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社團對學生公民意識的塑造芻論

2021-12-23 06:07夏月
成才之路 2022年3期
關鍵詞:高校社團公民意識主體間性

摘 要:新形勢下高校社團蓬勃發展,作為學生活動的重要平臺和載體,社團同其他政治社會化路徑一樣,對于塑造學生公民意識、落實教育理念乃至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從主體間性理論的哲學意蘊、高校社團的發展現狀、高校社團發展背景下公民意識的培養途徑三方面,對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社團對學生公民意識的塑造進行探討,指出要做好以下幾點:創設良好寬松的運營氛圍,改善高校社團的內部環境;將教育理念融入社團發展,豐富社團活動內涵;規范社團管理和運行機制,提高對高校社團的監管力度。

關鍵詞:高校社團;公民意識;主體間性;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3-0013-03

隨著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以語言為中介的交往實現了人與人之間最普遍的社會聯系,是最普遍、最常見的活動媒介,能讓人們避免被工具理性所操控。利用高校社團對學生進行教育,塑造公民意識,是成效比較顯著的一種方式。在校園里,青年通過學習與實踐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塑造自身的公民身份認同。其中主體間性是理論基礎,高校社團是核心平臺,開展教育是必由之路,培養公民意識是最終結果。本文主要通過這一主線,對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社團對學生公民意識的塑造進行探討。

一、主體間性理論的哲學意蘊

多年以來,主體間性思維一直是許多哲學家、教育學家研究的課題,大家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爸黧w間性”的哲學概念最早是由現象學的代表人物胡塞爾所提出的,現象學的另一位大師海德格爾從本體論的角度又對其進行了豐富和發展,使之更具有超越性。主體間性是有關共同存在的不同主體之間的相互聯系的一個概念,涉及自我與他人、個體與社會的聯系,這種交互主體性兼具哲學本體論和方法論的較高價值,皆因它強調主觀與客觀相結合,體現了對社會的反思與批判。這不是說完全肯定或否定,而是對主體性的一個揚棄的過程,一如馬克思所說的“辯證的否定”。由主體性轉變為主體間性,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要以交往活動為切入點。在此理論下的教育,杜絕了傳統的學生被動灌輸、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讓學生在社團活動和工作中,與負責人互為主體,通過實際經驗獲得理解和共識,潛移默化地接受國家認同的理念,塑造公民意識,從而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這是一個雙邊的、互動的模式,為人們解決矛盾和沖突提供了可能。主體間性的教育是對主體性教育的超越和提高。主體間性教育的優勢就在于它沒有泯滅受教育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教與學雙向主體的進階,更有利于在校學生公民意識的覺醒。在哈貝馬斯看來,“當具有言語和行為能力的主體進行溝通時,他們就具備了主體間性關系”;在馬克思看來,“人們在生產中不僅僅影響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響。他們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動和互相交換其活動,才能進行生產”??梢婑R克思的主體間性思想,是一種對象主體論的思想,人都是有關對象性活動的主體,能夠透過現象把握本質,所以要求必須把科學的理念概念以一種適當的方式,轉化成切實有效的教育教學實踐。在高校,相對合適的方式就是開展社團活動來凝聚學生的國家身份認同。

二、高校社團的發展現狀

高校社團是學生的重要活動組織,由學生依據各自的愛好自發形成,在校團委的指導下依法開展特色活動,囊括各個年級的學生且活動形式豐富多樣、趣味十足,不僅是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更是對學生課外活動的有益補充,也是豐富課余生活和進行教育的有效形式。一般來說,社團作為一種社會學意義上的草根性組織種類繁多,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主要陣地,因而具有較大的戰略價值與意義。青年學生朝氣蓬勃,思想活躍,高校社團為其提供了施展才華的空間。

