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與對策

2022-02-05 00:18方文武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教育培訓對策建議存在問題

方文武

摘 要:2021年以來連續10個中央“一號文件”求解“三農”問題,而農民是“三農”問題的根本。在對安徽省池州市各縣區進行實地調研走訪問卷的基礎上,該文總結了池州市現階段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教育培訓;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1-0153-03

1 引言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養高素質農民隊伍,不僅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廣大農民群眾實現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1]。截至2020年底,池州市戶籍人口162.3萬,常住人口總數148.5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4.9%,其中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約為45.1萬。最近幾年,池州市十分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不斷加大新型農民的培育力度,加快勞動者綜合素質提升,培育了一大批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以此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納入“三農”工作統籌謀劃,建立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1],達到了政府、農民、社會三滿意。通過對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東至縣、石臺縣、青陽縣及九華山風景區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收回525份有效問卷,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共調研6家培訓機構208名學員,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2 池州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1 主要做法

2.1.1 政策引領,把好遴選 重點從新型經營主體中遴選對象。遴選嚴格遵循立足產業、農民自愿的原則,按照個人申請、村委推薦、鄉鎮初審、縣農業農村局確定等程序擇優確定學員。

2.1.2 對應措施,制定方案 嚴格按照《2020年池州市新型農民培訓實施方案》要求,督促各縣區農業農村局和財政局制定《實施方案》《分專業培訓方案》,培訓機構制定《教學管理方案》。

2.1.3 組織指導,注重開訓 各縣區培訓方案必須經市農業農村局批準后,方可實施。各縣區每班開訓的“第一堂課”,市縣區農業農村局都派人到現場進行指導,同時核實學員情況,并提出要求,為完成培訓任務打好基礎。

2.1.4 把握環節,開展培訓 市農業農村局對各縣區培訓工作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督查培訓機構嚴格落實方案要求開展培訓,嚴防“不實”現象發生。

2.1.5 監管協調,抓好驗收 督促各縣區培訓機構組織好“最后一堂課”的滿意度調查,會同財政部門組織驗收,對驗收合格的出具驗收報告,對存在問題的待整改后再驗收,直至合格。

2.2 主要成效

2.2.1 提高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綜合素質,發揮了新型經營主體作用 通過公共課、專業課的系統學習,使學員們進一步掌握了農村政策法規、新型職業農民素養、現代農業經營與管理知識、物聯網+以及相關的農業科技知識了。如通過《新型職業農民素養》課程的學習,加深了農民學員對自身的充分認識,使農民學員對自身的認識逐漸從“農民是一種身份”轉變為“農民是一種職業”;讓經營管理型職業農民,更好地利用市場提升自身經營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

2.2.2 開拓視野,轉變經營理念 通過學員相互間的學習和到外地示范基地實踐學習,尤其是組織到合肥參加農交會現場培訓的學員都在第一時間撰寫了500字以上有相當分量的培訓小結,每位學員都在各縣級農廣校組織的培訓班總結交流會上進行了交流發言,使學員真正感到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收獲很大。

2.2.3 發揮培訓示范作用,增強農民創業競爭意識 ?參加培訓的學員通過互相間的學習、理論和實際課的考試考核和交流總結,真正感受到一個新型職業農民的責任感、榮譽感和緊迫感,更加增強了他們創業競爭的意識,并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2.2.4 提升經營技能,抓好金融扶貧特色 用活金融扶貧政策,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參與經營主體合作經營。以貴池區烏沙鎮豐莊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培訓幫困為例:幫助15戶落實戶貸戶用扶貧小額貸款59.9萬元,用于農戶養殖業發展、從事家裝相關第三產業等資金周轉。幫助20戶落實小額貸款55萬元,參與“三合”產業扶貧,其中:2017年,安排6戶每戶申請小額貸款5萬元,參與安徽凌飛農林公司合作,連續3年,每年收益3000元。2018年,安排11戶每戶申請小額貸款2萬元,參與安徽清溪水利工程公司、浩瀚家庭農場和滿愛鑫服飾加工廠等3家合作,連續2年,每年收益1200元;安排3戶每戶申請小額貸款1萬元,參與袁義兵家庭農場合作,連續2年,每年收益600元。

2.2.5 新型職業農民的地位不斷提升,作用不斷加大 通過培訓,大部分新型職業農民成為了家庭經營主體和家庭農場,是未來職業農民的趨勢。不斷提升職業農民從培訓到培育再到培養的全過程,作為職業農民身份參加高規格培訓,希望地方政府為他們作出資金、項目、生產服務等硬件支持。

