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內涵與價值研究

2021-12-27 01:04劉金松
理論經緯 2021年0期
關鍵詞:根本任務立德立德樹人

劉金松

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演變

重視立德樹人是我國的歷史傳統,“立德”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解釋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指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首先是立德有德,實現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追求,建功立業;再次是有知識有思想,著書立說。這三者都是人生不朽的表現,而“立德”居于首位?!皹淙恕痹凇豆茏印嘈蕖分薪忉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睆娬{人才培養是長遠之計?!傲⒌聵淙恕敝噶⒌伦鳛闃淙酥?,是人才成長的長遠之計。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教育方針表述中,始終強調受教育全面發展中的德育為先。1957年,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①《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頁。,把德育放在首位,彰顯了黨對人才之德的重視,這在高考人才選拔標準中的顯現尤為明顯,在1965年之前,學生道德情況是高校招生的首要標準②唐漢衛、劉金松:高考中的德育評價:新中國成立70年的回顧與展望,《中國教育學刊》2019年第10期。,雖然之后人才之德的重要性有所反復,但以德為重的原則一直延續至今。1978年,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重申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并多次論述了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這更奠定了改革開放后人才培養的基調。1999年,在全國第三次教育會議上,江澤民把“美育”也納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③《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2頁。,美育的加入豐富了德育的內容和體系。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對新世紀的教育方針做了進一步表述,提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次明確提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指導思想。2012年,胡錦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把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①《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首次明確“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并提升到教育基本方針的高度。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 01 7年版。。

在傳承和創新中,“立德樹人”的基本內涵幾經變化,但其核心價值并未發展轉變,即人和人才的成長都離不開“德”,雖然不同時期“德”的內容和標準有所差異,但這并不妨礙“德”的主導和引領地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歷代領導人也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對人才成長和教育發展中的“德”非常重視,這一傳統為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形成和成熟提供了理論土壤。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這既是對我國數千年來教育傳統的創造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也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經驗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在新時代被賦予新的內容,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③王群瑛: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

二、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核心

1.習近平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對“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十分強調,多次在重要場合和會議中提及其重要價值和意義。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 人”①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年12月9日。。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③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3日。。在第四次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不僅進一步提出“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還明確把“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教育一起納入“全面發展”的教育理論中,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④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民日報》2 0 1 8年9月1 1日。。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發展、教育使命的角度指出“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目的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這些重要論述,是對我國教育事業規律性認識的深化和發展,是對立德樹人理論認識的深化和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教育實踐提供了根本遵循。⑤王群瑛: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8年第6期。

2.習近平“立德樹人”思想的核心

第一,關于“立德樹人”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將“立德樹人”從人才成長的要旨提升到教育發展的根本任務,這就意味著立德樹人在學校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立德樹人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意味著學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著立德樹人進行,這指明了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本質,有利于扭轉長期以來在學校教育中形成的“應試化”現象和問題,這也意味著學生作為“人”重新在學校被發現、被重視,這就為新時代教育發展提供了一個方向指引。

第二,關于“立什么德”。立德樹人首先是要立德,是通過立德來成就人。對于“立什么德”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就做出了論述,他期待要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和嚴私德。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相關論述,我們認為明大德就是要堅定信仰,要以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信仰,做到胸中有信仰、心中有國家;守公德就是堅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處理好人與人、人與自己和人與自然這三對關系,在全社會營造崇德向善的氛圍;嚴私德就是要不斷向內反求諸己,不斷完善自我修養?!傲⑹裁吹隆苯y領新時代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新時代的教育除了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外,如何引導和服務于學生立德是關鍵任務。

第三,關于“樹什么人”。立德服務于樹人,樹人是立德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的教育應該樹什么人也有深刻的思考。習近平2018年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要“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就意味著教育工作要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培養具有社會主義信仰的人,培養具有國家認同的人,培養具有科學精神、實踐能力的人,只有三者有機融合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所要“樹”的人,也是新時代學生發展所要追求的目標。

三、習近平關于“立德樹人”如何落實的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對“立德樹人”的地位和具體內涵進行了深刻的論述,還對教育應該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著深刻和系統地思考和論述,簡單來說主要包含實施“三全育人”、改變評價方式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

1.堅持“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要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使一切可能的要素參與到立德樹人中,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簡稱“三全育人”)。全員育人從廣義上指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共同構建育人機制,從狹義上則指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全程育人是指育人要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過程,時間上包括課上、課下、工作日、假期等,空間上包括教室、自習室、實驗室、實習單位等。在整個過程中,學校根據時間和空間的改變,根據學生成長的客觀規律和學生發展的自身要求有步驟地開展育人工作。全方位育人指通過系統地設計、充分地利用多種載體開展育人工作,將育人工作滲透在學生綜合測評、獎學金評定、誠信教育、學風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社會實踐等方面,將顯性育人與隱性育人相結合,有針對性地把德育滲透到學習、生活、社會實踐等環節。全方位育人有助于加強德育內容的多樣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①苗青:“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德育機制的實踐探索,《河南教育(高教)》2018年第4期。