當前,高校社團整體上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是社團的教育發展現狀和學生公民意識發展狀態卻依然不容樂觀。如一些高校社團的發展良莠不齊,學生政治意識淡薄等,導致學生自主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因此,近年來要求改革高校社團以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進一步夯實青年公民意識塑造機制的聲音不絕于耳。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高校都在進行學生組織的機構改革,精簡社團,更多地關注質量而非數量,并裁撤了大量“僵尸社團”,留下優質的社團。所以,在社團工作中解決好當代學生主觀認同客觀構建的問題,能夠為培養政治信仰堅定的合格的社會公民做好更為扎實、充足的準備,進而為他們以后走上工作崗位、走向社會打好堅實的基礎。

為了進一步規范對高校社團的管理,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印發了《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暫行辦法》,這讓學校社團工作有了依據。社團因其類型多樣,成為學生組織中彈性最大、活躍度最高的部分,而將教育融入其中,能促進學術型、愛好型社團的蓬勃發展,也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以J大學為例,在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之初就進行了社團機構的改革,在管理上由放松走向收緊,由松散走向嚴格。比如,大幅度精簡了社團的數量,保留特色社團;定期迎檢、注冊并更新完善社團系列信息;加強培訓和理論學習,提高社團主要負責人的素質;規范選舉流程和公示制度,并進行相關負責人的公示……這就要求所有成員必須了解社團章程,嚴格按照團組織的宗旨進行活動,擰成一股繩,使其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育人功能。在大數據時代,培養公民意識的前提是樹立網絡文明意識,所以社團對加強新媒體平臺的運行很重視,會通過網絡宣傳弘揚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如J大學的學生社團在2020—2021年第一學期,21個社團的微信推送圖文轉發量達700條,抖音平臺點贊量達2 000個,線上迎新視頻展播創新高……

三、高校社團發展背景下公民意識的培養途徑

公民意識,可以被界定為在政治共同體中,每個個體都有正式的成員身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各類情感、行為等的總稱。公民對于國家的認同,對于自身身份的認同,對于社會的認同,呈現出動態性和包容性,這是由國內、國外錯綜復雜的多元環境所決定的。公民作為社會發展過程中極為關鍵的政治行為主體,需要對其進行深入探討,以揭示其發展規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穩定,政治清明,公民意識也要隨之成熟,與中國當前國情相匹配。所以,新時代公民社會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在我國,公民意識是近年來隨著公民社會的發展而獲得重視的重要概念,作為一種心理感受和理性認識,其彰顯著對國家責任和個人責任的認知。特別是將高校學生作為年輕的公民,我們在探討公民意識時,公民意識的培養就變得極具戰略意義了??傮w來看,高校社團發展背景下公民意識的培養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良好寬松的運營氛圍,改善高校社團的內部環境

高校社團是青年政治社會化的重要場所,是大學校園里的第二課堂,在此可以探究學生在新時代通過教育,塑造政治認同,進而培養公民意識,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接的動態機制。借用主體間性的哲學概念,既觀照了學生作為主體的特殊性,又著力解構了客觀的意識形態形成機制,即高校社團營造的環境,助力社團良性發展。這是公民意識塑造的根本途徑。高校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應該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開闊眼界,不要目光短淺,把自己局限住,應不斷提高分辨事物的能力。我們要清楚:一個寬松的、積極的運營環境,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將教育理念融入社團發展,豐富社團活動內涵

高校要注重學生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提高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縮小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但有相同愛好的成員之間的隔閡,避免摩擦。對于意識形態的教育,高校絲毫不能松懈,甚至還要加大力度,使學生在校就能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契約精神和規則意識、道德觀念和法治意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時候會陷入困境,被認為是主客體模式,即師生普通教育模式的產物。對于這個模式我們必須要重視起來,哈貝馬斯就針對這個問題做出理性的思考,并辯證對待。他看到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反思是必須的,強調不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而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也就是教師和學生同為學習的主體,平等溝通。這些,都需要高校將教育理念融入社團的發展,豐富社團活動的內涵。

