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陽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及提升舉措

2022-02-05 00:18王國平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回顧丹陽鄉村振興

王國平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該文從脫貧攻堅、鄉村產業、農民增收、民生福祉和鄉村治理等5個方面回顧了丹陽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情況,分析了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舉措,以助力丹陽市鄉村全面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回顧;提升舉措;丹陽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1-0012-04

丹陽古稱曲阿,自古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水鄉特色、產業發達等,先后獲得長三角最強中國制造縣市、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和諧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1],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丹陽市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統籌推進農村疫情防控和“三農”重點工作,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成效顯著。本文結合近些年來的工作實際,對丹陽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進行了總結和分析。

1 丹陽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

1.1 脫貧攻堅全面完成 先后出臺《丹陽市關于鞏固提升農村低收入群體生活保障的意見》《丹陽市脫貧攻堅“回頭看”工作方案》等文件,有效防范化解返貧致貧風險,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對因病致貧的建檔立卡戶,繼續落實《丹陽市健康扶貧醫療再救助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慈善助醫”四重保障,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積極主動地對建檔立卡戶進行就業扶持,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從事綠化養護、治安巡邏、社區服務等工作。開展“高水平小康·丹陽在行動”活動,上線“萬善丹陽”APP。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等9類對象全部納入醫療救助保障范圍,資助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其個人繳費部分均由醫療救助基金給予全額資助。全市按照不低于5%的增長率,提高城鄉低保標準至790元/人·月,臨時救助標準同步提高;特困供養人員供養標準按照不低于當地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確定,原則上不低于低保標準的1.3倍。

1.2 鄉村產業穩產增效 全面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細化責任分解,從嚴從實考核。丹陽市全年糧食總面積達5.79萬hm2。全面落實恢復生豬的各項政策舉措,積極幫扶有能力、有意愿的中小養殖戶在做好防疫的基礎上適度增養補欄,廣泛開展生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全市生豬存欄10.9萬頭(省國調隊確認10.77萬頭),年出欄14.17萬頭(省國調隊確認13.13萬頭),超額完成目標任務。按照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和耕地地力提升,深入實施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積極開展稻田種養結合的引進示范合作,推廣“水稻+N”種植模式,強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大力發展“三高”農業。逐步提高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丹陽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到93.61%,位列鎮江市第1位。積極落實“菜籃子”工程,出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蔬菜生產保供方案,確保蔬菜供應不脫銷、不斷檔、不暴漲。穩步推進農業產業重大項目建設,2020年新落地億元以上農業項目3個,超目標50%,省市重大農業項目投產率達100%。累計招引農業項目240個,總投資近50億元?!叭f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積極推進,目前全市共完成村企聯建簽約項目137個,總投資金額達30.1億元。通過與灌云縣“鎮鎮結對”,落實兩地村企對接,共完成聯建項目16個,投資金額5720萬元。

1.3 多措并舉助力農民增收 在生產上搶抓復工復產,做好農資、農技、農機、幫扶“四大服務”。推進領導包抓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現代農業園區的幫扶機制,及時協調解決經營主體在復產復工中存在的企業用工、原料供應、產品銷售、金融貸款、政策支持等困難和問題。針對農產品“賣難”現象,暢通“綠色通道”,組織農產品產區和居民小區“兩區”對接,鼓勵和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與大型商超、規模連鎖企業的產銷對接,積極開展訂單農業、直采直銷,確保生產、流通和銷售的順暢銜接。加快推進省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試點,丹陽全面調查摸底并完成了鎮江市首筆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試點。持續推進“三資”監管“三治理一掛牌”專項行動,著力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建設,加大村務卡使用監管[2]。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積極拓展資產股份權能。探索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加快推進農村產權“交易不見面、合同云簽約”模式,曲阿街道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率先完成了蘇南地區首筆農村產權線上交易項目,榮獲江蘇省市場監測評價蘇南縣級市第1名。全年共實現進場交易2042筆,交易總金額達2.7億元,累計進場交易9716筆,交易金額突破13.58億元,總溢價突破0.77億元。以強化基層社和創新聯合社治理機制為重點,積極探索經濟新常態下供銷社改革發展,成功創建2個全國基層標桿社,3個“三體兩強”示范基層社。