“三全育人”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如何系統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思考,將學校教育的主體、時間和空間有效整合進立德樹人的過程中,這極大地改變了學校教育中目標碎片化、資源碎片化和途徑碎片化的問題,有利于推動學校教育更加有針對性、更加高效和更加有效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努力扭轉教育評價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教育評價對學校辦學、教師從教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對于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的教育評價制度經歷了重建、調適,已進入到多元發展階段。200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明確了新世紀教育評價與既有教育評價制度的重要區別,凸顯了評價的發展性價值,為教育評價的變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徑,發展性教育評價制度逐漸構建起來。2004年發布的《2003—2007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使教育評價的方式得到了發展,除由行政部門自上而下開展評價活動外,第三方評價和自我評價受到重視。2010年教育部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是21世紀我國第一個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其中明確提出:“開展由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做好學生成長記錄,完善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睆念C布的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出,新世紀以來,以成績和升學率為核心內容的教育評價體系逐漸打破,多主體多方式參與的綜合教育評價機制逐步完善。發展性學生評價制度的形成,提升了教育評價制度的育人價值,增強了教育評價活動的活力。教育質量監測制度、縣域教育評價制度、農村基礎教育評價制度等逐漸發展起來,使得教育評價制度變得更為豐富。行政部門、教育專家、社會中介機構等多方參與教育評價活動,評價主體呈現多元化。第三方教育評價制度的形成以及校本評價的發展,促使教育評價效力大大增強。①《從規制到賦能——教育制度變遷創新之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評價制度轉變對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切實落實立德樹人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扭轉教育評價方式的論述抓住了促進推動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教育評價對教育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不科學的評價誘導教育走向了功利化、績效化和景觀化,嚴重阻礙了教育對人發展的促進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對扭轉教育評價方式的論述不是技術層面的思考,而是指明了我國教育改革的方向,有利于以評價來引導和倒逼學校重視立德樹人,提高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驅力。

3.重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①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3日。,因此他認為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充分發揮教師的率先垂范作用,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做,這充分顯示了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這與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傳統密不可分。2013年教育部在《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中要求嚴格師德考核,并且希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師德考核辦法,學校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2014年教育部針對中小學比較突出的教師問題頒布了10條紅線,之后7月又發布了6條禁令,對一些比較常見的師德行為予以明確的底線規定。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文件,這些文件對教師職業道德做出了更為細致、具體的要求。師德的養成不是靠說教和灌輸,而應該從教師培養上進行轉變,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八氖甑母母?,我們看到教師培養已經從一個相對封閉的培養機制走向一個開放性、靈活性的教師教育體系,教師培養水平的重心在不斷上移,從原有的中師、師專和師范學院到現在的師范學院、師范大學和研究生教育;教師資格考試更為嚴格和完善,更加全面地考查教師的綜合能力;教師職務聘任更加規范,注重教師和學校的雙重選擇;教師編制制度更加公平,促使教育事業更有效率地發展;教師薪酬更加注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教師的培訓也走向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從一個“基準線”提高到教師“終身學習”的層次。②《從規制到賦能———教育制度變遷創新之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建設的論述不僅再一次提升了教師在教育領域乃至全社會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對教師的德與能提出了新期待和新目標,這都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因為只有與學生接觸最頻繁、最深入的老師兼具德與能,才有可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人,才算是將立德樹人落在了實處。

四、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重要價值

習近平“立德樹人”教育思想融匯了我國傳統的人才觀,延續了建國以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同時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創新,具有鮮明的理論價值和時代價值。

1.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體系

對教育事業規律的認知影響著黨和國家的教育事業規劃,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是黨和國家關于教育的價值、教育的地位和教育的途徑等理論問題認知的集中體現,彰顯了黨不斷追求真理的內在品質。習近平總書記的“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將教育放在了國家、社會和個人發展的根基之處,適應了新時代的新情況和新要求,為新時代教育優先戰略提供理論支撐,同時還對教育要使國家、社會和個人具有怎樣的“德”進行了討論,深化了對教育本質追求的認識,對新時代教育發展具有方向指引作用,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體系。

2.為民族復興的人才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中華民族的復興是文化性的復興、和平性的復興,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幸福而復興。因此,我們的民族復興不僅需要科技人才、建設人才,更需要具有民族德性的人才,習近平總書記的“立德樹人”教育思想則為這一需求提供了支撐,其“立德樹人”教育思想中關于“德”的論述符合民族復興的德性要求。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要求所培養之人必須首先是具有德性的人,這就適應了民族復興的人才需求。

3.為解決我國教育難題提供了整體方案

新中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在發展中也衍生了很多問題,如教育的功利化,使得教育越來越偏離育人性。習近平總書記的“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理論內涵極為豐富,不僅為教育發展提供了根本性的方向指引,更是為解決教育發展中的問題提供了整體性的方案。為了推動教育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分別論述了教育資源的利用、教師隊伍建設和教育評價改革等內容,這些都為新時代教育發展提供了具體指導。具體而言,習近平的“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為我國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提供了具體的方向和路徑,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也正是在這一思想指導下進行的。

猜你喜歡
根本任務立德立德樹人
談初中化學教育的立德樹人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圍繞六個“下功夫”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強化課程思政理念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
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