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的探究

2022-01-15 08:36崔藝馨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筆者音樂教學模式

崔藝馨

(北華大學師范分院,吉林市 132013)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蓬勃發展,國人視野逐漸開闊,對教育的需求呈現多樣化,音樂教學也從扮演可有可無的小角色變成了必不可少的配角,而高校中音樂教學是無可替代的主角,是專業課程中重要的一門技能課,具體包括和聲、基礎樂理、音樂鑒賞、鋼琴課、聲樂課、合唱指揮、舞蹈等。新形勢下的音樂教學改革正在不斷探究、不斷完善與創新中,新的音樂教學模式的探究也將成為音樂教學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音樂教學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凸顯出很多教學的弊端?;谝陨?,文章將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潛能,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音樂教學模式探究的起因

1.高校音樂教學現狀

在課程設置方面:音樂理論知識、合唱指揮、視唱練耳,周學時一般為2 學時,一學期結業,在高校這樣的音樂教育只可能簡單地聽聽音樂了,談不上美育教育。比如:聲樂課時,擔心學生唱不準音高、唱不準節奏,不得已便真知灼句、一遍一遍地教,學生唱得無趣,教師教得無奈;音樂鑒賞課時,欣賞著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再聽教師傳統的介紹作品情況、作者、創作背景,學生很容易迷茫,沒有創造性,學生更不想主動去了解這些經典音樂作品,反饋給教師的就是厭學,整節課的氛圍就是枯燥乏味;在樂理課上,反復講解什么是記譜法、節拍節奏、和弦及轉調等,學生聽得是一臉困惑,學得是一塌糊涂。在教材選擇方面:相同的高校在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學內容,而介紹的音樂素材以歐洲古典音樂為主,傳統的戲曲、民間音樂不多。學前教育還在學習如何彈奏《拜厄》《車爾尼練習曲》等。在設備方面:由于經費不足,學生的琴房不過半百間,但這對千名左右學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有的學校甚至都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在教學模式方面:很多學者表示,在高校的音樂教學中,教學內容、過程、方法等方面會體現出教學模式的乏味與單調。

2.切實了解學生的困難、興趣與潛能

2019 年李廷洲、吳晶、郅庭瑾等合作編寫的《國家教師發展報告》中提到:“學前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學校的學生在不斷擴大,其中河南高校職業學校有111.1 萬人,四川有79.6 萬人,廣東有86 萬人?!雹籴槍Ω咝碚f,學生基本都是從初中畢業或者高中畢業直接就讀于高校,學生年齡也多數在15-18 歲之間,這個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身體正在加快成熟階段,但他們在知識、能力等方面還未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更容易強調自我意識,一旦被忽視就會引起反叛。隨著高校學生隊伍的不斷壯大,學生的個人能力、綜合素質也都大相徑庭,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被動地接收,恐怕只會浪費時間。

筆者在給大一學生上課時,學生是分成小組上課,一名教師針對5-7 名學生,幾乎沒有學生認識五線譜,對于節拍節奏等也都知之甚少,沒接觸過鋼琴或電子琴等鍵盤類樂器。平時學生也都只聽通俗歌曲,流行音樂,對于歌劇、古典音樂提不起興趣。

以上情況反映出,我們學生的音樂知識相對比較窄,整體素質不高,想通過高效音樂教育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音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二、新形勢下選擇與應用的音樂教學模式

快速普及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了較大的便利,在這種滲透式的影響下,人們逐漸立足于網絡去思考如何在各行各業搭建更有效的平臺,創造價值。音樂教育緊跟時代的步伐,教師應尋求更豐富更融合的教學模式,進而滿足新形勢下學生的需求,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

