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條件下理想信念話語表達的三個關鍵基礎

2021-12-23 04:13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論文集 2021年0期
關鍵詞:小康社會理想信念話語

任 媛

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基礎上的社會理想,其構建過程就是話語表達實踐,因此研究理想信念離不開對話語的認識。話語作為人們交往的特定符號系統,是言說者在特定社會實踐與社會交往中輸出的一套價值觀念體系。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一個企圖取代舊統治階級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就是說,這在觀念的表達上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0頁。馬克思、恩格斯還指出:“每一個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2)《共產黨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頁。這些看法揭示了話語表達的三個關鍵要素:作為話語表達基礎的社會實踐,作為話語表達主體的特定群體和作為話語表達內容的觀念體系。這三者的相互依存與有機發展就是話語源源不斷發展的過程。由是觀之,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話語表達的理論思考需要認真厘清上述三個關鍵基礎。當前學界的相關研究中,關于話語表達的內容十分豐富,但是對于當代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社會實踐、話語主體以及觀念體系究竟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況缺乏系統的思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小康理念的升級版與終極版,既內嵌著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話語表達的歷史演進,又著重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話語表達的現實展開,所形成的三個基礎是我們觀察解讀當下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話語表達的重要切入點。

一、實踐推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通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階段性目標的實現,從而推動理想信念話語表達向著“不言自明”“言之有據”更進一步,“偉大的社會實踐是理想信念發展的實踐之‘原’”。(3)練慶偉:《中國共產黨理想信念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新時代啟示》,《廣西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黨的十六大以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兌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它的實現將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階段性目標達成,反映了共產黨人共同理想的逐步實現。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近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實現共同理想的牽引目標。中國共產黨人善于運用設定奮斗目標的方式從而調動全黨和凝聚群眾力量為之奮斗?!拔覀凕h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總是根據人民意愿和事業發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斗目標?!?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頁。在革命年代,黨的二大便提出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相結合的奮斗目標。在建設年代,我們提出過新中國成立后的前三年鞏固恢復全國秩序,1956年前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用50年到100年的時間,逐步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和“兩步走”的戰略。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都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了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黨的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并且在21世紀初總體實現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標準社會主義小康發展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順應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進行了充實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確政策導向、更加針對發展難題、更好順應人民意愿的新要求”(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頁。,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尤其是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第一個具體的目標。具體而言,包括指標分解、時間表制定、短板提升。從任務角度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規劃在這一基礎上提出了今后五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是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上,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2020年實現兩個確保: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黨的十八大接續了十六大、十七大所要求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并圍繞這一目標制定了“十三五”規劃。黨的十九大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發展目標進行了規劃,201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滿收官。就短板聚焦方面,特別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最艱巨的任務是“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6)《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812頁。,尤其是以“三區三州”為代表的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發展。在經過了改革開放40多年的奮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與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體系發展,既包括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總布局、戰略布局、總任務、最本質特征的認識,也包括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形態的認識,以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部分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提出明確要求,黨的十八大制定的具體目標中要求“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7)《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4頁。?!笆濉币巹澰趯κ舜笕娼ǔ尚】瞪鐣哪繕司唧w化時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專門列為一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也有具體要求,要求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和國民素質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基礎。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安排,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固然是要按時兌現發展承諾,但更要承擔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的重要責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內涵和高標準要著眼于破解制約發展的一系列重點難點,創造走出“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金德爾伯格陷阱”等諸多陷阱的條件,防范化解可能中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類風險。較之上一階段總體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核心在于小康社會,重點在于全面,關鍵是建成,落腳點是保障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肖貴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戰略地位和制度保障》,《思想教育導刊》2015年第9期。

二、權威塑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通過權力的制度化建設與話語技能的改善強化了中國共產黨作為話語主體的權威,強化了理想信念話語表達“說了可信”“言之有眾”的有利局面。

