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視角下人工智能發展的倫理困境及對策研究

2022-02-09 07:41李轉亭
當代中國價值觀研究 2022年3期
關鍵詞:儒家孔子人工智能

李轉亭

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新興的技術,通過算法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行為模式,制造出類似于人類智能的計算機,使計算機能實現更高層次的應用。自1956年誕生以來,人工智能經過60多年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智能產品被應用到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各種行業,以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便捷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促進了社會的飛速發展,也促進了新的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萍际且话央p刃劍,隨著人工智能的深入發展,人們也產生了一些擔憂。2016年,谷歌開發的AlphaGO(阿爾法狗)在與世界冠軍李世石九段的圍棋對決中以4∶1的絕對優勢取勝;2021年,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聯合培養的智能機器人“華智冰”,不僅能作詩、作畫、創作音樂,還擁有一定的推理和情感交互能力??梢哉f,智能機器人已經擁有了接近人的某些能力和一定的情感,開始具有像人一樣獨立思考和決策的能力。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也曾說:“生物大腦和電腦所能達到的成就并沒有本質的差異。因此,從理論上講,電腦可以模擬人類智能,甚至可以超越人類?!雹賲悄?《人工智能的倫理困境與出路》,《機器人產業》2020年第3期。在具有自主意識和情感能力的智能機器人出現之后,“人的獨特性何在”就成為時代難題,人工智能的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倫理困境。從儒家的視角對這些困境進行說明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決這些困境的方法,有助于推動實現人工智能技術的長足發展與進步。

從儒家的視角來看,“一旦技術發展,‘智能機器’發展出了‘自主意識’,并進而形成自主的價值觀念,那么‘人禽之辨’提供給我們的分辨基礎,可能就不足以支撐我們來進一步思考‘人機之辨’了?!雹趯O向晨:《人禽之辨、人機之辨以及后人類文明的挑戰》,《船山學刊》2019年第2期。人的道德主體地位受到挑戰,這是人工智能發展中最大的倫理困境。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是如何挑戰儒家人格的權威,使其陷入“人機難辨”的倫理困境?這個倫理困境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下面我們將從兩個主要方面進行說明。

(一)由“不器”到“器化”

儒家對人與器(技)關系的理解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周易·系辭》)道器關系決定著人、器(技)關系。道、器具有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區別,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是儒家關注的核心??鬃诱J為“君子不器”(《論語·為政》),器指具體事物之器,何晏引包咸注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無所不施?!逼魇怯袑iT作用的,而君子之德,則不像器物一般只守一用,要能夠博學而無所不施。這里的意思是人不能拘泥于對形下之器的追求,要注重形而上之道。朱熹也說:“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已?!北环Q為器的人,是掌握一技之長的專門化人才,能被所用卻不能通達其用;有德的君子則不囿于一才一藝,而是追求人格的完備,故無所不通,無所不用??鬃右浴熬硬黄鳌卑凳救瞬粦心嘤诔删途唧w的形器之用,而是要追求人格的通達,實現精神的完滿。在《論語》中關于“器”的言論還有一些,如“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論語·公冶長》)以及說管仲器小,“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八佾》)這些都是在強調人不應以追求成為某一方面的人才為目標,而要以成為有德行的君子為根本。

但孔子并不反對學技藝,認為人要通過技藝實現對自我的追求和超越。在孔子所處的時代,雖然技術的發展沒有像現在這般繁榮,但六藝依然是時代士人的必備技能??鬃訉α嚨膽B度并不是強調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成為一種專業技能之人,相反,六藝的學習是修身養性、成就君子人格的重要途經。以六藝中的射禮為例,孔子認為君子若通過射箭與人相爭,必然是“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庇终J為:“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論語·八佾》)自古以來,對于射箭并不是看誰能穿破皮革,看誰的力氣大,而是強調“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中庸》引孔子語)??梢娏嚨膶W習并不是主要的目的,而是服務于君子成就自身道德的一個途徑??鬃诱J為人應該與技藝保持合理性的關系,這一關系可以用“游”來表達,“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孔子之所以對器、技有如此這般的態度,乃是希望人能夠自我主宰,挺立起個人的價值,實現個體人格的獨立和超越。若將自我的價值依附于具體的器、技之上,人的價值就會被固化,從而導致精神的失落。

