做了無用功。

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步伐下,我們也反省了我們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改變我們的教學思路,讓我們古詩文的課堂教學靈活生動起來,使傳統的經典詩文鮮活起來,具有時代氣息。

3.倡導小學經典詩文教學生動的現實意義及目的

在這里,我們要探究一下改變傳統的教學課堂,使得我們小學經典詩文教學生動是否具有積極的意義。因為傳統教學已經開展了許多年,取得的教育成果也是非凡的,從以往的普及初中、高中,到現在普及大學,教育在進步,培養出的人才也是層出不窮,如雨后春筍一般。為什么我們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呢,首先,時代在變化,新時代所需求的人才是綜合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以本文中探索的小學經典詩文教學為例,過去的詩文教學,只需學生能夠將詩意熟練掌握,能夠整體背誦,并且能夠根據詩文寫出表達的詩意;其次是能夠理解詩文中表達的詩境。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對于詩文的背誦要求很高,忽略了后面的要求,長此以往,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學模板,形成了定性思維,以往的那種模板式的教學課堂不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典詩文的講解使得學生產生厭學甚至抵觸的心理,這樣的教學效果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課堂氛圍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我們的教學課堂當中去,而不僅僅是講授給只對詩文感興趣的學生聽,因此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思路、教學方式。

4.提升小學經典詩文教學鮮活的有效策略與途徑

學習經典詩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好奇心理,巧妙地構建教學課堂,筆者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詩情詩境創作背景具有開放性

什么是通過古詩文教學的情境營造呢?這里主要是指老師能夠根據新課標上的經典古詩文教學要求,借助現代信息媒體手段,營造出一個較為貼合原經典詩文的具有聲、色、味的教學情境,尋找經典詩文簡潔凝練、講究抑揚頓挫的美感,創設有效范讀、想象讀、比賽讀的方式,讓全體同學參與其中,與編者、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在講解《七律長征》這首詩的時候,我們通過課前的導學部分,為學生們講授作者寫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是作者與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后,長征即將勝利的途中,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后感到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多維誦讀引領具有情感啟迪性

經典詩文抑揚頓挫,仄起平收,讀起來膾炙人口,因此朗讀經典詩文也是理解詩文的一個重要策略。老師通過聲情并茂的帶讀詩文,做到句子抑揚頓挫,句子速度快慢如何調整,學生跟著一起誦讀,以便產生聲音共鳴,帶動學生走進詩境,加深學生思維感受,促進對文本的理解,此時再加上教師的語言描述,詩文景象就能夠深深地刻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充分調動出學生的感情和志向,間接地培養出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七律長征》這是一首七律詩文,平仄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屬于近現代詩文,詩意也容易體悟,課堂中我們通過朗讀的方式,營造出紅軍雄宏博大的基調,從課前的背景介紹來營造險惡的長征環境鋪墊一定的感情基調,接著反復誦讀“不怕”“萬水千山”“只等閑”等關鍵的詞眼,體會到紅軍不畏艱難險阻的崇高革命精神。

(3)媒體營造情境渲染具有體驗性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多媒體也應用到我們的教學課堂中來,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多媒體的教學優勢,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教學,多媒體可以輕松的構造出有聲有色的情景,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經典詩文的美,體味到其中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文字之美。

學習《七律長征》這首詩的時候我們通過多媒體教學播放一些長征紀錄片,使我們營造的情景更加具體化,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親身感受,老師在一旁解說引導學生的情感,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融匯生活理解詩意具有趣味性

由于古詩文創作的年代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年代久遠,詩文中的一些字意與現代語言其實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加上學生語言能力、知識水平的限制,造成了理解詩意的困難,此時教師如果能夠聯系真實的生活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效果斐然。

在講授教學部編教材一年級下冊園地八古詩《畫雞》時,通過反復誦讀、教師的解說引導,學生很容易理解詩句的前兩句“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是從紅色的雞冠和雪白的羽毛兩方面描寫了大公雞神氣威武的樣子,但對于詩的后兩句“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的理解僅僅依靠老師的講解,理解起來是抽象的。于是,我緊扣“言語”“千門萬戶”這兩個詞引導孩子們理解,分別是說話、各家各戶的意思,接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大膽質疑探究:為什么詩中的大公雞不敢輕易開口說話呢?以此為突破口,聯系自己小時候的農村生活,與現代孩子們所處的城市生活進行比照:小時候老師生活在農村,和現代化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年代不同,生活中沒有使用手表、手機等相當于鬧鐘的工具,那時人們靠什么工具來催自己起床呢?答案當然是公雞,只要公雞一叫天就要亮了,各家各戶的農民伯伯就要起床,開始新一天的生活和勞作了,此時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公雞可以隨便叫嗎?不用教師的解釋說明,孩子們自然理解了不能亂叫,因為一叫千門萬戶就起床了,如果亂叫就是不負責任的公雞,從而不僅理解了詩意,還明白了詩句之間的關系“平生不敢輕言語”的原因是“一叫千門萬戶開”,童心感悟童真表達。

5.小學經典詩文生動教學的改進策略

通過上面一些具體措施我們將傳統的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靈活,但是生動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們繼續改進。

(1)添加學生自主學習,凸顯主體性

以上古詩文教學課堂時間本就不足,上面的環節學生主要是根據老師的引導進行學習的,教授完一節課的時間基本也就結束了,缺少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進行學習的時間,缺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雖然學習經典詩文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但是其中也有我們的客觀因素,經典詩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本來就具有一定的難度,理解能力不夠強的學生在學習時就會產生一種晦澀難懂的感覺,如何在課堂上融入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成為教師教學中要改善的地方,我們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古詩文的字典,通過學生自己查找字典這一過程深刻地完成獨立翻譯古詩文的任務,也許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會出現翻譯的錯誤,但正是這些錯誤才能加深學生學習新知的印象,從而對詩意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2)轉換師生角色,實現翻轉課堂

在上面的教學環節中我們看到,學生是跟隨著老師的教學步伐來學習的,這種課堂始終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我們可以轉變師生的角色,讓師生雙方的教學都鮮活起來。通過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鮮活起來”,達到老師的教學“鮮活”、學生的學習“鮮活”,課堂的氛圍自然而然也就“鮮活”起來了,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學生自主探究的時候,老師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學生大膽地將自主探究的結果說出來,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但是一堂課肯定不能夠滿足每個學生的展示,因此我們要開展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討論資源互補與共享,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間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小學階段,在評價學生探索的結果時,培養學生的學習的目的并不是正確的答案,而是感受學習的過程,因此在評價學生學習成果時,我們對的要給出鼓勵和表揚,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糾錯,從而引導學生將這種學習方式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達到融匯貫通。

6.總結

本文首先探討了讓經典詩文的課堂教學鮮活起來的目的及其意義,我們想要營造出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我們的教學課堂當中去的一個課堂氛圍,其次是通過鮮活的教學課堂,促進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再次通過經典詩文的教學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參考文獻

[1]王紅艷.如何使小學經典詩文教學鮮活起來[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6.

[2]楊彥.如何使語文教學活起來[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6.

[3]馬玉芳.淺談小學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教學的策略[J].才智,2020(07).

猜你喜歡
小學教學
探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模式芻議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淺論小學課堂激勵性評價遵循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