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下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認識與治理作用

2021-12-30 12:31鐘國祥李懷攀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民俗體育文化

鐘國祥 李懷攀

(重慶旅游職業學院 重慶黔江 409099)

渝東南地區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渝鄂湘黔四?。ㄊ校┻厖^結合部,地處亞熱帶,雨水豐富、山川秀美,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是重慶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地。由于當地特有的氣候、山川、風物、習俗等,創造傳承了具備經濟、審美、精神和社會和諧價值的民俗體育文化。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我國民俗體育文化的價值發揮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空間保障?;诖?,本文以前人相關研究為基礎,通過實地調研當地78個傳統村落,多角度認識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并著眼于鄉村治理,試圖通過發揮民俗體育文化的價值,在推動其傳承和發展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

一、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項目及其分類

村落作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社會生活群體的載體,是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基本單元。在原始農耕文明基礎上,受自然生態環境和生存方式的影響,衍生了繁多的民俗傳統體育項目。從內容和形式出發,通過文獻資料、訪談和實地考察當地村落等方式,將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項目分類如下:1)體育競賽類:蕩秋千、竹鈴球、劃龍舟、玩牛、爬花桿、舉石、射擊、射弩、打陀螺、摔跤、抵杠、扁擔勁等。2)表演類:擺手舞、銅鈴舞、爬桿、板凳龍、高臺獅舞、蘆笙舞、儺戲、秀山花燈、上刀梯、廟池甩手揖、普子鐵炮火龍等。3)游藝類:三六福字牌、牽羊腸、搶山頭、打鐵、土地持拐棍、丟帕帕等。4)武術氣功類:粘功、策手、苗拳、牙功、鐵頭功、鐵辮功、帕子功、手劈卵石等。經重慶市各地區或單位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共15項,其中國家級5項,市級10項。

二、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特征

民俗體育文化是居住在一定地域的民族世代繼承發展的文明結晶,因時間、空間以及民俗信仰的差異而絢麗多姿。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主要體現出:1)民族性和多樣性。民族性存在于民族文化心理素質,是民族文化類型中的一種表現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特殊烙印[1],受思維方式、心理結構和宗教信仰等的影響。例如,苗族龍舟賽的船只樣式與比賽方式和白族、傣族的大相庭徑、各不相同。其多樣性主要由于渝東南地區多民族的“大雜居,小聚居”現象和山脈縱橫延綿在特定歷史時期帶來的交流屏障,這種多樣性主要體現為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組織形式多樣。2)地域性和流變性。每一民俗體育的形式都是在一定區域產生的,作為民俗體育在空間上所展現出的一種特征,主要受生產方式、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2]。土家族、苗族的高腳馬,最開始是為了采摘較高樹枝上的野果和閑暇時的娛樂,為了適應渝東南地區當地氣候,逐漸演變成了雨季代步、涉水過溪的工具。民俗體育文化,是在不斷傳承和演變中發展起來的,在文化的碰撞與吸收、融合與發展過程中,穩定性與變化性互為存在。就變化而言,是隨著社會環境、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而表現出的流變性。3)時代性和實效性。民俗體育文化建立在民族深厚的歷史傳統文化中,反映特定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社會需要和發展水平,體現當下時代性特征。苗拳、擺手舞等民俗體育項目,源于渝東南地區先民的勞動生產、社會實踐和生活需要。隨著時代變遷和不同文化形態的影響,被不斷挖掘整理和重新編排,在內容和展現形式上有所改變,但無一不反應著時下的社會面貌和價值取向,體現出顯著的健身、娛樂和教育等功能。

三、鄉村振興戰略與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指出,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須同步推進。民俗體育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著一定族群的文化積累,承載了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水準,是凝心聚力、教育群眾、弘揚鄉風的重要構件。以土家族、苗族為主體的10多個少數民族世居于渝東南地區,創造了民族特色鮮明的民俗體育文化。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渝東南地區需要文化支持,充分用好頗具特色的民俗體育文化“集成塊”。

(一)提高文化認識意識

鄉村振興離不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三者之中,經濟是振興基礎,沒有經濟的振興,鄉村很難發展起來,但是鄉村振興的持久動力應該是文化。民俗體育文化作為各個時期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歷史、傳承了文明,具備良好的社會功能。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由于其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必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在這特殊的節點上,提高對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的認識,是研究、傳承發展民俗體育文化的需要和時代要求。

