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融研修”體系 推進教研治理現代化

2021-12-28 18:42陳仲弘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21年8期
關鍵詞:江干區研修教研

□陳仲弘

(杭州市江干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16)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35 年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梢?,教育治理現代化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關鍵,而教育研修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2019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服務學校教育教學”“服務教師專業成長”“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服務教育管理決策”的四大任務。如何跳出傳統研修思維定式,從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角度重新審視教育行政部門、研修機構、學校、教師、學生合作共治的新理念和新路徑,不僅關系到學校整體的內涵式發展和品質提升,且關系到學生成長的完整育人體系建構,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基礎教育辦學體制改革的有效性水平。在國家現代化發展戰略要求和教育教學改革質量發展內在需要的雙重邏輯下,杭州市江干區教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區教研院”)構建了“融研修”體系,轉型區域研修方式,從“大一統”“上行下效”的結果性研修變為“多主體參與”“協調共生”“激活每一個”的過程性研修,以推進江干教育研修治理現代化,服務區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一、“融研修”體系提出的背景

(一)區域教育大規模發展與研修力量相對單薄的矛盾

杭州市江干區位于主城區東部,經歷了從“田園”躍身為CBD 的城市大發展、大提升階段,區域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十三五”期間,新增中小學、幼兒園50所。僅以2020年為例,江干區九年級畢業生5008 人,小學一年級新生為10292 人,而實際在編研修員為18 人,平均年齡為48.8 歲。近三年,區教研院建立“雙聘制”研訓員制度,每年從學校選拔優秀青年教師到教研院跟崗實踐。目前有雙聘制研訓員11人,他們充實了研修力量,為學校培養了后備干部,但30 余人的研修力量依然無法滿足區域教育高速發展的需求。

(二)區域學校高質量發展與傳統研修相對散點的矛盾

“十三五”期間,江干區教育品質不斷提升,育人方式百花齊放,各具特色。如學習空間外延,互聯網、社會機構、博物場館、研學基地等都成為重要育人場域。課程建設優質,校本課程日趨豐富,區域間課程聯盟應運而生,知識眾籌成為新發展趨勢。傳統的研修形式無法滿足學校綜合育人全面發展的需求。2019年,教育部出臺《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五育并舉,融合育人”高質量發展路徑,對區域研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區域教師高素養發展與專業培訓相對狹隘的矛盾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教師的水平、能力和素養直接決定著教育的質量與水平。江干區各學校的校本培訓、高校合作、專家進駐、國際交流等蓬勃發展,推動了新一代“四有”教師的迅速成長。區域教師研修僅通過單部門、單學科的聽課評課、專家講座、大規模培訓等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教師高素養、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由此,區教研院從教育治理視角明晰了行政、學校與教師的關系,厘清課改深化過程中學與教的關系,構建了富有江干特色的“融研修”體系,以發揮教育研修的支撐作用,提升服務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效能。

二、“融研修”體系的核心要義及本質特征

“融研修”體系,是指基于并圍繞“五育融合”體系,將研修視域從單一學科拓展到學生、學習、學科、學段、學校的“五學”,將研修主體力量由學科研訓員、單純的一個研修機構拓展為“Y”型研修共同體,并通過項目制運作實現多元主體、多種要素之間的交融關聯、協調共生,從而激活學校,激發校長與教師的內生力,實現研修善治,提升區域研修效能。

從理論上看,“融研修”體系符合教育治理的本質特征和價值追求,有助于形成新型共治關系。

(一)強調研修主體的多元參與

“融研修”體系是對傳統研修管理方式的反思與發展?!肮芾怼焙汀爸卫怼彪m只有一字之差,但本質完全不同。相對于管理的“自上而下”,治理更強調研修主體的多元性?,F代研修體系中,學校與教師深入參與是研修治理民主性、互動性、多元性的內在要求?!笆濉逼陂g,江干區構建了5種教育“新共同體”典型模式和10 個專業聯盟,覆蓋全區8 個街道65 個校區,占全區學??倲档?3.6%,涌現了集團研修、共同體研修、聯盟研修、“智慧+”研修等治理形式,推動了教師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2018 年,區教研院啟動“項目制”研修,教研院、學校、專業聯盟校、科研單位、高校、支持單位等多方組成項目團隊,聚焦教育教學關鍵環節、區域重點難點問題,進行集體攻關,從而打通部門、領域、學科邊界,打破以學科教學為中心、單一研修為方式的傳統研修形態,集結多元主體力量解決區域教育教學發展的實際問題。

