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學習過程 促進思維發展

2021-12-16 18:03許吉華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學習過程思維發展教學反思

許吉華

摘 要:本文以重視學習過程、促進思維發展——《列方程解應用題》案例對比與反思為主要內容闡述,結合當下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為依據,從兩種教學方法闡述、對比兩種教學方法和反思這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目的在于得出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學習過程;思維發展;案例對比;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177-02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proces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the case 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of "Equation solving applied problems" as the main conten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new curriculum reform,this paper makes in-depth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from the elaboration,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of two teaching methods,with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the most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Keywords】Learning process;Thinking development;Case comparison;Teaching reflection

知識依靠思維而發展,不能單憑記憶獲取知識否則將會很快遺忘,所以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期間,不但要注重結果,還要在過程中有效揭示和建立新舊知識存在的關系,高度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變化過程。為保證學生積極踴躍參與到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要勇于嘗試,提出不同方案進行優化,本文以《列方程解應用題》案例對比和反思為主進行研究,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1.兩種教學方法

教授方法一: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個蘋果的質量是一根香蕉質量的三倍,一個蘋果和一根香蕉總重量為400克,緊接著教師針對出示的圖片詢問學生看到那些數學信息?學生會到后教師要求學生針對給出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學生說:一個蘋果和一根香蕉分別重多少克?教師將問題出示在大屏幕上,要求學生自我想一想,同桌之間議一議。

解法:教師展示,首先可以將其中香蕉的重量設為x,另一個要求學生表示,并闡明為什么?還要理順清楚本道題存在什么樣的等量關系,如何列出方程?要求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度探索,并在談論結束后做出回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書寫板書:

設:一個香蕉的重量為x克,那么蘋果的重量則是3x克。

X+3x=400

4x=400

X=100

3x100=300克,對列式進行檢驗,100+300=400克,3×100=300克,所以說香蕉的重量是100克,蘋果則是300克。

教師將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做出修改,改為一個蘋果比一根香蕉重200克,請同學們嘗試著做一做。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激烈討論,并得出最終答案,

教授方法二:

教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例題,果園中有桃樹和杏樹一共180棵,其中杏樹的棵樹是桃樹的三倍,請問果園中杏樹和桃樹一共有各有多少棵?要求學生使用自己的方法嘗試做一做,教師進行巡視,然后緊接著進行反饋和交流。

學生一:設杏樹有x棵,x+3x=180,學生二:設錯了,應該是設桃樹有x棵,因為杏樹是桃樹的三倍,所以桃樹應該是3x,所以方程式則為x+3x=180,x=45,45×3=135棵。

緊接著使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相似的幾道題,要求學生列出方程式,以此為基礎要求學生討論,得出的結論是應該是誰倍數為x,杏樹是桃樹的三倍,說明桃樹少,學生一求出的杏樹45棵,桃樹135棵顯然不對,假設杏樹為x,那么桃樹應該是x÷3,此時學生們開始練習發現根本解不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的方程暫時我們無法解決,等到了六年級學習了方程知識后就可以計算了。

2.教學對比和反思

通過兩種不同教授方法進行對比,發現教授方法一是借助案多媒體直接為學生展示解題的整個過程,從設問到回答,按部就班完成,通過板書的書寫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此種應用題的解決過程。而教授方法二則是通過師生共同討論和交流的方法完成整個過程,并沒有按照一定的解題步驟進行教學,要求學生嘗試做題,在討論中提出具體解題思路和方法,要求學生親自梳理和解決。此種方法相對教師講授更有效果,可以更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保證學生傾聽概括以及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雖然教授方法存在想一想和議一議,但只是一種形式,并未進行深度的落實和執行,學生會產生疑問:為什么要設香蕉為x,而不是設蘋果為x呢?對于如何設未知量,改設水位未知量,學生根本沒有學透徹,此種教學方法過于死板,學生不會形成舉一反三,活學活用的學習效果,只是短暫記住了知識,缺少情感體驗和思維活動的加入,很容易丟失。而教法二能夠幫助學生糾正不正確的解題方法,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在談論中使得學生思維意識和能力得以提升,并懂得設誰為x,為應用題有個全面的了解,在整個過程學生思維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升,對于學生后續學習存在一定價值。從教學方法上分析,教授方法一在講解新知識上花費時間少,大量時間停留在多層次訓練上,此種做法學生解題熟練度會不斷提升,是教師不想浪費過多時間的主要原因,教師為不浪費精心準備的形體,不斷壓縮學生探究時間,認為只有學生通過練習才能夠熟能生巧,從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這種機械重復的形式,根本不符合新課改教學需求,也不能滿足學生思維發展需求,所以不提倡使用。教授方法二學生課堂練習時間較少,但是教師抓住了學生心理特征,借助激勵話語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自覺探索和學習,思維不斷拓展,真正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3.小學數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與有效措施

