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黔南州少數民族村寨發展路徑探究

2022-02-05 00:18陳洪升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發展規劃鄉村振興

陳洪升

摘 要:探索傳統村寨發展路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傳統村寨進行調查研究,掌握其發展現狀,及時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對結合村寨實際合理規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格多苗寨具有傳統特色突出、旅游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村民發展意愿強烈等良好條件,該文針對其存在問題,從村寨整體風格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景區服務能力提升、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黔南少數民族村寨振興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傳統村寨;發展規劃;格多苗寨

中圖分類號 F5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1-0010-03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Minority Villages in Qiannan Prefec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e Geduo Miao Village as an Example

CHEN Hongsheng

(Qiannan Ethnic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Duyun 558000, Guizhou)

Abstract: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and research traditional villages, grasp their development status, discover their existing problems in time, and pla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reasonabl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village. Geduo Miao Village has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significant location advantages, strong villagers′ willingness to develop and other objective conditions. In response to its existing problems, it needed the overall style planning of the villag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cenic service capacity enhancement, and in-depth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etc.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it would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Qiannan minority villages represented.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Development plan; Geduo Miao Village

傳統村寨是具有歷史、文化、美學等價值的旅游資源[1],是鄉村旅游的重要載體。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以及農業的轉型升級,鄉村旅游已成為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聯系城鄉的橋梁[2]。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促進城鄉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方式。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文化傳承等角度打造傳統村寨[3],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與傳統村寨保護有機結合。當前,中國經濟處于轉型發展階段,農村也必將轉變發展方式,實施鄉村振戰略對于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及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黔南州傳統村寨數量多且分布聚集度高,開發利用的基礎條件比較優越[5],在“生態之州 幸福黔南”的理念指導下,具備發展鄉村振興的基本條件。

1 格多苗寨概況

格多苗寨位于黔南州都勻市勻東鎮王司社區新場村,實際上為格多寨、陽久寨、陽頌寨、歐勇寨、嘎笑寨、陽亞寨等6個自然苗族村寨的統稱。距都勻市約36km,有720戶約3600人,98%為苗族[6]。2013年,經國家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委員會認定,格多苗寨入選第3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6年獲得國家民委命名“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7年被評為首屆黔南州最美村寨[7]。調查發現,本地特色民族節日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吃新節”“戲魚節”“苗年”和“迎雷節”等傳統節日[8]。其中,“四月八”和“六月六”節日活動最為隆重。每逢喜慶節日,村民們都要殺豬宰羊,穿著自制的民族盛裝,敲起銅鼓,吹起蘆笙、長號,備好紅雞蛋、苗帶、攔門酒,跳起蘆笙舞,盛邀客人與他們一道歡慶節日。

2 格多苗寨旅游發展狀況

2.1 旅游發展優勢 (1)有一定的區位優勢。目前,前往格多苗寨的道路為柏油路,路況良好。距離都勻市1h左右車程,交通較為便利。調研發現,都勻市到格多苗寨公共交通以小巴車為主,有2班,每班車往返2次。都勻發車時間為8:00與11:40,返回的末班車為下午15:00。乘車點在都勻173附近,車程約為1h左右,票價12元/人。(2)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比較豐富,具備發展旅游的條件。格多苗寨依山傍水,風景秀美,民風淳樸,建筑、服飾特色鮮明,具有發展觀光旅游的資源條件;農耕景觀、特色果樹等基礎條件,有發展采摘等農業體驗活動的潛力。(3)村民有發展旅游的意愿。調查發展,村民對旅游開發、農村旅游發展、農產品產銷有一定的熱情,可以進行專業指導,促進其發展。(4)有一定的旅游發展基礎。在調研中發現,前期已有建成的服務點、寨門、風雨橋、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和景觀設施。到達格多苗寨地就可見到新建的寨門和風雨橋、廣場等仿古建筑。進入寨門,有“苗族六月八”非遺傳習所和游客接待處,游客接待處可為游客提供餐飲、住宿、導游等服務。據此處的村民介紹,景區總體較為原始,僅有此處可以提供食宿服務,并可提供蘆笙表演組織、預約等服務。并提供部分民族特色產品銷售,但產品數量不多,調研期間特色產品展銷數量非常有限。通過網絡宣傳,有一定的知名度。