1.系統認識民俗體育文化的當代價值。人們對文化價值的認識,是主體與客體不斷統一、深化的過程。對于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價值的認識需要系統性觀念,其構成要素和表現形式要全面把握,如此才能認識到其應有的當代價值。如土家擺手舞,我們認識它就不能單從身體活動方面簡單、片面、孤立地去分析,必須從整體出發,掌握和明白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和意義所在,同時注重其繼承關系和歷史文化內涵。

2.拓寬空間維度,全面認識地方文化。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國家間的交流日漸頻繁,不同民族文化利益交融,相互影響,在共融共生的同時,也挑戰著彼此的生存空間。民俗體育文化作為全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承載著民俗體育發展的歷史,積淀著廣大民眾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智慧結晶,為不同地區民眾增進感情,發展壯大提供著豐厚滋養。鑒于此,將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放置在地方場域、國家場域、世界場域中進行價值認識和判斷,是生存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3.用發展的視角看待民俗體育文化。民俗體育文化內涵的積淀,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充實和豐富的。對于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的科學內涵、歷史價值和當代意義我們應用發展的視角去衡量,尤其是同人類生存需要、時代發展需要、當代價值理念密切聯系的成果,我們應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趨向世界性與民族性的融合。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只有不斷提高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社會化的程度,并以選擇吸收、不斷創新的思維,才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3],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劑,并得以有效傳承和發展。

(二)利用民俗體育文化助力鄉村治理

黨的十九大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報告指出,必須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筆者認為,這一治理體系的有效建立,應充分重視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耦合。正式制度的建立應堅持科學性與政治性的有機統一,并和民眾日常生活世界相結合;非正式制度的調適或變遷必須遵循公共利益的調整,改俗遷風。民俗體育文化作為獨具特色的非正式制度,它的產生與所依附民族的信仰追求、生活習性、文化積淀等有著密切關系,可以作為一種社會善治的手段來輔助鄉村治理。

1.強化文化認同感,提升村民自治意識。自治,需要共同參與、決策和管理。強化村民文化認同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使其樹立共同價值觀和信仰追求,從而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提升自治意識。民俗體育文化活動,具有突出的群眾性特點。渝東南地區的花燈、劃龍舟、高臺獅舞、蘆笙舞等群體性項目的開展均需廣大村民的共同參與、積極策劃和組織。開展這類群體性活動,往往可以讓村民從中收獲榮譽感、成就感和歸宿感,而這些因素正是強化文化認同感的關鍵。為此,民俗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豐富民眾文化生活,還能強化文化認同,提升自治意識。

2.加強道德建設,促進社會和諧。實施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而鄉風文明的核心在于道德建設。所謂道德,就是用來協調、處理社會各種關系的行為規范、準則,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動力。民俗體育,產生于人類實踐活動,反映著人們的道德觀及行為模式,其開展多以村寨為單位進行。每逢節慶、祭祀等活動,廣大村民相聚一堂,在觀賞表演的期間,熱情交流、相互祝福、共同歡樂,在無意識當中受到了道德的熏陶,促進了共同道德的形成。渝東南地區各村落溝谷交錯、交通不便,村民平時又忙于生產,而通過民俗體育這一媒介,可以有效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同時還能凝心聚力,強化道德建設,提升鄉風文明。

3.發揮民間組織活動能力,創造經濟價值。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各種民間組織,特別是老年協會、傳承協會等,他們往往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德行,能夠將豐富的社會經驗、工匠精神、倫理道德思想帶入組織,影響參與活動的人。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通過文藝演出、民俗旅游、體育盛會等活動以及“文化生態旅游村”建設、“一村一民俗文化品牌”打造,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活動能力和自我粘合的作用[4],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振奮精神、增進團結,同時還能增加從業人員的經濟收入,激發參與熱情,從而實現文化和經濟的良性互動與雙贏,推動文化傳承和鄉村治理的有效運轉。

四、結束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社會流動性加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文化建設與發展切不可松懈,之于渝東南地區民俗體育文化,應進一步深化認識,并不斷挖掘、整理,強化內涵建設,創新傳承發展機制,同時立足地方助力鄉村振興。

猜你喜歡
民俗體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民俗節
漫畫民俗
誰遠誰近?
我們的“體育夢”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