1.4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全市12個鎮(區、街道)166個行政村2816個自然村環境整治任務。農村垃圾集中收運處理率達100%,在皇塘鎮開展全鎮域垃圾分類試點,共建設完成垃圾分類亭320座,建設景觀式垃圾分類收集房。完成省定任務新建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9000座,完成鎮江市定任務新建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8289座。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全面落實《江蘇省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進方案》,全市實現行政村和規劃發展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積極推進受污染耕地分類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進土壤的治理與修復。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有序有力推進。在全市扎實開展禁捕退捕專項行動,制定專項工作方案扎實推進,目前已全部完成退捕任務。多措并舉保障農民工就業,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690人。加快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共計投入資金約4.6億元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逐步完善全市農村衛生設施,服務能力穩步提升。全市12家鄉鎮衛生院已實現省示范鄉鎮衛生院全覆蓋,鎮江市示范村衛生室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按照80元/人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預算安排7917.6萬元,資金到位率和撥付率100%。不斷完善農村社保制度,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礎養老金發放率100%。

1.5 鄉村治理不斷提升 圍繞基層組織建設,落實縣鄉共管要求,建立市鎮兩級聯動的等級薪酬體系、教育培訓體系、考核評價體系,將全市163名村書記全部納入專職化管理體系。突出黨支部“標準+示范”建設,建立健全以“五制二十條”為核心的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標準化體系。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市委主要領導親自組織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召開書記專題會研究試點總體方案,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通過總體方案和資金保障方案。建成市文明實踐中心和12個鎮級文明實踐所,192個村級文明實踐站,1000余個文明實踐崗。創新打造出“體育大篷車”“文化廟會”“丹心向黨”“文明銀行”等特色實踐品牌。強化法治鄉村建設組織保障,加快“一所五站點”建設,匯聚律師、公證、仲裁、調解、法援、基層法律服務等資源,為農民群眾提供“面對面”的法律幫扶,不斷提升服務質效。以“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為契機,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充分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完成對全市103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進行復核。全力推進農村網格化社會治理,充分整合資源、落實舉措,打造具有丹陽特色農村社會治理體系。積極動員全市200多個社會組織參與“高水平小康-丹陽在行動”活動,鏈接“萬善丹陽”愛心幫扶平臺,創新開展實施微改造、微服務、微心愿“三微”服務。積極探索自然村村民議事小組議事制度,制定出臺《關于推進自然村村民議事小組工作的實施方案》。在呂城鎮積極穩妥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試點。

2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丹陽市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全市“三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發展帶動不明顯。全市雖然生態環境優美、歷史文化資源悠久、產業資源豐富,但卻比較分散,未能形成規模和集聚效應;二是美麗鄉村造血功能亟待加強。美麗鄉村建成后延續發展能力不強,與產業、文化、生態等資源相互融合、循環促進的機制還未形成,造血功能亟待加強,美麗鄉村有效轉化為美麗經濟的路徑有待進一步探索實踐;三是農民群眾參與積極性有待提升。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還不足,主要受農民自身文化水平及現實效益不明顯等因素影響,農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3 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舉措

