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穩講臺,兼顧舞臺:雙減背景下音樂師范生能力培養探究
——以合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

2022-02-04 08:13王鑫于
中國音樂教育 2022年10期
關鍵詞:師范生舞臺技能

聞 雯、王鑫于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并立足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推進素質教育成為當下中小學校、家長和社會的關注焦點?!半p減”政策回歸教育主陣地,對學校教育提出了現實挑戰,既要求學校提高校內課堂教學質量,又要求嚴控作業數量、提高作業質量,還要求學校開展豐富的課后育人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①②因此,作為課堂教學具體實施者和課后服務主要承擔者的中小學教師,成為政策實施及成效如何的關鍵。然而,隨著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作為教師后備軍的師范生,特別是藝術類師范生,其教育教學能力雖然在不斷提高,但仍普遍存在教學目標不夠清晰、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形式相對單一等問題,尚不能完全適應中小學校的需要。這既讓提高教師培養質量成為倒逼之勢,也為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提供了契機。

長期以來,在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中,一直存在是培養“音樂專門家”還是“音樂教育者”的矛盾。音樂的專業特性及師生對舞臺的熟悉感,讓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和“學”更多側重于聲樂演唱、器樂演奏、舞臺表演等方面的“舞臺”技能展示,而忽視了音樂學科在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的“講臺”技能訓練,使得課堂教學能力成為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能力素養方面的一個短板。

中小學音樂教育需要的是全能型音樂教師,這就要求師范生不僅應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和音樂理論基礎,還應有較高的綜合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③他們既要有作為音樂專業學生的聲樂演唱、器樂演奏、舞臺表演等方面的技能,又要有作為師范生的教師教學技能。

只有將上述兩方面能力有機結合,才既能在講臺上進行作品分析和知識講解,又能在舞臺上展現音樂作品的現場美感。合肥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下文簡稱學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了顯著的藝術教育專業特色。其中,音樂教育專業充分整合教育資源,從夯實課內教學改革、拓展課外實踐活動兩個方面,力求培養“站穩講臺,兼顧舞臺”的小學音樂教師。

一、站穩講臺:夯實課內教學改革

在學校的小學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核心課程分為聲樂、鋼琴、合唱指揮、基本樂理等藝術類課程和兒童學習心理學、小學教育基礎、小學教育法規等教育類課程兩部分。前者側重培養學生在聲樂演唱、器樂演奏、舞臺表演等音樂專業方面的技能和素養,后者側重培養學生在教育教學方面的技能和素養。對于音樂專業師范生來說,需要將二者有機結合,在音樂基本技能和素養掌握的基礎上,側重教學技能、技法方面的練習,即進行“講臺”技能的訓練。其中,小學音樂教學與活動設計是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的一門綜合性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對接未來崗位需求,研究和回答“怎樣教”的問題,培養師范生基于我國本土音樂文化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能力,為推進基礎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學理基礎和核心素養。下文將以該課程為例,從課程思政引領、教學模式轉變、課程內容重構、教學方法創新四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如何通過課內教學改革,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進行“講臺”技能的培養。

(一)課程思政引領

我國自古就有“禮樂興邦”之說,作為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音樂,肩負著華夏文化和文明的傳承。無論是國民音樂教育還是專業音樂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和最根本的任務應該是在每個中國公民心中建立起對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自信心。④小學音樂教學與活動設計課程結合《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教育學和藝術學兩大類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見,將思政建設的目標與“以美育人”理念、“四有好老師”的培養相對應,綜合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充分發揮音樂課堂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以培育德藝雙馨的卓越教師。第一課堂,遵循“以美育人”的基本理念,除了進行基本的教學技能的培養之外,更注重職業素養的提升。通過對教學課例曲目中思政元素的提取和滲透,引導師范生將紅色基因教育、經典文化傳承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部分,將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升華民族情感、加深民族認同作為音樂教育的使命和主旋律。第二課堂,本著“以舞臺為課堂,以實踐為老師,以社會為學?!钡慕逃砟?,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通過藝術實踐周和教育見習、實習等實踐性教學活動環節,夯實職業技能、培養職業習慣;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校外資源,利用支教活動和課后志愿服務,培養學生的仁愛之心和教育情懷,踐行師德。