3.規范社團管理和運行機制,提高對高校社團的監管力度

對于是否應該開展活動,開展什么活動,怎樣開展活動,都需要提前進行一個有效的評估,這是一個選拔人員的過程。而骨干成員的培養和考核、科學的管理、樹立榜樣典型,都為公民意識的塑造創造了前提條件。這種感召力的作用是巨大的,更容易讓受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對于自身角色的定位,必須要正確。如學生在學校是某個社團的主要負責人,其進入社會就是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這種情懷是傳承的、延續的,并且其話語的選擇、接受和表達能力也是逐步形成的。提高對高校社團的重視程度,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做好育人的工作,從而構建出參與社會的公民新型話語體系。而要讓社團活動的平臺更廣闊,流程更規范,就需要高校規范社團管理和運行機制,提高對社團的監管力度。

主體間性的哲學觀,具有統一性和協調性,是對主體性的升華,因而具有一定的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個人主體性的覺醒催生了現代公民意識,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主體間性是公民性的基本維度,它與高校學生公民身份認同問題密不可分。我們常說要時刻把學生放在首位,讓教師起主導作用,這雖然是一個簡單的設計原則,但是它卻有著很大的推動力量,而如何正確運用這種力量,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實現。中國的古代典籍《學記》中,很早就提出了“教學相長”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思想,讓教者與受教者之間樹立一種共同學習進步的意識。主體間性的哲學思想也揭示了教育的規律,并從本質上體現出交往的特質如尊重、平等、理解等,讓學生更有話語權。隨著學生個性需求的多樣化,社團組織也呈現出不同的類型,這就要求高校要加強意識形態的把控,通過教育引導,塑造學生的社會公民意識,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公民意識塑造和培養的道路依然很漫長,這就要求高校應把主體間性的哲學思維與我國的國情相結合,創設良好寬松的運營氛圍,將教育理念融入社團發展,規范社團管理和運行機制,以推動社團活動的深入開展,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更多的“四有”公民,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田雪齡,陳曉曦.論哈貝馬斯普遍語用學視域中的主體間性思想[J].滁州學院學報,2019(03).

[2]劉珺.法律教育在高校大學生教育中的開展——評《大學生法律教育問題研究——以公民意識養成為視角》[J].山東社會科學,2020(10).

[3]馬姍.近十年來國內吉登斯歷史唯物主義批判思想研究綜述[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3).

[4]李延祥.吉登斯現代性思想的制度維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9.

[5]郭廣春,周靜,馬曉瓊.基于標準化建設理論的高校學生社團管理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

[6]高楊.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理論社團價值引領力的提升策略[J].思想教育研究,2018(06).

[7]王蒼龍.公民身份的含義、變遷與本土化——評《公民身份的核心問題》[J].公共行政評論,2016(03).

Discuss on the Shaping of Students' Civic Consciousness by University Associ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subjectivity

Xia Yu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741431,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llege associations are booming, as an important platform and carrier of student activities, associations, like other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ath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haping students' civic consciousness, implementing educational ideas and finally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aping of students' civic consciousness by university associ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subjectivit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 of inter-subjectivity theory,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associations and the cultivation ways of civic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association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following points should be done well: create a good and loose operation atmosphere and improve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university associations; integrat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associations and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association activities;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mass organizations, and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of mass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associations; civic awareness; inter-subjectiv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作者簡介:夏月(2000-),女,吉林大安人,吉林師范大學2018級本科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高校社團公民意識主體間性
淺析高校社團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
互聯網+背景下新媒體在高校社團文化建設中的應用
師生主體間性理解的合理性考辨
從記者“公民意識”的覺醒到公民“記者意識”的強化
淺析課堂話語模式的模糊與缺失
淺析高校社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與意義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督為例
淺析政治學視角下我國對于年輕女性的民主教育
內地青春片場域:期待從對立走向對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