話語主體一旦喪失良好權威,實踐中不僅會出現表達無力無效,甚至會出現說什么都是負向結果的“塔西佗陷阱”。話語權威可以解釋為話語權力與話語威信的結合,其中話語權力來自話語主體在話語硬件資源上的合法占有,使得權威的產生有著堅實的制度支撐。話語威信則是來自于話語策略、話語手段、話語藝術的有效運用,從而使得話語權威“可以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左右人們‘想什么’或‘怎么想’”(9)李江靜:《新形勢下構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著力點》,《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年第1期。。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通過權力的制度化建設鞏固中國共產黨的話語權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的標志,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方面的發展要求日益受到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全球經濟下行、治理格局變動的約束,從而對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方向把握、戰略決策、力量整合、改革推進、社會組織的高標準領導要求。為了匹配這種對政黨領導的高標準要求,黨的領導需要在范圍上拓展為包括黨內領導和黨外領導的全面領導,在內涵上由傳統執政能力發展為現代治理能力。(10)郭一寧:《黨的領導力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領導科學》2020年第1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效地鞏固了黨的領導地位,從而為黨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發揮領導作用提供了良好前提。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暗流涌動的輿論角力和主流意識形態遭遇沖擊的巨大考驗,原有意識形態工作模式越發需要通過增強黨的領導進行整合和轉換。從2013年中央宣傳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的“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加強哲學社會科學、黨媒建設、文化生產、網絡治理方面的工作,再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史無前例地提出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意識形態作為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不再僅僅停留在黨內工作以及依靠經驗慣性推進,而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制度支撐,成為一項國家制度。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通過保持話語的連貫性、突出議程設置、建設新的話語媒介提高了黨的話語權威。話語表達是具有內在規律可遵循的,發現并主動使用規律有利于提高黨的形象和威信,進而獲得人們情感上、心理上的自覺內化和自愿服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突出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話語連貫性。中國共產黨人的話語連貫性體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追求上以及歷屆領導人對上述政治承諾的自覺兌現上,具體而言,這種政治承諾自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定型為以“兩個一百年”為長期目標,十五年到二十年發展為中期目標,五年規劃為短期目標的模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十三五”規劃短期目標的落實,是對黨的十六大以來全面小康建設中期目標的落實,是對十三大以來“三步走”的長期目標的落實,關系著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實現。這種兌現政治承諾的方式既說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能力和實力,也說明了其自身奮斗目標的前后一致,有效地避免了話語前后不一致帶來的負向影響。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對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重視程度則起了增強議程設置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來,黨內高度重視理想信念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從共產黨人安身立命、個人修養、共產黨長期執政、加強黨的建設、干部評價等角度來論述,將理想信念比喻為“精神之鈣”,思想行動“總開關”,“壓艙石”,指出“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是從理想信念的喪失與缺失開始”,要求在日常表現中考驗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并把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在全黨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活動。這一系列做法明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立場、目標愿景、政黨宗旨,喚起了全黨全社會對理想信念問題的再次對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積極建設新的話語媒介的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來,媒介技術最大的變化就是在移動互聯技術基礎上新媒體的興起,集中表現為包含微視頻在內的“三微一端”。這些新媒體短期就可以累計相當規模的用戶,成為信息傳播、民意傳遞、輿論生產的重要場域。因此,“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11)習近平:《堅持軍報姓黨堅持強軍為本堅持創新為要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思想輿論支持》,《解放軍報》2015年12月30日。。面對技術革新,主流意識形態通過主流媒體新布局實現話語媒介的更新。一方面是傳統媒體從中央到地方都在探索建設擁有多種載體的新型全媒體、融媒體集團。其中,《人民日報》、央視、新華社等傳統中央媒體已經成長為新型全媒體、融媒體的領先者。另一方面,大量政務新媒體也迅速發展,截止到2019年12月經過新浪平臺認證的政務機構微博達到179932個(12)《2019年政務指數微博影響力報告》,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20/0117/c209043-31553643.html。,到2019年平均每個微信用戶關注2.3個政務號(13)《2018年平均每個微信用戶關注2.3個政務號和1個媒體號》,《新聞戰線》2019年第3期。,截至2018年6月入駐抖音的政府機構和官方媒體數量超過了500家。上述做法使得中國共產黨鋪設了全新的話語媒介,可以在“眾聲喧嘩”、去中心化的網絡輿論中重新發出權威專業的聲音。