(二)教學模式轉變

2016 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 》中提出了“推動校際校內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要求,開啟國內高校對混合式教學的嘗試和研究。近兩年來,受疫情影響,我國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呈現混融共生的狀態,從某種程度上加快了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秉承信息化教學理念,不斷進行教學模式轉變的探索。從最開始視頻、圖片等多媒體元素的加入,到之后“學習強國”“學習通”等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引入,再到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模式的運用,使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斷得到完善,實現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場景的有效銜接和延伸,從而跨越傳統教學邊界,優化教學資源,重構課堂教學,實現了課堂翻轉。此外,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模式,整個學習過程應在教師主導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前自探——課中共研——課后共拓”三步,來達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互融互通之效。(見圖1)

課前自探:看、寫、練,自主學習——教師利用學習通平臺發布學習任務(觀看優質課例視頻、個人教案初步撰寫、無生上課模擬練習)主導學習方向,使學生根據任務開展自主學習。

課中共研:析、研、訓,合作探究——根據主題模塊教學目標和情境,圍繞教學任務(教學課例分析、教案撰寫評析、無生上課模擬)開展教學活動。在具體教學環節中,除了對必要理論知識進行凝練講解之外,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師生共同探究,以及小組合作、聆聽體驗、實訓練習等方式,將理論知識融入專業技能訓練中,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從而達到理實一體化教學。

課后共拓:賽、證、崗,互融互通——充分貫徹“崗——課——賽——證”融通和校校合作理念,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注重從“師范生技能大賽比賽方案”和“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標準”中提取核心的賽點與考點知識,有機融入課堂教學中。課后從師范生技能大賽、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見習與實習等實踐中進行拓展延伸,做到理實結合、技能突出。

(三)課程內容重構

對處于教師教育初始階段的師范生來說,教育實踐是對其專業理論知識的一種檢驗,也是其教師教育專業信念和情懷生長的起點。⑤傳統的師范生教育實踐大多只包含“見習”和“實習”兩個環節,而要提升師范生教育實踐質量,這種靜態式的教育實踐顯然是不夠的。為此,課程以實踐為取向,以范例教學理論為依據,重構教學內容,將教育實踐與課堂教學動態結合,打造理實一體化課堂。重構后的內容在對現行教材梳理的基礎上,對標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接師范生技能大賽和教師資格證考試,分為理論指導、實訓研磨、實踐檢驗三個子項目,總計64 學時(見圖2)。在基本理論知識講解的基礎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結合小學音樂教學實踐,提取小學音樂教材中六個代表性的音樂文化主題(歌唱課:人與自然、經典傳頌、革命傳統;欣賞課:民族戲曲、民族歌舞、世界名曲)進行模塊教學,并在每個主題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學課例,通過教學課例分析、教案撰寫評析、無生上課模擬三步進行分析和研磨,最后在師范生技能大賽、教師資格證考試、實習授課三個實踐模塊進行檢驗。整體內容突出實訓研磨和實踐檢驗,力求以音樂學科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造,加強綜合與滲透。

圖2 “小學音樂教學與活動設計”課程內容

(四)教學方法創新

若要提高師范生的培養質量,就需要教師重視對教法的鉆研。如何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并行實施實踐教學,是實踐者和研究者們長期關注的問題。課程秉承“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觀,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為目標,努力實現教師以“講”為主向以“導”為主的轉變。在教材重構的基礎上,按照小學音樂教材音樂文化主線提取代表性的音樂文化主題,進行模塊化教學;在模塊化教學過程中,精選課例,精簡理論,創新提煉出教學課例分析+教案撰寫評析+無生上課模擬的“三環九步”教學法,環環相扣,步步精心。(見圖3)

圖3 “三環九步”教學法

第一環:教學課例分析。教師先通過主題分析、音樂分析對小學音樂教材中同類主題的作品進行歸納,提煉主題特色,再結合教學設計與實施依據,就主題模塊教學重點進行分析與指導。第二環:教案撰寫評析。在教學課例分析的基礎上,選取同課型和同文化主題的課例四篇,課前讓學生根據分組任務自主探究、撰寫教案;課中教師先對各組教案進行評析,后分小組討論,并輔助各小組成員完成教案的優化。第三環:無生上課模擬。先通過線上教學平臺觀摩優質課視頻的示范,再利用打磨好的教案分小組進行微格實踐,與此同時教師隨堂指導,并給予評價反饋。