(二)強調研修過程的協調共生

研修治理的價值目標在于形成“高效、有序、公平、自由”的研修新格局,其關鍵是研修過程參與權、決策權的結構性調整。區教研院積極打造“Y”型研修共同體,“Y”的一“干”,指的是區教研院的研訓員,其主要承擔研修活動、教師培訓的設計與組織?!癥”的一“枝”是指32 個區教師專業發展基地、近百個學科示范基地、10 個專業聯盟等,名校、名師成為教師培養的主要陣地和骨干力量?!癥”的另一“枝”主要指與37家全國創新型教育研修機構發展聯盟機構、省內外知名高校、省市科研單位等建立合作關系,這是區域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重要支撐力量。區教研院發揮橋梁、平臺和紐帶作用,將區內外各種優質研修資源進行連接,一方面彌補區域研修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研修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在“資源共享、互惠共進”的基礎上,區教研院通過構建多層次架構、規劃多元化路徑、開發多項目合作的方式,在協調共生的研修過程中,提升研修員以及區教學管理干部的研究水平。

(三)強調研修形式的賦能激活

研修主體多元化、研修過程共生性的特質將區域研修與學校制度建設、校本課程開發、教師教學實踐、全員培訓、課題研究等緊密結合,為教師賦能提供了基礎和保障。賦能是激活的高級形式。實踐中,首先需要賦能學校,挖掘富有特色的校本研修項目,上掛省師訓平臺,促使校本研修項目從面向本校到面向區域,從校內實施到校級、區域兩級實施,激活學?;盍?。其次是賦能教師,通過引入現代技術、優質資源、學校力量,開展多類型、多層次、多領域培訓,做好新教師、骨干教師、骨干班主任、管理干部、“一新兩銳”等教師的梯隊培養工作。2020 年,江干區推出新教師“組團式”三級聯動研修模式,即把新教師培訓的“大班”按“異質互補,多元均衡”原則,劃分成17個培訓片組,實施區、片、校三級聯動管理(區級負責規劃、考核,片級負責整合、管理,校級負責實踐、培訓),實現精準培訓和精致管理,促進新教師專業能力與職業精神的雙成長。

三、“融研修”體系的路徑探索

(一)完善機制,為研修治理強根

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的問題。解決機制問題對保障“融研修”治理體系落地生根意義重大。區教研院完善三大機制,對什么與什么融合、誰與誰融合、在哪里融合等具體問題做出了明晰回答。

1.完善區、片、校三級聯研組織機制,促進不同主體間的互動關聯和相互作用

規范研訓員、片區學科大組成員、教研組長三級研修管理制度,促進區本、校本研修體系化;健全基地學校申報省平臺、區學科名師工作站申報研究項目兩大機制,統籌學校、名師兩大資源,促進資源整合,實現多渠互聯。

2.優化“1+N”一站式調研機制,建立“五學”視域的大研修工作系統

“1+N”有雙重含義:一指調研人員多樣化,除研訓員“1”之外,區教研院還組建了學科研修大組、名師工作站、特聘教研員等“N”個專業團隊共同參與調研;二是指調研視角的多樣化,即“1所學校+N個領域”,如主題內容“必選+選擇+定制”,調研領域“研修+科研+課改+師訓+評價”五合一等。這是過程機制,融合多元視角,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

3.深化“區外+區內”雙循環機制,搭建教育資源共享大平臺,提升教育資源使用效益

2017 年,區教研院創建全國創新型教育研修機構發展聯盟(全國12 個省的37 家研修機構加盟),開啟外循環機制。2019 年,區教研院與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簽訂“研訓合作基地”框架協議,聘任省內外8 位知名專家擔任錢塘智庫顧問。2020年,區教研院引入5名高校駐點專家,聚合高精尖專業力量集群化服務區域學校。同時,2019 年成立項目式學習聯盟、傳統文化聯盟等10個專業聯盟,確立11所可持續教育發展種子學校、32 所教育新樣態種子學校,以專業聯盟、種子學校為引領,形成區內學校間相互融通、優勢互補的發展關系。內循環機制有力促進了輻射與帶動,實現資源的集約化利用。

4.建立“基于學習質量調查的教育教學改進”機制,營造區域教育質量發展良好生態

區域教育發展評價是提升區域研修治理效能的關鍵。區教研院協同行政,加強學生成長發展的綜合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完善了《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指導意見》,以全面反映學生體質健康、實踐能力、綜合素養等方面的成長與發展。同時,還加強關注“過程型質量”和“結構型質量”,開展中小學學習質量調查點對點研討,推進評價結果的校本運用,幫助學校建立自我分析制度,完善學校自我診斷、反饋和改進機制,促使區域質量監測系統的主要功能從“集權測評”轉向“多元反饋”,營造教育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

(二)創新共治,為研修治理塑形

1.教師培養共治行動

基于區域特點與發展需求,江干教育將新教師與骨干教師兩個關鍵群體發展作為關注重點,實施“兩銳”(新銳與精銳)教師培養工程。首先,構建積分制管理體系,進行一站式共生性評價。以學科為團隊,從立德樹人、教學質量、教育科研、參與培訓、學科引領、突出成績等六方面積分,發揮群體間合作互助,實現群體健康快速成長。其次,構建“一核三環”培訓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理論、實踐、體驗為關鍵環節的“一核三環”課程體系,共賦220 學分。其中,理論、實踐各100 學分,體驗20 學分。區教研院創新開展入職第一課、黨團建、外語風采秀、基本功大賽、特殊學校志愿服務活動等特色課程。2021 年,啟動“亞韻”項目化學習課程,以“我是亞運城市行動者”為驅動性問題,引導研究性、綜合化、實踐式培訓,激發新教師的學習內驅力,提高綜合素養。