人工智能的發展使人們存在著被“器化”的隱憂。智能電腦、智能手機幫助我們更加高效、便捷地工作和生活;商場和大型工業、企業的運作,也無一不利用智能科技產品來代替基礎勞動,提供高效便捷的方式。人工智能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也成為現代社會生產結構、勞動方式、規則秩序的一部分。以人工智能技術和設備為基礎而發展的當代社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但是智能產品侵入到生活、工作的各個領域,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社會結構和生產方式。正如德國社會批判理論家哈特穆特·羅薩所提出的“加速社會”的概念,科技的加速、社會的加速將人也緊緊地捆綁在不斷加速的社會化大生產之中①孫偉平:《人工智能與人的“新異化”》,《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第12期。,使人們不得不更加高效地工作、學習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智能機器的協作和強大的邏輯結構操縱著社會的運轉,人作為社會發展的目的逐漸被轉變為實現社會整體運作的工具和手段,有可能會成為機器的附庸和奴隸。人的精神生命被固化于外在事物之上,這會限制對主體道德性的追求,和“君子不器”的思想相違背。

(二)由情感融通到情感依賴

儒家非常重視人的情感,認為自然流露且不加掩飾的情感體現著人的本然之性。人的情感真實性發端于父母子女之間的親情,因此“孝悌”觀念在儒家思想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鬃诱J為孝悌乃“為仁之本”(《論語·學而》);孟子說“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孟子·離婁上》)又說:“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父子之間存在著最天然的血緣親情,這是人存在的本然,也是人的性命之理??鬃右源俗鳛樽约旱赖滤枷氲牧⒆泓c,強調人應該發揮自己內在的本然之情,重視孝道,但孝并不只是能養,還包括敬愛,悅色,勸諫,三年無改,游必有方等。孟子通過“孺子入井”等更為充分地將這種情感與人的善端聯系在一起,認為人當下不假思索之行為表現,具有本然的道德指向。人的仁義禮智諸道德規定先天內在于人的情感實存,故人能夠依據情感與他人產生融通??鬃铀v的仁者“愛人”,孟子所講的“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都是通過以情應物的方式來達到與人與物的一體相通。但需要強調的是,“仁者,愛人”中的愛,不是“兼愛”之愛,而是“愛有差等”之愛。

智能時代給人們生活和工作之間的交流和聯系提供了很多便利。隨著智能網絡的發達,人們無需見面就能迅速和對方取得聯系,達成協議;即使相隔千萬里也可以在同一個線上會議室相互溝通,大大方便了人們之間的聯系。智能情感機器人的出現甚至為人們提供一種新的情感關系,機器人不僅僅是一種服務人的工具,甚至可以成為我們家庭的成員。這對以前的人們來說都是無法想象的。但是正如前文所講,情感是人性的真實流露,需要人與人之間相互融通,雖然情感機器人的出現代表了人類渴望創造出一個能夠符合個人欲望和需求的人類模型,但是其所給我們提供的情感慰藉和關系卻是非常具有爭議的話題。人工智能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情感上的慰藉,如幫我們止住一些傷痛,帶來美好的回憶;另一方面這個虛擬化的人物并不能真的像人一樣,與我們共情。這種可以調動人的高情感電荷的擬人化的機器人,創造了一種“欺騙”性的“關系幻覺”,它威脅著人們遠離“真實”的社會關系。①何雙百:《“機器同伴”:新型親密關系下的“人機共情”現象思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7期。人們過多地通過網絡來維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隨之帶來的結果可能是現實中冷漠的人際關系,這不利于人真實情感的流露以及內在道德的培養。在儒家看來,自然真實的情感是人性的具體顯現,也是人與人之間實現溝通和產生情感共鳴的重要條件。智能情感通過算法設定的程序命令對人產生的情感反映是一種虛假的情感關系,不利于人與人之間真實情感的交流,甚至會對智能機器形成情感依賴,阻礙著人與人之間真實情感的流通。

人們過于依賴人工智能技術會將自己的生命桎梏于器物之中從而喪失自身的道德主體性,這是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面臨最大的倫理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兩個方面:其一,技術并非只是一種手段,而是作為一種新的力量并對人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它背后強大的算法基礎、數理邏輯所形成的一種“人工智能范式”會弱化儒家所強調的價值次序,從而降低人的價值主體地位。其二,人類在追求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同時,將人性認為是一種抽象的、可被計算和模擬的數據性,會導致自我價值認同的偏失,人會變得越來越像機器。

(一)智能范式下技術異化導致人類價值主體地位的降低

在儒家看來,萬物具有類的差別??鬃诱J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孟子嚴格區分人和動物之間的差別以凸顯人的獨特性,他說“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孟子·離婁下》)荀子將萬物進行了區別劃分,并指出人是最有靈氣的,他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荀子·正名》)在儒家思想中,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特殊的存在,和其他生物有著類的區別。不僅如此,在人類社會中,人和人之間也存在著內外之別?!白釉?‘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父母是人最親密的關系,然后是兄弟姐妹,對待父母要孝,對兄弟姐妹則要悌;在外對人特別是朋友要講信用,要泛愛萬物。對待不同的人物關系和角色,要盡到一定的職責,即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儒家想要構建的是人與萬物之間差異一體的和諧關系,其內在包含著儒家對人這一主體價值地位的理解??梢哉f,儒家這種差異一體的關系中使得萬物之間形成和諧統一的關系。