整體而言,先從“主題分析——音樂分析——教學設計”對主題課例特點及教學重點進行分析、導入任務,再利用“課前個人教案撰寫——課中教師教案評析——小組教案優化”來進行教學設計能力的實訓,最后通過“線上觀摩優質課視頻的示范——線下小組微格實踐——教師評價反饋”來實現教學實施的研磨。整個過程充分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觀,在保證教師主導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探究學習,強化技能培養。

二、兼顧舞臺:拓展課外實踐活動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國自古就有知行合一的哲學觀。課外實踐活動能彌補校內課堂教學的不足,讓學生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夯實技能、增長才干。對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來說,舞臺實踐是其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次的舞臺表演和競技都是對學生專業水平、綜合素養的一次挖掘和提升。學校在課內教學改革的基礎上,拓展課外實踐活動,通過特色藝術實踐、專業技能大賽、課后服務平臺,打造“三位一體”的課外實踐活動體系(見圖4),讓音樂師范生在“站穩講臺”的同時“兼顧舞臺”,從而提升綜合教育實踐能力,滿足當前小學多樣化的教學要求。

圖4 “三位一體”課外實踐活動體系

(一)通過特色藝術實踐,積累舞臺經驗

藝術實踐活動是藝術類師范生綜合性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拓展延伸。它既是對教學成果的一種檢閱,又為師生提供了共同學習的平臺,對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激發師生藝術表演與藝術創作潛能、提升師生藝術實踐能力有積極作用。

學校在對高職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堅持通過開展各種藝術實踐活動來積累學生的舞臺經驗。對于音樂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從新生入學的專業能力展示到畢業班的畢業生音樂會,從學期中的聲樂、鋼琴、器樂等專場音樂會到學期末專業課程的舞臺實踐考核,至少要參與6 次專業舞臺實踐,做到將課程搬上舞臺,用實踐檢驗專業。學校通過多種途徑,盡可能多地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舞臺實踐機會,幫助他們積累舞臺經驗,反思與促進理論學習,提高實踐與創新能力。與此同時,也力求使每一位教師通過實踐促進教學、通過舞臺樹立典范。除此之外,學校以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類師生為主力組建藝術俱樂部,通過精心設置活動和課程,定期進行教學成果的展示,充分發揮美育優勢,實現資源共享。音樂教育專業教師帶領學生組建的合唱俱樂部,在校內外的各類活動中綻放風采的同時,還能加深學生的審美體驗、提升審美修養、激發審美創造力。

(二)通過專業化技能大賽,增強舞臺信心

2013 年3 月,國家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將藝術專業納入賽項,分為藝術技能舞臺呈現和職業能力綜合展現兩個階段,重點考查選手的職業綜合技能和素養,引導實用技能型藝術人才的培養。⑥從此,職業院校藝術專業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方面有了方向標。

歷年來,學校以專業技能大賽為抓手,廣泛宣傳、層層選拔,定計劃、研規則、精心備賽,帶領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在聲樂表演、鋼琴表演、彈撥樂器演奏等賽項上不斷鉆研、反復打磨。不僅展示并提升了學生在歌曲演唱、樂曲演奏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還從音樂素養、課堂組織、語言表達、合唱指揮等方面全面考查學生的綜合職業技能和素養。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學賽結合”的理念,將大賽要求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貫穿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內容和方法的不斷調整、教學資源的充分發掘,實現教學相長。

除此之外,在每三年一屆的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學校通過參與聲樂、器樂、舞蹈、戲劇和朗誦等藝術表演類現場展演項目,為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通過校賽、省賽、國賽的層層選拔,不但讓學生積累了舞臺經驗、提高了藝術水準、增強了舞臺信心,也從某種程度上進行了藝術普及,推動著藝術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通過課后服務平臺,創造舞臺價值

龍寶新在回顧我國課后服務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指出,“雙減”政策出臺后,小學課后服務的功能除了基本的看護、輔導這些本體功能之外,開展興趣愛好特長服務,促進學生個性培養的發展功能和承接、替代部分校外培訓,輔助政策落地的衍生功能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⑦然而,課后服務的開展需要多樣化的教育資源與設施的支持,僅靠當前中小學自身并不能完成。因此,如何組建課后服務師資團隊,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課后服務需求,成為各個小學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在與校外小學實踐教育基地溝通教育見習的過程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學校對于課后服務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

