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勞動能力培養的幼兒種植活動的開展

2021-12-30 12:31范玉華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種植園豌豆勞動

范玉華

(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幼兒園 江蘇張家港 215600)

種植活動是幼兒園的重要內容,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在此實踐活動中應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從多方面創新教育方法,包括合理規劃種植園地、明確種植活動內容、健全完善教師能力、開展多樣種植活動等,教師應從多方面調動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有益經驗。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種植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勞動能力。

一、幼兒種植活動的意義

(一)創設種植環境,激發幼兒的勞動欲望

幼兒園的種植活動,不僅是純粹種植,而且是具有諸多教育價值的種植課程。幼兒對植物認真、持續地研究能夠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勞動的欲望,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素養。幼兒園可以適當地對區域進行改造,將班級一角、戶外的種植園地或圍墻周邊的灌木叢、天臺空間等場地改造成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種植區。幼兒園將種植區合理劃分給每個班,各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種植合適的植物。教師可以在天臺建造種植大棚,滿足幼兒多樣化種植環境的場地需求。在幼兒園的圍墻四周還可鋪設自來水管道,幼兒通過水管可以隨時給自己心愛的植物澆水。平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用廢棄的瓶、碗、小桶等容器來收集雨水,用另一種方式對植物進行澆灌。幼兒在種植園中可以根據季節種植具有實踐性研究的農作物及其他時令果蔬等。教師還應該往種植園里放些鋤頭、花籃、鐵鍬等工具供幼兒種植時使用,并且還要準備一些筆記本、鉛筆、尺子、放大鏡等工具供幼兒邊種植、邊觀察、邊記錄。幼兒在種植園里勞作、觀察和學習,體現了幼兒園做中玩、玩中學的教育理念。這種和諧、友愛、平等的種植環境一定能夠激發幼兒對周圍其他植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再結合季節特征引導幼兒調動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現象,鍛煉幼兒觀察力的同時,提供機會供幼兒觀察、實驗、記錄等,讓他們通過親自動手種植來獲得知識,從而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使其產生勞動的欲望。[1]

(二)準備種植材料,提高幼兒的勞動技能

種植其實就是植物栽培,教師們可以通過種植來提高幼兒的勞動技能。以種植豌豆為例,首先,教師要進行材料的準備:豌豆種子、一些種植用的工具(鏟子、噴壺、鐵鍬等)、足夠的種植園地。其次,教師在開展種植活動時可以讓幼兒先觀察豌豆的形狀,了解豌豆是圓的,而且豌豆不怕冷,喜歡生長在冬天。因此,豌豆的種植一般在秋天進行。最后,教師和幼兒一起選出顆粒飽滿的豌豆備用,并共同整理種植園地。最后,幼兒可以在觀看教師的示范后嘗試自己播種,先用鏟子挖坑,每個坑可以放2~3粒豌豆,蓋上土,澆水。此時,教師需提醒幼兒操作時要正確使用鏟子,注意安全。另外,坑既不能挖得太深,也不能挖得太淺,深了豆苗不易長出,淺了會被雨水沖走。種植完畢,教師要讓幼兒經常到種植園地關心豌豆種子,觀察它們什么時候發芽,是怎樣長大的,并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豌豆成長的過程。整個種植過程,幼兒不僅認識了種植工具,了解了豌豆的種植、生長特性,而且在實際種植操作中提升了勞動技能。

二、開展種植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一)實地體驗,在觀察中萌發勞動意識

勞動意識是產生勞動愿望和發起勞動行為的基本前提。有些家長從事與種植有關的工作,教師可以找到他們的聯系方式,并讓他們帶領幼兒到田地實地觀察。種植人員可以為幼兒講解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播種、收獲等過程。例如,使用鐵鍬翻地時一定要用腳先把鐵鍬踩下去,這樣翻出來的泥土較多。種植人員講解過后可以讓幼兒親自嘗試操作。因為幼兒的年齡小,力氣有限,所以他們即使用力踩下鐵鍬,也幾乎翻不出泥土來,必須要使用很大的勁才可能會翻出一點。通過這樣的實際觀察、體驗,幼兒可以更好地認識到勞動的不易,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初步萌發勞動意識。[2]