1.與時俱進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互聯網+”運用到音樂課堂中,有效避開了傳統音樂教學中單一化內容、程式化教學過程等弊端,作為教師要積極利用和探索互聯網與音樂教學的有效結合,利用網絡的資料整合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再創造意識。但是網絡是把雙面劍,它存在繁多的資源信息,也有很多負面的內容,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引路,過濾資源中參差不齊的內容,正確引導學生搜集健康、正能量的音樂資源。如:音樂鑒賞課時,欣賞經典器樂曲《賽馬》時,筆者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樂曲,同時加入內蒙古人在“那達慕”大會上進行激動人心的賽馬場面,學生把音樂形象化的結合在圖片中,畫面與音樂有效融合,在欣賞畫面的同時,蒙古民族特色、歡快、熱鬧的主題音樂形象一目了然。再細致分析,作者是用什么節奏型表現駿馬馳騁的場面,又做了哪些變化引入樂曲扣人心弦的賽馬高潮時刻的。筆者試圖和學生們一起拍大腿、打響指、拍手、跺腳等方式再現“賽馬”中緊湊的音樂節奏,學生們在歡快中上完課,在游戲中初步掌握了復雜節奏的運用。

2020 年新冠病毒爆發,全國學校順應國家號召“停課不停學”,這也促使互聯網在教育領域中快速發展。筆者所在高校采用微云臺授課方式,音樂教學在慕課平臺上為學生免費在線播放。慕課的種類繁多:有中央音樂學院出品的有關《西方音樂史》課、有首都師范大學出品的音樂教法課程,有中國礦業大學出品的音樂欣賞等等。但教師利用慕課絕不是簡單地與學生一起觀看這么簡單,一般音樂慕課學習分3 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觀看視頻的學習,不拘一格的表現形式,多姿多彩的視頻呈現,牢牢抓住學生的眼球。第二個部分是練習檢查的過程,筆者通過階段性的提問檢測學生的觀看效果,學生回答后才可接著觀看學習。為了防止走馬觀花式的學習,筆者在每個單元后設有習題作業,讓學生更扎實地掌握所學內容。第三個部分是學生討論、教師答疑的學習。學生圍繞所學的音樂主題開展討論,增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習的環節是循序漸進的、深入淺出的。

2.合理應用教學模式,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因材施教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理想統統會落空?!雹劢處熑绾握_引導、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發現音樂中的美,積極主動地創造美,這成了教師教學的立足點。筆者采用探究式教學,強調學生為主體,不是被外界機械地灌輸音樂理論知識,而是有創新的、有理想、有啟發的教學模式,允許學生提出想法,提出需求,啟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兒歌伴奏專業課時,新授《送別》時,筆者在班級群里發送《送別》音頻、合唱視頻,通過歌曲音頻,邊聽邊唱邊感受音樂表現的情緒。學生搜索樂譜,自主整理筆記,用鉛筆標出簡單的功能和聲,這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又通過整理、分析,鞏固回憶知識點,對歌曲有了更深的了解。針對技能學科,學生主體是有差異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客觀不同,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學習的專注。利用小組形式,取長補短,因材施教,增強互動性,筆者作為“旁觀者”,借助“翻轉課堂”形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而學生在“備課”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在互動中親身體驗音樂美感,加深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通過自我學習、相互討論、教師指導、自我重塑的過程,牢記所學知識,提升自信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在《民主與教育》中提出經驗教訓理念,他認為:“生活和經驗是教育的靈魂,離開生活和經驗就沒有聲張,也就沒有教育?!庇谶@表明教育是與生活和經驗分不開的。筆者采用體驗式教育模式,即通過體驗式音樂教學讓學生真正體驗音樂,成為課堂的主體。利用好課堂,給學生出示一個具體、鮮明的形象,學生從形象學習到抽象洞察,與此同時激發學生的熱情與渴望,使學生愿意參與教學活動。比如:筆者借助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熱情,開發學習音樂的廣度,開設模擬舞臺,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共同討論、搜集、創作、傳承和交流,為學生搭建實踐的夢想舞臺,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筆者還利用柯達伊教學體系,用手勢來展示樂曲音高的走向,用圖示法展示樂曲旋律線條,使枯燥的樂理知識形象深刻地記入腦海;利用達爾克羅茲音樂理論,構建“體態律動”教學模式,即在音樂教學中承舊立新,把即興創作帶入課堂,通過手、腳、走、跳、跑等運動,體驗變化節奏的特點,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既提高了注意力,也豐富了音樂情感。新形勢下,引入這些音樂教學理念設計課堂教學環節,以學生的體驗為主,而不要教師自身強加于學生。筆者發現,學生提升了學習的興趣與動力,真正“體驗音樂本身”,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3.以就業為導向,“VIP”定制音樂教學內容