三、資源生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實踐與理論提供了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素材資源,使得理想信念話語表達“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理想信念話語表達從個體心理發展過程來看,遵循著情感共鳴—理論教育—價值認可的順序。(14)韓麗穎:《論理想信念形成的三種形態》,《社會科學戰線》2019年第12期。從要素特征來看,情感和理論處于顯性層面,價值處于隱性層面。共產黨人理想信念話語表達要做到入耳入腦入心,就是要做到“理論輸出”和“情感輸出”的雙輸出,“以理服人”與“以情動人”相融合。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形成了中國共產黨理想信念話語表達理論輸出的新內容?;仡櫣伯a黨人理想信念史,始終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發展密切相關,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列寧主義的形成、毛澤東思想的確立都曾凝聚了一大批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者,但是經典作家沒有也不可能對落后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成熟的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雖然在改革開放以后形成,卻是歷屆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接力探索形成的理論成果,是落后國家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國方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自覺和系統地思考,推動了上述問題的深入理解。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豐富了。20世紀末,隨著總體小康的實現,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開創之作得以形成。在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小康社會建成階段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主題。具體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主題在其理論體系的四個組成部分中集中體現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題,這些主題雖然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差異性,但更具有內在一致性與連貫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聚焦“發展起來后如何實現新的發展”的時代課題,對上述三個理論主題又進行了系統的回顧和總結,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挑戰和全球競爭始終保持清醒的自覺和堅定的自信。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所形成的理論成果還有力回擊了對中國發展前景的種種質疑與誤讀。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西方國家對中國發展的態度多以質疑和誤讀為主,不僅產生了諸如“中國崩潰論”“歷史終結論”“國家資本主義”等說法,還有大量的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觀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泛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確定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有力地解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黨的領導、改革開放前后三十年的關系等問題,從根本上回答了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的成功之道。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強了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話語表達的情感注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是黨推動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宏大敘事,也是活生生的共產黨人、人民群眾的奮斗歷程,凝結著目標感、獲得感和安全感。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上承“十三五”五年規劃、全面小康二十年設計、小康社會四十年發展,具有強烈的目標感。這種目標感既內含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對百年復興的渴望,又包含著政黨對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這樣的目標感容易調動情感認同與信心堅定。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的發展成就切實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獲得感與幸福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經濟新常態的形勢下延續了每十年翻一番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自2010年起保持在世界第二,當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一萬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通過補齊總體小康短板讓美好生活得到多維保障,二十年來我們建立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提供了教育、就業、醫保、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同時通過加大區域開發力度、對口支援、精準脫貧等方式,先富帶動后富,從而實現“惠及全體人民”、告別絕對貧困的高水平小康,讓廣大人民群眾得到真切實惠,實現“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年小康夢想。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展現的強大防風險、抗風險能力帶給人民強大的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克服了2012年的釣魚島爭端,2016年的南海風波,2019年的香港俢例風波、中美貿易戰以及收官之年的新冠疫情,防范化解了風險的轉移與擴大,有效地保障了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尤其在抗擊新冠疫情的國家比較中,得到了人民的認同。

四、余 論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擺脫貧困夢想的實現標志,總體而言為共產黨人理想信念話語表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為了充分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契機,通過講好“小康故事”講好理想信念,要在上述的三大關鍵基礎上不斷完善和補充相關細節。首先,及時將社會實踐上升為系統理論。盡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并不意味這些成績可以自動轉化成人們的認可。其次,要增強話語表達的對話性。話語權威要在克服話語多元化、碎片化、失真化基礎上保證言說的一元性,也要改變高高在上的姿態和不加回應的自說自話,轉變過去“我說你聽”單向傳遞模式為“你我都說”的雙向對話交流模式。再次,促進政治話語向學術話語、生活話語轉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成的新的理論資源與情感資源,還處在政治話語的框架中,有著自己的一套支撐概念和邏輯,雖然嚴謹準確,但對于普通群眾難免抽象枯燥費解。要通過學術話語實現全面小康的知識生產,通過生活話語實現全面小康表達通俗化、大眾化。

猜你喜歡
小康社會理想信念話語
習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的講話
理想信念是“政治靈魂”
詮釋理想信念的寫作追求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群眾文藝云上展演
匯聚打贏疫情阻擊戰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巾幗力量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堅定理想信念 錘煉優良作風
奮進“十三五” 實現“小康夢”——小康社會在江蘇大地的現實寫照系列報道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