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00后”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實質、問題及提升研究

2021-12-30 12:31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理論課特色政治

雪 婧 李 峰

(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

一、“00”后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情況

(一)“00”后大學生的主流認同觀——理性、積極

當前絕大多數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基本保持理性、積極向上的態度。一方面,當代大學生認知事物較快,有較強的自尊心和社會責任感,能理性地看待國家的政治方針、路線、政策。對國家的政治處境和未來的發展,他們不僅是停留在感性層面的思考,而能通過自身的文化認知更趨客觀、理性地進行看待。另一方面,從當前大學生關注國家政治經濟形勢、國家主權、人民權益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到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健康積極的一面。在改革開放的社會巨變中,當代大學生更為理性,能夠學會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從發展的角度分析問題、看待問題??傊?,當代大學生認同觀的主流是理性的,同時也是積極向上的。

(二)多數“00”后大學生關心國家政治,有較強的責任感和正義感

“00”后大學生關心國家政治已經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一方面,關心國家政治對于大學生自身的發展有一定的好處;另一方面,關心國家政治能夠使大學生知道國家目前和以后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國家的發展趨勢,掌握國際發展動態,最后為國家的發展強大做出貢獻。

(三)“00”后大學生對現行政治制度基本認同,但存在多元化發展

從“00”后大學生對現行政治制度的基本認識和看法,我們發現“00”后大學生基本認同現行政治制度,如對現行法制的看法和政治體制的認識等等。大多數學生是認同和支持現行的政治制度的,但仍然還是有少數學生有其他的看法。由此可見,大學生政治認同存在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各類新興事物不斷涌現,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生活在不同環境的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也是千差萬別。這些原因導致了當代大學生對于政治制度的認識出現了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隨著西方國家思想文化的滲入,一些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必然與中國現有的體制不相符合,而大學生思想意識的差異導致了部分學生對政治體制的認識不同。這也是導致大學生政治體制認識出現多元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偟膩碚f,當代大學生是支持現有政治體制的,即基本認同現有政治制度。[1]

(四)部分大學生思想認同存在淺顯化問題

從部分大學生對于當前政治制度的了解不夠深入,我們也能明顯看出當前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認同存在淺顯化現象。例如,他們對于國家的方針、路線、政策只是淺顯的認識,有書本認同的現象。有些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僅將其理解為對一門課程的學習,一次考試的通過,事實上他們是放棄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內涵的深刻理解,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去思考。面對新一輪大變革和大調整而出現的“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人類社會向何處去?亞洲前途在哪里?”等重大時代課題,有些學生缺少深入思考。這給進一步提升情感、價值的認同造成障礙。這對大學生自身的發展有一定的約束,對社會的發展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然而,個別大學生站在思想認同的對立面,更是影響了社會成員之間的團結互助、互助互愛,破壞了社會的穩定與團結。[2]

二、“00”后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研究不足

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理論研究明顯不足。高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主要還停留在理論灌輸、制度說教,對綜合運用課程,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體系的研究基本是空白。

(二)課堂教學主渠道建設有所欠缺

課堂教學是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最主要途徑,目前還存在課程體系不完善、針對性不強、各門課程銜接不緊密等現象。

(三)課程體系模式固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簡單陳舊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的基本載體。近年來,各高校在解決理論實效性問題上,從改革教育方法、豐富教育手段等入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由于絕大部分高校并未設立或開展專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課程,未能及時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變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大降低。雖然各高校都對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宣講和宣傳,但在頂層設計和整體統籌上有缺乏,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實際效果也沒有及時的反饋與評估。高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上需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要與學生培養目標更加緊密、更貼近社會需要、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是現代化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從總體上來看,理論課的大部分課程還是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育方法,其他一些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還沒有被全面展開。在調研過程中,學生們提出思政課要與實際聯系起來,與時事政治、社會熱點問題結合起來,加強與時代的結合,多實踐多討論,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3]

(四)復雜的網絡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帶來了挑戰

互聯網已經深入了人們的學習生活中。不可否認,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出于相對滯后的教學內容、手段及方法的原因,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跟不上信息高速的延伸。很多不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信息充斥著網絡世界。大學生接觸的信息量大,由于正處在思想成型時期,對良莠不齊的各類信息不能夠做到很準確地篩選,無法做出正確評判。[4]

三、推動“00”后大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對策建議

(一)有效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研究水平

建立完整科學的理論體系是指導實踐工作的必然要求。建立起科學系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理論研究體系,也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的必要條件。筆者認為,在這其中要貫徹“三個結合”的原則。

(二)切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

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能力水平,是加強“95”后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的基礎。一是在高校教職工中貫穿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二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能力水平建設。三是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輔導員隊伍。

(三)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教育

加強“00”后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需要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機制和路徑,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認同教育實效,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體系,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5]

(四)激發情感認同,塑造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關鍵在于激發大學生的內在情感認同。這不僅需要高校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和引導,而且也需要教育者的言傳身教以及社會大環境的整體改善。尊重學生差異,豐富實踐活動,提升教育者的引導作用,積極優化社會認同環境,建設認同載體。

猜你喜歡
理論課特色政治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
特色種植促增收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獨立學院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現狀研究
新課標下中職體育與健康理論課有效教學策略探討
2009年熱門特色風味小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