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

2021-12-16 17:12張興彩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

張興彩

摘 要: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復合式形態,主要包含了學生的諸多心理過程,即認知過程、情意過程、行為過程。心理過程與行為過程的統一,共同組成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本文基于我國初中數學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分析了自主學習與被動性學習之間的辯證關系,闡述了培養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之后就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途徑,展開了詳細探討,以期可以促進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意義;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099-02

【Abstract】Students' learning style is a compound form,which mainly includes many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of students,namely cognitive process,affective process and behavioral process. The unity of psychological process and behavioral process jointly constitutes students' learning style. Based on the common phenomen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passive learning,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and then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specific way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High school student;Autonomous learning;Significance;Way

教育是一個具有多樣性、層次性、因果性的完整體系,并不是教學行為的簡單羅列,而是完整體現教學過程的運行機制。在新課改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通過自主性的數學探究過程,讓學生逐漸自主地學習知識,進而形成學習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充分尊重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轉變以往陳舊落后的育人思想,發揮自身的引導、組織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他們的自學能力與自學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讓學生變成學習的真正主人,并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加其求知欲,讓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1.我國初中數學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分析

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一直以來,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壞,被當作判斷學生是否在學校成為佼佼者的重要指標。經過相關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的大部分中學學校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授課方式,教師在講臺上對數學理論知識做出講解,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兼做教學筆記。受到傳統育人觀念的深刻影響,教師偏重于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灌輸,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先在黑板上抄錄書本中的例題,之后教授學生,數學例題的解答步驟、如何列出算式、如何進行計算、最終得出最后結果。對于解題方法的知識傳授,基本上都是由教師一個人主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未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法有效地發散學生的探索性思維,造成了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不高。

除此之外,諸多學生由于畏懼教師的權威地位,在課堂上聽講的時候,只是靜靜地坐在那里,不敢大膽舉手發言,向教師表達自己的思考建議和意見,對于不懂的問題,也不能及時提出疑問。過于嚴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覺索然無味,他們對于課堂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參與度極低。這種教學模式表現出來的弊端非常明顯,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的講解,無法進行主動性的思考,取得的教學效果不佳,亟須做出教學方式改革。

2.自主學習與被動性學習之間的辯證關系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币簿褪钦f,授人以漁,需要在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實踐中,使學生學會“漁”的方法,同時,這也是對于“學會”和“會學”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探討的過程。自主性學習相比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接受學習,二者在學生的學習中主要表現方式是:“我要學習”與“要我學習”。我要學習,是學生的一種內在精神需要,體現的是興趣的表現;要我學習,則最明顯的表現受到外在誘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強制性。倘若學生自動具備了學習興趣,就會具有強烈的學習需求,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講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會自然產生求知、思考和探索的欲望,將學習當作一件愉快的事情,學生越學越有興趣,最終達成一種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界。相反,如果學生缺乏自主性,在強制、逼迫的狀態下被動地接受學習,取得學習的效果不佳。

自主學習方式,主要側重“自主”兩個字,讓學生變得自立、自為和自律。自立,主要是從自主學習主體的個人自立性與獨立性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具備特定的心理認知系統,形成自己的思維習慣;自為,主要是指學生作為個體開展自主學習,是自己的選擇,學習方式是探索性或者創造性,都是具有選擇性的;自律,是學生自主學習成功與否的重要決定性因素,需要依靠學生自身的約束來完成。

3.培養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意義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是數學學科教學的內在需求,同時也是迎合素質教育改革需求、促進社會前進的必然要求。

首先,基于數學學科教學而言,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等,機械式地死記硬背,與數學課程的教學并不相符。數學教師應該在課堂上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引導他們在課后主動反思,勤于反思,并通過總結在多次的數學練習實踐中,對已學知識點進行鞏固,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成為課堂的真正主導者和參與者。

其次,基于素質教育需求而言,時代在進步,我國的教育也需要在改革中不斷前行。初中數學教師要與時俱進,將學生當作活動課堂教學的主體,善于優化教學方式,讓課堂氣氛不再沉悶,通過對課堂活躍氣氛的營造,讓學生能夠在親身參與過程中,深刻地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點,不但可以有效鍛煉他們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還能加強其隨機應變的能力。

最后,從社會前進發展的需要出發,現如今我國經濟社會在迅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朝著多元化與綜合化的角度發展,對于知識的更新速度變得更快。自主學習能力的掌握,可以幫助學生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不被社會所淘汰,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4.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途徑

