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初探

2021-12-16 17:12曹耀紅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曹耀紅

摘 要:閱讀是英語學科教學的靈魂,深度學習的提出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改進帶來了發展契機。筆者將探討在深度學習的背景下,如何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175-02

【Abstract】Reading is the soul of English subject teaching. The introduction of deep learning has brought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how to carry out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context of deep learning.

【Keywords】Deep learning;Junior high sc hool English;Reading teaching

在一個把機器變成人的社會,如果教學還在把人變成機器,是沒有出路的。因此,機械學習、死搬硬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淺層學習已經不能跟上立德樹人、發展核心素養的步伐了。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嚴肅思考:我今天的教學,讓學生受到什么有益啟發?他們學會了什么?學生能夠順利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嗎?它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嗎?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嗎?這就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深度學習,深度學習不是加深難度,而是基于同一水平的學習內容深挖其背后所暗含的隱性價值。從教學目標的設置來看,以淺層知識為基礎進行知識拓展,教會學生如何閱讀以及對其情感態度價值的培養,在知識學習中形成核心素養,在知識習得中成長和發展。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談談深度學習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四點策略。

1.深度研究教材,開展主題閱讀

牛津初中英語教材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體現了時代精神。每冊書均由兩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包含四個單元,每單元都由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Grammar、 Integrated Skills、 Study Skills、 Task、 Self-assessment等7個版塊組成,教材的編排形散而神聚,圍繞一個話題展開教與學,整體上一氣呵成,但每個版塊也承擔著各自的訓練重點。教師備課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重組這些版塊,以完成每個單元既定的目標。同時,在這四個單元組成的模塊中,又通過一個中心話題互相聯系,而不是孤立的隨意組合。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的要求,“深度學習”要作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實踐途徑。因此,在牛津初中英語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英語課程特點,結合課標要求、教材結構特征與初中學生的語言認知特點和學情,科學整合教材內容,教師應該靈活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單元內容、各個模塊使用的先后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安排,從而切合實際學情,站在主題高度,圍繞單元學習主題創設教學情境,科學規劃板塊教學。例如8A Unit6 《Birdwatching 》,圍繞“觀鳥”這一話題進行展開,本單元的閱讀篇目是“Zhalong--a special place”,介紹了扎龍自然保護區。教師可以圍繞8A教材第二模塊中的“自然和環境”這一主題,聯系環境污染、自然災難、野生動物瀕臨滅絕,來整合reading教材內容。在實施閱讀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游戲猜測瀕危野生動物(Unit5 單元中已學),達到溫故而知新;接著進入到了解扎龍自然保護區環節,通過視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教師可設三個富有梯度性的問題:(1)Where is Zhalong Nature Reserve? (2)What do you think of it? (3)Why is it special? 這三個問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接著通過泛讀、精讀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扎龍,然后在深入理解的前提下教師再通過整合Speak up板塊,設計圍繞單元話題的兩個問題:(1)When is a good time to watch birds? (2)What should we take with us when we go birdwatching ? 最后環節讓學生談論“How can we protect birds?” ,可以從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方面思考,鏈接學生生活,遷移運用,深度學習。又如,以“Life”主題為例,筆者曾聽過一節公開課,頗有創意。教師通過四篇文本進行深度組合閱讀,文本一“ The worth of life” 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文本二“The meaning of life ”介紹生命的意義在于愛護他們,文本三“Tips for a happy life” 介紹如何過幸福生活,文本四“ Future life” 介紹未來生活是什么樣的。四篇不同的語篇緊扣“Life”主題,在不知不覺中帶領學生進行深度閱讀,拓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了閱讀素養和核心素養。

2.深度解讀文本,挖掘文本內涵

文本作為承載意義、情感和價值的語篇整體,其核心意義是表達一定的思想。文本理解由低到高可分三個層次:表層理解、深層理解和評判性理解。表層理解是基礎,深層理解是關鍵,評判性理解是升華。三者層層推進,如何才能在有限的閱讀課堂實現文本閱讀效率的最大化,領悟文章的主題思想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角度對文本進行解讀。

第一,作者角度:教師需要從作者角度先了解閱讀文本表達的基本意義,對文本有個詳盡仔細的了解,并針對文本中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寫作背景、文化體現等進行深入挖掘,再通過進一步精細閱讀,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深層次含義。

第二,學生角度:只有切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教學內容才有可能讓深度學習成為可能。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進行預測,找到學生閱讀文本時可能出現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設計閱讀策略,便于學生建構知識,促進高階思維的發展,最終實現遷移,達到“舉一反三”,并在具體的實踐中靈活運用的學習效果。