2.2 存在問題 (1)前往景區途中耗費時間長。雖然交通比較順利,但由于屬于盤山公路,部分路段彎度較大,道路狹窄,對自駕游客,尤其是外地自駕游客來說是一種挑戰。且一路上路標指示不明確,道路沿線雖然偶有指示牌,但多為交通部門統一設計,并未明確指示格多苗寨位置。從公共交通來看,前往景區的小巴車為鄉村公交而非旅游專線車,使得游客在路上的時間耗費較長。(2)景區游覽點不明確。景區中并沒有合理規劃去游覽點,游客多處于隨意漫步的狀態。村寨中有新修建的仿卵石水泥游步道,對游客游覽和居民生活都較為方便。但由于當地房屋依山而建,居民家中沒有院落和圍墻,游客容易誤入私人住宅,造成尷尬。(3)村莊風貌一致性被打破。隨著近年來鄉村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多,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更高,很多村民建起了鋼筋混凝土的樓房。各居民組均呈現傳統木樓和鋼筋混凝土現代建筑混合在一起的狀態,對村寨整體風貌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不利于旅游開發。(4)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目前,村寨中相關服務性設施較少,諸如便利店、飯店等相關店鋪較少,游客休憩點、指向標、說明牌等缺失,宣傳圖片與實際情況差異較大。

3 格多苗寨旅游發展的對策

3.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旅游產品類型 首先,從市區開始,在前往景區的道路上設置指示牌和標志牌,為游客前往景區提供引導。結合村寨基本情況,征求村民意見,培養出一批游客接待點及日用品銷售點,將方便居民生活與游客接待有機融合起來。綜合提高村寨整體服務能力,增加游客停駐時間??山柚數氐匦蝺瀯荽迓涮攸c、民族服飾,節慶習俗結合悠久的農耕傳統,為游客提供農產品種植、采摘體驗,非物質文化體驗,手工制作,傳統習俗學習等,并開發互動型民宿。游客可以自己動手收集做飯材料,自己烹飪美食,增加游客停留時間,吸引周邊潛在游客群體。

3.2 保護村寨建筑風格的一致性,加強傳統文化傳承 村寨古建筑較多,大多為傳統木質樓房,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在今后的開發中,可以適當對建筑外觀進行統一規劃,保持風貌。在滿足村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對村寨房屋外觀進行要求,盡量追求風格一致。由于格多苗寨在遠觀全景下極具特色,在青山綠水梯田中十分優美,但目前現代建筑破壞了統一的美感,可以考慮對民居外觀進行整修、粉刷、貼木板等方式來進行彌補。

3.3 發掘整合游覽點,增加旅游導覽圖 格多苗寨實際上為多個自然村寨的組合,保存較好的古建筑分布較為分散,其間還存在有水田、梯田、溪流等人文、自然景觀,但現在景區沒有較為完善的游覽點規劃及旅游導覽圖設計,游客只能通過詢問當地居民的方式來獲得相關游覽信息,導致游客目標景觀與當地人期望展示的景觀之間存在差異。鑒于此,建議將游線明確,進行部分景點的著重打造。在寨門或者廣場區域或者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木樓開發成展覽館,將寨子歷史、人文、景觀等特色景觀進行統一介紹,并提供旅游地圖,方便游客根據個人愛好和需求制定自身旅游路線。在下一步開發中,通過游步道的不同花紋或者顏色等區分主游線和居民私人領地,方便游客游覽,并較少對村民正常生活的干擾。

3.4 挖掘保護非遺傳承,借助多平臺進行宣傳 村寨中有傳統織布等手工業從業者,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旅游紀念品提質升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村寨中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依然習慣穿著民族服飾,在木樓青山的襯托下十分醒目??梢越柚旅襟w平臺,對傳統手工業生產、村民生活、耕作、民俗活動等進行拍攝和宣傳,努力打造“網紅村落”,加強游客對村寨的了解和向往。

4 結語

總體來看,以格多苗寨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村寨均具有一定的旅游資源和發展潛力,村民也多具有借助發展旅游等產業提高收入、提升生活質量的積極性。但如何完成從傳統村寨到旅游景區的轉變,如何兼顧旅游開發與鄉村振興等諸多問題依舊值得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孫寧,李炳昌.傳統村寨旅游開發問題及對策研究——以雷山縣西江苗寨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4):171-173.

[2]楊馨,王娟,孫強.云南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與山地牧業融合發展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20,48(14):133-134,212.

[3]黃勇,黃曉.貴州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鄉村振興路徑思考[J].貴州民族研究,2019,40(7):52-57.

[4]謝飛,覃湘蕓.鄉村振興背景下云南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甘肅農業科技,2021,52(7):85-88.

[5]張立輝,張友.貴州黔南州傳統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J].民族學刊,2019(56):17-22.

[6]任仙.布依族與苗族婚俗比較研究——以黔南州少數民族村寨為例[J].民族藝林,2016(1):51-57.

[7]吳穎林.貴州省都勻市城郊鄉村旅游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13):102-105.

[8]吳正彪.黔南苗族傳統節日的符號學意義闡釋[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4(5):1-4.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發展規劃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我省冰雪項目發展規劃及運動隊伍組建和管理的研究
辦公室人員尚需制定個人發展規劃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發展中心未來規劃
葫蘆島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問題調查研究及發展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