(1)重視對學生學習情意因素的培養,激發自主探索興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特爾曼經過多次研究總結出:“人的事業成就,需要充分地考慮到情意因素的影響,與情意因素關系密切?!碧貭柭鼮榱俗C明這一點,做了多次實驗。通過對900個男性的測試實驗,將事業取得最大成就的20%的人物,與事業成就最小的20%人物進行對比,得出的結論:由于情意因素不同,造成這兩個小組明顯的差別。成就最大的一組,受到積極情意的影響,具備足夠的進取心與自信心、堅韌不拔與不屈不撓的精神,而成就最小的一組,就缺乏積極情意的影響。由此可見,人取得的成就除了與認知有一定關系外,情意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學生學習是否能夠取得良好效果,除了要增強認知能力之外,還要培養情意能力,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的意志力、學習的情趣等。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情意因素,才會對知識產生認知動力,產生更佳的學習效應。所以,教師應該從學生的情意角度出發,首先引發學習動機,其中最好的情意因素便是我們常說的興趣。對于感興趣的人事物,學生總會想方設法去靠近它,試圖去認識它,這是興趣誘發的愉快的情感體驗所帶來的學習行為。所以,興趣是學生產生自覺學習意識、自發學習知識的起點,是內在動力?;诖?,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遵循興趣原則,讓學生在興趣的持續引導下激發自主探究知識的渴望與熱情。

(2)利用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對于初中數學新的知識點,學生開始是一無所知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幫助其對知識點的基本概念有一個大概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給自己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明確具體的預習任務,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進行預習,并在預習過程中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通過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在面對全新的學習內容能深入掌握自己了解的知識,更能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習重難點。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具體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在預習之前,根據問題有針對性地預習。

例如,《同底數冪的乘法》這部分內容,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文本內容進行充分閱讀,弄清楚“底數”“冪”“指數”的概念與基本代表符號,每個公式的具體推理過程是怎樣的流程,引導學生帶著疑問開展預習,對于存在疑惑的地方進行標注,在課堂講解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認真聽講。

(3)通過課堂互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之后,他們會在教師的課堂講解過程中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聽講。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在課堂講解的時候,學生有些能夠快速尋找出答案,但還存在某些問題無法得到解答。針對這種情況,學生除了跟教師詢問之外,還可以跟同學請教。這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將班級內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確保每個小組由學優生和學困生組成,指導小組開展合作探究活動。選取教材中難度相對較小的內容,讓學生進行小組內的討論,給他們充分提供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執教《軸對稱》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精美圖案,投放在大屏幕中,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軟件設計,給學生演示軸對稱圖形的動態變化過程。之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軸對稱圖形具有什么性質?針對這個問題,指導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并通過積極的動手實踐活動——在坐標紙上設計出精美圖案,探索軸對稱的原理和特點。

(4)促進課后反思,讓學生自主學習更具高效

初中數學教師在對課程的相關內容講解之后,還要促進學生的課后反思,同時這也是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方式。首先,要反思數學課程的內容。對于新的知識點概念以及情境運用進行有效鞏固,新知識點與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有效掌握,特別是學生在自行預習時無法解決的數學問題,要開展及時的回顧。其次,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在學習過程中,當學生遇到難點或者難以解答的問題時,是通過何種途徑解決的,是通過對資料的積極查找、努力攻克促使完成,還是直接放棄、尋求教師與同學的幫助。最后,要反思學習過程。針對數學這門特殊的學科來說,關鍵的就是學習過程,對于一個數學題型的解答,知道了正確的答案,但并不代表解題過程是正確的,也不代表學生會做這道題,或者說,即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得出了錯誤的答案,但也并不表示他的時間浪費了,學生在對數學思考與解題的過程中形成的思路,甚至比答案更有意義。

5.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對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促使初中時期的數學教學也在發生變革。為有效迎合新時代社會對于人才的綜合性需求,教師要加強對于教學方式的變革,不能沉浸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要努力轉變教學觀念,注意營造生動富有趣味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意因素,通過與課前預習、課堂互動以及課后反思的結合,讓學生逐步學會自主學習,進而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終成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來保.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探究[J].年輕人,2019(32).

[2]何達.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7).

[3]覃小雙.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方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

猜你喜歡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歡迎來到《中學生博覽》大型團購會
淺談如何提高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
探究初中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方法
如何推動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