第三,教師角度:教師根據閱讀文本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預設好即將采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為學生的閱讀學習做好鋪墊。有效的教學目標是貫穿整堂課有序進行的一個導向,一切教學活動應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歸宿,良好的深度學習與有效教學目標的制定緊密相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清晰地認識到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并根據學生個體的認知實況,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深度學習。這樣的深度文本解讀有利于教師全方位地把握文章的內涵思想,為學生的深度學習奠定基礎。教師還應該根據課標和當前文本的教學要求,推薦學生進行與之關聯的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并采取多種形式的檢查手段來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如做好閱讀筆記、手抄報的競賽、話劇表演等。

3.深度設疑追問,激活學生思維

江蘇省正高級教師曹群校長曾經指出,課堂上的提問須避免五種亂像:一是浮光掠影(少數優生撐場面,多數學生當陪客),二是揠苗助長(伸手可及,跳而不獲),三是變相體罰(不讓每一個被提問的學生體面地坐下),四是越俎代庖(知識的“窄化”和思維的“僵化”),五是求同思維(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設唯一標準答案)。那么,怎樣才能增強提問的有效性呢?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設疑,設疑不是簡單地考查學生對語言文字符號的表層理解,而要更多地關注文章的深層意思、隱含之意??茖W的設疑能夠啟迪學生,引發有意義的內容生成,促進學生的深度思維。筆者最近聽了一節課外閱讀課——《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一個章節,文章以記敘文的體裁展開段落,以時間發展為明線,以魯濱孫的命運變化為暗線。教師在處理“fast reading ”時設置了一個單選題——The story is mainly about-- ,這種題型考查對文本閱讀后的看法,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思維和現有的文本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斷、分析與解釋。學生要快速選準并不容易。顯然,最初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未能選對答案,而是僅僅就文本而選了文章是關于魯濱孫在島上所面臨的困難。這時候,王老師追問“Is the passage only about dangers?”,這樣的追問恰到好處,在學生回答的含糊處、存疑處、矛盾處和意外處進行,使其思維更加精準且深刻,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猶如撥云見日,頓時豁然開朗。這樣的追問,對今后碰到類似的題型也能迎刃而解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不是僅僅的就題論題。在“careful reading”環節,針對魯濱孫在島上的每個時間節點,教師都會提問主人公的內心感受,接著讓學生描述其性格特征。然后通過一系列的問題鏈,不斷地科學設疑,讓學生的思維在不斷地碰撞中產生火花。如提問“What kind of person might Robinson be in your opinion?” ,緊接著深度設疑追問學生“Can you find more detail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What should you do when you face difficulties? ”,設置的問題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整堂課真正做到了“基于語篇”到“深入語篇”,再到“超越語篇”,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深度學習,達到了有效教學之目的。

4.深度定位目標,聚焦能力培養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怎樣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是廣大英語教師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而英語的語言能力主要是讓學生在課堂活動實際中通過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語言活動去實踐和發展的。在倡導學科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下,英語閱讀所占的比例在任何考試中都很大,所以閱讀是英語教學的核心,學生個體能力不同,他們的閱讀能力肯定也是不平衡的,任何的語篇閱讀都需要包括閱讀技能等多種能力完美結合,教師應根據不同材料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而達到更加完美的效果??v觀近幾年的中考試卷,閱讀題難度加大,但試題選材聚焦傳統文化,培養愛國情懷,引領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所考查的題型也無外乎圖表類題型、培養讀圖能力,猜測詞義,主旨大意理解,推理判斷題等。因此,在英語閱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技巧和策略,首先可先閱讀題干,然后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讀文章。學生一旦接觸到閱讀材料,不要急于讀懂材料內容,要先看試題,再細讀文章內容,快速地判斷該題是細節理解題還是推理判斷題,抑或是其他題型。然后根據題目找出題干及各個選項所包含的信息,根據題干信息對文章“scanning”,對相關信息進行快速定位,用筆畫出做標記,再進行信息整合、深度定位,找準答案。其次,深度閱讀細節,厘清作者思路與文章脈絡。不同的文體有著不同的文體特點,在頭腦中要有清晰的概念,細讀與考題相關的段落,找出主旨句和關鍵詞,梳理文章脈絡,體會作者意圖。最后,進行邏輯推理,斟酌深層理解題。在多數閱讀中,不可能一眼就能把所有材料的信息找出來,作者的意圖會隱藏在文章中,這就需要讀者根據語境以及語篇邏輯關系等方面推理出文章大意。顯然,這些閱讀技能和策略的培養需要我們教育者深度定位目標,落實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這樣學生的閱讀解題能力才能更上一層樓。

5.結語

閱讀教學不是對語言點的簡單處理,也不只是對文本信息的淺層捕捉和理解,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深度研究、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對問題進行深度設疑、對目標進行深度定位,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年齡特征設計深度閱讀活動,促進學生與文本的深度對話,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實現英語閱讀教學最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冷佳青.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7.

[2]徐華.基于學生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課有效課堂教學現象分析[J].校園英語,2017.

猜你喜歡
深度學習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初中英語單項選擇練與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