機器的智能化發展使其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地位獲得提升,人作為價值主體的地位逐漸被弱化,這對人的生活必然會產生巨大影響。早在工業革命時期,馬克思就對技術進行了批判,他認為通過技術發明出來的機械,雖然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但機械生產代替人的勞力造成勞動異化,機器成為勞動者的競爭對象,破壞了一切財富的來源——勞動者。海德格爾也曾指出“技術不僅僅是手段,技術是一種展現的方式?!雹俎D引自孫偉平:《人工智能與人的“新異化”》,《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第12期。技術不再是沒有價值的中立的存在,而是作為一種新的力量,支配著人的生產生活。馬爾庫塞認為技術使人對人的統治通過對“事物客觀秩序”的依賴來實現,它看似帶給我們更好的生活方式和環境,其實卻使人產生了一種單向度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使人對現實生活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若這種技術的合理性逐漸上升到政治空間,將會導致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在技術理性所導致的單向度的社會里,人類自身所具有的完整性將會被破壞,所具有的自由意志和思想也不再受自身所支配,人會成為被動的、蒙昧的、受支配的工具,進而喪失自身完整的人格。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技術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科技本身并非中性的,沒有任何價值內涵的工具。人工智能作為當今最新興的技術,擁有巨大的創造力和影響力。

(二)對人的數據化理解

與西方那種將人理解為抽象的概念屬性相比,儒家對人的生命價值具有獨特的認知和理解??鬃永в诳锏?曾感慨:“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人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核心,是文化的有機載體、道的承擔者,“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儒家非常重視人的德性發展和生命的教養??鬃幼钤缣岢鋈说睦硐肽繕?即達到“仁”的境界,他說:“仁者,人也”(《中庸》引孔子語),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是人所應當追尋的理想人格。但孔子卻沒有從人性方面給出踐仁、行仁的原因,他在《論語》中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論語·陽貨》)“相近”是從類的角度講人之共性,“習相遠”則是從人格修養的角度講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性。從人禽之辨的角度來看,人可因“習”而“相遠”,禽獸卻不能“相遠”,就是因為人能夠通過內在的功夫修養達至超越,動物只能因任本能而活動。孟子強調人禽之辨,就是通過類的視角完成了對人性內容的論證,從而得出了人類本質在于其道德性的內涵。孟子說:“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于人而疑之?圣人與我同類者?!谥谖兑?有同耆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孟子·告子上》)他將人和圣人并舉,意在說明人心之同然在于理義,并且在情感實存上真實地擁有。

儒家將人看作一個道德的主體,是可以通過道德修養進行內在超越的整體。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模擬人的大腦思維和行為模式創造類似于人的智力和行為的計算機時,將人理解為一種可被數據化和程序化設定的工具體。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的技術,雖然具有強大的生產力,但其承載的本體仍然是機器。人工智能以機器學習為基礎,不是將知識賦予給機器,而是期望機器本身具有人的智能,能夠自主學習知識。

當前的深度學習乃是一種神經網絡學習技術,通過模擬生物神經網絡搭建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對人的大腦神經過程用數據化的方式進行模擬訓練,從而實現神經反應過程的復刻。從生物學意義上講,神經網絡中最基本的單位是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和其他神經元相連,當它“興奮”時,就會向相連的神經元發送化學物質,從而改變這些神經元內的電位;如果某神經元的電位超過了一個“閾值”,那么它就會被激活,即“興奮”起來,向其他神經元發送化學物質。①周志華:《機器學習》,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97頁??茖W家先是將這一過程抽象化為一個簡單的模型,進而用函數將其表示出來。把許多個這樣的神經元按照一定的層次結構連接起來,就能得到神經網絡。一個神經網絡可以被看作包含了許多參數的數學模型,這個模型是若干個函數相互嵌套而得。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人的大腦首先是一個生物性的神經網絡組合,進而通過模型被數據化和公式化,人的存在就被理解為一系列數據和公式的表達。

技術的發展是為人服務的,文明的發展也必須以人為核心。人工智能技術并非毫無價值傾向性,因此要探究其合理性的范圍;人類更要將關注點放于人性本身,注重對從業者自身的道德價值進行培養,關注人作為技術主體的地位,構建起對自身的價值認同,完善道德生命的整全性。具體來說,要做以下兩方面的努力。