3.1 摸清家底,對癥下藥 根據丹陽市農業農村局的調查,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80萬~100萬元的有41個,100萬~1000萬元以上的有125個,其中丹北鎮的金橋、前巷村、開發區車站社區等村個別資產總額達億元。雖然全市通過幾輪“扶村幫戶”活動成效顯著,但是進一步提升的壓力依然很大,必須根據丹陽市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扎扎實實地將全市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完善到位[1-2]。村級經濟弱村不存在脫貧問題,村級正常支出超過收入就是經濟薄弱村,各鎮要對脫貧攻堅繼續進行回頭看,査清80萬~100萬元的41個村級經濟的收支狀況,特別是對村集體資產進行針對性的審核,對侵害集體利益的房地產租賃使用情況進行糾正和清理。對個別確因特殊情況入不出,收支不平衡的村予以扶持,幫助他們鞏固脫貧攻堅項目的成果,管理好集體財務,量力而行,為民做好事、辦實事,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3.2 發揮優勢,做優做特 全市超過100萬的村有125個,占絕大多數,要堅持因地制宜、高質量地發展鄉村產業。根據丹陽市特有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持續推進延陵鎮、珥陵鎮和訪仙鎮省級“味稻小鎮”建設,提升稻米產業競爭力。制定應時鮮果、花卉苗木、食用菌等特色產業規劃,推進標準化生產,完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打造更多高端農產品。放大康韻草菇、同樂面粉等名牌產品的帶動效應,打好品牌發展組合拳。堅持規劃引領,高質量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按照“因地制宜、按需編制”原則,結合產業發展、農房改善、人居環境改善等項目建設需要,切實編制好實用性村莊規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進一步提升村莊清潔和綠化水平,持續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集中處理。緊緊依托2條鄉風濃郁景觀自然、深蘊人文、接流暢的“美麗宜居”鄉村長廊“鏡彩丹西”“景美丹東”線路,建成一批美麗宜居村莊,打造一批特色田園鄉村。

3.3 政策引領,激發潛能 根據江蘇省宜興市的經驗:(1)丹陽市至少設立3000萬~4000萬元定額獎補資金,專項用于因特殊情況造成經濟相對薄弱村正常運轉;(2)設立鎮村聯合平臺發展基金至少500萬元,專項用于鎮村聯合建設的經營性項目獎補;(3)2019年市成立的政策性扶持轉化平臺一惠農合伙企業,確保31個合伙人(原經濟薄弱村)每年保底收益率為投資額的8%~10%,并確保每年11月底收益全部到位。

3.4 結對幫扶,聯建共營 切實抓好鄉村振興示范點、樣板村。推廣丹陽市云陽街道富裕村幫扶相對經濟薄弱村的做法,建成村企結對、以企幫村、村企聯建機制,促進村企共同發展。強化產業招引,推動鄉村產業做大做強,切實做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銜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3]。深入挖掘季子誠信、齊梁故里、丹北丘陵等文化自然資源,打造差異化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通過市場化運作做好戰略定位、項目策劃、景觀設計、全域策劃,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努力打造整體旅游格局,從“點線面”全方位入手,實現“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開花”。

3.5 加強領導,組織保障 切實加強對解決相對經濟薄弱村和鄉村振興的領導,市委、市政府領導分片抓,鎮(街道)一把手親自抓,分工部門具體抓。繼續執行部門、大型企業結對幫扶,選派第一書記駐村直接抓,調動領航員積極性,協助監督抓。共同抓好鄉村組織振興,充分發揮村“兩委”的積極作用,激發內生動力,做到“思想再洗禮、理念再提升、責任再加壓、工作再鼓勁”;解放思想,創新而為,借鑒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釋放更新理念紅利、突破新觀念紅利、制度創新紅利,組織保障紅利,把學習黨史成果轉化到各自實際工作中,全面強化對鄉村振興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做到黨員做榜樣,群眾奔小康,推動產業強,農民富,鄉村美。在建設美麗丹陽上同向發力,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圍繞美麗丹陽建設各項重點任務,出實招、謀良策,助力運河明珠盡快由愿景變為現實。

4 結語

大力推進美麗丹陽鄉村建設,丹陽市要全市上下與全國人民一道萬眾一心,持續推進民生改善,讓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百姓實惠,讓大家生活得幸福美滿。因此,肩負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使命,結合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抓住機遇致力打造“智造名城、運河明珠”,在“十四五”新征程中跑出加速度、跑出新自信,爭得丹陽新榮光。

參考文獻

[1]江宇軒.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研究——以鎮江市為例[J].中國林業經濟,2021(05):35-38.

[2]曾恒源,高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學理必然、形勢任務與政策轉型[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1(02):1-10.

[3]費紹金,陸海霞,紀燕霞,等.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以江蘇省為例[J].綏化學院學報,2021,41(09):23-26.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回顧丹陽鄉村振興
Fabr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Polyvinyl Alcohol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Air Filtration Based on Principle of Stable Electrospinning
李丹陽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Research on stateful public key based secure data aggreg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①
貼近實踐貼近學生創新方法
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