學校通過簽署橫向課題的形式達成校校合作,帶領音樂教育專業師生參與小學藝術課堂和教學活動建設,探索實施“教師+實習生+志愿者”模式。高校教師協助合作小學開發戲曲、合唱、器樂演奏等藝術類校本課程,帶領實習生和志愿者通過小學“課后三點半”課堂開展課程教學。通過藝考招生模式進入高職院校的音樂專業師范生集專業技能和教學技能于一體,讓他們加入小學課后服務,既能迎合小學對音體美等藝術類興趣課程資源的需求,又能充分發揮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還能為師范生提供一個實踐平臺,在夯實職業技能的同時培養仁愛之心和教育情懷,踐行師德。

三、培養成效

(一)教學改革見成效

多年來,學校充分貫徹“崗——課——賽——證”融通理念,對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大膽創新改革。一方面,圍繞教師資格證國考標準和師范生技能大賽、藝術專業技能大賽、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國賽、省賽規程,提取核心考點、賽點知識與技能,對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技能和音樂專業技能進行針對性培養。另一方面,通過參與教師資格證考試和各項賽事的層層選拔、備賽,使得學生一進校就有“雙證畢業”和“以賽促學,學賽結合”的意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考試和賽事夯實了專業知識、鍛煉了基本技能,不僅90%以上的學生通過了小學音樂教師資格證考試,獲得職業準入門檻,而且在師范生技能大賽、藝術專業技能大賽、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國賽、省賽中多次獲獎,更有部分學生因為獲獎而直接被相關本科院校免試錄取,真正實現“大賽點亮人生,技能改變命運”。

(二)實踐平臺顯身手

從專業能力展示、音樂會、舞臺實踐考核等專業內的實踐性教學,到社團類、校慶類等校內、校際的舞臺實踐活動,再到社會各級各類音樂類比賽,學生通過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種藝術實踐活動積累舞臺表演經驗,提高了演唱與表演技巧。此外,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實踐基地深化校校合作,將師范生的教育見實習環節與當下小學教學實際需要相結合,讓學生提前熟悉未來職業環境,走近職業對象。學生在觀摩學習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同時,嘗試通過合唱、戲曲、器樂等課后興趣班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豐富小學課后服務活動、踐行“以美育人”理念。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與真實職業環境與職業對象的接觸,鍛煉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提升核心職業素養,為未來走上教師崗位打下基礎。

結 語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發展教育,師范先行。要創建新型的、面向21 世紀的基礎教育體系,就必須要有為這種基礎教育服務的一流師資。雙減背景下,當前中小學對于音樂教師數量和綜合教學能力兩個方面的迫切需求,為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培養提供了一個契機。充分挖掘教育實踐基地和高校自身的資源,通過夯實課內教學改革和拓展課外實踐活動兩個方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斷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是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有效路徑。這對于扭轉傳統小學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重舞臺,輕講臺”的教風和學風,培養“站穩講臺,兼顧舞臺”的小學音樂教師有著深遠意義。

注 釋

① 周洪宇、齊彥磊《“雙減”政策落地:焦點、難點與建議》,《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 年第1 期。

② 丁學東《“雙減”落地還需學校給力》,《人民政協報》2021 年8 月18 日刊。

③ 高潔《師范專業認證視域下高校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思考》,《人民音樂》2019 年第7 期。

④ 毛為、杜亞雄《培養民族音樂文化自信是我國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人民音樂》2022 年第2 期。

⑤ 楊曉平、胡貴勇、汪先平《高校師范生專業綜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基于教師專業核心素養培養視角》,《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9 年第3 期。

⑥ 何亞文、王卉《職教技能大賽的歌舞藝術風采——2013 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藝術專業技能賽項總結與思考》,《藝術百家》2013 年第5 期。

⑦ 龍寶新《“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課后服務的定位與改進》,《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21 年第6 期。

猜你喜歡
師范生舞臺技能
軍迷大舞臺
軍迷大舞臺
“尋訪身邊的好老師”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略論師范生兒童文學核心素養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勞動技能up up!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畫唇技能輕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