3 現階段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3.1 接受培育程度不高 現階段,對新型職業農民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培訓班教材課程針對性、實用性、趣味性有待提升;基礎能力建設需進一步強化,主體地位需進一步提高;田間學?;A設施和教學設施還不完善,需加大投入;各縣區培訓機構教師隊伍建設還不完善,教學能力需進一步提高。就此次調研石臺縣2家培訓基地而言,結合地方農業產業發展需求、農村勞動力等情況,以石臺縣需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00人調查為例,計劃3年完成。石臺縣已確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總數420人,每年承擔培育工程任務數120人,實際培育總數420人,其中生產經營型200人,專業技能型暫時沒有人,專業服務型220人。已經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的總數 200人,其中初級200人,中級和高級未確定。

3.2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未能結合農時,促進學用結合的目標未能完全實現 以池州市貴池區、東至縣、石臺縣、青陽縣及九華山風景區為例,農民獲得的培訓信息培訓方式多以課堂集中授課為主、實踐操作為輔。由于農民農季忙時、瑣事多,沒時間出去,當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尚未結合農時,未能滿足農民所需。

4 對策建議

4.1 篩選優秀農民學員 近3年來,池州市各縣(區)科教股以年齡45歲以下統計培育人數有1570名(見表2)。學員學習熱情高,與授課專家教授互動程度高,積極分享所得,得到判斷,學員年齡斷對培訓效果有較大的影響。

4.2 加強示范田間學校與優秀培訓基地建設 培訓方向大多是各村經營主體帶頭人及農業種養大戶,他們對示范田間學校與優秀培訓基地的希望要近乎大于理論知識,使實踐引領力量超越榜樣。培訓方向通過田間學校和培訓基地的參觀交流學習,直覺地找到不足之處,減少農民實操過程中走彎路,提高競爭能力。

4.3 規范培訓,科學編制培訓計劃 參照《高素質農民培訓規范(試行)》的要求,結合安徽省實際,緊扣需求,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科學組合教學模塊、設計培訓課程。課程體系分為綜合素養課、專業能力課、能力拓展課3類[3];在制定《培訓計劃》時,融入各縣區培訓機構“培訓不只在課堂”“培訓不只講技術”“培訓不只是講授”“快樂體驗教育”“全面提升素質”等農民培訓理念,在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上大膽創新突破,達到了更好的培訓效果;組織當地“土專家”采取送課下村、農技員入戶送教的全程跟蹤培訓模式;結合農民自己的農季農閑時間和需要,采取參培農民線上自由選擇專家培訓課程和線下集中培訓的彈性學習方式,提高培訓的實用性和靈活性,有效解決學用矛盾突出的問題。使得在培訓中為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采取“技能示范+經驗溝通”的培訓方法,約請專家和科技特派員深入現場做技能示范,減少農民實踐操作過程中少走彎路,直接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術。

4.4 加大資金投入,適當向“池州名村”培育村傾斜 以筆者調研的池州市貴池區為例,以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骨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支撐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出多元多樣的發展態勢。截至2014年,共發展年營銷額5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80多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4家、市級龍頭企業49家、龍頭企業銷售收入達30億元;累計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22家、家庭農場29家[2],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該區新型農業經營的生力軍。各縣區在培訓配套資金中設“優秀學員獎學金”專欄,每年培訓結束后對優秀學員進行獎勵,以提高學員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以池州市各縣區為例,優先支持全市各縣區15個培育村和社區為遴選對象,分別找準茶葉經營專業、九華黃精種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產業扶貧帶頭人、青年農場主、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者、農村電商、農業經理人、人居環境整治、生態養殖、改廁技工等專業,2020—2021年培訓“池州名村”各專業職業農民89名(表2)為例,解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4.5 加強領導,多部門配合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普遍培訓鄉村振興后繼有人項目,找準農民需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不單是要求做好培訓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工作。一方面需要主管的重視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各涉農部門和社會培訓機構的通力協作和配合。

4.6 加強管理,落實扶持政策 許多農民參加培訓的目的是想在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資格后,能夠享受更多的政府扶持政策。培育對象也只有得到更多的扶持,才能成長壯大,成為真正的職業農民。因此,落實好扶持政策是調動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此外,省、市各級部門也要出臺一些專門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優惠扶持政策,提高農民參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積極性。上級每年盡早確定下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任務,這樣實施市縣區就可以早點開始培訓,就可以結合農時培訓,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就更緊密。

5 結語

當前,池州市已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格局[1],為農村培養更多懂技術、會經營、有文化的新型職業農民,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讓農民學員能夠“學得到、帶得走、用得上”,為培育更多更優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池州市農業農村局,池州市財政局.關于做2021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通知[Z].2021.

[2]佚名.池州市貴池區加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N].池州日報,2014-02-27.

[3]關于發布《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做好2021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通知》[EB/OL].[2021-05-19].http://nync.ah.gov.cn/snzx/tzgg/55682141.html.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教育培訓對策建議存在問題
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意愿影響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訓 保障職工安全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瞬變電磁在礦井水文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淺談高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
新時期加強和改進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