(1)影響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因素

第一,教法差異引出銜接不連貫。數學教師鉆研教材的方式直接關聯著學生是否能夠全面掌握知識點,教師沒有設置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出現偏差。教師應具備細致鉆研教材的意識,才可依托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推動數學教學過程。并且在新課改理念實施之前,學生被動化地加入學習活動,僅僅給學生提供少部分思考的時間,學生學習動力不強,影響學生學習潛能挖掘,繼而降低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第二,思維懶惰造成學生思維不夠清晰。學生思維模糊造成其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思維指向性模糊主要是思維的惰性,大多數小學生總是表面化地思考問題,沒有巧妙地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導致學生學習思路受到阻礙,久而久之出現學生思維障礙??墒菍W生年齡比較小,正處于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繼而為高效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

(2)革新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路徑

第一,鼓勵學生不斷創新。數學教師應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數學知識之間的邏輯性比較強,各個知識點之間密切關聯,教師應組織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在學習中善于鞏固原有的知識,引進全新的知識體系,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潛能。教師樹立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給學生傳遞有效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在實踐中,分析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妥善遷移知識點,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此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空條件,新課改標準下教師不只是應進行知識傳遞,還應鼓勵學生認真思考,不可在課堂教學中急于把結論講述給學生,而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空學習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觀察和構建知識發展過程,引導學生積極表述自己心中思想和意見。

第二,開展語言鍛煉促進思維提升。數學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引進具備趣味性和生動性的問題,調動學生思維靈活運用,啟迪學生思維,設計滿足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問題,對數學知識進行精細化提煉,密切關聯教材開展教學活動。并且通過已經擁有的知識獲取全新的知識點,鼓勵學生分析知識點來源和發展過程,圍繞學生年齡特征和學習情況,整合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學生年齡較小,擁有較強的記憶力,創新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優質的學習氣氛,實現小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目的。最后及時轉化學生被動化的學習狀態,教師應靈活開展教學活動,通過信息技術布設良好學習環境,帶領學生真切地走進數學場景中,充分吸收數學知識和感知數學知識內涵,繼而擴展學生知識面。

第三,善于變化思考角度,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轉換教學角色,以往的教學設計有條有理,教學提出問題也是提前準備的,可是此種教學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主體性,降低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目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知識傳遞者,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培訓,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意識和主觀能動性。組織學生站在多個視角下探索解決問題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另外教師應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發散性思考,觸動學生好奇心理與求知欲,設法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這樣學生主動大膽地提出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活動的參與程度,繼而對學生積極表現進行充分肯定與認同,學生積極表述自身見解,學生充當課堂學習的主體,全方位凸顯學生在課堂上占據的主題地位,在具體的問題解決中強化學生思維能力,推動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有序進展。教師還應組織學生對所學的概念進行歸納,發揮教師自身的引導職能,學生在教師輔助下對感性材料加以抽象概括,摒棄具體情況和事物非本質的學習內容,依托現象的內涵構建全新的知識概念,也就是說教師給學生提供大量學習條件,學生經過知識點的理解與表達和應用過程,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思維培養,從感性思維轉變為理性思維層面,更為全面地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高度重視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不能一味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要注重結合時代需求拓展教學方法,尊重小學生個性成長,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善數學教學體系,提高學習動力和積極性,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領學生自覺加入活動。

參考文獻

[1]黃亞平.基于思維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No.674(02).

[2]張敏芝.如何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神州(上旬刊),2020(09).

[3]毛艷芳.逆向思維在小學數學解題中的作用與培養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0(15).

[4]韋啟康.注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2).

[5]鄧業成.優化過程,激活思維——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J].數學大世界:小學三四年級輔導版,2020(01).

[6]朱瑩瑩.關注學習過程促進思維發展——以"雞兔同籠"的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8(08).

[7]范興花.重視核心素養培養促進科學思維發展——中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高考,2019(01).

猜你喜歡
學習過程思維發展教學反思
在讀說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發展
初中英語閱讀活動的分析與重構
高職日語課程形成性評價方式探討
基于學習過程的高中區域地理教學調查與分析
探究小學品德課與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結合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課堂微課教學方法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