2.課程建設共治行動

區教研院通過打造“一科多?!薄耙粎^多型”“一項多科”的多元樣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區域輻射與流動?!耙豢贫嗄!敝笇W科(領域)研訓員與學校教師共同開展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根據學生、學習內容、教師等差異,提煉多種教學范式共享互鑒,提高學與教的有效性。目前,中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等14 門學科建立了30 余個范式,形成了基于課型、內容、目標、過程、技術等多個維度的多元模式?!耙粎^多型”是指將特色校本課程培育為區屬課程,讓更多教師具備開設優質課程的能力,讓更多學生享有選擇個性化課程的權利。同時,將擁有優質教學場館、教學設備、專業教室的學校納入到課程基地,實現學習空間區域共享。幾年來,江干區形成了“師本型、生本型、校本型、根本型”“社團類、項目類、特色類、實踐類、共享類、整合類”的“四型六類”拓展性課程體系?!耙豁椂嗫啤笔侵富趯W科融合的教學實踐。2018 開始,區教研院以“項目式學習”理念為抓手,通過“項目”把多個學科的“點”聯系起來,以任務為驅動,在真實而復雜的場景中開展跨學科學習,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2020年,江干區確立跨學科課程教研員,成立區項目式學習教研大組,出臺《關于推進江干區中小學項目化學習與STEAM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并被推薦為浙江省教研室“STEM 教育試點區”。課程共治,促動學校、教師從課程教學改革的“邊緣性參與者”轉變為“充分參與者”。

3.家校協同共治行動

家長有效參與學校治理,是當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領域,也是一種全球性普遍趨勢。區教研院首先依托專題培訓,提升教師、家長共治能力。如2019 年,區教研院與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簽訂“教學與科研實踐基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浙醫一院心理專家團隊建立合作模式,引進專業資源,開展兩類活動:一類是面向中小學心理骨干教師的實操性培訓;一類是面向學生家長的“初中生過度游戲干預”針對性問題解決。其次,依托“心寶典”資源庫建設,深化家長治理的參與程度?!靶膶毜洹币纛l系列,由浙江大學何潔教授團隊、浙一醫院許毅教授團隊錄制,從高校理論研究專業層面和醫學治療層面持續為廣大師生、家長提供心理養護。微課系列由區各中小學心理輔導站錄制,其中有關家庭教育的視頻就有39 個,它們幫助家長充分了解學生教育過程的應為和可為,與學校形成教育共同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精進品牌,為研修治理提質

1.“錢塘之春”品牌,實現價值認同

江干區“錢塘之春”教學研討活動首創于2002年,至今已歷19屆,從當初的以學科教研活動為主到如今多學科廣領域的學術創新論壇,形成了區域價值認同的良好生態。第一,在頂層設計上,充分發揮區教研院的支撐作用。每屆“錢塘之春”的主題都聚焦區教育熱點難點,如“教育變革與課堂轉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探索優質教育新路徑,建構區域教育新生態”等話題,引起多方共鳴,引發多維思考。第二,在過程組織中,強化學校主體地位。每年的活動分設多個學校專場,邀請多位校長、教師開課與交流,為學校搭建集群化展示平臺,全景式輸出江干教育經驗。第三,在教師發展上,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區教研院邀請國外學者、國內知名專家、高校教授和聯盟單位參與學術研討,為區域教師提供教育觀念、提升先進經驗積累的機會。

2.“掌上研修”品牌,強大治理力量

互聯思維認為,在一個網狀社會里,個人的力量和價值是由連接點的廣度和厚度決定的。連接越廣,聯合越厚,這個點的價值和力量就越大。正如梅特卡夫定律,當人、流程、數據和事物緊密結合,互聯網的力量就會呈現指數增長,顯示萬物互聯的強大。2020年,區教研院采取了如下措施:打通《江干教育》內刊、“江干教師研訓網”、“江干E研訓”一刊一網一號,使之形成互通互補之勢;融合文圖、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媒介,聯合紙媒、音媒、電視、電臺、新媒等,形成“江干教育響度”“江干新師絕活”“江干研修轉型”等三大線上原創品牌,推出“學研”“優師”“心寶典”“項目化學習”“疫情與教育”五大欄目。這一方面為區域教師提供了隨時隨地的在線學習資源,另一方面通過樹立典型樣本,記錄動態軌跡,促進了學校、教師間的互相帶動和良性發展?!酲?/p>

猜你喜歡
江干區研修教研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可愛的馬
一主六維: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春暉社區舉辦夏日游園會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江干區全市首創減負新舉措
江干區:擴大街道人大監督范圍
教師到底需要怎么樣的教研主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