(一)闡明技術合理性的程度,規范智能技術的使用范圍

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只是科學領域的事情,它與整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當前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產生的沖擊要求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其類別和定位,這也是對人類本身地位和價值的重新思考。我們必須回到對生命問題最原初的追問上來考察智能機器人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對人的發展定位和自我價值認同的進一步探究。儒家強調“文”的發展應該有所“止”②李景林:《教養的本原 哲學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自序”,第3頁。,“知止而后有定”(《大學》)。人工智能所應涉及的領域和范圍在哪里?科技發展有沒有邊界?只有將人工智能進行合理定位,才能實現更加合理有序的發展和進步。

目前大多數的學者都意識到了技術理性給人類帶來的問題,故對技術理性持批判性立場,但也有一部分學者持反對態度。例如,趙建軍認為技術理性是一種追求合理性、規范性、有效性、功能性、理想性和條件性的人類智慧和能力。③張明國、張恒力:《追問技術理性——技術哲學論壇研討會綜述》,《哲學動態》2006年第5期。但實際上,現代性問題究竟是技術理性產生的,還是技術理性的不可控產生的,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學界對技術理性的討論十分龐雜,對技術的合理性問題并沒有一致性的論述。例如,肖峰將技術理性分為四個維度:技術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技術合理性的合理性、技術合理性的不合理性、技術不合理性的不合理性問題;認為它們是分開的,不是一回事。技術理性的合理性是對某種技術崇拜的一種否定,其實技術崇拜有一定的合理性。④張明國、張恒力:《追問技術理性——技術哲學論壇研討會綜述》,《哲學動態》2006年第5期。陳昌曙認為:“當今我國技術哲學界的頭等重要的任務,恰恰是在理論上正確闡明技術合理性的程度,正確說明技術的兩重性?!雹蓐惒?《陳昌曙技術哲學文集》,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08頁。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具有很大的便利,其合理性也應該有一定的限度和范圍,當前學界應重視對這一問題的討論,以便指導技術在應用上的規范性和合理性,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便利性和優越性,同時也能夠嚴格控制技術超出人類的界限和范圍。對人工智能來說,應有規范意識,劃定合理的邊界,以便其健康長久的發展,為人類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注重對從業者道德主體性的培養

人的價值地位的逐漸喪失不能完全歸咎于新物品的產生和出現。人相對于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有主動性的存在,所以必須要明確自己的價值主體地位。

智能時代,人必須努力喚醒其內在的道德情感因素,并將其充分發揮出來??鬃诱f:“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自我道德的喚醒需要人直面自己的內心世界。面對當下的現實如實展現自己的情感,并在一次次的道德踐履中保存好自身的這種純心才不至于失去。這就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孟子·離婁下》)。當下人之所以被外界世界所誘惑,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就在于沒能完成這種存養。孟子曾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儒家對人丟失自我道德主體早就有深度的警覺,認為學問之道就在于求其放心。這里“放心”指的是所丟失的道德心和初心。

2016年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之所以轟動全國,正是由于基因編輯技術本身是為了服務于人類,為基因具有問題的患者進行一定的治療,從而實現健康發展的目的。這本是一項出于醫學的人道主義精神而發明的為人類造福的技術,但這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卻私自組織團隊,蓄意逃避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監管,使用不確定的技術,實施了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梢哉f,這喪失了職業從業人員的道德操守以及對人類世界的責任感。人工智能時代技術不斷發展,但迄今為止,智能技術發展方向的決定者、設計者始終都是人。技術被應用于什么場景,具有什么樣的功能都是由人所決定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人本身自我的道德主體性沒有建立起來,只是為了追求某種功利性的目的,必將會給人類自身帶來災難。

儒家樹立起人的價值地位并不是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而是始終擔負著對自身以及世界的責任。人所要做的首先就是修身,《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核心就是修身。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身心一體,《中庸》中講身心一體就是“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和就是身心一體的狀態,這是一種功夫修養的歷程。其次要遵循忠恕之道,忠恕之道是人調節內與外關系的重要原則。內要忠于自己的感情,孝親敬長,要己欲立而立人;對外要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擴充出去,要泛愛萬物,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是情感意志的主體,能夠自覺地將自己道德情感展現于具體的事物上,從而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之間情感的融通。人在這樣的道德自覺下所建立的是和自身以及天地萬物的統一和諧的關系。

因此,除了限定技術的發展范圍,還要對技術的主體——人自身的道德性進行培養。人只有真正挺立起對自我、對他人乃至整個國家社會、地球的責任,才能承擔起建設未來的使命。

猜你喜歡
儒家孔子人工智能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臣道與人道:先秦儒家師道觀的二重性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下一幕,人工智能!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