全國幼師缺口高達300 萬人,幼師待遇逐漸提高,如何讓畢業生有更好的選擇,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定制“有用”的教學內容。以筆者所在學校的音樂教學為例:專業技能課,我們拋棄了傳統的教材,參考《幼兒園主題式課程》《小學生音樂課》教師用書,在聲樂課中,學唱里面涉及的兒歌,除了演唱還要自己編創動作,邊唱邊跳,帶入兒歌的歡快情感;在鋼琴課中,以《車爾尼》鋼琴練習教材為輔,以兒童歌曲為主,以彈奏深度為輔,以即興彈奏為主,為成為音樂教師打基礎;在音樂鑒賞中,以分析作品為輔,以視聽范圍的寬度為主,滲透式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理論課中,以兒歌涉及的音樂知識為中心,擴展教學內容,讓音樂理論真正為技能服務;合唱指揮課中,選擇的曲目從兒童合唱曲目切入,不斷延伸音樂技能,“輔助教學”技能課;在舞蹈課中,下腰、開胯等基本功為輔,兒童舞蹈創編為主。充分讓專業技能課更好地為就業服務。

葉圣陶曾說:“聽讀課本并非目的,真能懂得事物,真能明白道理,真能實踐好行為,才是目的?!备咝5漠厴I生就業偏向于技能的職業居多,就筆者所在學校,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幼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工作。不斷完善實踐活動為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更好的平臺。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從大二開始,學生技能課考試由原來分組在琴房一對一的考試,轉變成學校音樂廳考試,觀摩的人從一名教師轉變成全體同學,每一次考試都是一次展示的機會;每學期的下半年,每個班組織一次音樂會,學生通過搜集相關的音樂內容、文字材料、視頻等,加上自己思想的火花,又一次提升了對音樂鑒賞的綜合能力;學院也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如學生在大二下學期有兩周見習的機會、大四時有六周實習時間,由專業指導教師帶隊,定崗分配到各個學校,有助于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為更順利地投入社會工作打下基礎。

三、音樂教學模式探究的意義

傳統的音樂教育,對比新的教學模式顯露幾點弊端:教學內容講解偏過理論、教學過程突出教師主導地位、教學流程過于程式化等、評價標準與政策導向不夠聚焦。新形勢下,《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提出“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這是教育理念的改革,是對教師教學的指引,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視,是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高等教育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教育的改革正全面推進。目前,許多教師已投身于教育模式的研究中,迎合新的教學理念,豐富音樂教學的形式與內容,創新思維方式,保證音樂教學的科學性。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筆者對于新的教學模式帶來的改變深有感觸,例如:在音樂教學內容設置方面,傳統的音樂教學是統一的教學進度,在結合新教學模式后,利用網絡數據,結合每個學生的基礎素質,給予個人更適合學習的方式;在教學時間方面,教師除了傳統的授課時間,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集中在一段時間授課或批改作業(鋼琴專業課,學生作業以錄視頻的形式發送微信小組群,方便教師隨時查看,學生及時更改)。這對于音樂教學來說,學生縮短了練習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學生反饋方面,耳目一新的教學模式的灌入,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性更強了,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有利于學生提升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新形勢下的音樂教學模式,是多元化的、包容性的課堂模式,它大大提升了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焖俑碌木W絡時代,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緊隨其后,音樂慕課、網絡平臺、手機微課堂、海量資源的傳播,使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有了質的飛躍。新的音樂教學模式的應用,有效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激發學習興趣。但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還在發展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展望階段。筆者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音樂教學與智能技術結合,為音樂課堂流放異彩。

注 釋:

①李廷洲,吳晶,郅庭瑾等合作編寫的〈國家教師發展報告〉[R].上海:華東師法大學出版社,2021:43-46

于[美]約翰·杜威,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③[蘇]作者劉守旗,丁勇,俞潤生.《教育的藝術:蘇霍姆林斯基100 教育案例評析》.[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筆者音樂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音樂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音樂
性能相差達3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