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與滲透

2021-12-30 12:31張建蘇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木蘭屈原傳統

張建蘇

(陜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學 陜西延安 716000)

語文教材中有精選的散文、詩歌、戲曲等內容,凝聚了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可以作為傳遞愛國主義、自強自律、寬容豁達等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為此,本文分析了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并對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策略進行了探究。

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一)能夠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傳統文化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優秀文化,從本質上講,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四書五經、書畫、陶瓷、對聯、戲劇、服飾等,都屬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范疇[1]。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較高的人文教育價值,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可以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幫助其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將文化融入語文教學,可以重構語文課堂,讓學生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越性,提高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培養思維品質、審美鑒賞能力、文化素養等。教師應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二)可以豐富學習資源,拓展教學內容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都是結合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地“講”,降低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導致學生形成了不端正的學習態度。教師忽視語言文字、思想情感解讀,教學質量自然很難得到有效提升。而融入傳統文化的教學就不同了。它有效拓展了語文教學內容,是以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基礎進行的教和學,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又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可以打造良好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發展

語文教材本就蘊含豐富的文化教育資源,包含人生態度、誠實守信、真誠友善等[2]。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和叛逆期,辨別是非的能力正在發展,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入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閱讀文化精品的基礎上,通過閱讀分析、作品賞析、活動探究,提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豐富思想情感,培養人文精神,獲得全面發展。

二、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開發資源,認識優秀傳統文化

在教學中,教材是重要的載體。教師要善于圍繞教材的核心思想情感,開發教學資源。要知道,語文教學涉及古詩文、古代文學作品、現代文等不同類型的課文。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讓其增強責任意識,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語文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

例如,在教學《論語》十二章時,教師可以用白板制作微課,開展“走進孔子,了解《論語》”的學習活動,圍繞孔子,引導學生對其經歷、思想、著作等進行探索。教師可開發相應資源,讓學生以課堂講師的身份說一說自己對孔子與《論語》的了解,分析孔子有關為人處事、學習、為政等方面的主張。教師也可以開展“暢談經典,認識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活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展示國學經典閱讀篇目,引導其進行閱讀學習,并在課堂上進行對話互動。

生1:閱讀《論語·為政》后,我知道了在對待事物、處理問題的時候要有一個明確的、正確的態度,這才是智慧。同時,我們也要反省自身,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做到尊重、理解、包容、謙讓。

生2: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針對孔子這一人物,通過調查,我發現他所主張的“仁”是我們做人所必備的品格,不僅要對他人有“仁”,還要用“仁”處理問題,進行人際交往。

在資源開發和對話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其中蘊含的人生意義、道德理想,以文化為載體,以教材為前提,進行資源開發和利用,豐富教學內容。

(二)利用活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很多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是枯燥、乏味的,除了背誦課文,就是背誦古詩,都是背。在教師單純采用講授方式教學時,他們自然就出現了學習興趣、學習質量下降的情況。為有效滲透傳統文化,教師可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增強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這樣既可以創新教學模式,又可以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其對文化的認識。

例如,《木蘭詩》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認識木蘭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感悟木蘭替父從軍的愛國精神。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白板為學生播放木蘭從軍的視頻,讓學生了解京劇《花木蘭》、木蘭祠、木蘭像、木蘭文化等,認識木蘭這個奇女子的傳奇人生,并進行討論。

師:觀看了視頻之后,你認為木蘭的什么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生1:勤勞、孝順。

生2:機智勇敢,不慕名利。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到位。她既有女兒的嬌美情懷,又有男兒的英雄氣概。這也是木蘭的形象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那么,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近木蘭,感悟“木蘭精神”。

通過觀看視頻和溝通交流,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演繹木蘭,繼承民族精神”的舞臺劇表演活動,讓學生通過扮演木蘭、木蘭父親、木蘭弟弟、將軍等人物角色,在豐富人物形象、創作故事內容的同時,感悟文中蘊含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應在活動中滲透優秀的傳統文化,豐富課堂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臺。

(三)閱讀延伸,學習優秀傳統文化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師的重要責任,也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3]。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內閱讀,而且要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在閱讀延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學習古人智慧,保持學習熱情,將傳統文化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智取生辰綱》節選自《水滸傳》。為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和審美能力,教師可以開展“閱讀名著,賞析經典”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水滸傳》及《西游記》《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名著,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人物,說一說人物品格,品一品人物精神。

生: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號稱“武圣”的關羽。他是三國時期一位比較出名的武將,曾在沙場上取得無數豐功偉績。但最令我敬佩的是他對人講義氣的精神。無論誰幫助過他,他都一定會回報對方。

教師要在課外閱讀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閱讀古代優秀作品的主動性和能力。比如,教師可利用微信群,推送名著經典美文等資源,引導學生在平臺上溝通、交流;也可定期開展閱讀經典賞析會等活動,在記錄閱讀足跡、豐富課外閱讀生活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引導學生認識傳統文化,在分析人物形象的過程中,感悟其精神、品格,提高對文本的鑒賞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四)感悟生活,品味優秀傳統文化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在真實生活中產生的,既是生活最真實的寫照,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其思想、價值、觀念等。為此,要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圍繞生活實際,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認識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屈原》塑造了一個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著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斗爭精神的人物形象。為提高學生對屈原的認識,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圍繞生活實際,以“端午節”為契機,開展“話說端午,認識屈原”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對社會人員的調查、訪談及網絡資料的搜集,提高對傳統節日的認識,理解節日背后的含義,認識屈原的民族精神。調查內容如下:

1.端午節是什么時候?

2.端午節是怎樣來的?

3.端午和屈原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4.你還知道哪些傳統文化節日?

5.你認為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調查訪談的過程中,學生會提高對屈原這一人物形象的認識,品味優秀傳統文化在生活中的價值,學會弘揚文化精神。然后,教師可結合文章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端午節活動,為其提供粽葉、糯米、蜜棗等,讓他們學著制作粽子,紀念屈原,讓文化內涵得到繼承和發揚,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三、結束語

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僅可以實現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文化素養,豐富思想情感,樹立健康價值觀、人生觀。為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以文化為載體,拓展教學資源,構建教學活動,豐富課外生活,在兩者深度融合的過程中,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猜你喜歡
木蘭屈原傳統
木蘭劇片段展示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夢見屈原
端午思屈原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Mulan Mulan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屈原送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