(二)幼兒在親手種植中體驗勞動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通過實地體驗,幼兒已經萌發了勞動意識,產生了種植欲望。此時,教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在規劃好的種植園里進行勞作練習了。每個班級種植的作物不一定都一樣,比如,有的班級可以種植土豆、尖椒、茄子;有的班級可種植蘿卜、土豆、西紅柿;還有的班級可以選擇種植豌豆、黃瓜、菠菜、冬瓜等。這個可根據幼兒的愛好自行選擇。種植前,教師要給幼兒準備好種植工具如鐵鍬、鋤頭、水桶等,還可鼓勵家長參加親子種植活動。教師和家長一起指導幼兒翻土、挖坑,插苗、埋土、澆灌等種植工序。這樣和親近、熟悉的人一起勞動,幼兒會感受到巨大的快樂,不僅體會到了勞動獨有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而且能加強師生、親子關系。

(三)在種植活動中積極解決問題,提升勞動能力

為了讓幼兒積極參與到種植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的意志品質、生活技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教師可以讓每個班根據種植計劃和實際情況,每周帶幼兒到種植園地勞動一次。幼兒可以通過為植物拔草、除蟲、澆水、施肥等過程來開闊眼界。這樣,不僅使幼兒認識了很多種子和植物,而且還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長規律。比如,每個幼兒拿一個小水壺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給大蒜均勻地澆水。當幼兒志康看到紫軒把一大壺水全澆到了幾棵大蒜上,他著急地說:“快來,快來救它,大蒜被水沖走了?!彼鋵嵪氡磉_的意思是你如果水澆太多的話,那么大蒜會養不活的??梢?,幼兒在活動中增強了質疑精神,在探索中提升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

(四)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勞動興趣

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做游戲。教師將游戲運用到種植活動中能極大地提高幼兒的種植興趣,這也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植物種植到成長需要經過一段過程。有些幼兒可能剛開始種下的時候天天去看小苗的生長情況,如果連續幾天看不出變化幼兒就會失去耐心。因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適當的游戲,避免幼兒對種植活動失去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在種植園內比賽拔草,看誰拔得又快又好,還可以讓幼兒在種植園里捉蝴蝶,找出對植物生長有害的昆蟲,并將害蟲收集到瓶子中。這樣下來,幼兒的天性得到了解放,種植熱情會一直高漲,在快樂中得到了勞動教育。

(五)結合主題,在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勞動技能

種植作物不能總是單一類型,勞動應該注重其綜合性、趣味性和活動性。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種植園,深入挖掘、研究,設計各種種植主題,如“向日葵對我笑”“不一樣的圣女果”“冬瓜王子歷險記”等。這些既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又能拓展幼兒的勞動經驗,讓其通過各種種植、嘗試,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長。教師還應該讓幼兒帶著感情去關注自己種植的作物,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幼兒可以在這樣的種植活動中積極探索,并進一步了解了植物的生長規律。

(六)家園攜手,在生活中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幼兒智慧的發源地。教育與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不只是教師的責任,幼兒園應該積極配合家長,爭取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例如,教師可以請家長配合收集一些有關種植方面的資料;請從事種植業的家長開放農田給幼兒參觀、了解種植活動;請有種植經驗的家長到幼兒園對幼兒的種植活動進行相關指導等。家長應該積極配合教師,注重家園的互動與合作,不要忽視幼兒在家庭中勞動習慣的培養。這些活動使家長對幼兒的勞動活動有了更深層的認識,也改變了一些家長認為幼兒勞動無用的思想。家庭和幼兒園共同努力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今家庭教育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兒從小嬌生慣養,任何事情都由長輩包辦代替,導致幼兒的勞動能力及自我服務能力越來越弱。很多幼兒要家長抱,不收拾玩具,不會自己動手吃飯,不會穿鞋襪、衣服,事事依賴家長。幼兒園開展種植活動能很好地改善這些問題,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以后的生活有著深遠的意義。

猜你喜歡
種植園豌豆勞動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某花卉種植園區天然氣管道在建工程造價爭議的司法鑒定
美國:種植園安全舉措事關食源性疾病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小種植園里的勞動故事
熱愛勞動
豌豆笑傳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豌豆笑傳之拔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